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冬将至,冰糖葫蘆的最佳季節正是當下。
圖 0
如今的冰糖葫蘆攤愈發标新立異,五花肉、波士頓龍蝦、帝王蟹等各路異端也紛紛登場,熱鬧非凡。然而,山楂才是這個領域當之無愧的主咖,冰糖葫蘆沒有山楂,猶如中國失去山東、以色列丢掉耶路撒冷。歌曰 " 糖葫蘆好看它竹簽兒穿,象征幸福和團圓 ",你愛,或者不愛,它都在那裏。
山楂 or 山裏紅?
圖 1
薔薇科山楂屬麾下成員過千,北美洲種類尤爲豐富,國内僅有 18 種,但我國卻是全世界最大規模栽培果用山楂的國家。關于山楂的文字記錄首見于《爾雅》,一直地位不彰,明清時期才被當成正經 " 果品 ",最早的栽培始于山東。其中,最爲人們所熟知的種類就是山楂/Crataegus pinnatifida。
圖 2
多數人沒見過山楂開花,我見過。當年我部營區内有山楂十餘株,我有幸觀察過它的每一個生命階段。花期 5、6 月份,花小而白,密密匝匝,聚集成傘房花序,并無可觀之處;且含有三甲胺之類的物質,導緻氣味詭異,令人不悅。具有類似風格的花還有石楠、鐵線蓮和闆栗等,以石楠爲最知名,這麽說你懂了沒?
圖 3
圖 4 山楂
圖 5 山裏紅
初生的山楂果布滿白色絨毛,直至十月金秋才會完全蛻變成熟悉的模樣。但圖 4 和圖 5 卻氣質迥異,一個靓麗嬌小,一個沉穩端莊,why?因爲這是山楂的兩個變種,圖 4 爲原變種,還叫山楂/var. pitutatifida,圖 5 則是大名鼎鼎的山裏紅/var. major。前者直徑 1.5 厘米,後者可達 2.5 厘米,冰糖葫蘆等各種食品用的基本都是山裏紅。我還注意到一個細節:大個頭的山裏紅難免有蟲眼,小個頭的山楂則幾乎個個完好無損,未知何故。
山楂怎麽吃?
圖 6
圖 7 果丹皮
圖 8 山楂丸
圖 9
成熟的山楂(山裏紅)能像普通水果一樣鮮食,但多數人都會對其強烈的酸味敬而遠之,主要用途還是供加工。除冰糖葫蘆外,還有山楂罐頭、山楂片、果丹皮等,都是我童年時的心中摯愛,實不相瞞,當年甚至還偷吃過家裏的中成藥 " 山楂丸 "。另,晾曬過的山楂幹可以炖肉,傳言有使肉質軟嫩、口感酥爛之功效(我差點被山楂籽崩掉了牙,最好去籽)。
圖 10
雲南部分地區有特别的吃法,用辣椒拌山楂。做法 so easy:将新鮮上好的山楂洗淨敲碎,然後放上醬油、辣子、白糖等調料,簡單攪拌即可。吃的時候要将每塊山楂都沾滿辣子,入口時山楂的酸甜、辣椒的香辣融爲一體,酸辣交加,直令人血脈贲張、欲罷不能。好奇心強的朋友不妨一試,放心,吃不死人。
山楂家族的小兄弟
圖 11 雲南山楂
圖 12 雲南山楂
剛才說雲南吃辣椒拌山楂,用的還是山裏紅,雲南栽培的山楂還有雲南山楂/C. scabrifolia,俗名酸冷果、大果山楂,常見于雲南中部。葉片卵狀披針形至卵狀橢圓形,通常不分裂;果實黃色或帶紅暈,與通體深紅的山裏紅明顯不一樣。該種雖有 " 大果山楂 " 的俗稱,但果實直徑在 1.5~2 厘米之間,并不比山裏紅更大。
圖 13 湖北山楂
圖 14 湖北山楂
湖北山楂/C. hupehensis,俗名猴楂子、酸棗和大山棗,産于兩湖、江浙等多個省區。葉片卵形至卵狀長圓形,上半部具 2-4 對淺裂片;果實直徑約 2.5 厘米,深紅色具斑點,與山裏紅極相似。據《中國植物志》,該種在湖北、浙江有栽培,我猜其栽培面積可能比雲南山楂更小,因爲找照片很難,不得已 " 盜用 " 中國植物圖像庫 ......
