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粉應該都知道了哈。
最近咱們搞了個 2023 年度評選。
獎項很多類别,包括最受消費者喜愛手機、年度影像手機、年度性價比手機。
還有年度智能家居、年度智能汽車、年度 TWS 耳機等等。
下面盤幾個熱門獎項,看看目前戰況如何。
最受消費者喜愛手機
這三款手機,絕對是去年各個銷售榜單上的常客。
華爲 Mate 60 系列,開售前沒預熱,沒發布會。
但一上架就是一機難求的狀态。
畢竟麒麟芯片、4.9999G、玄武架構、衛星通信等特性加在一起,很難不賣爆。
當然,賣爆的不止滿血回歸的華爲,還有常駐的銷量擔當新款 iPhone。
雖然今年的 iPhone 15 Pro 系列口碑不如往年。
但給到了全新的钛金屬、超大杯新加入的 5 倍潛望,以及最最最最最大的更新 Type-C 接口。
難免讓 iPhone 15 Pro 系列霸占了各個銷量榜單的前排。
當然還有個必要條件,是價格破發哈。
還有一位不得不提的爆款新秀,就是小米 14 系列。
小屏、直屏、旗艦,如今這三個屬性似乎很難在安卓手機上同時出現。
但,它的前代小米 13 就做到了。
可以說同賽道内無對手的水平了。
到了這次的小米 14,阿米針對前代被吐槽得比較多的問題一一做了優化。
大杯款小米 14 Pro,也給到了龍晶玻璃、全等身微曲屏、可變光圈等規格,也是相當吸引。
這麽有誠意,難怪上市 10 天後系列全渠道銷量就達到了 144.74 萬台。
截至今天下午 3 點,Mate 60 票數遙遙領先,小米 14 系列緊随其後。
但 iPhone 這邊的票數,就有點落後咯喔。
年度性價比手機
說起去年的性價比選手,估計機友們都有不同答案。
下面這三款,不一定是你心目中的性價比之最,但确實難掩香氣。
Redmi Note 12 Turbo,搭載第二代骁龍 7+。
定位中端的芯片,性能卻直逼前代旗艦骁龍 8+。
首發隻要 1999,如今的頂配 16GB+1TB,甚至不到 1700。
你就說性價比猛不猛吧。
一加 Ace 2V,整體配置相比同期機型算不上特别突出。
但别忘了,在它出來之前,2K 價位的直屏手機,屏幕都是長這樣的。
屏幕自帶一圈凸起的塑料支架,手感和觀感都差點意思。
正是一加 Ace 2V 帶頭把塑料支架幹掉,才讓大夥明白中端機也能有好的質感。
考慮到這點,我說一加 Ace 2V 性價比拉滿,不過分吧。
真我 GT5 Pro,一款首發定價來到 3298 起的手機。
這價格,雖然比大多數人固有印象裏的「性價比」,稍微高一丢丢。
但是,我要說但是了吼。
質感拉滿的金屬中框、IMX890 大底潛望長焦、旗艦芯片骁龍 8 Gen 3。
還有高亮度護眼屏、大電池等等特性。
全都堆在一部手機裏,還隻賣 3298 起,這性價比足以讓一衆友商汗流浃背。
截至今天下午 3 點,真我 GT5 Pro 和 Redmi Note 12 Turbo 票數相當接近。
這性價比之最的争奪,還是有點激烈哒。
年度性能手機
這一代旗艦芯片發布得有點早,性能手機的競争也相當激烈。
搭載天玑 9300 的 vivo X100 系列,雖然是主打影像的滿級旗艦。
但憑借着全大核的處理器,以及出色的散熱規格,遊戲體驗也不輸同期對手。
甚至在 11 月擠進安兔兔跑分的第二位。
via:安兔兔
辣麽第一名,當然是核心規格堆滿的遊戲手機紅魔 9 Pro+ 了。
對比常規手機,遊戲手機在性能釋放上擁有先天優勢。
而且今年的骁龍 8 Gen 3 性能提升明顯。
搭配散熱風扇這一物理外挂,即使我們想盡辦法壓榨紅魔 9 Pro+,它依舊能跑出堪稱離譜的穩定滿幀《原神》效果。
如果說遊戲手機太犯規,那依靠軟件調校釋放出骁龍 8 Gen 3 潛力的小米 14 Pro,性能也相當給力。
在性能調度 4.0 的加持下,小米 14 Pro 也能輕松 hold 住各種大型遊戲。
在加上各種過硬的配置,綜合實力還是很過硬滴。
截至今天下午 3 點,物理外挂加持的紅魔 9 Pro+ 票數比其他兩個選手都要高。
當然啦,距離投票截止還有不少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