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能制造「本地頂流」的港娛,也逃不過時代的車輪。
"
又上熱搜了!中國香港地區頂流姜濤兩天登上四個微博熱搜!
之所以能上熱搜主要是因爲 # 姜濤音樂節舞台直拍 #,這仿佛對着空氣打軍體拳的舞蹈動作,這沒有做好身材管理的形象,讓見識過内娛和韓娛偶像的粉絲隻能說一句 " 這很難評 "。
然而 ins 上的中國香港地區網友則對他發出了 " 型到地裂 " 的贊美,一直在努力尋求複出的羅志祥也評論他 " 帥 "。
緊接着,有網友發現姜濤去年登上了 TC Candler 全球百大帥哥第五位,而内娛排名最靠前的是第十九位的肖戰。
這樣 " 拳打 " 前輩," 腳踢 " 内娛頂流的架勢,很難不讓人覺得這位 " 紅不過羅湖 " 的偶像就要進軍内娛。然而這位被推舉出來的 " 巨星 " 的輝煌,并不能與從前比拟。反倒是從他的身上,看出了香港文娛産業逐漸走向落寞的滾滾車輪印記。
" 紅不過羅湖 "
姜濤,中國香港選秀節目《Good night show 全民造星》冠軍,2019 年初出道的男子演唱組合 Mirror 的 C 位,人氣一騎絕塵。如果要以他在團體中的定位和熱度對标内娛的偶像,那就是曾經還在 Nine Percent 男團活動的蔡徐坤。
在香港地區,他的火是真的火,去年他生日時粉絲包下銅鑼灣所有大屏,還租下了當地所有電車供市民免費乘坐。而他之前也曾經因爲高人氣擊敗陳奕迅、鄭中基拿下 " 叱咤樂壇我最喜愛的男歌手獎 ",成爲該獎項最年輕的獲獎歌手。
他所在的男團 Mirror 同樣是當地頂流,出道四年多擁有一張專輯和多首單曲,成員也不時發布個人單曲。如今他們還希望進軍國際樂壇,三月份他們通過索尼音樂推出首張英文單曲《Rumours》,宣布後續會推出國際專輯。
從商業價值上來說,該團前後拿下幾十個代言,據統計幾乎占到香港廣告的 70% 以上,其中不乏國際奢侈品大牌和擁有高國民度的快消品牌,而他們也憑借廣告代言深入街頭巷尾的地面推廣,又在當地狠刷一波臉,可以說隻要在街道上閑逛,就能通過随處可見的廣告牌、展闆、海報,差不多對這些成員混個臉熟。
雖然在香港地區擁有極高的關注度,但是對于内娛來說他們依舊是陌生的,正如同那句 " 紅不過羅湖 " 的預言,大部分内娛網友對于他們的印象隻停留在兩件事上。
首先就是近期的林俊傑演唱會事件,事情的起因是林俊傑演唱會團隊邀請 Mirror 男團全員作爲合作嘉賓出席,或許因爲溝通問題,演唱會當天 Mirror 隻安排了一位成員。演唱會團隊方提議在場的其他六位成員也可以一起上台伴舞,而這位成員覺得受到侮辱拉着全部人離開并且在場館外合影。
不久之後,該成員取關林俊傑,回應道:" 因爲本身我不太玩社交網絡,我習慣關注我真正見過合作過的人,由于有機會合作所以關注,但最終沒合作成功所以取關。"
兩方工作人員信息不對稱導緻溝通出現問題,然而這位 Mirror 成員卻處理得不夠體面。而這件事能登上微博熱搜,反倒是是因爲林俊傑演唱會的影響力,網友稱點進熱搜 # 林俊傑 Mirror#,還以爲林俊傑出了一首叫 " 鏡子 " 的新歌。
還有在提到 " 演唱會砸傷人的那個團 " 時,内娛網友才恍然大悟 " 原來就是他們 ",這也是他們讓内娛關注到的另一件事。去年 7 月 28 日,Mirror 在紅磡舉辦演唱會,兩名舞蹈演員被高處跌下的電視屏幕擊中。
其中一位受傷嚴重的舞蹈演員腦出血及頸椎爆裂骨折,一周後才清醒,近兩個月後才離開 ICU。事故發生兩周後,調查小組公布調查結果,認爲事故當晚墜下大屏幕的鋼索斷裂是由于金屬疲勞導緻。這樣嚴重的安全事故,在内娛聞所未聞,很多人就是通過這件事認識了 Mirror。
此外,MIirror 男團成員盧瀚霆和呂爵安出演港版《大叔的愛》,互相貢獻熒幕初吻,一度分走一騎絕塵的姜濤人氣;另外因團内成員熱度不均,屢傳不和。
香港娛樂産業輝煌時期的組合有 Beyond,草蜢,達明一派等,他們無論風格與作品都是超前的、有自我态度的,而 Mirror 的風格則是典型的流量偶像風格,作品不外乎迎合大衆審美口味的内容,或者男性視角的自我宣言,而這都是韓娛和内娛已經實踐過多次的路線。
