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國際品牌相信中國團隊,沒準真的能創造商業奇迹。
朋友們,星巴克可能真的要不行了。
前幾天爆出消息,星巴克正在研究中國市場出售股權的可能性,甚至已經開始評估有哪些潛在投資者可以接盤。
兄弟們,說不定再過兩年,星巴克中國就是正兒八經的國資控股,人民的咖啡了。
至于爲什麽要賣身,原因也很簡單,在遍地的九塊九咖啡面前,二三十塊錢的星巴克,實在是沒有一合之力。
如今在國内,沒有一杯咖啡能逃過九塊九的魔咒。凡是高于這個價格的,都得花大力氣說服消費者你值這個價格,否則咱們出門左轉就能找到性價比更高的選擇。
那麽,爲什麽九塊九成了中國咖啡的标準價格?
01 庫迪的複仇
九塊九的始作俑者,不是瑞幸,而是庫迪。
2023 年 2 月,庫迪咖啡發起了一場「百城千店咖啡狂歡節」,把單杯價格第一次拉到了九塊九。
一個才四個月大的新品牌,哪裏來的這麽大底氣做九塊九?
原因就在于加盟商。
庫迪的創始人陸正耀,也是瑞幸的創始人,如今瑞幸做得這麽大,一大半的遺産都是陸正耀留下的。
但财務造假事件之後,陸老闆被投資人掃地出門。于是庫迪的創立,多多少少有點武俠片裏,最會惹事的大師兄被逐出門派,浪迹江湖伺機複仇的味道。
偏偏這個大師兄,身上帶着全套的「瑞幸心法」,隻要有金主支持,開個小号,重建山門不是難事。
庫迪從創立開始,就和瑞幸一樣,用徹徹底底的數據驅動 + 互聯網打法來做咖啡店,從賬戶收支、盈利測算到每個産品的盈虧,再到具體的銷售分析、小時進單量的數據都非常清晰。
依靠數據,庫迪可以精準把控單杯咖啡的盈虧。
庫迪高管很早就披露過單杯咖啡的成本結構。一杯咖啡的價格包括原材料、房租、人工、水電雜費的費用。
咖啡豆成本大概是兩塊到兩塊五,加上牛奶糖漿和包材,總原料成本五塊五。至于其他費用,以單店每日銷售 400 杯計算,平攤到每杯咖啡上的人工成本大概不到 2 塊,水電雜費大概在兩毛錢。
至于房租,有了瑞幸經驗,庫迪基本上不開大店,隻開二三十平米的快取店。因此平攤下來,單杯咖啡的房租成本在一塊兩毛五。
加總一下,5.5 元(原料)+0.2 元(雜費)+2 元(人工)+1.25 元(房租)=8.95 元,差不多單杯成本能壓在 9 塊錢左右,也就是說,九塊九的定價,剛好在盈虧線上。不至于賣一杯賠一杯,但也絕對賺不到幾個錢。
況且前面這些數字,都是建立在單店每天能賣出 400 杯的情況下的。
可以說,9 塊 9 的咖啡,一天必須要賣到 400 杯,400 杯,就是類似庫迪、瑞幸這類小店型 + 大連鎖的生死線。
那麽,當時誕生隻有 4 個月的庫迪,能超越這個生死線嗎?
