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能穿越迷茫寒冬,成爲醫療健康行業的下一個商業之王?
近日,36 氪「尋找确定性」WISE2023 商業之王 · 醫療健康新風向大會在北京舉辦。大會攜手科學家、創業者和投資人,從真實臨床需求、技術革新出發,尋找值得被押注的産業 " 确定性 "。
醫療健康是能夠穿越周期、發展潛力巨大的賽道,需要 "10 年 10 億美金 " 的投入,還需要肯坐冷闆凳的苦功。當下中國基礎研究能力正在勃發,創新勢力正在崛起。大變局中,新生代企業正聚焦臨床真痛點,突破技術卡脖子,跨越市場艱與險,步步爲營,通過創新産品和服務,實現社會價值與商業價值的雙赢。
波克醫療副總經理 CEO 陳航受邀參加大會,并發表《數字療法的開發邏輯及臨床應用》主題演講。陳航表示,目前的市場環境促使數字化療法企業更深度地去思考和洞察,新興技術在醫療行業到底能夠解決市場的什麽需求。在波克的實踐中,實際的需求來自患者、患者家屬和醫生三個方向。他認爲,如果能把關聯各方的需求都兼顧到的話,對應的療效需求就能夠得到很好的實現。
陳航還指出,在目前行業低谷的環境下,數字療法還蘊含着巨大的機遇:首先,行業泡沫正在逐步出清;其次,醫技融合越來越明顯,行業進入專業化發展階段;最後,患者數據私有化也會爲行業帶來新的發展機遇。
波克醫療副總經理陳航
以下是波克醫療副總經理 CEO 陳航先生的演講實錄,經 36 氪整理編輯:
大家都知道說數字療法在這幾年非常熱,也是随着互聯網化跟醫療相關領域的結合的深度,延伸出非常多相關的産業,從數字健康到數字醫療這幾年都非常活躍,但在今年下半年數字療法一下子被潑了很大的冷水,尤其是繼海外的 PEAR 的破産之後,大家都在關注數字療法是不是要涼涼了?到底還能不能投?未來到底大家的出路在哪裏?
在回答這些問題之前,我簡單介紹一下波克醫療,母公司是上海普陀的遊戲公司波克城市——從 2019 年提出 " 遊戲 +" 戰略,不斷探索嘗試用遊戲賦能各行各業,尋找遊戲的多遠社會價值,波克醫療正是誕生于這一戰略。波克醫療成立至今也就兩年多的時間,但是在醫療領域的介入還算是比較迅速的,這也是得益于我們此前跟很多遊戲用戶交互的一些經驗沿用到了醫療領域,現在已涉入到眼科、認知學科,康複學科、婦産科等等。
圖源:演講嘉賓
對于一些比較熱的新技術,包括語言模型、AI 算法、AR、物聯網、GPT4 等等,這個時代大家都很容易聽到,但有一件非常有意思的事是關乎遊戲跟醫療的,那就是很多新興技術一般都會在遊戲領域最先應用、在醫療領域是最後應用,大體都呈現這樣的規律。
那對于數字療法到底未來何去何從?做産品的人都知道說要從需求到解決方案,但在互聯網時代我們走得太快了之後好像對于需求感受就會忽略掉,尤其當我們進入到市場得到一些反饋後,對于最早爲什麽去做這個産品、以及要解決的需求是什麽都會慢慢忽略掉。爲什麽忽略?因爲環境是一直在變化,随着時間的推移,人群屬性也在發生變化。嚴格意義上來講,需求一定會随着時代的變遷而變化,屬于非剛性需求;還有部分需求一直沒有變化,那就是剛性需求;還有部分是僞需求。
我個人認爲,數字療法企業絕大多數的困境都是來自于對于需求的認知偏差。據我了解,好多數字療法企業産品是做了,但對于怎麽買單這件事沒有搞清楚,包括醫院怎麽收費、如何探索進入商保、或者讓政府買單,或者怎麽讓患者直接買單。如果是一個能解決需求的産品,原則上來講在整個産品設計之初,它的付費方式、成交方式、買單方式都應該有一個非常清晰的認知,等到産品上市後再思考就爲時已晚。因爲絕大多數的企業沒有勇氣再倒回去把産品重新做一遍。
回到需求,這裏列了一些臨床常見的病例資料,我以前作爲眼科醫生在門診的時候,很多病人會問我一個非常簡單的問題,像查視力經常會有家長跟我說,這個視力是 0.8 到底是正常的還是不正常的,這麽多年過去了,這個簡單問題的需求還并沒有哪家企業做得非常好。這就延伸到,患者的真實需求是什麽?即知道醫生寫在病曆本上的數字代表正常的還是不正常,即便這對醫生來非常簡單。
其實,大家隻要去過醫院,手裏都會拿到這些病曆資料,但這真的是患者最需要的嗎?很多人對這些病曆資料是看不懂的,保存了原始的醫療數據,隻能拿着它從一家醫院再換到另外一家醫院,保證在不同的醫院流轉之間能有一些相通的溝通語言。但對于患者來講,這顯然是不夠的。
我有個好朋友,他們原來是做眼底 AI 相關的産品,前陣子他們做了另外一個針對糖尿病病人的産品,對很多糖尿病病人,醫生都會告知要回去要測血糖,那測血糖真的是患者需要的嗎?患者需要的是什麽?後來我們看到說有公司開發了胰島素泵來維持血糖平穩,或者隻是維持日常飲食習慣。測血糖隻是一個案例。其實随着大家生活方式的改變,需求也會發生變化,相應的産品形态就需要發生變化。
