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紀魅族集團董事長兼 CEO 沈子瑜
距離星紀時代戰略投資魅族科技八個月之後,雙方又有了新的動作。
3 月 8 日,由星紀時代和魅族科技融合而來的星紀魅族集團(簡稱 " 星紀魅族 ")正式宣布成立,沈子瑜出任集團董事長兼 CEO。
對于二者來說,星紀魅族的成立既是一次新開端,也是全球智能出行科技生态的助推劑。
作爲橫跨汽車與 3C 消費電子兩大産業的企業負責人,在與沈子瑜的交流中,钛媒體 App 發現,相比較壓力,全新的身份更像是一針腎上腺素,讓他感到興奮,
" 我們當時的設想正在一步步成爲現實,我将更好地進行資源整合,結合星紀魅族集團的藍圖願景,推動業務發展,加速行業融合,實現聯動多赢。"
從獨立運營到融合,一場堅定的雙向奔赴
将時間線拉回到八個月前,基于相同的理念和願景,星紀時代對魅族科技進行了戰略投資。兩家兄弟公司有了新的共同戰略目标:融入李書福先生引領的全球智能出行科技生态,實現消費電子産業與汽車産業的深度融合和超級協同,爲用戶提供多終端、全場景、沉浸式的融合體驗。
在當時的規劃中,兩家公司依舊是獨立運營,有着明确的分工,在各自的優勢市場進行深耕。與此同時,雙方在業務和團隊上開始了深度的協同,魅族科技還組建了專注于研發 Flyme Auto 的團隊,并在武漢建立了研發中心。
隊伍大了,難免會出現争議。但若有共同的目标和純粹的信念,則會加速效率的提升,星紀時代和魅族就是如此。
" 我們都沒有想到磨合會那麽快 ",談及兩家公司半年多時間裏的融合,沈子瑜感慨道。在戰略投資後,還有一個小插曲,進一步加強了對彼此的信任和成爲真正的一家人的決心。
公開信息顯示,星紀時代成立于 2021 年,在去年 7 月份之前,就已經啓動了手機産品的研發。另一邊,魅族也是在按部就班地進行着手機新品的設計研發。當戰略投資後,兩家團隊發現研發的手機新品幾乎都一樣。
正是對于産品高度融合的理念,才讓星紀魅族集團提前誕生。兩家公司的進一步融合,将便于更高效率地開展工作,加速集團戰略目标的實現。
沈子瑜表示,合體之後,才能更好地取長補短,将雙方的供應鏈、質量、采購以及生産制造體系融合在一起,真正把魅族科技的經驗和積累發揮出來,把星紀時代的創新以及高端人才的能力整合到一起。
融合浪潮推動下,讓 1+1>2
當前,消費者對全場景智能連接解決方案的需求愈發強烈,消費電子行業和汽車行業的技術創新及生态融合勢在必行。就像星紀魅族集團創始人李書福此前說的那樣," 未來智能汽車、智能手機兩個行業的賽道不再單調,兩者不再各行其道,而是面向共同用戶的多終端、全場景、沉浸式體驗的一體融合關系。"
跨界融合,已經成爲行業的常态,汽車和消費電子之間的界限也在變得模糊。沈子瑜表示,星紀魅族集團将融合全球科技結晶和人才資源,專注于消費電子全鏈路創新,打通手機、XR、汽車等其他智能設備之間的界限,實現消費電子産業與汽車産業的深度融合和超級協同,力争未來成爲獨樹一幟的科技企業。
隻是,不同産業之間的玩法、理念以及标準不一樣,打破之間的界限,實現深度融合和協同并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對此,橫跨兩個産業的沈子瑜也有着自己的認知和理解。
在他看來,二者的融合需要在觀念上進行轉變。汽車産業和消費電子産業對于研發、軟件智能化和與用戶交互溝通上存在着差異,星紀時代和魅族在底層基因上也不相同。
魅族的互聯網基因多一些,包括用戶群體以及企業運作,而星紀時代則是以紮實的技術步步爲營。自己要做的就是将兩端的觀念吻合到一塊去,讓 1+1>2 的效果體現出來。
現如今,融合之後,一個業務下的團隊既有魅族也有星紀時代的人,不同背景的人在一起,最擔心的就是發生碰撞。不過,沈子瑜認爲這并不是什麽太大的問題。
星紀時代成立之初,高管團隊也有着不同的經曆。反而這種 " 碰撞 " 會更有利于加深對市場的理解,提升産品的成熟度,帶來更優秀的體驗。
