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跟一位正在忙秋招的 HR 朋友聊天,她說近兩年發現在校生找工作的一個趨勢——實習前移。
早幾年,大家的認知是大一大二學業正忙,從大三進入到大四的暑假開始實習,然後過渡到秋招和次年春招,這樣的節奏剛剛好。
可如今的狀況是在校生實習越來越早、越來越卷了,大家都信奉早起的鳥兒有蟲吃,認爲進入大學的前兩年就開始實習,更能在畢業季的校招中拔得頭籌。
大學生實習前移,提前步入職場的 " 實習早鳥 " 們是如何打算的?初涉職場的 Ta 們又有哪些感觸?
實習早鳥,爲啥這麽早?@Mori," 大二開始實習,我已經落後了。"
大一升大二的暑假,我原本計劃跟幾個高中同學、發小聚會,結果發現在北上廣念書的朋友都沒有回來,他們都去實習了。我是從那時候開始焦慮的。
我算了一下,他們每年寒暑假各做一份實習,到大四畢業前至少有 6-7 份實習經曆,等到畢業找工作時,人家的簡曆沉甸甸的,而我的簡曆上隻有在校社團經曆。這要怎麽比?
畢業前我大概做過 4 份兩個月以上的實習,去年秋招也比較順利地拿到了 offer。
累是真的累,整整四年不是在上課就是在工作,甚至沒談過一場戀愛。
但是能在競争這麽大的校招中找到比較滿意的工作,我覺得努力還是值得。
@楊同學," 實習過,才知道什麽是要重點去學的。"
金融專業在校生一枚,我入學時就聽學長們說過一句話:我們這個專業,有父母撐腰的将來都是收入大幾萬的,其他大多數普通人都是要去銀行前台或者賣信用卡。
聽完就是焦慮,邊焦慮邊開始拼命找實習。
幾段實習做下來,我感受最深的有兩點——
首先是認知的提升。
我第一份實習總被安排做一些無聊的工作,像是做會議紀要。當時我圖省事,下載了一個語音識别軟件,快速交差了。我自作聰明把内容交上去後,帶教同事問我這次會議的要點是什麽?每個人的主要觀點是什麽?我才意識不是工作無聊,是我把自己當成打雜的了。
其次是職業技能的提升。
在校期間我也接觸過 Excel、PPT,我甚至在大一的 PPT 大賽中拿了二等獎。但是真正開始實習了,我才發現這些辦公軟件的使用,并不像是我在學校裏學的那些。職場上的 PPT 不需要花裏胡哨,要的是嚴謹的邏輯框架,清晰準确的信息傳遞;職場上的 Excel,怎麽把圖表做好看是次要的,怎麽快速處理大量數據,并把數據背後的問題分析出來,這些才是重要的。
我覺得有這樣一兩段高質量的實習經曆,勝過若幹爲了一點點錢但沒有實質積累的兼職。
@蛋撻," 早點開始實習,早點對職場祛魅。"
大一暑假我拿到了線下實習 offer,開始感受朝九晚五打工人的不易,過起了兩點一線普通但充實的職場生活。
我每天的工作任務就是編輯公司的自媒體——發給同事審核——定時發布——搜集第二天的素材。然後結束一天的工作,下班擠地鐵回家。
這個實習内容看起來很 " 牛馬 ",但誰能想象這是一家不錯的快消品公司呢,而且公司還在上海一個繁華地段的高檔寫字樓裏。
過來實習之前,我對職場的認知全部來自于影視劇。因此我對職場生活的美好想象是:每天跳過狼狽擠地鐵的橋段,用一杯星巴克開啓美好的工作,做的是一些創造性的工作,同事們身着時尚精緻的套裝,大家的談資都是行業前沿趨勢 ……
實習過了,才知道網友爲什麽吐槽職場劇脫離實際。每天 150 塊實習工資,真是我每天堅持上班的全部勇氣。
但話又說回來了,做了兩三份實習後,我對自己的職業生涯有了切實認知,非常明确自己不想做什麽樣的工作,做哪些事情又是真正擅長且能獲得認可的。
對于正在秋招的我來說,我能明顯感受到我對職場的認知,已經領先了室友們一大截。畢竟她們除了簡曆空空,也還完全不知道自己要做什麽、能做什麽工作呢。
實習前移,早卷早赢?
