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時期,齊桓公任命管仲為相國,管仲也沒有讓他失望,搞出了一套套富國強兵的策略,齊國國力看漲,齊桓公說話做事也硬氣起來,也被各諸侯推舉為 " 帶頭大哥 "。
但是,也不是說所有人都怕齊國,北方的山戎族就不把齊國當回事,還經常出兵,去燕國邊境光顧一圈,帶點土特産回去,順便也能削弱齊國的同盟國燕國。
燕國當時的實力弱小,沒辦法啊,隻能被動挨打。
這一年,山戎部落又來 " 拜訪 " 燕國了,燕國國君帶着 20000 将士出征,決心将這幫門口的野蠻人擋在家門外,不能讓他們進家!
但是,萬萬沒有想到,燕國的軍隊在一個叫鬼泣谷的地方,讓人家給打了埋伏,2 萬人隻有一千多人逃出生天。
接下來更不妙的是,山戎部落一鼓作氣,連着打下來燕國 3 座城池。這幫野蠻人,萬一不走了,怎麼辦?那不就是跟周天子一樣,差點亡國了嘛!
燕國真是遇到了生死危機,隻好求助大哥," 老大,北邊那群不開化的人,老來我這燒殺搶掠,這又來了,還打下來三座城池,您可得給我做主呀 !"
齊桓公一看,居然有人敢欺負自己的小弟,馬上召集軍隊,浩浩蕩蕩帶着 5 萬大軍直奔燕國。
" 帶頭大哥 " 要出門幹仗,自然要有小弟跟着,不然算什麼大哥!
無終國的國君,讓大将虎兒斑帶着能湊出來的 2000 士兵,一路跟着齊國大軍來到了燕國,跟着大哥混,以後有困難也好找大哥說話啊。
管仲作為齊桓公的全權代表,委任虎兒斑為先鋒将軍,帶領本部兵馬,一路摧城拔寨,很快幫助燕國光複了那三座被占領的城池。
很快,虎兒斑帶着先鋒部隊殺到了一個叫裡崗的地方,命令部隊原地休整,自己則是跑到齊桓公和管仲面前說:" 前面就是燕國 2 萬大軍戰敗的地方,叫鬼泣谷。如果山戎人在這裡設下埋伏,咱們一旦進去,就非常被動了,除非能飛出去!"
管仲早就詳細了解過燕國 2 萬大軍戰敗的情況,也早就有了應對鬼泣谷這個險地的方案,他胸有成竹地對虎兒斑說:" 将軍不用擔心,就暫且跟在我大齊大軍後面吧。"
虎兒斑看管仲不解釋,也不知道管仲想怎麼打,隻好按照命令做事。
管仲拿出來令牌說道:" 王子成父、趙川聽令,命你二人按照令牌上面的要求,明日清晨進入鬼泣谷。"
二将知道管仲一定有妙計,接了令牌,速速回去整軍備戰。
第二天清晨,天還沒有大亮,齊軍大營便駛出來一輛輛戰車,排成一字長蛇,一路向鬼泣谷開拔。
這些戰車,可不是普通的戰車,而是改裝版的。拉車的馬,嘴都是被網籠住的,戰車的輪子也與衆不同,上面綁住了麻皮,車輛行進過程中聲音很小,戰車上,站着披甲執兵的将士,看上去威風凜凜,齊國的戰旗在晨風中呼呼作響,襯托着肅殺的氣氛。
山戎人早就盯着齊國大營呢,看到齊軍一步步進入了伏擊圈,山戎首領密盧揮動手裡的小黃旗,大聲喊道:" 殺!"
一時間,飛箭、亂石、木段齊下,齊軍士兵可就倒黴了,有的戰車被砸爛了,将士都紛紛倒在地上,連齊國的大旗都被打落在地。
密盧眼見妙計得逞,非常開心,舉起手裡的狼牙棒," 殺下去 ",帶着士兵從山頭上沖了下來。
不多時,身先士卒的密盧沖到了谷中,眼見一個身上插着幾隻箭還站立着的齊國将軍,密盧二話不說,揮動狼牙棒就砸了過去," 咚 " 的一聲響,這個齊國大将的頭盔掉在地上,咦,不對呀,為什麼齊國大将不動手呢,仔細一看,頭盔裡面都沒有腦袋和血,原來,這隻是一根披着衣服和盔甲的木頭。
草率了,密盧心裡焦慮地喊着,趕忙喊親信,準備退出山谷。
這個時候,忽然聽到 " 咚 "" 咚 " ……的鼓聲,密盧自然知道中計了,遠處望去,隻看到齊國的兩個大将(王子成父和趙川)帶着一群士兵殺來了。
密盧一看,走不成了,隻能迎敵而上,把手裡的狼牙棒揮舞起來。
他在跟齊軍士兵打鬥的時候,發現遠處的戰車上,有一個身材高大的人物,看穿衣風格,應該是齊國國相管仲。
便也不再跟士兵糾纏,狠狠地揮動幾下狼牙棒,有了空間之後,快速向管仲沖殺過去,想來一個擒賊先擒王。
密盧真是勇猛,所過之處,齊國士兵紛紛倒地、後退,眼看密盧就要殺到管仲跟前,這時候,戰車後面發出數十支箭,隻幾個呼吸的時間,勇猛的密盧像刺猬一樣,倒在地上,眼瞅着沒氣了。
管仲用小小的計謀,輕松地度過了 " 鬼泣谷 " 這個險要的地方,幫助燕國解圍,也免除了齊國的後顧之憂。
【子霄讀史感悟】
不得不說,管仲玩起謀略來,真是一把好手!
在給燕國解圍的這場戰鬥中,管仲先用假兵,将敵人引下山谷,然後齊軍以堂堂正正的方式,正面攻擊敵人;當密盧想玩個 " 擒王計 " 的時候,管仲又給他上了一課,幾十支箭告訴他,想跟齊國掰手腕,你們山戎人還差得遠呢!中原霸主不是吃吃喝喝得來的,江湖不止是人情世故,還有打打殺殺,俺們這個帶頭大哥是打出來的。
消除敵人的優勢,用自己的優勢壓制敵人,用計謀防備着敵人狗急跳牆,管仲真是算無遺策,人家 " 管子 " 的名号,真不是吹出來的。正所謂 " 度時運勢,奇正相生 ",管仲的謀略思維,堪稱經典。
你覺得管仲這一戰,幹得怎麼樣?
關注我,每天為你分享讀史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