山楂花有紅色的嗎?
《人渣樹之戀》(的原著)中有一棵開紅花的山楂樹,相傳由鮮血染紅,然而電影卻無法表現紅色的山楂花(我沒看過電影,是這樣嗎?),隻能用其它意像代替。不過,《中志》在山楂屬特征描述中卻有這麽一句:"花瓣 ...... 白色,極少數粉紅色",這說明山楂中也存在開紅花的異類。
圖 15 " 紅雲 "
圖 16 " 猩紅保羅 "
圖 17 英格蘭山楂
國内原生的山楂一片慘白,不足欣賞,有些城市引進了紅色的山楂花作爲觀賞樹種,主要是鈍裂葉山楂/C. laevigata的兩個品種,單瓣的 "紅雲"/'Crimson Cloud' 和重瓣的 "猩紅保羅"/'Paul's Scarlet'。圖 18 則是英格蘭山楂/C. oxyacantha,顔色嬌柔粉嫩,似乎尚未引入。這些 " 以色事他人 " 的山楂花氣味如何呢?如果還是個石楠味兒就大煞風景了,但願不會。
廣西的青皮山楂到底是個啥?
圖 18 廣西青皮山楂
圖 19 驢肉 ...... 哦不,綠肉山楂
這東西曾讓我非常困惑。你瞅瞅,這明明是 " 我的小呀小蘋果 ",哪裏像山楂呢?把山楂屬 18 個種扒拉個遍,也找不到一個類似的。我甚至還搜了一下綠肉山楂/C. chlorosarca,好歹沾個綠字嘛,結果那厮的果實居然是黑色的!肉是不是綠色不重要了,肯定不是它。
圖 20 台灣林檎
圖 21 台灣林檎
圖 22
圖 23 論文
後來一篇中醫藥領域的論文(圖 23)給我指點了迷津,原來青皮山楂根本不是山楂,而是蘋果屬的台灣林檎/Malus doumeri!怪不得長得像蘋果,本來就是蘋果的同屬至親嘛。然而像歸像,口味絕不相似,據說此物極爲酸澀,生吃如同受刑,須加糖煮制以後方能入口。圖 23 是網友葉爆爆家用青皮山楂制作的蜜餞,估計蘋果煮完之後也是這個倒黴顔色。
不是山楂的歐楂
圖 24 普通山楂
圖 25 歐楂
圖 26 歐楂
歐洲的山楂種類不少,前面提到的紅色山楂花皆出自歐洲。英國曆史上有一艘著名的移民船 " 五月花号 ",你一定有印象," 五月花 " 即山楂花,可能是普通山楂/C. monogyna。但歐楂/Mespilus germanica并非歐洲的山楂,隻是果實與山楂略相似,與山楂的關系并不近。
圖 27 歐楂
《中志》未收錄歐楂這個物種,青島中山公園和植物園有少量栽培,大概是當年歐洲殖民者引入的,詳情不知。聽說歐楂不可鮮食,須腐爛之後才能享用,如此奇怪的食用方法實令人難以想象。不過這種事情發生在英國,似乎也是可以理解的。
最後一個,不知道是什麽山楂
圖 28 疑似毛山楂
這張圖片攝于多年前的青島中山公園,當時我 " 鑒定 " 爲毛山楂/C. maximowiczii,現在我仍然覺得它是毛山楂,不然還能是什麽呢?除了它哪個也對不上。但毛山楂僅分布于黑吉遼和内蒙,出現在青島似乎有點違和。暫且存疑,附在文末請過路方家不吝賜教。Ov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