從剛進入大學就開始實習,學校、實習公司兩頭跑,确實會過的相當忙碌。這種忙碌甚至會讓一些同學誤以爲自己已經赢在了求職起跑線。
然而,早早開始卷實習,并不能完全等同于畢業後你會有一份好工作。這個過程中,你需要避開在校實習的 4 個誤區。
誤區一:實習擠占學習時間
很多公司對實習生也有最低出勤要求,一般是 3 天 / 周。與此同時,大一大二的課程安排也很緊張。這就必然導緻和實習時間和上課時間的沖突。
實習早鳥們一定要做好重要性排序,學生時代還是要以學業爲先,不能爲了實習而忽視課業。
相對而言,寒暑假期間就是比較好的實習時段,能夠安排至少 1-2 個月的完整實習。
誤區二:隻卷數量忽視質量
在校生缺乏求職經驗,可能會認爲實習的作用就是簡曆上能多一行 "XX 公司 XX 崗位 " 的實習經曆,覺得這樣就能在求職市場上領先一步。
實際上,校招求職時,面試官不僅會進一步詢問你在這份實習中究竟做了些什麽、學到些什麽,一些大企業的 HR 更希望應屆生有 " 相關 " 實習經驗,而不是幾段跳躍混搭的實習經曆。
比如,你畢業後想進入消費品行業,或者想從事市場營銷相關的工作,那麽在你找實習時就應該去嘗試應聘相關行業的崗位。
誤區三:工資高的實習,就是好實習
咨詢者小 W 在某個暑假前期找到了兩份實習,一份實習是互聯網頭部企業的,實習薪資 120 元 / 天,第二份是某個不知名小企業的,實習薪資 150 元 / 天。小 W 很苦惱,問我爲什麽大廠這麽摳,30 元 / 天的薪資差距讓他很是糾結。聽完我真是苦笑不得 ……
是的,縱使是一些頭部大企業,實習生的工資也是非常摳的,因爲他們不愁找到實習生。而且實習生能帶來的産出确實非常有限,有時甚至需要花在職正式員工更多精力去帶教。
但是,評價一份實習的好壞,決不能從實習工資的高低來斷定。
誤區四:不能轉正的實習就是浪費時間
現在有不少企業專門開啓了實習項目,順利通過項目的實習生能拿到春秋招綠卡,能相對輕松的拿到校招正式崗位,甚至是含金量極高的管培生 offer。
這樣很多面臨畢業的學生覺得,實習就應該是能轉正的。
實際上,實習跟校招完全是兩回事。很多部門常年招收實習生,卻幾乎沒有校招 HC。但這并不意味着進入這樣的部門實習就是浪費時間。
如果你抱着一顆想轉正的心開始實習,發現沒有這樣的機會後又變得消極怠工,倒不如早點結束。因爲混日子的實習,才是真正的浪費時間。
實習早鳥的正确姿勢
作爲職業生涯的搶跑,從大一大二就開始的實習,究竟如何做才能真正爲畢業後的簡曆與求職加分呢 ?
我詢問了一些大學期間早早開始實習的應屆生 / 往屆生,操辦過數屆校招項目的 HR,以及常年輔導大學生求職的職業規劃師,總結出以下三個關鍵目的——
目的一:提前适應職場,轉換學生思維
缺少實習經驗的應屆生在進入職場後常出現 " 水土不服 " 的情況,即便在校期間各項成績很優秀,卻難以快速适應職場。究其原因,最大的問題就是還沒有從學生思維轉換到職場思維。
兩種思維模式最大的區别在于,學生時代是老師出題并傳授給你一套标準的解題思路,而進入職場後,你不僅要獨立工作解決問題,甚至問題也是由你自己發現的。
比如,領導安排你準備一場會議,他說的 " 準備 " 包含哪些事項?預訂會議室的流程是什麽?需要通知哪些人員參會?是否需要準備一個會前文檔或在會議中記錄關鍵議題?…… 這些都是需要你去思考和解決的。
目的二:探索職業定位,描繪發展路徑
前文中,我們提到了實習的一大誤區就是隻卷數量忽視質量。而真正優質的實習,往往能跟你瞄準的行業、崗位,甚至具體到某一家企業的某一個校招項目緊密結合起來。
但在真實的應屆生求職過程中,很多同學都是懵圈的:一方面對自己的能力和優勢不夠了解,不清楚自己擅長做什麽樣的工作:另一方面也不知道不同的行業、公司究竟有什麽樣的差别,每一個崗位具體是做什麽的。
提前開始實習,其實就是多一段緩沖期、試錯期,通過幾段實習驗證自己能做的、擅長的,同時也對不同的行業和崗位展開實地探索,提前構建未來的職業發展路徑。
目的三:積累工作經驗,提升校招競争力
應屆生人數一年比一年多,校招崗位卻不見增長。
10 年前,有一兩個拿得出手的實習經曆,校招基本穩了。而現如今,一些企業的崗位甚至都打上了 " 有相關實習經驗優先 " 的标記。
在這樣嚴峻的求職形勢下,實習經曆豐富固然能加分,但重要的是你确确實實在實習中有所成長,獲得了技能的提升與經驗的累積。
更重要的是能在簡曆中充分展現自身價值,才有機會拿到面試機會,獲得好的 offer。
本文來自微信公衆号 " 獵聘 "(ID:liepinwang),作者:婉君,36 氪經授權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