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胡侃雜史 Author 慕慕華
到 20 世紀初,意大利人不僅熱愛制造武器,而且确實掌握了這門技藝。比如著名的 Fabbrica d ’ Armi Pietro Beretta Gardone 工廠(貝雷塔武器制造廠),至今仍是世界上現存最古老的武器生産企業。然而,有一個問題:當時的生産方式非常落後,大量依賴手工勞動和工匠技藝。而當那些擁有現代化設備的新興機械制造公司涉足武器制造時,往往帶來 " 理性夢魇 ",例如布雷達(Breda)和菲亞特(FIAT)生産的機槍就是典型例子。
不過," 貝雷塔 " 在 20 世紀初成爲意大利武器制造企業現代化的先驅。在彼得羅 · 貝雷塔(Pietro Beretta)的領導下,工廠從隻有 130 名員工發展到 1500 人,新建了車間并引進了現代化的機床和設備。相比之下,文森佐 · 貝爾納代利(Vincenzo Bernardelli)工廠直到二戰期間甚至戰後,仍然依靠一台水車運作。例如在 1948 年,他們嘗試制造一款受到本文主角(MAB 38 沖鋒槍)明顯影響的沖鋒槍時,也依賴這樣的老舊技術。
1930 年代貝雷塔工廠的一個車間
現在,讓我們回到菲亞特(FIAT)。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菲亞特的子公司 Officine di Villar Perosa【維拉爾 · 佩羅薩工廠】(最初是一家生産自行車的企業)" 賦予 " 意大利狂戰士(Bersaglieri,意大利輕步兵)第一款意大利沖鋒槍。它由阿比埃爾 · 貝特拉 · 雷維利 · 迪 · 博蒙納上校(Abiel Betella Revelli di Beaumont)設計(此人的全名表明他是貴族,屬于法國 - 英國貴族博蒙家族的一支旁系)。你可能已經從子公司名稱猜到,這款武器正是著名的 " 維拉爾 - 佩羅薩 " 機槍。
菲亞特公司(FIAT)從戰争初期就開始生産 " 菲亞特 - 雷維利 "(也有翻譯爲:菲亞特 - 列維裏)機槍,這款武器同樣出自阿比埃爾 · 雷維利之手。
維拉爾 - 佩羅薩機槍在戰争期間的用途多樣,既用于步兵部隊,也被裝在飛機上,成爲意大利航空兵裝備的勉強可用的武器。在單座飛機上,它有時甚至被用作固定的前向射擊武器,但通常更常見的是安裝在雙座飛機上,由後座射手操作。
這款武器最初就是作爲航空機槍設計的,但盡管其射速在當時堪稱驚人,卻因爲使用 9 毫米格裏森蒂(Glisenti)子彈而效率低下。這種彈藥本質上是 9 × 19 毫米魯格彈的弱化版本,配備輕型圓錐形鈍頭彈頭(順便提一句,專爲這種彈藥設計的手槍表現也非常糟糕)。更何況,直到 1930 年代末,全世界的 9 × 19 彈藥威力都普遍弱于現代版本。
即便後期采用了專門爲機槍設計的 "1915 年式 9mm 格利森蒂機槍彈 "(Glisenti mod. 1915 per Mitragliatrici),問題也沒有完全解決,因爲其裝藥量少得可憐。裝藥量少到甚至需要用填充物占據彈殼内的空隙,來确保底火的點火足夠可靠。
最終,這款 " 不太像機槍的機槍 " 隻能被 " 下放到地面部隊 " 使用。
在步兵應用方面,我們暫且不提那些實驗性的設計,比如安裝在自行車車把上的版本,或之前提到過的胸挂式 " 突擊支架 "(affusto d ’ assalto)。無論如何,這種武器隻有一個優點——它存在,并且可以使用。
但即使是配備防護盾的版本,也因爲嚴重缺乏機動性而令人失望。由于彈藥威力不足,維拉爾 - 佩羅薩機槍完全無法與真正的機槍相比。再加上其設計本身的局限性,改造爲手持武器幾乎是不可能的。而且,這種武器的彈匣設計有後部寬口,極易積灰,導緻彈藥消耗得飛快卻不見成效。
