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 12 月,本該進入旺季的中藥材交易市場,卻沒有預期中的火熱行情。
據每日經濟新聞報道,亳州中藥材專業市場交易中心二樓,沙苑子經營戶王勇愁眉不展,他手裏的沙苑子在短期内大跳水,上個月還賣一公斤 300 多元,短短半個月,就已經降到一公斤 55 元,降幅超過 80%。
專營貓爪草的大戶趙強,手中的貓爪草進價高的時候一公斤要 400 多元,最便宜也要 300 多元,但現在賣價一公斤不到 350 元,已是虧本在賣。
受到天氣、供需變化、勞動力價格等多重因素影響,部分中藥材價格在 2023 年有所上浮,個别藥材的漲幅甚至遠超預期。但如今變幻莫測的走勢,即使是經驗豐富的藥商也難以預判。
部分品種出現價格倒挂
亳州中藥材專業市場(也稱 " 康美中藥城 ")是全國最大的中藥材集散中心之一。
今年中藥市場上價格長期維持高位、走勢堅挺的品種,大多爲多年生藥材;而價格沖高後快速回落的貓爪草、沙苑子爲一年生藥材,其價格在産新時容易受到沖擊。
12 月 18 日,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咨詢了一位河南收購貓爪草的大戶,該老闆分析稱:" 最近漲價了,前幾天不知道怎麽回事,每天都在掉價,全部都抛完了,再去買又貴了。"
此外,部分漲價藥材産地貨源走動快于市場,導緻産地價格上漲,和市場價格倒挂。一位白芍藥農表示,白芍在市場上的價格比産地低。
專營當歸藥材的經營戶張恺指着不同規格的當歸表示," 前幾天産地價格每公斤還漲了 10 元左右,但是市場上價格漲不上去。價格漲了、降了都不好賣,價格平穩點好賣。現在一個勁漲,廠裏不要貨,跌了,廠裏也不要貨了。"
除了客觀的市場因素,藥材價格的波動,背後也有囤大貨、資本炒作的因素。
操盤者詳述:誰在推高價格?
據每日經濟新聞報道,在亳州中藥材專業市場從事麥冬經營生意的陳原分享了他曾經成功操盤川麥冬的過程。
年前的一天,陳原接到多個外地打來的求購電話,他發現,河北、安徽、廣州等地沒有麥冬了,而此時市場上的經營戶進貨意願不強。陳原便把老家的麥冬全部收購過來,還将市場上其他經營戶僅剩的麥冬也一并收購。
不到一個月,陳原将數十噸麥冬集中在自己手中,掌握了定價的主動權。據他透露,當初麥冬的購進成本每公斤在 70 多元,随後,他以每公斤 80 元、90 元、100 元、110 元的價格逐步對外抛售,抛完手中的貨物時,價格最高到了每公斤 130 多元,産新後麥冬價格大漲,最高甚至到達每公斤 180 元。
這其中會有資金大戶的參與。陳原介紹:" 假如,黨參這個盤需要 10 億元,他們(資金大戶)很多人每人拿幾千萬元,還有一個統一的會計,他們把錢放在一起買,然後提價。"
大戶雖然有一定的資金實力,但外行人想成功,也需要聯合資深藥商。
根據陳原的介紹,當藥材價格到低點,市場購貨意願不強時,藥商便會将消息傳遞給大戶,此時進行囤貨,并将貨物放在冷庫中。當市場因缺貨而引起購貨潮時,價格開始上漲,藥商便會在多個渠道放出貨源消息。一個大藥商背後,對接着大量藥廠、飲片廠以及經營戶的渠道,完成轉抛的速度會非常快。