據钛媒體 App 了解到的信息,目前星紀魅族集團員工已達 2800 餘人,遍布上海、珠海、武漢、杭州等多地。他們之間一體無間的高效配合也是基于一個共同的核心價值觀— FIRST:Forward(敢天下先)、Infinite(無限進取)、Realistic(求真逐實)、Sophisticated(藝無止境)、Togetherness(和合共赢)。
劍指中高端市場,重回全國前五
融合後的星紀魅族,戰略更加清晰。在業務層面劃分上,星紀魅族将圍繞 " 手機 + XR + 前瞻技術 " 的三條曲線,專注于消費電子的全鏈路創新。依托 Flyme Auto 車載人機交互軟件,實現消費電子與汽車兩個産業的深度融合和超級協同,爲用戶提供多終端、全場景、沉浸式的融合體驗。
其中,原魅族科技 CEO 黃質潘,擔任星紀魅族集團執行副總裁兼手機事業部總裁、魅族品牌 CEO,魅族品牌下手機及消費電子類産品将得到複興,它能快速幫助星紀魅族集團站穩中高端市場;Flyme 系統和面向未來出行科技生态的 Flyme Auto 也将得到快速發展;
王勇任集團執行副總裁兼 XR 事業部總裁,面向下一個未來市場,XR 技術也是星紀魅族能夠重新定義和開拓的新賽道;
張亞東任集團執行副總裁兼首席技術官,負責前瞻技術體系,成立的前瞻技術研究院涵蓋芯片研究、操作系統研究、新能源整車技術研究等。
對于這三大體系,沈子瑜告訴钛媒體 App," 并肩而行,都很重要 "。
基于對未來市場的預判,他認爲,沒有手機就沒有當下,沒有前瞻技術不可能有未來,沒有 XR 也不可能有未來。" 未來的 XR 眼鏡是會颠覆手機的,會在這一領域持續投入,前瞻技術的發展将能夠大大加強手機和 XR 産品上的核心競争力。"
魅族品牌新 Logo
XR 代表着未來,手機代表着當下。星紀魅族集團的成立,給了魅族品牌新的形象和理念。「追求源于熱愛」也進化爲「熱愛無界」,成爲全新魅族品牌的 Slogan。
當初,星紀時代戰略投資魅族科技,看上的不僅僅是魅族在軟件層面的優勢。1 億注冊用戶、數千萬魅友等都是沈子瑜看重的。
短暫的交流中,钛媒體 App 發現,不同于一般的集團董事長和 CEO,沈子瑜對于産品有着自己深刻的見解,也有着更高的追求。就像魅族的新 Logo 一樣,擁有無限能量的「奇點」。
對于即将發布的魅族 20 系列,沈子瑜會和團隊一起讨論打磨,探讨目标用戶的痛點。新手機的用料、工藝,以及對軟件的要求都是有史以來最高,這也是爲何魅族 20 晚發布的原因,要将産品打造到極緻再與消費者見面。相比較 34 個月的手機換機周期,魅族超前預訂的權益質保也增加了 2 個月,達到 36 個月。
同時,對于魅族的産品線,沈子瑜也定下了基調,不會做 1000 元、2000 元的中低端産品,未來會專注在中高端市場進行深耕。
他向钛媒體 App 透露,在 3 月 30 日發布會當天,還會有一款更爲高端的驚喜産品。
用匠心精神來讓魅族華麗轉身,但身處下滑的大市場,也增加了突圍的難度。數據顯示,2022 年中國智能手機市場出貨量約 2.86 億台,同比下降 13.2%。
平靜的海面培養不出優秀的水手,沈子瑜也并沒有過多的焦慮," 目前手機市場的保有量足夠大,初步要實現年兩三百萬台中高端手機銷量的目标,三年重回全國中高端市場前五的位置并占據一席之地,繼而進軍海外市場。"
十多年手機行業的品牌經驗,加上沈子瑜這樣一個熱愛産品的集團 CEO,未來魅族的手機不知道能不能改變中高端市場的格局,但肯定不會是将就的産品。
總結:
星紀魅族的多重基因,決定了和其它手機公司有着本質的區别。重奪失去的榮光之外,對消費電子和汽車行業的深度理解,也必将讓星紀魅族走在産業融合的前端。雖說前路仍有許多未知和挑戰,但在供應鏈、資金等資源上的優勢,也讓市場對星紀魅族多了許多期待。
(本文首發钛媒體 App,作者 / 杜志強,編輯 / 鍾毅)
更多精彩内容,關注钛媒體微信号(ID:taimeiti),或者下載钛媒體 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