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迅新劇《不完美受害者》都看了嗎?
實習生趙尋(林允 飾)被董事長成功(劉奕君飾)以追求名義,通過升職加薪買包買衣服等手段,一步步探尋其底線,最終在醉酒後被強奸。
一開始她否認被侵害,後來才想明白決定提告。
過程中,她的行爲産生了很多争議點。
比如,說辭矛盾,沒明确拒絕,同時确實得到了職位躍升和物質饋贈;而性侵者成功從頭到尾都表現得溫柔周全,風度翩翩,沒體現出強迫感。
觀衆因而态度兩極分化,一部分理解她的猶豫和膽怯。可另一部分卻懷疑她就是搞權色交易與仙人跳。
而這也是飄覺得這劇值得讨論的原因。
想象中,侵犯是激烈的,黑白的。但現實中的侵犯,往往是溫水煮青蛙式的,迷惑難辨的。
它不在一夜間發生,而是存在一個漫長的、巨大 " 誘導 " 過程,别說他人鑒别起來難,有時連受害者自己也迷失其中,故很難完美。
借這劇,聊聊。
劇播出十幾集了,回頭看開頭第一幕,才後知後覺其深意。
趙尋在辦公樓的豪華頂層浴室,糾結要不要洗澡。
洗,會毀掉證據。不洗,還有可能爲自己讨回公道。
而這劇就難得在,将這份糾結貫穿在了始終。
警方接到匿名報警趕到現場,趙尋卻陷入了沉默。在聽到對強奸的司法定義時,她堅定地否定了 " 強奸 "。可當警方反問她是不是自願的,她神态上又立刻表現出再度否定。
此時女警晏明(鍾楚曦 飾)作爲旁觀者嘴替,問出精準疑點:
如果他沒侵犯你,爲什麽在出警現場你不否認?
趙尋沒解釋,隻是聲淚俱下地說對不起。這是她的首次不完美:思路不清,連自己是不是被強奸都說不清。
接着, 成功希望和她見面,她沒拒絕;拉她入懷各種親昵,她也沒拒絕。
在成功的安撫下,她甚至準備和爸媽一起接受他的安排,去國外邊度假邊避風頭。
這是她的第二次不完美:事發後,做不到和侵害者分割,甚至差點被輕易收買而不爲正義發聲。
當她終于醒悟,主動報警時,大家都以爲她真要如複仇女神歸來了,結果,她撒謊了。
她在筆錄時說自己被侵犯時全程醉酒。結果,被成功舉證她全程其實意識清醒,并非無力反抗。
自我打臉做了僞證,趙尋再次聲淚俱下地道歉。這是她的第三次不完美。
可當你看進去,你會發現她的種種 " 不完美 ",恰恰表現了性侵這一犯罪的迷惑性——
它往往在暴力之外裹了一層溫柔殼,連切身的受害者很容易陷入當局者迷的困境。
三個月前,趙尋從管培生被提拔爲高級助理,當時成功已經開始借工作之名,多次進行話語和肢體試探。
趙尋很困惱,但沒辭職。因爲她不想辜負自己的努力,也不想讓父母失望。
同時,她也被成功的溫柔周到漸漸迷惑,忽略了自己本能的抗拒,相信他這類行爲屬于追求。
最後,她撒謊說全程醉酒,是不敢面對當晚不敢說不的自己。
三個佐證她意識清醒的證據,恰恰是她三次隐晦的自救。她開始要求成功送她回家,又接着躲進廁所,最後叫服務員送酒到房間,實際上都是爲了争取逃脫的機會。
可見,趙尋其實在潛意識裏也是抗拒的,但她卻始終做不到明确拒絕,有時候甚至一直在保護惡人。
而她這麽做的理由更讓人錯愕:怕撕破臉。
這時晏明又替觀衆關鍵一問:爲什麽撕破臉會讓她更加難以接受。
——因爲被侵犯,隻是逼自己退一步;撕破臉,是絕路。
趙找尋是極度恐懼的。
而在極度恐懼中,人的理智會變形、不受控,隻有本能和潛意識會表達部分真相。比如,她本能地抗拒成功的肢體接觸,本能地否認女警詢問她是否自願發生性關系。