我就不提瞄準的便利性了……
因此,在戰争即将結束時," 貝雷塔 "(Beretta)公司開始着手改造這款武器。最終,軍隊終于獲得了一款更像樣的武器——MAB 1918 沖鋒槍,由塔利奧 · 馬倫戈尼【也有翻譯:圖利奧 · 馬雷尼奧尼)(Tullio Marengoni)設計。
塔利奧 · 馬倫戈尼
更準确地說,在 MAB 1918 之前,還有一款由雷維利設計、但由 " 貝雷塔 " 制造的簡易版本——MAR-B 1915 型自動卡賓槍(Moschetto Automatico Revelli-Beretta 1915)。
MAR-B 1915 常常被錯誤地認作 MAB 1918
雷維利的改造非常簡單——他直接把Villar-Perosa的一半裝到了騎兵卡賓槍卡爾卡諾(Carcano)的槍托上(折疊刺刀也是直接沿用了卡爾卡諾的設計),再加上一個更正常的扳機組(USM)。戰争結束後,原始制造商也用類似的方式将部分武器改造爲 OVP M1918 型。事實上,雷維利早在 1917 年就制作了第一批原型槍,但直到和平時期才完成調整和測試。
順便一提,這款槍的拉機柄設計也算是個 " 傑作 ":
拉機柄設計的特點與 MAB 1918 的誕生
早期的設計中,拉機柄隻是用于向後拉動以完成槍機上膛,在射擊過程中保持固定,并兼作前護木使用。然而随後,塔利奧 · 馬倫戈尼接手了改進工作,他進一步優化了設計:将機匣倒轉,确保彈匣可以正常安放;拉機柄改爲後置,通過一個拉環與槍機相連。射速得到了降低,使得射擊更加易于控制。扳機組采用擊錘式設計,擊錘幾乎完全隐藏在槍機前端的開口内,射擊時從閉膛狀态開始。這才是我們熟知的MAB 1918,這一點甚至可以從貝雷塔公司 1918 年的專利圖紙中得到證明:
圖中是貝雷塔博物館的藏品。清晰可見下置彈匣接口、上方的彈殼抛出窗口,以及标志性的拉環式槍機拉柄。
MAB 1918 的延續與發展
意大利在戰争間期的局勢非常動蕩,因此 MAB 1918 一直在服役,沒有條件進行大幅更新。直到 1930 年,意大利才推出了改進版本M1918/30,這是一款半自動卡賓槍,使用 9 × 19 毫米彈藥,裝備軍隊和憲兵部隊。在這款槍上,扳機組得到了進一步改進。
有趣的是,這種改進最初的靈感竟然源于一件個性化的、華麗裝飾的卡賓槍,這把槍在 1920 年代被贈送給埃塞俄比亞皇帝海爾 · 塞拉西。諷刺的是,不久後意大利與埃塞俄比亞爆發了戰争,似乎這把槍的故事也帶上了一絲傳奇色彩。
意大利技術的特點與發展
在意大利早期的技術中,無論是半自動還是全自動武器,都通常被稱作 "automatico"(自動式),這一點是當時意大利軍事裝備的一個特點。
MAB 1935的出現标志着意大利武器的進一步發展,尤其是在意意埃戰争開始前的 1935 年發布。這個版本的 MAB 1935 沒有了刀刺,但配備了穿孔式槍管外套和消焰器。它實際上成爲了後來的MAB 1938的原型。在這個時期,意大利軍方采用了更強勁的9x19 Fiocchi子彈,這款子彈的初速達到了 420 米 / 秒,相較于當時标準手槍子彈的 370 米 / 秒,表現出了顯著的提高(現代的 9 × 19 子彈标準也正是源自這一時期的 " 沖鋒槍彈 ")。
MAB 1938的設計更進一步,塔利奧 · 馬倫戈尼在這款武器上放棄了帶有射擊模式切換的扳機組,取而代之的是類似OVP M1918的雙扳機設計——前扳機用于單發射擊,後扳機用于全自動射擊。爲了幫助槍管散熱,外殼上加裝了鋁制外套。
後部扳機幾乎被照片曝光了,下一張照片也是如此。
與此同時,38a 版本正在進行試驗,這個版本有帶孔的槍管護罩和可拆卸的刺刀。四槽式的消焰器被護罩上的切口所取代。
最終,MAB 38A 版本進入大規模生産——其槍管護罩沒有不可拆卸的刺刀,并且四槽消焰器重新回歸。槍機把手是獨立的零件,在射擊時不動,作爲槍身切口的遮擋物,這大大提高了機制的抗污能力。