他們的實力更是難以評價,錄音室版本與現場演唱版本幾乎是兩首歌的情況屢見不鮮,跳舞能力放在内娛都隻能是未出道組的水平,就連絕對頂流姜濤,都因爲身材發胖和五年來未曾長進的舞台表現力和唱功跑粉,最近這場音樂節就是爲了固粉造勢。
實力平平、顔值普通、團内不合,都是唯粉和團粉的雷點。從哪方面看,Mirror 男團都本應是一個不及格的男團。但仍然能留下相當一部分學生粉和師奶粉,在香港地區保持着自己的頂流地位。
時勢造「頂流」
與其說 Mirror 男團成爲頂流,不如說是 " 被選中 " 爲 " 皇族 ",他們的火爆,頗有一種香港文化娛樂産業日薄西山下的 " 時勢造英雄 " 之感。
大多數人對香港文娛産業的印象,一部分停留在港影時代。以周潤發、張國榮、林青霞、梁家輝、張曼玉、梁朝偉等爲代表的港影演員,曾經在上個世紀末創造出一場屬于香港電影的瑰夢,那時候的電影作品,無論導、演、編,都有着前衛獨特的風格和藝術又不失煙火氣的叙事感,在全世界的範圍内都引起轟動。
然而随着演員們逐漸步入遲暮年華,後續年輕電影人才的斷檔,經濟大盤的逐漸冷卻,資本流向内地等各種原因,港影也迎來了它的蕭條。如今的熒幕上,好萊塢大片與國産電影、日韓動漫百花齊放,可即使是老牌演員攜手參演,多數香港電影票房和熱度都難以達到預期。
另一部分的印象停留在港劇時代,曾經 TVB 是多少中國香港與内地觀衆的兒時記憶,港姐成爲演員,演員影視歌三栖,港劇噱頭與質量兼得。職業化的演員培訓體系,略帶工業化色彩的影視制作流程,嚴苛的管理制度,也讓港劇佳作與人才輩出。
可随着藝人紛紛離巢另尋出路。90 後熟悉的 " 五生五花 " 林峯、馬國明、吳卓羲、黃宗澤、陳鍵鋒、胡杏兒、楊怡、鍾嘉欣、陳法拉和徐子珊,十人裏隻剩馬國明還在一線奮戰。" 直播帶貨 " 興起,TVB 更是在内地網絡平台開啓演員直播帶貨,能夠認出的面孔越發少了,而他們在觀衆心中的熒幕形象也被熟悉的帶貨話術慢慢抹去。
在這樣一個時間節點,香港地區迫切需要被建構起的 " 新偶像 ",用選秀 " 偶像 " 所帶來的打投數據、真金白銀的 " 偶像産業 ",來挽救文娛産業的頹勢,來通過他們的商業價值激發市場的活力。
彼時的 " 天時地利 " 之下,即使沒有 " 姜濤 " 也有 " 王濤 ",沒有 "Mirror" 也會有别的團體出現,因爲那時候不管是韓娛還是内娛都已經吃到了 " 偶像 " 的甜頭,所以港娛也要吃下這塊蛋糕。
在香港偶像市場一片空白之下,《全民造星》作爲第一個定位偶像選秀的節目,自然受到矚目,可以說隻要從這個節目裏出道的人,都會成爲被喂下資源的那一批人。
姜濤,在内地選秀節目的戰績是《快樂男聲》30 強。但他至少還具備一個偶像的基本素質,年輕,長相尚可,能力尚可,且有曾經 200 斤不被善待、但自己努力改變的完整故事線。
選秀粉絲熱愛 " 美強慘 " 型選手,雖然姜濤離這三個标簽都有些距離,但他作爲相對有着個人魅力和故事的選手,在沒有更好的人選的情況下,C 位之路幾乎是必然的。
而以《偶像練習生》爲對标的選秀節目《全民造星》也真的造出了明星,Mirror 就是他們推出的組合,如果一開始就以 " 必爆 " 的心态來打造這個并不完美的 " 實驗品 ",以社會的力量爲它傾斜資源、造勢,那這個實驗品的成功也幾乎是必然的。
當然,Mirror 背後的公司不容小觑,香港首富之子李澤楷做老闆,就連劉德華也得給這個團體幾分薄面。如今的港娛,耳熟能詳的明星們紛紛爲 Mirror 站台,公開表示對他們的支持和喜愛,稍有不慎,還會被質疑過氣蹭熱度。
至于所謂的頻上熱搜是否爲造勢内地,目前想要進軍國際偶像市場的 Mirror 并未展現出對過多進軍内地的想法,倒是向好萊塢喊話希望能夠在美國市場有更多的表演機會,希望受到好萊塢的邀請。
Mirror 已經成爲中國香港地區的文化符号,後續沒有新鮮的血液進入,目前一家獨大。或許唯有等到下一個輝煌到來時才會對他的地位有所憾動。
結語
雖然内地的綜藝節目還效仿着香港藝人培訓體系訓練演員,内地的年輕一代也曾沉浸于 " 港風 " 的複古潮流中,但不得不說香港的造星體系已然落後,Mirror 是香港文娛的一個 " 符号 ",但并未扭轉港娛的頹勢。想要改變這種情況,唯有勤于對外交流學習,更新整個社會的審美觀念,在藝人培養上 " 不拘一格降人才 ",帶來改變才能迎來真正的新氣象。
圖片來源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