可在一套完整的精神控制術中,她的大腦卻始終在自我催眠,這是她自己選擇的。
這場侵害的本質,是上位者對下位者的掠奪,受害者自始至終被困在一個設計精妙的局裏,很難看清事件全貌。
無論是話術和動作,都催眠一般
她隻能本能、真實地感受到要不屈從,要不被毀掉的危險,從而生出恐懼。
慌不擇路,受害者很難完美。
反觀作爲上位者的侵害人,他太容易完美了。
僅從外表看來,成功就是一個罕見的高質量中年男性,有顔有品,優雅闊綽,對趙尋更是無比溫柔。
甚至在醜聞鬧到公司股價大跌時,這位殺伐果斷的商界大佬,還卻執意說趙尋隻是吓壞了,堅持要在風口浪尖去見她。當聽說趙尋爲年輕男同事犯險時,他還吃醋了。
種種情節,竟顯出幾分癡情來,真像是什麽天降阿加西。
所以趙尋的當局者迷,完全情有可原。
劇中趙尋的爸爸聽說女兒被欺負,上門打成功,卻也被其風度翩翩迷惑,可見此人僞裝之成功。
不可否認,成功并非那種臉譜化的侵害者,且他對趙尋的情感确實有幾分不同。
但這種不同,絕不是愛,僅僅隻是 " 看上 "。
什麽概念?類似于《還珠》中,皇上看上夏雨荷而絕非愛上。
愛必定是一種雙向的責任,而非單向的掠奪。所謂看上,是上位者視角,從一開始就不公平。
成功也一樣,隻要你細品,他所謂的愛,破綻重重。
他給趙尋買奢侈品,說的都是我帶你出席活動,你要體面。這是利用職位之便,刻意混淆趙尋的判斷,堵住她的拒絕。
侵犯發生後,他找趙尋,想聽她親口的說辭。
一開始趙尋很抗拒,不接電話。他便語音催促 " 有急事 ",再是直接安排了車去接她。
即便語氣依然溫柔,但這行爲明顯就是通知命令,而不具備一絲可商議性。
而當趙尋現身,他一上來就提自己被打的事賣慘,讓對方心有虧欠。你能看到,趙尋緊張得噌一下站直了。
接着,他又說因爲這事他事業、婚姻都陷入危機,趙尋再次站起來,内疚到無以複加。
此時趙尋的心理防線已被他層層擊潰,不可能認爲他是惡人,就更不可能和他抗争。甚至急忙辯解自己并沒有拖累他,從未承認他強迫了她。
可事實是,成功的妻子是因忍受不了他多年出軌而離婚,職場危機也是他自作孽。他心知肚明,卻因也心知肚明能借此擺布趙尋的心态,于是故意渲染。
他刻意把趙尋拉入其中,其實就和商業談判一樣,用心理戰術和溝通伎倆逼她 " 化敵爲友 ",錄像自證清白。
當他引導趙尋說出 " 确定不是強迫 " 時,他連嘴唇都在誘導。
手看似關心地按在趙尋身上,實則更像一種掌控——
而鏡頭恰在此時拆穿了他的僞裝:他的手自始自終戴着戒指。
是的,他表現得再完美,打心底裏就是不尊重眼前這個女性,甚至身邊所有女性。不然他不會任她背負小三之名,讓妻子蒙受痛苦。
他始終以上位者的姿态老神在在地安排一切。
談補償時,他的上位者姿态和受害者父親的痛苦對比鮮明
直到趙尋拒絕他的所有安排後,他終于氣急敗壞脫口而出:
我爲她安排那麽好的東西
那是她一輩子都無法企及的奢侈舒适
她憑什麽不要
很清楚了,無論他如何掩飾,他的潛意識裏就是上位者心态。他想要操控一切,連下位者的喜好,都必須由他掌控。
誘導 - 實施 - 掩飾,上位者清晰地感知這一切,布局控制着涉世未深,無能爲力的女性進入圈套。片刻在意,不過是他們偶爾的入戲。
這,就是他們的狡黠。
在如今依然是父權主導的社會結構中,他們本就是世俗中更會運用規則的一群人,顯得完美太容易了。而曆來的類似事件裏,看客卻反而要求被害者完美,甚是諷刺。
你可能會問,趙尋的一句拒絕,真的能帶來毀滅性的後果嗎?
