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點擊上方藍字 "TMC 動力 " 關注我吧
中國汽車在 2023 年完成了封神之作,年出口量達到 491 萬輛,同比增長 57.9%,首次超過日本,成爲全球第一的汽車出口國,兩三年内就完成了三級跳。
中國汽車的出海之路,曾經是奇瑞和長城等自主車企在發展中國家市場的默默無聞,2023 年則是蔚來和小鵬汽車等造車新勢力高調進軍歐洲市場,随後則是比亞迪在全球市場遍地開花。
細看中國 2023 年的汽車出口,奇瑞、上汽和吉利等傳統車企依舊是主力,特斯拉和比亞迪是最強助攻,而造車新勢力則雷聲大雨點小,隻有流量沒有銷量。
據全國乘聯會統計,2023 年中國乘用車出口 383 萬輛,同比增長 62%,其中燃油車出口 279 萬輛,新能源汽車出口 104 萬輛,雙雙持續增長。
奇瑞、上汽、長城和比亞迪等主要出口車企的出口量持續擴大,其中奇瑞 92.39 萬輛、上汽乘用車 68.5 萬輛、吉利汽車 27.41 萬輛、長城汽車 26.77 萬輛以及比亞迪 24.27 萬輛。
燃油車出口的主力市場俄羅斯、墨西哥和沙特阿拉伯等國,新能源汽車出口的主力是比利時、泰國和英國等國。
從全球銷量第一到出口量第一,中國汽車崛起之路還有更多的挑戰,下一個小目标就是全面的全球化。
汽車産能過剩
改寫全球汽車市場規則
國際形勢的變化加上中國汽車技術和消費升級所造成的産能過剩,讓全球汽車市場因爲這個規模最大的汽車基地而發生重大變化。
在自主車企多快好省走向全球市場的背景下,特斯拉中國的外資制造轉出口的模式有望成爲廣大合資車企全新的發展機會,這背後是産能過剩、具有競争力的制造成本以及跨國車企全球生産布局再調整的需要。
當然,在歐美日三大發達市場,也是三大汽車重鎮,中國汽車仍然沒有掌握話語權,要成爲全球市場的主力參與者,限制和挑戰比想象中要大,即使是蔚來和小鵬等新勢力口中的宏偉藍圖。
俄羅斯、中東和東南亞等發展中國家和地區,沒有強勢的本土汽車品牌,中國汽車搶占的是同樣是外資品牌的日系和韓系等車企的市場份額,頗有取而代之的趨勢。
其中,随着豐田、大衆和奔馳等外資車企陸續退出俄羅斯市場,現成的制造能力和消費市場,将大概率成爲中國汽車 2024 年出海的重點之一,助力中國汽車在海外市場的市場占有率的快速提升。
至于東南亞市場則是天時地利人和,中國汽車将重演在中國市場擠退日系汽車的故事,不管是吉利與寶騰的合作,還是長安和埃安直接建廠,這裏将成爲中國汽車抗擊日系汽車的新戰場。
中國燃油車和新能源汽車将在俄羅斯、中東和東南亞等新興的汽車市場,完成海外市場的運營的成熟和蛻變之路,這不是造車新勢力在歐洲市場的小試牛刀,而是中國汽車的真正全球時刻。
中國汽車必然出海
與不得不出海
當然,海外市場的潛在風險比想象中要大,正如中國企業在北美、歐洲和印度市場等市場所遭遇的挫折,風平浪靜的市場可能暗湧重生。
作爲當下全球最大的汽車企業,豐田在崛起的過程中,北美市場就給了它許多的教訓。對于中國車企而言,北美市場還遙遙無期,但其他市場的挑戰一個個都不簡單。
在中國汽車強勢走進海外市場的過程中,歐洲對中國新能源汽車的反傾銷調查隻是一個開始,東南亞和俄羅斯同樣也面臨全球政治和經濟不穩定形勢的影響。
如何在必須出海和不得不出海的過程中,盡最大可能規避風險,成爲中國汽車全球發展的重要一環,即便是全球國際舞台的小問題,一拉扯起來可以是能多大就多大的意外事故。
中國汽車要真正在全球市場封神,還需要很長的時間,甚至面臨慘痛的教訓,覆蓋品牌、技術和運營等方方面面,華爲被全球封鎖、豐田在北美市場的刹車門事件都是典型的例子。
無論是規避全球市場開發的風險,還是赢得中國市場的主動權,在全球市場與當地資源融合發展,在中國完成合資車企的股比開放,直至實現跨國車企獨資建廠,已經是迫在眉睫的問題。
合資車企是中國汽車工業的教父,随着自主品牌的強勢崛起,是時候讓跨國車企打心底把中國當作必不可少的全球制造基地和銷售市場。
給跨國車企松綁
助力中國汽車強勢出海
以新能源汽車爲主力,中國汽車赢得了史無前例的機遇,而 " 跨國車企一發力 ",不應該成爲一句調侃和揶揄,而是要真正給跨國車企松綁了。
大衆、豐田和本田等車企在中國市場都有兩家合資夥伴,而大衆已經開始從這個模式脫身,奧迪一汽和江淮大衆都實現了外資控股,這或許就是跨國車企在中國汽車市場未來的發展趨勢之一
讓跨國車企可以選擇保留一家合資車企,成立控股的合資公司,甚至是獨資的新工廠,是中國汽車工業面向未來發展的必要。
中國汽車的未來發展不應該再靠跨國車企輸血,即便是市場換技術的托詞,更要學會自己走路,這樣才能更好地面對和參與全球競争。
上海特斯拉的建成投産,是懸在中國汽車工業頭上的達摩克利斯之劍,也是中國汽車市場的一條鲶魚,它讓自主車企都必須全力以赴,不再躺着數錢,也不再擁有躺着數錢的機會。
當中國新能源汽車在全球市場成爲一條鲶魚之後,或許跨國車企在中國市場也應該化身成爲另一條鲶魚了。
依靠自己的真本事去面對市場競争和用戶的刁難,這是每一個行業巨頭所必須經曆的磨難,盡管在這個過程中有更多的企業被曆史潮流淹沒。
中國汽車又走到了新的十字路口,國内市場即将開啓的新開放格局,與中國車企在全球市場的新嘗試共同發力,這或許不是當下最佳的選擇,卻是值得嘗試的新開始。
中國汽車要完全實現在全球市場封神,不僅僅是比亞迪等車企的新能源汽車,更不僅僅是俄羅斯和東南亞等發展中市場,而是跨國車企在中國市場的自立自主,自主車企在海外市場的合資合作。
全文結束!
如果覺得寫得還行,點個贊或者 " 在看 " 吧
有不同意見或其他想法,發個評論一起交流
由于公衆号規則修改,還請給我加個星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