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 @視覺中國
文 | 曉楓說
消費複蘇按下 " 加速鍵 ",作爲新消費 " 當家花旦 " 的新茶飲賽道,IPO 進程也正在提速。除了最近被爆出赴港 IPO 的滬上阿姨,古茗、茶百道、新時沏以及更早之前的蜜雪冰城據悉均在準備 IPO,賽道可謂熱鬧非凡。要知道,過去新茶飲品牌創始人們坊間談論的,都是上不上市無所謂。如今畫風突變,背後玄機何在?
茶飲賽道紅海決戰:左手 IPO,右手加盟
根據艾瑞咨詢預測,2023 年至 2025 年,新茶飲行業的市場規模增速分别爲 13.4%、6.4%、5.7%。換言之,行業增速将逐漸下滑,賽道日趨擁擠,除了低線市場還存有一定的增量空間,整個賽道大有紅海變成血海的趨勢。
一方面,新茶飲賽道的價格戰愈演愈烈,随着去年喜茶和奈雪的茶相繼降價,目前各大茶飲品牌在價格區間上的重合度越來越高,大有向下直追蜜雪冰城的趨勢。不過,頭部品牌低價策略引爆的價格戰,某種程度上來說,正在持續給各大品牌造成 " 内傷 ",進一步沖擊品牌們的盈利能力。
另一方面,喜茶、樂樂茶、奈雪的茶等一衆品牌均在開放、加速加盟,借着今年茶飲市場的強勢複蘇快速攻城略地,在地域覆蓋上短兵相接,這種令其他行業豔羨的擴張态勢,不禁讓人感歎——用戶又快不夠用了。價格趨同、産品同質、加盟擴張,實際上意味着一個行業已經漸趨飽和,生死存亡的 " 紅海決戰 " 時刻即将到來。
要突圍而出,在品牌拉力、資金厚度上重新建立競争優勢,IPO 仍不失爲一種快速路徑。
當然,上市也非萬金油。根據财報資料顯示,2022 年,奈雪的茶營收增長停滞,而在消費複蘇開始的今年,這家曾經号稱 " 奶茶界星巴克 " 的茶飲品牌,仍處于虧損狀态。
奈雪的茶一直是行業風向标,IPO 争先成爲 " 新茶飲第一股 ",開放加盟也不甘落後,近日其也宣布從直營向加盟擴張,雖然目前資本市場并不怎麽買賬。
但加盟又勢在必行,或不得不爲之。用金沙江創投朱嘯虎的投資邏輯,目前消費市場主打兩個方向,即百億單品,或連鎖萬店。除了坐擁 2 萬家門店一騎絕塵的蜜雪冰城,古茗、茶百道、書亦燒仙草等第二梯隊玩家的門店數已超過 6000 家,萬店連鎖已經指日可待了。
有觀點認爲,近兩年來,茶飲賽道擴張加速,全國性強勢連鎖品牌的競争門檻已提升到 4000 家門店。而身處高端定位的奈雪的茶,截至 2023 年上半年門店數也僅有 1194 家,雖然較 2022 年末新增 126 家,但整體數量與 4000 這個量級仍有較大距離。
而同爲高端對手,喜茶開放加盟後,火速新開 1200 多家門店,現今門店總數已達 2121 家,比奈雪多出了 1000 多家門店。壓力之下,大家也隻能放低姿态,與 " 低端品牌 " 們一起搶占加盟了。
" 加盟 " 被大家視爲第二增長曲線本無可厚非,但考驗的是大家的品牌力、品控力、組織力,甚至是價值取向,并非易事。可以說,加盟商的監督管理和品控是最頭疼且時刻會要了品牌性命的大命題。供應鏈的構建是否足以有效并保證品質在均線之上,組織管理能力能否跟得上、品牌力能否避免因加盟而被分散無法形成合力,等等,都是加盟時代新茶飲品牌需要交的答卷。
尤其是愈發高昂的加盟費誘惑之下,品牌們是堅持長期主義還是短期主義,是想賺快錢還是慢錢,在形而上的價值觀上更是一種巨大的考驗。
拼供應鏈和智能化:試圖将利潤中心從門店後移
當然,回到競争本身,争相 IPO、刺刀比拼加盟隻會令競争進一步加劇,茶葉賽道未來的競争形态一定會發生變化,比拼門店規模隻是表象,誰能更好地控制後端成本、提高盈利能力,誰能快速叠代營收模式構建新壁壘,誰才能活下來,從而伺機整合。
舉例而言,數據顯示,奈雪的茶最大三項支出爲原材料、人工和折舊租金,分别占 2022 年收入比重的 33.0%,31.7% 和 10.1%。其中原材料支出逐年上漲,2019-2022 年原材料成本分别爲 9.15 億元、11.59 億元、14.01 億元和 14.16 億元,占收入的比重分别爲 36.6%、37.9%、32.6% 和 33.0%。剛性支出占比過重,顯然已嚴重壓縮了奈雪的利潤空間。
奈雪的茶也嘗試通過完善供應鏈來構建行業壁壘,依靠品質取勝。不過,對比蜜雪冰城大規模機械化生産、大幅降低原材料成本的上遊供應鏈,奈雪的茶所投建的茶園、果園和花園等原材料供應鏈,目前尚未形成規模,對于降低成本和提升盈利能力的裨益尚未顯現。
而拼源頭和供應鏈,卻是不折不扣的告别全直營時代的新茶飲品牌的共同課題。因爲,不隻是蜜雪冰城藉此實現了将利潤中心從門店後移,對于喜茶、奈雪的茶等主打鮮果茶飲品類而言,其對源頭和供應鏈的要求更高。奈雪的茶投資樂樂茶,喜茶投資野萃山、王檸、和気桃桃等,都可以看出是對供應鏈成本的均攤和追求價值的最大化。
而喜茶開放加盟的背後,爲了避免自己重蹈覆轍,也是充分做好了鮮果供應鏈及技術準備,比如鮮果的果醬化、機器制果、自動化設備等,機器智能解決了繁瑣的人工操作,店員不再需要背複雜的配方,也能确保基本口感的統一,這或許是加盟時代新茶飲品牌彼此抗衡的另一場大戲,也是圍堵港交所向資本市場講述的另一番更有意思的 " 故事素材 "。
可以說,新茶飲 IPO 競逐之外,誰先走出同質化、誰能做好加盟品控、誰能充分抓住供應鏈和智能化帶來的品牌生産銷售流程和營收模式蛻變的先機,誰或許才真正不用受資本擺布,不用受競争煎熬,而是能将消失的第三空間重新帶回主流消費者面前,能讓闊别已久的産品創新,擺在追求個性化口感的 Z 時代消費桌前。
而這,顯然是一場無關價格多出三五塊、門店是否密集到堪比上海街頭便利店的格局洗牌之戰。
生死前夜,紅海決戰,IPO 不見得是一件壞事,也不意味着一定是理性的決策;而加盟路線對新茶飲品牌的挑戰也隻多不少,種種變數,讓新茶飲賽道變得更有戲看。孫子兵法說,激水之疾,至于漂石者,勢也。誰能成 " 勢 " 猶未可知,隻能祝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