經濟觀察報 社論 7 月份宏觀經濟數據讓市場對決策部門有更多期待。目前,推動經濟持續回升向好的政策正在陸續釋出,相信市場會逐步感受到政策暖意。即使如此,或許還需要更多的結構性改革才能真正讓市場活力進一步釋放。對企業家群體來說,這時候應該怎麽辦?
我們的看法是,作爲市場中最具活力和創造性的企業家群體,不應在對政策和市場複蘇的等待中,浪費寶貴的時間。政策環境、産業溫度的變化當然會給企業帶來影響,但這些影響隻是諸多需要面臨的變量中的一個,而不是全部。
真正的企業家從來不是 " 靠天吃飯 " 的一群人。适宜的溫度、濕度和土壤,當然可以幫助企業更快地破土而出,茁壯成長。但是真正的企業家并不會等待水溫适宜之時才邁進水池,因爲那時候,水池裏早無立足之地。事實上,那些今天活躍于市場的成功企業,很多可以說是從石頭縫裏蹦出來的——生于憂患,反而讓它們獲得了更強健的體魄,足以面對風吹雨打。
從宏觀經濟角度看,目前的經濟複蘇形勢如 7 月中央政治局所述,是一個波浪式發展、曲折式前進的過程。波浪不止一波、曲折不止一折,壓力也并非一時。對微觀而言,這意味着并不存在一個 " 再等等,就适宜 " 的市場溫度。
我們注意到,一些企業去年下半年就采取了斷然措施,調整戰略,重構組織,今年反而獲得了好的增長機會。對它們來說,窗口期早就已經來了。對更多的企業來說,也許現在最重要的是行動的勇氣。
再比如,目前外貿企業普遍感受到了全球需求不足的壓力。在美國加息周期下,是樂觀判斷這種需求不足隻是一時的,還是謹慎估計其可能是未來 1-2 年的現象?
從行業的結構性特征來看,部分行業經曆了近乎十年的增長期,這其中不僅有行業周期、财政周期的推動,也有人口結構、城鎮化等底層動力的推動。但如今,這些動力都有改變的迹象,三年疫情加速了改變,一些行業已經迎來了逆轉的節點,這不僅包括房地産行業,還有諸多圍繞大規模城鎮化和投資發展的行業。
對這些企業而言,在近十年的長紅周期中,市場篩選出了最具膽魄的企業家,這些企業家因不斷大膽地做多行業而崛起,但是這一次不一樣,一些行業可能将迎來漫長的冬季。所有人都将經曆市場的淘洗。也許最終依然挺立的企業不僅是勇敢的,還是始終保有危機感的,它們能夠及早地判斷清楚形勢,并斷然采取措施。這些選擇可能讓企業抓住最後的求生期,也可能把握住新的可能性。
是的,危中尋機、逆中求進本就是企業家精神的題中應有之義。2003 年非典時期,一批電商、網遊企業抓住了市場機遇,完成了第一波市場突進;锂礦價格暴跌時,多家中國锂礦企業抄底海外锂礦,完成了一次漂亮的逆周期操作。今天,我們的确面對更多不确定性,但這也正是要弘揚企業家精神的時候。
中國經濟長期向好的基本面并沒有改變,機遇仍然存在,企業家應該積極作爲,我們已經看到了一些企業的行動,比如開始消化存量債務壓力、提高存量資産效率、更多地關注現金流和利潤指标,并在生存的前提下尋求新的技術、新的模式和新的市場空間。
這是一個艱難的過程。有的已經隐退的企業家不得不重新出山,大刀闊斧地推進改革;有的企業家要忍痛更換掉已經合作多年的元老團隊;有的企業家還不得不更換賽道,走出産業的舒适圈——這其中必然伴随着懷疑、挫折甚至失敗,但對穿越周期的企業家而言,這也是必經的一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