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搖頭擺尾去心火、兩手攀足固腎腰。"
最近一段時間,如果你總不經意間發現身邊的朋友默念口訣、并不時輔以一些慢動作。
不要擔心,他們可能既不是看什麽武俠小說 " 走火入魔 ",也不是因爲工作和生活壓力過大而 " 自言自語 "……
而是很可能在進行一種年輕人之間興起的新運動:八段錦。
圖源:《卿卿日常》
嚴格來說,這項起源于北宋、已有 800 多年曆史的健身功法并不算什麽 " 新運動 ",并且一度還是" 老年人運動 "的代名詞。
隻不過,這屆年輕人自己可能也沒有想到:
有一天,這項曾因 " 慢 " 聞名的運動,會驚現于自己的收藏夾中。
圖源:微博
從 " 你練周六野,他練帕梅拉,我練劉畊宏 " 到 " 我宣布八段錦就是我的快樂老家 " ——
這屆年輕人,
迷上一種很新的健身
說八段錦正成爲年輕人中間的新晉頂流運動,并不誇張。
在 b 站,一段國家體育總局版八段錦教程視頻,播放量已超過 1000 萬次。
" 今天,你八段錦了嗎 ",正成爲年輕人們新的打招呼方式。
圖源:b 站
在跟練視頻彈幕、評論區裏,你可以找到上百萬個志同道合的 " 在線錦友 "。
彈幕裏名校學子還會上演一波 " 緊急集合 " 報校名,不知道的還以爲什麽高級學術論壇會。
一個資深八段錦愛好者的一天,往往是從 " 早起摸黑打上一套 " 開始的。
不少人将其親切稱爲:年輕人的 " 第一套老年廣播體操 "
當自律的早 8 人定好清晨 5 點的鬧鍾,準備在瑜伽墊上喚醒全身時 ……
熱衷八段錦的新一代 " 節儉大師 " 們,不需要任何額外的物件、場地,就能給身心來一個徹底的洗禮。
年輕人:你不懂我,我不怪你。
盡管按照他們的體力和身體協調程度,總難以避免 " 做起來好像在‘抽風’ " 的問題,但這并不能阻擋他們對于八段錦的愛。
鄭恺和苗苗 " 半夜回酒店,做八段錦 "/ 圖源:《妻子的浪漫旅行》
如果你問,這場風潮是從什麽時候開始的?
許多人可能也一時給不出個準确答案。
可能是因爲首頁出現的 " 練習八段錦一個月,能勸一個是一個 " 的安利帖;
也可能是因爲從閨蜜、同學、同事那聽來的 " 八段錦讓人體質變好、呼吸更順暢、睡眠質量提高,甚至痛經也有好轉 " 的傳說 ……
年輕人對于八段錦的愛,正以迅雷不及掩耳盜鈴之勢席卷全網。
在上世紀八九十年代畫質的視頻下,年輕人們成群結伴、呼朋喚友而來——
如果你是剛入門的小白,想預先了解八段錦的功效,請直奔評論區就能略懂一二。
畢竟這裏除了有網友們的打卡日期,還會附帶一些練後心得,十分貼心。
不僅八段錦,在這波 " 複古運動潮流 " 中,五禽戲、易筋經、太極拳、長壽功等項目的行情都十分走俏。
有人爲收獲健康踴躍實踐:" 驚!誰能想到準高二少女早早起床竟是爲了‘練功’長壽?"