當然不行。
單日 400 杯不是個小數目,即使是如今的庫迪,按照官方披露,常規門店的單日杯量也大概在 300-450 杯之間,這意味着許多門店還過不了這個生死線。
況且這個生死線還有個隐形條件,也就是門店數要多,要靠供應鏈大批量采購把原料價格壓下來。
現在庫迪門店數過萬,妥妥的采購大戶,但一年多以前,供應商可不一定願意給庫迪最低價格。
怎麽辦呢?陸正耀有辦法。
有媒體報道過,陸正耀出來創辦庫迪時,帶走了很多瑞幸意向加盟商的資料和聯系方式,這些人本來将心向瑞幸,奈何瑞幸沒有接納他們,于是被庫迪截了胡。
加上庫迪早期招商的時候都會強調,庫迪咖啡創始人和團隊是瑞幸原班人馬,産品、供應鏈和瑞幸一樣。很多加盟商加盟庫迪,其實是把它當成瑞幸平替來加盟的。
有這麽一手,庫迪早期擴店擴得非常兇,幾個月裏就開出了三四千家門店,有了規模,成本就降下來了。
而且有了加盟商的支持,庫迪敢于從一開始就和瑞幸打價格戰,一開始是九塊九,然後是八塊八,再到現在是全場飲品常态化的九塊九。
即使很多門店很長時間到不了 400 杯的生死線,也不影響庫迪母公司的生意,反正都是加盟商在出血。
可以說,陸正耀才是庫迪不可替代的核心資産。
其他連鎖咖啡品牌,哪怕可以在門店、産品、風格上學習瑞幸,也不可能像庫迪一樣,如同開了寫輪眼一樣拷貝整套瑞幸心法。更不可能在瑞幸的基礎上,探索出九塊九這麽個殺敵一千自損八百的激進玩法。
如果說庫迪的九塊九,是隻針對瑞幸的宣戰書,那麽後續劇情就是整個行業,做咖啡的,不做咖啡的,都被卷進了這場絞肉機式的咖啡大戰裏。
02 九塊九的蔓延
面對庫迪的自殺式沖鋒,瑞幸一開始有點沒回過味兒來。
有媒體報道過,陸正耀這邊剛剛祭出九塊九,瑞幸這邊二代目掌門郭謹一就打算接招跟進。但卻被真正掌握公司大頭股權的投資機構攔了下來。
投資人的想法是,咱們瑞子财務數據特别好,感謝生椰拿鐵争氣,公司已經連續兩年盈利了,再努努力,沒準就能重新回到美股市場了,咱們老投資人也可以解套了。
這個關口,老郭你可千萬不能着了陸正耀的道,跟他玩什麽九塊九自毀财報。
況且庫迪再牛逼也不過就是個創立四個月的新品牌,門店數都不到一千家,咱們沒必要大動幹戈。
于是乎,瑞幸的反應慢了一拍,沒有在 2023 年第二季度就跟進九塊九大戰,隻是簡單地禁止了公司的上遊供應商向庫迪提供服務。
就這一絲猶豫,給了庫迪一線生機。陸正耀帶着庫迪在一個季度裏,狂開 3000 家店,等到瑞幸發現陸正耀複仇的火焰燒到腳邊時,這個品牌已經是坐擁 4000 家門店的超級玩家了。
面對持續惡化的競争态勢,瑞幸才開始全面跟進九塊九。
瑞幸的接招,給了庫迪更加激進的動力。既然你也搞九塊九,那我們這邊就更兇殘一點,八塊八,比誰玩得大。
而且開店也不能停,賺不賺錢先不管,先苦一苦加盟商兄弟們。有媒體報道,庫迪最厲害的招商人員,單槍匹馬一年談下了 80 家門店的加盟。到庫迪成立一周年的時候,門店數已經超過 6000 家。
在庫迪的自殺式的價格戰和擴店戰面前,瑞幸不得不加大九塊九優惠券的投放力度,并且同樣深入下沉市場開店,在每一個寫字樓,每一個社區,每一個學校周邊與庫迪展開門店點位的争奪。
結果就是,瑞幸的單杯利潤和門店平均杯量,在 2023 年下半年雙雙下滑,連續連續兩年盈利的瑞幸,被這場價格戰重新拉回了虧損線之下。
幸運的是,虧損也不是毫無收獲,盡管此時的瑞幸已經不可能一鼓作氣絞殺庫迪,但擴張的步伐算是暫時遏制住了,一段時間裏,它的門店數停留在了六七千的規模上,沒有進一步增長。
這場九塊九的價格戰,似乎在 2023 年的冬天,短暫地陷入了僵局。
但中國市場上,并不是隻有這兩家咖啡公司的。
盡管它們誰也沒法殺死誰,但兩個品牌加起來兩萬多家(現在三萬多了),這個規模足以改變中國消費者的心智,重新樹立價格錨點。
而當九塊九成爲咖啡的「标準價」,每一家手頭稍微有點資本的連鎖咖啡,都不得不選擇把價格打到九塊九甚至更低,否則就是主動放棄咖啡業務。
CoCo 都可跟進了,挪瓦咖啡跟進了,
麥當勞和肯德基迫不及待把旗下「麥咖啡」和「肯悅咖啡」獨立出來,也推出了個位數價格的咖啡。
全家這些便利店,如今幹脆直接把現磨咖啡和三明治打包賣,價格還是九塊九。
原本主打高端市場的加拿大連鎖咖啡品牌 Tims,也選擇以優惠券的方式,把咖啡價格拉到九塊九。
甚至九塊九的創始者庫迪,如今也加碼搞了全場九塊九,而且号稱做好了三年九塊九的打算。
可以說,九塊九已經成了一個價格黑洞,牽引着所有咖啡品牌把價格降到這個區間。而那些不願降價的,或者不能降價的,就要承擔不降價的結果。
像價格帶在 20 元左右的 Manner,還能維持一千家左右的門店數,而價格更高的 M Stand 和皮爺,門店數則是被封印在了一兩百家的水準。
更慘的還有 Seesaw,這個曾經中國精品咖啡的代表品牌,随着創始人被限制高消費,門店一家一家關閉,可以說已經退出了連鎖咖啡的主戰場。與 Seesaw 一起的,還有一大批沒能力壓低價格,隻能選擇倒閉或者收縮的小型咖啡連鎖。
至此,如今的咖啡賽道,已經成爲了一場九塊九的選擇題。
要麽九塊九,要麽出局。
03 星巴克會加入九塊九嗎?