所以這就回到我們的産品開發思路。其實,好多數字療法企業在做相關産品時都會去提一個關鍵點——去藥監拿證,這是監管層面的需求。有部分的數字療法企業拿證是爲了告訴外界我的産品可以上市了,且是安全且有效。除了有相關監管機構的需求,也有部分是跟投資機構在交互過程中所産生的需求。
我們在開發我們的眼科産品時可能考慮了更多維度,不單是安全有效,還把遊戲化機制加入到數字療法産品。我們開發的這款産品是一個兒童患者使用的産品,兒童患者的需求是什麽?因爲斜、弱視康複訓練是一個比較久的事,最少也需要 3 到 6 個月,所以患兒的需求是整個過程好玩且有趣,依從性問題可以得到很好的解決,臨床治療方案整體的可及性也能得到相應的保證。
對醫生來說,日常工作過程當中也要對部分病人去做随訪跟蹤等,研究這個患者爲什麽有效,另外一個患者爲什麽效果不好?這就需要整個康複過程中的所有數據是可跟蹤的,也就表示每當患者複診時能通過對應産品給到醫生足夠多的證據,譬如這個病人效果不好主要原因因爲治療方案有問題或訓練的方法有問題,或是訓練量不達标、過程不夠投入等等。因此,在整個産品開發的過程當中,我們就植入了 AI 的一些視覺監測,能在患者治療過程當中去監測他的行爲,包括走神的次數、訓練的時間、離屏幕的距離等參數,可以作爲醫生臨床跟進跟診療的指标。
對家長來說,家長最頭疼的問題是小朋友在開展相關康複訓練的過程當中,家長需要陪的小朋友來完成整體完整的康複訓練,很耗費時間,如果說我們提供的解決方案能實現說無需家長陪伴,通過對應軟件就能實現全程監管,這對家長而言是一個最大的需求。爲此,我們專門定制了家長端,幫助家長了解小朋友在整個訓練的過程當中發生了哪些問題,比如說訓練的時間到不到位、劑量夠不夠、有沒有好好訓練、有沒有走神等問題,還做了可以解決家長心理焦慮的一些功能,比如可一鍵停止讓小朋友不訓練等,讓整個訓練過程在家長可監管和可控範圍内。
最後,就是醫學的需求和臨床醫生的需求,即怎麽能讓小朋友視力提得更快,療效能否做得更好,這個需求是非常的常規,也是絕大多數做數字療法或做醫療産品的企業都在關注的一個問題。在整個數字療法類型産品推向市場過程當中,如果能把關聯各方的需求都照顧到的話,實現對應療效的需求也是必然的過程。
那回到我們現在都在關注的問題,數字療法現在目前低谷環境下到底有哪些機遇?尤其是借 PEAR 破産,也有不少數字療法企業沒有融到錢,也可能沒有拿到對應的批号(目前的政策要求數字化量表類的跟病程管理類的相關軟件是不能拿醫療器械注冊證),原來寄希望于用療程管理類方式以及對應軟件來改善疾病狀況的企業可能拿不到相應的醫療器械注冊證,在醫療體系的收費可能也會遇到問題。在這樣的一個環境下,我們更要深度地考,如何用互聯網、數字化,以及其它新興技術,解決患者的什麽需求和什麽問題。
我們在觀察的過程中也有一些發現:
第一,現在大環境洗去了行業泡沫,曝光了很多裸泳數字療法企業。
第二,患者數據私有化。這兩年區域的雲影像發展非常快;加上現在也有一些明确的信息指出,很多醫療機構是要求門診病例開放給所有的患者,這可能代表着未來所有的患者能比較方便地去獲取到自己在各個醫院相關的醫療數據。
第三,行業整體競争的專業化趨勢是非常明顯的,尤其是醫生團隊跟科技團隊的融合,過去兩年很多數字療法企業絕大多數都是互聯網背景的企業,随着整體體制改革,好多醫務工作者也能用更靈活的機制跟部分科技團隊去合作,相比之前要開放很多。在這樣的一個大環境下,我們整體能尋求到的技術支持比以前要多很多,這也是一個非常重要的現象。
基于這三個現象,大家可以再深度的思考一下,在整個大背景下有哪些還可以做的事情。
以我們在做的一件事爲例——兒童注意力的評測系統。在現有的醫療領域,我們發現有原來主觀化的一些檢查數據往客觀化去做轉變,這對臨床醫生來講是一個非常重要的需求。就像最早眼科的 OCT 影像學設備的出現一樣的,從醫生的主觀判斷,慢慢的去能夠有更多的客觀的數據來支持到我們醫生的診療過程,這一部分恰恰是很多互聯網企業的優勢所在,這方面大家可以考慮的一個方向。
最後引一個我們的願景,讓數字化的技術能夠深度的賦能人類健康。波克醫療的口号是 " 讓良藥不再苦口 ",我們也希望患者在治療疾病的過程當中不單單隻是病症得到改善,更重要的是心裏也能得到寬慰。醫生經常會說我們是常常在安慰,很少去治愈,還是引證這句話,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