有人試過幾次後許下美好心願:" 今年 22 歲,希望 70 年後還能和評論區的各位再會。"
b 站金剛功相關視頻的播放量已經達到 680w+
上一次看到這樣的場面,似乎還是 " 謝謝錦鯉接好運 " 主題的視頻。
小紅書上,關于 " 八段錦 / 金剛功 / 長壽功運動要點總結 " 的帖子,一經發出,便能迅速吸引年輕人收藏、打卡。
圖源:小紅書博主 @藍莓,已獲授權
" 謝謝課代表們,真的有學到。"
彼此分享好用的鍛煉口訣、教程,研究開展各項運動的最佳時間,也正在成爲年輕人們熱議的話題。
哪怕一不小心被群嘲 " 練老祖宗的功,加現代主義的班 " 也不要緊。
他們堅信:苦心人,天不負,隻要功課到位,健康的體魄必能輕松拿捏。
閨蜜座談會,也要嚴肅分析各項運動的最佳時間 / 圖源:作者供圖
借着這股東風,各大健身 APP 們也抓住機會,上線各種打卡視頻供健身愛好者們使用。
對于年輕人們而言,如果說敲電子木魚是給自我功德的添磚加瓦,去寺廟打卡是爲了表示自己得到虔誠之心 ……
那在健身軟件裏打卡學習八段錦、五禽戲、金剛功等,無疑是給自己一個是修身養性的絕佳機會。
" 笑死,直接少走好幾十年彎路。"
健身 APP 上的八段錦打卡日常 / 圖源:作者供圖
對此也曾有人提出反對意見。
" 當個心理暗示罷了,那麽點運動量能幹什麽?"
此時,相信 " 實踐出真知 " 的年輕人往往會表示:
" 我不試試,我怎麽知道好不好使呢 , 再說了,就這麽點運動 …… 你以爲對我就很容易麽?"
圖源:《武林外傳》
爲何年輕人對這些 " 老年人專屬 " 的運動如此上頭?
如果仔細觀察這些時髦的鍛煉清單,你大概可以快速總結它們的特點:
招式簡單、動作慢、用時短。
這些特點,既滿足了年輕人們想在繁忙的工作、生活中利用碎片化時間鍛煉、學習的願望,又能滿足他們提升運動量的迫切需求。
"簡單來說,工作生活那麽忙,能運動已經很不容易了,還要什麽自行車?"
圖源:小紅書
不得不說,這屆年輕人,正在邁入 " 精神老年人 " 的行列。
變身 " 精神老年人 ",
他們是不是整活兒?
什麽是 " 精神老年人 "?
在此之前,或許先需要弄明白的一個問題是:真正的老年人和虛假的年輕人之間有什麽差别。
如今在年輕人中間,常有一種感歎:真正的老年人在公園吊樹,練鐵頭功,擁有着二十出頭的精氣神;
而虛假的年輕人,頂着二三十歲的軀殼,因爲伏案久坐、缺乏鍛煉,看精氣神遜色不少,體力上更是不可同日而語。
" 爬個樓梯氣喘籲籲,跑 800 米差點要了小命。"
對比雖然慘烈,好在年輕人痛定思痛,決定在兩者之間找到微妙的平衡——
即努力向着 " 精神老年人 " 的方向前進,做到 " 二三十歲的身體裏住着八十歲的靈魂。"
要的就是别具一格 / 圖源:豆瓣
正如 2021 年豆瓣成立的 " 精神上是老年人的年輕人們來乘涼 " 生活小組簡介所寫:
所謂精神老年人,是指單有一副年輕人的皮囊,其他任何方面都非常老年人的年輕人。
" 跟老年人比外表年輕,跟同齡人拼内在穩重。"
選擇八段錦、金剛功等鍛煉方式隻是一方面。
通常他們會選擇從日常養生、興趣愛好、消遣娛樂等方面入手。
于是,曾經崇尚 " 蹦迪到深夜,睡到自然醒(指第二天下午兩點)" 生活規律的年輕人,開始小心地互相提醒:
" 早睡早起吃早飯,不然時間長了小心膽結石。"
小夥伴之間的日常談話,也在不知不覺之間變成了 " 保健品分享大會 "。
縱使他們過去隻會變身烹饪殺手,一次又一次的 " 炸廚房 ";
如今他們也能做到心甘情願鑽研食譜 " 洗手做羹湯 " ——
不是爲了愛情,而是爲了養生和健康。
圖源:小紅書 @我是芳芳,已獲授權
這種深入靈魂的對于健康和養生的需求,已經被他們發展到生活的方方面面。
泡腳、打坐,但凡能與健康沾邊的操作,都積極踴躍嘗試一番。
甚至有人半隻腳已經踏入了營養學界的大門,任何一種食物的 " 功效 " 都能說出一二。
連帶他們對于興趣愛好的理解,也與之前有了天差地别的變化。
逛公園、收藏各種袋子、溜達菜市場,處處體現着他們的節儉與老練。
主打的就是一個返璞歸真
釣魚、養花、日常不是帶小狗溜達、就是陪小貓宅家,則處處彰顯着他們的恬淡與從容。
正如蘇東坡曰:" 主人勸我洗足眠,倒床不複聞鍾鼓。"
連 " 趕緊洗洗睡吧 " 的深層含義,都由過去的帶着幾分敷衍,變成了如今的關切和祝福。
所謂 " 身心安詳 " 也變成了一種追求 / 圖源:微博
以至于不少長輩在驚呼 " 這孩子終于變得成熟穩重 " 的同時;
又忍不住關切他們的精神狀态 " 這孩子是不是魔怔了?"