由于囤貨時價格低,當大戶授意藥商開始出貨時,隻需比市場價格略低一些便能夠順利脫手。當中藥材價格上漲時,市場上的散戶(指其他資金量分散的參與者)跟風進行囤貨。有些散戶在囤貨後并非将藥材轉給下遊,而是選擇繼續捂貨,推高行情,有些散戶則将貨物轉給市場上的其他經營戶,換手率增加,成本增加,但是貨物也并未傳導至下遊。
以亳州本地産白芍爲例,康美中藥網顯示,今年 12 月,白芍一二級價格約爲每公斤 56 元,而今年年初每公斤價格僅 25 元。假設一位藥商以每公斤 25 元的成本囤貨 10 噸,在 12 月全部出售,則獲利 31 萬元左右。而若以百噸、千噸計,則收益更可觀。
除了外行參與炒作,還有一些相關從業者跟風囤貨炒作。
一位白芍種植戶表示,今年一些做生意不賺錢的也來炒藥材了。" 有錢人把貨收走了,存在冷庫裏。很多存幾百噸、上千噸。"
" 下一波牛市沒有幾年很難上得來 "
在藥通網信息中心現場,一位捂貨待售的藥商表示,他囤了 135 噸中藥材放在冷庫。" 這裏面都是搞信息、存貨的,賣不掉貨的居多。"他看向旁邊紮堆而坐的人群。
在交易市場上,沒有實體攤位的囤貨商通常将貨物存放在冷庫中,他們被稱作 " 搞信息的人 "。這些人利用手中的信息優勢,完成藥材的囤貨與抛售而從中套利。
對于當前的行情,這位藥商顯然不滿意手裏貨物的價格,想要再等等,等着行情上去。" 柏子仁一公斤 105 元的本錢,人家要價 115 元,3 噸貨能賺 3 萬塊錢,我沒給。" 他的貨物存放在亳州當地的冷庫中,存放成本是每公斤每年 0.3 元,100 噸貨一年的囤放成本在 3 萬元。
藥材和其他商品不一樣,如果不進行熏硫,天熱了容易生蟲,藥材就毀了。如果囤的時間過久,藥材變陳,也會影響品質。除了在家裏囤放少部分藥材,多的藥材存放冷庫幾乎是必然的選擇。
根據央廣網此前報道,今年 7 月,亳州的部分冷庫因囤放藥材過多而爆倉。
因爲冷庫生意火爆,庫容量告急,倉儲價格也接連上漲。當地一位網約車司機告訴記者:" 夏天的時候想囤個 5 噸、10 噸的貨人家都不願意搭理,有的冷庫要 100 噸起囤。買賣藥材都不用出庫,直接改動名字過戶就行了。"
記者以想投資中藥材期貨爲由,咨詢藥通網服務登記處人士,對方直言:" 現在晚了,上半年差不多,現在好多藥材開始掉價了。"
"現在已經不适合存貨了,下一波牛市沒有幾年很難上得來。你想買再等兩年,等到這些存貨的沉不住氣了,到時候買一批抄個底。" 他說着,将目光投向不遠處坐在電子屏前的人群。他表示,那些人多數是來賣貨的,但是沒人接貨,有的人囤在冷庫裏的貨,多達幾百噸甚至上千噸。
" 存貨如果好存,人人都能發财。" 他說。
(文中受訪者皆爲化名)
中藥材交易降溫
中藥材天地網顯示,2023 年,中藥材綜合 200 指數最高點在 8 月 7 日,報 3599.91 點,同比上漲 34.54%,之後指數持續回落,截至 12 月 18 日,報 3330.88 點,雖然同比漲幅收窄至 18.75%,但相比曆史走勢,該指數仍處于高位。
據生意社監測 ,當歸前期受新貨上市沖擊高價行情逐步跌落,造成商家恐慌,近日行情暫恢複平穩,多數商家仍持觀望态度。
黨參近期行情不穩,商家多是按需求謹慎采購。
連翹在流感的推動下需求量上升,貨源走動暢快,産地商販産生惜售心理,行情堅挺運行。
據生意社總結,随着北方降溫降雪擴面,多個産地産出節奏放慢,部分品種止跌轉穩。當前産地交易冷淡,供需均不旺,市場漲跌品種不多,關注度不高。
中藥材價格瘋漲,中成藥企業成本普遍上漲
