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 @視覺中國
文 | 江瀚視野
對于中國金融業來說,這些年互聯網化幾乎已經成爲了每家銀行的必備關鍵詞,而要做互聯網做手機銀行就成爲了一個核心關鍵,然而就在最近卻有銀行開始宣布給自己的手機銀行 APP 瘦身,很多人都很詫異爲啥最有錢的銀行都要放棄 APP 了?
01 銀行 APP 都要瘦身了?
據财經網的報道,渤海銀行于官方微信公衆号發布關于下架信用卡 APP 的公告。
無獨有偶,據中國經營報的報道,光大銀行宣布,因業務發展需要,該行将暫停财富版手機銀行切換入口及相關服務。據了解,該行手機銀行 App 有标準版、簡愛版、私行版、财富版,上述服務暫停後仍使用财富版手機銀行的用戶将默認切換爲标準版手機銀行。
近年來,多家銀行對旗下 App 進行了整合優化。例如,建設銀行下線龍支付 App,将相關功能、權益、場景遷移整合至建設銀行 App 和建行生活 App;郵儲銀行停止郵儲生活 App 全部服務,相關服務遷移整合至該行手機銀行 App;廈門銀行将原 " 融 E 收 "App 整體遷移至 " 廈門銀行 "App。此外,廣發銀行、恒豐銀行、廣州農商銀行等将直銷銀行 App 功能服務遷移整合至手機銀行 App。
随着優化整合工作的進行,多款銀行 App 停止服務,并進行注銷備案。中國互聯網金融協會發布的移動金融客戶端應用軟件注銷備案公告(2023 年第 1 期,總第 7 期)顯示,31 款客戶端軟件因停止服務申請注銷備案。其中,包括長城華西銀行、郵儲銀行、廣東順德農商行、烏魯木齊銀行、廣州農商行、錦州銀行、浦發銀行、興業銀行等 26 款銀行系 App 在列。
而據華爾街見聞的報道,從數據來看,目前業内 " 當家 "APP 用戶最多的是工行。截至 2022 年末,工行個人手機銀行客戶 5.16 億戶,是業内唯一一家手機銀行用戶突破 5 億的銀行。同時,工行手機銀行的移動端月活也超過了 1.74 億戶,在業内名列前茅。
而據移動支付網的統計,在手機銀行總用戶數上,招行和平安銀行是唯二破億的股份制銀行。而這 2 家的月活數若與國有銀行比較,可超交行和郵儲銀行。2022 年末,招商銀行 App 總用戶數達 1.88 億戶,月活 6686.20 萬戶。更具體的,2022 年内,日活躍用戶數峰值 1803.71 萬戶,登錄次數 73.54 億人次,人均月登錄次數 9.85 次。按照當前的增長速度,2023 年末,招商銀行 App 總用戶數或破 2 億戶。平安銀行則在 2 項數據中均位列第二,2022 年末,口袋銀行 App 注冊用戶數 15288.32 萬戶,月活 5068.44 萬戶。
02 爲什麽最有錢的銀行也要放棄 APP 了?
面對着各家銀行開始整合優化自己的手機 APP,很多人都很詫異,這其中的原因到底是什麽?銀行爲什麽要放棄手機 APP 呢?
