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張一弛
編輯 | 蘇建勳
4 月 15 日,德國最後三座核電站正式關停,爲持續 20 多年的淘汰核能運動畫上句号。
上個世紀,德國曾在核電站技術方面處在世界領先水平,1960 年西德第一座核電站開始運行。受到七十年代兩次石油危機的沖擊,西德與法國一樣,認識到脆弱的能源供應生态将帶來危害,因此大力支持核電産業發展。
但在發展核電的同時,由于幾次核事故,西德開始迎來了反核運動潮,德國主要政黨之一綠黨也在反核運動的催化下成立。
每一次大型核電站事故後,德國的反核情緒都更加高漲。1986 年切爾諾貝利事故後,德國人對核電站恐懼達到頂峰,當地絕大多數政治家都開始強調,核能隻是暫時的技術,并不是未來。
1998 年綠黨與社會民主黨共同執政後,通過了多項逐步淘汰核電站的法案,并在 2002 年正式通過 2022 年完全關閉核電站的法律。
在當時,德國境内十九座核電站一年可産生 1648 億千瓦時的電力,發電量排名全球第四,供應全國近三分之一的用電量,減少了約 1650 億噸二氧化碳當量的排放。
2011 年福島核電站洩漏事件後,在國内反核情緒再次高漲的情況下,德國議會以超過 80% 的超高得票率通過了新一輪反核提案,一口氣關停了 8 座核電站,并限制剩餘 9 座核電站需要在 2022 年結束前全部關停。
來源:CLEAN ENERGY WIRE,德國所有核電站退役時間
在德國全力淘汰核能的同時,鄰國法國卻對核能的态度若即若離。
2015 年,法國雖然提出十年内需将核能發電占比從 75% 降低至 50%,但僅兩年後,就以會危害能源供應安全的理由放棄該計劃,截至 2021 年,法國核能發電占比仍高達 69%。
根據綠黨的理念,德國将淘汰核能、煤炭等帶來污染的能源,快速推進可再生能源如風能、光能的發展。在綠黨較爲激進的政策影響下,根據 AGEB 數據,2022 年德國國内可再生能源生産比例已達到 55.6%。
但在國内可再生能源生産力快速發展的同時,德國約 60% 能源依靠進口,國内一次能源消費中可持續能源僅占 17.2%,而礦物油和天然氣占據了 59% 的消費量。
來源:AGEB,德國一次能源消耗來源占比,括号内爲前一年占比
在長期依靠從俄羅斯大量進口天然氣後,俄烏戰争的到來讓德國面臨能源危機,政府要求各方在能源消耗上開支節流,同時重啓多座煤炭發電站,2022 年一次能源消費中,褐煤與硬煤的占比都有不小幅度的提升,與綠黨的長期理念算得上背道而馳。
在缺乏多元化的能源供應來源的情況下,德國 2022 年通過将最後三座核電站推遲至今年 4 月退役的提案。然而今年度過冬天後,政府拒絕進一步推遲核電站退役,綠黨給出的理由是,花費巨額資金維護老舊的核電站,不如将錢花到可持續能源轉型當中。
能源成本上漲壓力等現實因素讓大量德國民衆開始意識到立刻退役核電站不合理,根據 ARD-DeutschlandTrend 最新民意調查顯示,59% 的德國人反對關閉核電站,隻有 34% 的人贊成。
對于綠黨執意立即關閉核電站,瑞典環保少女格蕾塔表示,關閉現存核電站而去使用更多的化石燃料是錯誤的選擇。在俄烏戰争背景下,歐洲能源供應持續承壓,德國仍貿然關停三座核電站,該決策将随時間流逝逐步體現對德國能源供需關系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