據中國中藥協會數據,今年 6 月,在亳州、安國、成都、玉林幾大中藥材交易市場裏,超過 200 個常規藥材品種年漲幅超過 50%,100 個常規藥材品種年漲幅超過 100%,25 個常用大宗藥材年漲幅超過 200%。
在多種中藥材價格大幅上漲的情況下,中成藥企業成本普遍上漲。
今年 5 月,片仔癀對外披露,公司主導産品片仔癀錠劑國内市場零售價格将從 590 元 / 粒上調到 760 元 / 粒。這是片仔癀 2016 年以來第 4 次提價,也是片仔癀曆年來提價幅度最大的一次。片仔癀表示,調價主要是考慮到産品主要原料及人工成本上漲等原因。
以嶺藥業财報顯示,今年第三季度,以嶺藥業實現營業收入 17.84 億元,同比下降 25.02%;歸母扣非淨利潤 9935.16 萬元,同比下降 72.8%。以嶺藥業表示,今年上半年,部分中藥材價格處于相對高位,對公司部分獨家中藥品種毛利率造成一定影響。
近日,中康雲瓴中藥産業大數據中心首席分析師賈海彬表示,中藥材價格長期上行趨勢難以改觀,但近 3 年來特别是 2023 年上半年,價格異常上漲提前釋放了壓力,導緻短期内行情可能出現快速下跌。
" 本輪下行有望在 2024 年上半年觸底,如果明年春季疫情反複,反彈期有望提前;到 2025 年,随着盲目擴張的新貨大規模上市、資本逃出等因素影響,市場行情将迎來新一波快速下行;但由于需求長期增長與勞動力成本上漲同時存在,未來 3 年,中藥材行情會反複震蕩,整體仍将在相對高位運行。" 賈海彬這樣判斷。
具體到品種,賈海彬亦認爲,熱點品種和多個大宗品種高位下行大勢所趨,特别是人爲炒作品種受影響更明顯。
中藥材價格 " 狂飙 "
你也想賺一筆?
值得注意的是,有騙子趁機發布 " 中藥材投資賺大錢 " 廣告誘導受害人上當受騙。
據江蘇網警通報,近期,陳女士在某視頻 APP 上認識一名男子,聊天中,該男子經常對陳女士噓寒問暖,且看到對方從來沒說過錢的事,就逐漸放松了警惕。
對方稱自己在某 " 中草藥 " 投資平台做信息安全工作,有操縱後台的機會,可以做無風險高利率的投資來掙錢,并主動将自己在該網站的賬号和密碼給了陳女士,以自己不想被同事看到爲由,讓陳女士幫忙每天在固定時間購入某種産品。
陳女士登錄該男子賬号後觀望了一段時間,看到其獲利 20 餘萬元,同時也可以提現成功,便信以爲真,經男子爲其操作開戶後,陳女士向平台投入了 6 萬本金,後期又分次追投了 12 萬元。
直到陳女士和親友分享這個 " 穩賺 " 的投資平台,爲向親友證實投資的真實性,陳女士決定立即提現本金,結果不僅提現不了,咨詢客服還得到了 " 準備接受司法程序調查以及接收法院傳書 " 這樣吓唬人的說法。
随後陳女士的投資賬戶被凍結,賬戶餘額也被清零,意識到被騙的陳女士這才向公安機關報警求助,共計損失人民币 18 萬元。
網警提醒
1、提高甄别能力,對于網絡上陌生人的接近保持警惕,不給犯罪分子可乘之機。
2、保持正确的金錢觀,不要奢望 " 天上掉餡餅 ",不要輕信别人的投資建議,通過自己努力獲取的财富才是最安全可靠的。
3、如果不慎被騙,要立刻報警,争取将損失降到最低。
來 源 | 21 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唐唯珂 )、每日經濟新聞、第一财經、生意社、江蘇網警
本期編輯 劉雪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