而星巴克,如今就站在這樣一個生死決策的十字路口。
如果對比一下星巴克和瑞幸今年三季度的财報,就能理解星巴克中國如今有多焦慮。
這個季度,瑞幸營收突破百億,比星巴克中國足足多了 46 億元。
結合一下瑞幸單杯價格隻有星巴克一半不到,甚至隻有三分之一,可以理解爲,瑞幸一個季度的出杯量,起碼是星巴克的 4 倍。
更兇殘的是,就在第二季度,瑞幸營收還落後星巴克 31 億。沒想到,隻用了一個季度,星巴克就連瑞子的車尾燈都看不到了。
如果中國隻有一個瑞幸,也就算了,可怕的是中國咖啡市場現在遍地「小瑞幸」。
可以說,如果星巴克不跟進九塊九,或者說不做更激進的降價,那麽接下來把它揍得滿頭包的,可能就不隻是瑞幸了。
但反過來,如今星巴克的商業模式,注定了它不可能接納九塊九的模式。
因爲星巴克和前面我們提到的任何一家公司都不同,它不是一家咖啡品牌,也不是一家真正的賣産品的餐飲企業,而是一家房地産公司。
所有聊星巴克這家企業的,都會提到它「第三空間」的概念,也就是不同于家和辦公室的空間。
「第三空間」不隻是一個營銷概念,而是星巴克真正出售的産品。
它把店開在商業中心,其實是給那些會議室不夠用的公司當臨時會議室,給不想在工位上工作的社畜當工位,給約面試的招聘者當面試間。30 塊錢一杯的飲料,一大半付的都是「空間臨時使用費」。
在所有的咖啡品牌裏,隻有星巴克能做這個生意,是因爲它在房租上的議價權太強了。
星巴克這種強勢的國際品牌,在進入一些新的購物中心時,往往能拿到更長的免租期和更低的價格。而且還可以采取流水倒扣的方式,按營業額分成來交租。大概房租成本能控制在 8% 左右。
而普通品牌咖啡店的房租成本占比,一般要比星巴克高 15 個點。
如果大家拼的都是「第三空間」,那麽星巴克在「空間」這項最重要的原材料上,成本就要比所有對手低 15 個點,根本沒得打。
隻不過,這一切都基于星巴克獨一無二的品牌号召力之上。
但如果某天,星巴克加入了九塊九大戰,它還會有如今的品牌号召力嗎?還能讓綜合體的招商經理給它超長的免租期嗎?
不可能了吧?你都和瑞子庫子一個價了,還談什麽高端大氣上檔次,還談什麽品牌價值?
要是真這麽做了,以它目前在全國各地 7000 多家門店,許多門店都在大型商場一樓最顯眼的位置,它敢明目張膽地降價,商場就敢大大方方地收它高租金,到時候就是關店跑路的故事了。
所以說,如今的星巴克,不可能真的把自己降價到九塊九,現在靠着各種優惠活動或者閑魚代點單,把價格變相降到 20 出頭,已經是它的極限了。
到這裏,我們就能理解星巴克中國爲什麽在考慮賣身了。
九塊九的戰役,它參戰也不行,不參戰也不行,這是個死局。唯一的解法,就是趁着星巴克這塊牌子還值點錢,吸引大型的投資機構進來,賣個好人家。
而且,參考曆史我們會發現,當這些國際連鎖在中國市場陷入困局,完全交給中國本土團隊,進行徹底的本土化運營,往往能找到出路。
比如百勝中國獨立運作肯德基,讓肯德基成爲了聯名狂魔和瘋四文學策源地。
再比如麥當勞變成本土企業金拱門,展開數字化和品牌更新,收獲一大批麥門信徒。
這些案例都告訴我們,當國際品牌相信中國團隊,沒準真的能創造商業奇迹。
本文來自微信公衆号 "IC 實驗室 "(ID:InsightPlusClub),作者:IC 實驗室,36 氪經授權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