首先,銀行 APP 多而雜,功能重疊成常态。前些年,在互聯網金融的沖擊下,越來越多的銀行開始推出自己的 APP,以提供更加便捷的金融服務。從出發點的角度來說,商業銀行被互聯網公司倒逼轉型,這雖然不是自己主動作爲但也算是不錯的舉動,不過出發點雖好,然而裏面的問題卻相當多。
這些銀行的 APP 往往存在着多而雜的問題,功能重疊幾乎成爲了常态。從銀行業宏觀來看,許多銀行 APP 都提供了存款、貸款、理财等多種服務,但這些服務的界面、功能幾乎完全相同,用戶很難區分哪些是本行的 APP,哪些是其他銀行的 APP。而從單一銀行來看,一家銀行可能擁有網上銀行、手機銀行、微信銀行、短信銀行、移動端交易 APP、信用卡 APP 等多個 APP,用戶需要下載多個 APP,在不同 APP 之間切換。
之所以會出現這樣的現象,一方面從宏觀角度說是銀行的服務同質化嚴重,另一方面,我們從銀行微觀的角度來說,這種情況的出現主要是因爲銀行業内部業務鬥争的産物。在互聯網金融的沖擊下,銀行爲了争奪市場份額,不得不推出更多的 APP 來吸引用戶。然而,這些 APP 的開發往往是由不同的部門負責,個人金融部想要做手機銀行的産品,信用卡中心想做信用卡的産品,私人銀行、公司金融也都有自己的訴求,在這樣的情況下,難以調和的結果就是山頭林立、各自爲戰,導緻功能重疊、界面相似等問題的出現。
其次,用戶卻在被互聯網公司反複教育。在各家銀行 APP 各自爲戰的時候,随着互聯網金融的發展,越來越多的用戶開始使用互聯網支付來完成日常的支付和理财等操作。比如說大家熟悉的支付寶,裏面就涵蓋了從支付、理财、借貸、征信等等各方面的功能,功能之全幾乎已經超過了絕大多數的手機的銀行,而且一個 APP 就可以解決所有問題,簡單易行。甚至于微信支付就是直接嵌入在微信之中的,大多數人使用的時候連日常聊天界面都不用跳出,就已經完成了幾乎所有的使用。
與此相比,銀行 APP 顯得非常臃腫,爲了安全不少銀行甚至嚴重犧牲了用戶體驗,一家銀行 APP 反複輸入登錄密碼、進行人臉識别幾乎是常态。對于銀行來說,此消彼長之下,用戶已經被互聯網公司反複教育,而銀行 APP 卻是遠達不到互聯網産品的标準,最終的結果就是用戶對于銀行 APP 的信任程度不斷降低,市場需求不斷減少。
第三,銀行已經到了必須要改變的時候。面對着支付寶、微信支付們咄咄逼人的态勢,銀行需要重新審視自己的 APP,去掉冗餘的功能,提供更加簡單、易用的服務,于是整合 APP 就成爲擺在桌面上最需要做的事情。
一是注銷多餘的手機銀行打造融合的用戶生态。注銷多餘的手機銀行成爲了打造融合的用戶生态的關鍵。目前,市場上存在着大量的手機銀行應用,其中許多應用的功能重複,用戶使用率低,占用了銀行的運營成本和資源。因此,銀行需要對這些多餘的手機銀行進行注銷,将資源集中到核心應用上,以提高用戶體驗和滿意度。
二是集中不多的資源,減少運營成本。在競争激烈的市場中,各家銀行雖然很有錢,但是實際上的真正的資源總是有限的,與其撒胡椒面,還不如集中力量。這就要求銀行需要通過集中資源來提高自身的競争力和市場占有率。通過減少運營成本,銀行可以更好地投入到産品研發和市場推廣中,以提高自身的核心競争力。
三是進行有效整合真正對标互聯網産品。向互聯網公司學習是銀行業發展的另一個重要方向。互聯網公司以其敏捷的市場反應能力和創新的商業模式,已經成爲了銀行業的一大競争對手。因此,銀行需要向互聯網公司學習,借鑒其商業模式和創新經驗,以提高自身的競争力和創新能力。
在這樣的情況下,各家銀行開始全面進行銀行 APP 的整合也成爲了必須要做的事情。
第四,從長期發展來說,銀行 APP 是銀行連接用戶的窗口,簡單、好用、體驗一緻的産品才能真正征服用戶。因此,銀行需要更加注重用戶體驗,提升産品質量,加強向互聯網公司學習,增強自身的競争力,這已經成爲了各家商業銀行的核心要務。要知道支付寶、微信支付等互聯網支付産品之所以能夠迅速崛起,是因爲它們提供了簡單、好用、體驗一緻的産品。用戶可以在一個 APP 中完成各種支付和理财等操作,非常方便快捷。同時,這些産品還不斷推出各種優惠活動和新功能,不斷滿足用戶的需求。
當然,銀行 APP 需要瘦身,但并不意味着銀行将放棄 APP。相反,銀行 APP 将會從新的角度出發,重新定義銀行數字化服務的未來。銀行需要通過技術創新,提供更加智能、便捷、安全的金融服務,實現數字化轉型,滿足用戶的個性化需求。
因此,整合手機銀行已經成爲各家銀行必須要做的事情,但是到底該怎麽做?這才是考驗各家銀行最核心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