值得注意的是,槍身不僅僅是一個焊接了下部機匣的管子——它是由一整塊金屬制作的。可能讓英國人用他們的 "STEN" 感到尴尬…
如果需要,可以附加一個可拆卸的刺刀。
一個特别的特點是——沒有護套的刀刃可以折疊回去,因爲它是通過軸固定的,刀柄上有切口。
現在,射擊再次從開放式槍機開始。在槍機向前推送時,中間杠杆(7)撞擊到頂端擋塊(13)(即彈殼抛殼器),然後用上臂擊打擊針(3)。這一設計避免了在槍機未完全關閉時發生意外射擊的情況(例如,當在送彈時,彎曲或髒污的彈殼卡住,或者彈膛本身過髒)。
擊針和抛殼器的挂鈎。杠杆進入擊針的矩形切口。擊針的後部充當彈簧的導軌。
1942 年,沖鋒槍進行了改進——加重的槍管幾乎全長都有槽口,但沒有護管,前握把被切短。四個垂直的消焰器孔被兩個斜切孔取代。原因很簡單——工廠無法滿足所需的武器産量,且對财政的成本較高。MAB 38/42 的生産公差也變得更加粗糙。
然而,最重要的改進發生在内部:槍機采用了固定的擊針,而不是之前使用的帶有中間杠杆的可動擊針,這使得結構變得更加簡化和技術化。因此,内部的彈簧導軌成爲了獨立的部件——因爲擊針尾部已經不再存在。
1943 年型的 " 中間 " 版本,也稱爲 " 模型 1",配備了鋼制槍托和延長的彈匣槽,後者用作握把。該設計是爲空降部隊開發的,但該改進沒有進入量産。
1944 年,意大利投降後,必須放棄使用加重槍管:
取而代之的是,采用了較大的回退彈簧,類似當時其他手槍沖鋒槍的設計,且沒有使用小直徑的伸縮導軌。
上方是 MAB 38 的槍機。箭頭指示的是中間的杠杆。它旁邊是帶有凹紋的活動闆,用來鎖住杠杆,以便在拆卸和安裝擊針時保持其在正确的位置,并防止在射擊時擊針松動,從而鎖住機制。中間是 MAB 38/42,底部是 MAB 38/44。從中可以清楚地看到,槍機随着時間的推移逐漸簡化。
随着戰争的結束," 貝雷塔 " 仍然繼續服役于軍隊和警察部隊——畢竟,它們的表現一直很好,特别是早期版本在簡化之前。雖然這款武器不是最簡單或最便宜的,但它準确且可靠——爲什麽要立刻更換呢?
1949 年,當政府已經能夠負擔得起時,開始生産 MAB 38/49,之後更名爲 Beretta Mod. 4。在這個版本中,增加了一個橫向滑動的安全裝置,且相比于戰後版本,制造質量有了提高。它依然保留了兩個扳機的設計。該版本大量生産,直到 1957 年。
最終版本 M38/57 基于 1949 年的設計,采用了一個不尋常的自動安全裝置——隻有在左手大拇指按下右側的一個大按鈕時,槍械才會開火。生産于 1961 年停止。
在戰争期間,許多武器流入了黑市。這樣的武器被戲稱爲 "Beretta Modello Lupara"。
MAB 38 的各個版本在戰争中得到了廣泛的使用——不僅僅是意大利人使用。德國國防軍(即德國軍隊)在二戰期間的 1942 年版被标記爲 Maschinenpistole 738 ( i ) ,而 1944 年的版本則被标記爲 Maschinenpistole 739 ( i ) 。此外,MAB 38/49 型号在 1959 年之前曾被聯邦德國軍隊(Bundeswehr)作爲 MP1 使用。
埃及軍隊在 1948 年與以色列的戰争中使用了沖鋒槍:
這是标準的折疊刀刺,折疊狀态下的樣子。
阿爾及利亞在與法國的鬥争中使用了意大利制造的沖鋒槍,而法國有時也會用這種沖鋒槍反過來對抗阿爾及利亞人。可以列舉的國家很多,而且這類武器直到 21 世紀仍然在使用。簡單來說,馬雷尼奧尼設計的這款武器自 1938 年以來在世界各地參與過戰鬥,并且可能在某些地方仍在服役。
這是在 2000 年代初期伊拉克戰場上繳獲的武器。照片中是 MAB 38/49 的特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