不必擔心,年輕人們的回答是:自從化身 " 精神老年人 ",給自己的生活調慢倍速後,感覺幸福指數有在提升。
用慢動作對沖快節奏,成了年輕人的主打歌。
怎麽回事,他們是怎麽做到又老又年輕的?
" 有那種世俗的欲望,
我們是認真的 "
" 又老又年輕 ",是如今社交平台上十分流行的說法。用來形容如今年輕人的心理活動,或許再合适不過。
至于爲什麽會有這種變化,大概是他們不知從何時開始突然發現:那些隻顧着适應快節奏生活的時間裏,自己錯過了許多東西。
那裏有隻顧埋頭趕路時,逐漸西沉的美好日落;
那裏有好不容易能從工位擡起頭來、揉揉酸疼的頸椎時,才意識到因工作、加班飛速流逝的寶貴時間 ……
雖說人與人很難感同身受,但在生活不規律、報複性熬夜、工作壓力大焦慮等因素耗費了大量的精力與體力方面,年輕人們的心意卻總能相通。
所以,看清了生活本質的他們,選擇雙腳踏實地踩在生活這條路上,從細節入手,調節那根緊繃已久的弦。
年輕人:他強自他強,我是擺爛王。/ 圖源:《倚天屠龍記》
有人嘗試用八段錦放松僵硬酸疼的頸椎、腰椎;
有人試圖用各種 " 慢 " 當做生活的緩沖劑 …… 方法或有不同,但始終殊途同歸:
治愈、自在、舒服、自由。
種種迹象足以表明,年輕人确确實實有在研究生活裏有關 " 靜與慢 " 的哲學。
但也請别因此而妄斷他們止步不前、試圖讓人生就此停擺。
就像魯迅先生在《華蓋集 · 導師》中所說的:你們所多的是生力,遇見深林,可以辟成平地的,遇見曠野,可以栽種樹木的,遇見沙漠,可以開掘井泉的。
現下,年輕人們幾乎都正秉承着一種天然的好奇心和創造力,使用各種社會生存法則。
正如最近網上爆火的 " 練習心眼子 " 話題。
曾幾何時,能否熟練 " 如何高情商回複領導 "" 職場中必備生存話術 ",被視爲一個合格成年人的基本技能。
但如今,他們充分發揮想法創意,重新定義 " 高情商 "" 心眼子 " ——
他們本着 " 關你屁事 " 和 " 關我屁事 " 的法則,在表面上建社交高樓。但其實,每一座都是帶有個人特色的創意作品。/ 圖源:抖音,下同
不必擔心他們少了沖勁、沒了棱角。
年輕化也好,精神老年人也罷,關鍵點不是選擇什麽樣的生活方式,而是對于自己的選擇,是否最終能 " 自洽 "。
弄清了這一點,就不糾結,不内耗;最後,無論選擇什麽樣的生活方式,都是最好的。
至于這些東西是否有趣,一項年輕人對于自己 " 精神老年人化 " 小愛好的評價,或許可以給我們答案——
就在不久前," 養魚 " 和 " 魚缸造景 " 的熱度在各平台的搜索指數直線飙升,同比增長超過 300%。
越來越多年輕人表示最近沉迷養魚無法自拔,因爲光是看着就很放松和治愈。
" 将水草、山川、園林、七龍珠、奧特曼 …… 擺入魚缸中,一如在着手一點點豐滿被擠壓的生活空間、歸位自己被打亂的生活節奏。"
那一刻,他們往往會感受到一股打從心底升起的輕松與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