劇裏用一個細節,給出了殘酷的回答。
成功的律師林阚(周迅 飾)讀書時期也曾遭受導師猥亵,爲了躲避,林阚甚至放棄學業。但導師依然對她念念不忘,用人脈把林阚塞進最好的律所。
多年後,已成金字招牌的林阚抱着僥幸心态問起老闆,當年招自己,有沒有一丁點原因是因爲她的才華。
答案是否定的。
她能得到這個機會,的确就是因爲上位者的這一句話。
所以,侵害者對受害者有恩?這是多可笑的結論。
而最可悲之處恰恰就在于,這世界是如此真實、嚴密地被少數人主導着。他們既有權力送你上青雲,自然也有辦法覆手化作五指山。
拒絕他們的其中一個,便等于拒絕整個權力體系。想象一下,運行了幾千年的堅硬齒輪把一隻逆行的螞蟻碾死很難嗎?
因爲對方的力量實在太強悍,在樁樁件件的類似案件中,我們也看過受害者顯示出種種不自然、不完美的狀态,其心理的異化程度自然也各有不同。
比如,有的受害者會高度膽怯。
史航騷擾多名女性的事件中,受害者小默當時下意識擔憂的都不是如何反抗,而是未來一輩子都要因此付出的名聲代價,她付不起。
圖源 | 微博 @黑尾鷗 1988
所以東窗事發時,她并沒有選擇立刻發聲,而是選擇沉默。
有的如同趙尋前期,想通過私了,通過物質彌補身心傷害。
有的甚至有如最近争議頗大的都某,本是輿論支持的受害者以及一度的女性先鋒,卻開始控告兩年前力挺她的博主侵犯肖像權,被質疑借此斂财 ……
沉默者,或許并不想面對當時膽怯的自己,她們想要的不是正義,而是讓這件事快點過去。
私了者,或許不相信能通過正常途徑得到正義,隻想通過自己的手段和方式得到彌補。
就像阿裏女員工侵害事件中,在受害女性基本的身體自主權被踐踏的情況下,她采用理性成熟,保全公司名譽的手法,一次次訴諸上級。
得到的是什麽?
是自上而下,一層一層的冷漠回絕。肇事主角,仍在各個工作群裏體面地蹦達,知道内情的高管,還要帶着王成文去談新客戶 ……
而劇中的趙尋,警方甚至提醒她,有時候甚至連法律都給不了她想要的正義。
于是出現了個别被傷害之後,開始同樣傷害别人的受害者。
原本的弱者不再追訴正義,而甯願犧牲同胞來獲得實打實的利益。或許之于這少數的偏激者,她們認清了現實,覺得自己永遠無法靠正義補償她們所失去的。
這是最悲劇的結局,即,連受害者最終也被上位者的邏輯同化了。他們達成了某種共識,認爲光明改變不了黑暗。
而另一方面," 不完美 " 也開始變成一種死循環。
畢竟,大衆越覺得不完美的受害者,在加害者眼裏她們就越是完美的侵犯對象。人們越不肯理解的、越反對的那些特質,将成爲女性被瞄準的原因。
《黑暗榮耀》中以牙還牙的複仇女神大受追捧,但那放在現實中,卻是徹頭徹尾的悲劇。
當一個女性被害,得不到完善的體系去維護正義,反而淪落到困獸之鬥、靠自己去争取利益的處境,這是多絕望的反擊。
而每一位受害者做不成爽文女主,往往也有一個本該被法律懲治的定時炸彈繼續逍遙法外,成爲威脅我們每一個人的危機。
真正的爽從不是女性越過法律去靠自己與惡魔纏鬥,而是我們共同促成一個相對公正的社會系統,受害者無需完美也能得到正義,施害者再完美也無處可躲。
劇中的趙尋決心訴諸法律,離不開同事、律師、警察、家人以及無數人的幫助。可現實中,又有幾個受害者能同時遇到這麽多 " 貴人 "?
唯一的答案,是讓我們去當這個貴人。
不止是幫助受害者。當受害者有勇氣反抗上位者,正義能将黑暗鎖住時,上位者們就會忌憚。
當受害者不再恐懼而加害者開始恐懼時,我們在無形中,也保護了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