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老謝老師打 call
在現實面前,人人都笑王境澤,卻人人都是王境澤。
在 " 高端の野望 " 之外,OPPO 最大的投入莫過于其智能生态鏈戰略了。造車可以算是智能生态的一環,但 OPPO 的智能生态卻又步步落後于對手。
一環扣一環,環環慢一拍的 OPPO,還能吃上口熱乎飯麽。
整個 2022 年,手機在中國賣得都不怎麽号,進入 2023 年,這種頹勢仍未見改變。
就在這段時間,如果打開電商平台,你會發現曾經價格堅挺的蘋果手機居然降價了,降價幅度基本在 600 到 800 之間。
蘋果和特斯拉有個共同點,隻要産品一降價,就是不給同行留活路。根據最新數據顯示,iPhone 在中國農曆新年前後的銷量同比已經增長了 6%。
當蘋果都需要用價格換取銷量的時候,智能手機市場的蕭條就可見一斑了。根據 Counterpoint Research 報告顯示,2022 年,各手機品牌銷量均出現下滑,其中小米下降了 19%,vivo 下降了 23%。而成績最差的,要屬 " 綠廠 "OPPO 了,2022 年銷量同比下降高達 27%。
作爲段永平的 " 門徒 ",曾經的 " 藍綠雙煞 " 之一,OPPO 怎麽就突然就變得增長乏力了?當智能手機市場變得 " 又擠又熱 ",OPPO 的 " 藍海 " 又會在哪裏呢?
01
高不成,低不就
過去兩年,智能手機市場的頹勢已經非常明顯。創新乏力、同質化、推料等問題,加之整體經濟環境的蕭條,讓消費者捂緊了錢包,手機換機周期變得越來越長。
" 窮則思變 ",各大手機廠商紛紛亮出了久違的 PPT 本領,拿出了自己的 " 第二曲線 " 戰略。雷布斯爲了做出 " 年輕人的第一台新能源汽車 ",發誓要堵上自己的半生榮耀。一度号稱不造車的華爲,也 " 口嫌體直 " 的推出了 " 奔小康 " 的問界系列産品。
反觀 OPPO,卻選擇了一條看上去最爲穩妥的路——高端化。
或許 OPPO 希望能在短期内複刻華爲在 Mate 系列、P 系列的成功,從而接管華爲被制裁後所留下的市場份額。而在高端産品上,OPPO 也有過成功的案例。畢竟早在 2018 年 7 月,OPPO Find x1 就曾力壓華爲 P20pro,成爲當月中國手機市場最暢銷的安卓機。
" 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 ",但 OPPO 的高端戰略卻似乎也隻成功了一半。後續的 OPPO Find X2 系列,其标準版和頂配版在天貓的銷量都沒有超過 2000 台,在京東也分别隻有 1415 台和 1954 台。
去年,OPPO 又分别發布了搭載了自研影像芯片馬裏亞納 X 的 Find X5 系列,以及折疊屏 Find N2 系列。很可惜,這些嘗試最後均以失敗告終,Find X5 系列不溫不火,折疊屏則更是小衆。
顯然,OPPO 的戰略層低估了沖擊高端機這條路的難度。
智能手機市場早已成爲一個卷得不能再卷得市場了,不少手機用戶是既沒錢還事兒多,既要價格低又要性能高;不堆料說你沒誠意,堆料說你沒特點。就連 iPhone 都被說擠牙膏,何況 OPPO?
在這樣的市場大環境下,各個手機廠商,最明智的選擇似乎是憑借渠道優勢保證出貨量和現金流穩定," 用時間換取空間 ",結合品牌粘性和自身特點,探索新的增長點。
這也是爲什麽蘋果、小米、華爲紛紛入局造車。不是造車不花錢,也不是造車太 easy,而是用車機入口豐富自己的生态,豐滿自己的商業模式,才能讓二級市場投資人認可并買單。
對于 OPPO 來說,銷量下滑與其線下渠道的巨大優勢正在喪失不無關系。OPPO 發展到如今的地步,線下渠道可謂功不可沒,憑借渠道優勢,OPPO 可以說是吃盡了下沉市場的紅利,銷量一度領先小米、華爲等品牌。然而,疫情三年,線下渠道遭受了巨大沖擊,OPPO 的這一優勢也變成了劣勢,下滑難以避免。
爲了補足線上渠道能力和高端品牌能力,劉作虎帶着一加回歸 OPPO,想着能力挽狂瀾。然而,小衆的一加,如何能夠撐得起出貨量超 2 億的 OPPO 的野心?
02
生态 " 折疊 "?
在 " 高端の野望 " 之外,OPPO 最大的投入莫過于其智能生态鏈戰略了。
早在 2019 年,OPPO 就對外宣布,将在未來三年将投入 500 億,構建底層硬件技術和生态系統。
2020 年,OPPO 又重新确定了 "3+N+X" 的生态戰略,并提出了 " 萬物互融 " 的概念。
2021 年,OPPO 發布首款自研芯片馬裏亞納,同時發布多款生活周邊,電動牙刷、智能貓砂盆、智能台燈等。
2022 年 8 月,OPPO 在開發者大會上推出首個智慧跨端系統潘塔納爾;12 月,OPPO 正式發布安第斯智能雲(AndesBrain)和藍牙音頻 SoC 芯片馬裏亞納 Y。
芯片、智能系統、智能終端相融合的生态系統,OPPO 描繪的一幅生态畫卷似乎正在展開。然而,如果走近細看,你會發現這幅畫卷似乎是拿 2B 鉛筆描繪而成的,形似而無神。
跨端系統,各家手機廠商都在布局,蘋果的封閉生态模式、小米的開放生态鏈、華爲的鴻蒙萬物互聯也都取得了一定成功。作爲 OPPO 的生态系統,潘塔納爾與其他系統相比似乎并沒有什麽優勢。
OPPO 自己沒有能夠拿得出手的智能可穿戴産品,又如何能說服更多硬件廠商選擇加入其所謂的 " 萬物互融 " 的生态體系呢?
芯片當然是個好東西,但 SoC 現在看幾乎很難追上主流旗艦芯片水平。而且,缺乏長期的技術沉澱是做不好芯片的,不信看看董小姐的格力就知道了。
所以我們可以看到,現實的鞭撻讓 OPPO 選擇了 " 真香定律 ",也跟風跑去造車了。
去年 1 月,有媒體曝光一組 OPPO 汽車方面的專利,認爲 OPPO 将進入汽車領域;7 月,OPPO 汽車研發中心被爆落戶重慶;10 月,OPPO 軟件工程事業部總裁吳恒剛宣布,正式推出 OPPO Carlink 解決方案。
在現實面前,人人都笑王境澤,卻人人都是王境澤。當然,造車可以算是智能生态的一環,但 OPPO 的智能生态卻又步步落後于對手。
一環扣一環,環環慢一拍的 OPPO,還能吃上口熱乎飯麽?OPPO 的困境,或許才剛剛開始。
以上文章内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與功夫财經無關。如因作品内容存在侵權等問題,請及時與功夫财經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