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0,正站在 GPT 風口浪尖迎來新一春。
在透露相關計劃後 2 個月内,360 快速給出了類 ChatGPT 産品。公開展示後半個月,就在昨天,360 大模型進入落地加速期:
基于 360GPT 開發的 "360 智腦 " 首先落地搜索場景,并對企業用戶開放内測。
此前,實驗階段的 360 版 GPT,在創始人周鴻祎的操作下現場演示,對外亮相。
總體而言,其現場表現還算可圈可點,也确實小有疏漏,但從展示後的股價和市值來看,倒也絲毫不影響市場對其的期望和信心。
周鴻祎将 360 的大模型戰略形容爲" 兩翼齊飛 ",一方面加緊核心算法自研,另一方面盡快推出相關産品,搶占用戶場景。
群雄逐鹿,開始搶占用戶場景的 360 版 GPT,到底有幾分真功夫?
量子位拿到了内嵌 360" 智腦 " 的新一代搜索産品内測碼,口說無憑,測評見真章——
360GPT 版 " 新搜索 ":主打差異化
尚未對外官宣正式名稱的 360GPT 版搜索,是360 搜索與大語言模型技術的結合,本質是新一代 " 智能搜索 "。
從周鴻祎最早現場展示的效果來看,360GPT 版搜索初步兼具了搜索的準确性和時效性,以及大語言模型的 " 智慧 "。
簡言之, 360GPT 搜索有智能優勢;與 GPT 相比,360GPT 搜索結果說胡話的可能性更小。
帶着這樣的初印象,我們拿到内測碼之後做了更詳細的體驗評測。整個過程中,我們拿360GPT 版新搜索、新必應和 ChatGPT作對比。
3 月 29 日演示時,周鴻祎曾臨時抛給 360GPT 版搜索一個時效性問題," 梅西爲阿根廷國家隊進了多少球 "。當天上午,梅西在一場比賽中打進三球,将自己的國家隊進球數從 99 個增加到 102 個。
360GPT 版搜索基于 " 梅西國家隊進球破百 " 的檢索,兩次給出了 100 個進球的答案。當時周鴻祎對這個答案并不滿意,他也強調再三,360GPT 還是個孩子,還在學習。
半個月後,我們再次提問這一問題。這一回,360GPT 版搜索給出的答案更具時效性,答案也準确了:
接下來的測試我們上難度,用社會事件考驗它的理解和概括能力。
首先就 " 俞敏洪重金留人 " 一事,我們把問題抛給了三位參賽選手:
360GPT 版搜索引擎給出的答案,比較好地簡述了事件的重點内容。
新必應則對事件本身進行簡述,然後再給出了一個總結。
至于 ChatGPT,針對這個要求,它隻是把提問用英文翻譯了一遍,沒有增加任何額外的信息:
測試完提煉摘要,我們還體驗了語法改寫能力,如句子語态改寫、語病糾正以及語句的潤色等。
當初的發布會上,最令打工人會心一笑的問題,無疑是周鴻祎提問 " 當老闆再講十分鍾,意味着什麽?"
360GPT 給出的回答,是有點子職場情商在身上的:" 我們應該積極響應領導指示并認真準備會議資料以供其參考。"
這一次,我們想讓它把 " 你的建議很糟糕 " 改寫得委婉一些,360 搜索給出答案 " 你的建議并不完美 ":
随後,我們讓 360GPT 版搜索針對社會熱點話題,做下閱讀理解。
比如問它,淄博燒烤在北京吃還叫淄博燒烤嗎?
周鴻祎本人曾多次将 ChatGPT 稱爲真正的人工智能,但相比搜索引擎,時效性成爲了它的短闆。
比如,面對 " 淄博 "+" 燒烤 " 這樣本地化色彩濃郁的問題,ChatGPT 這個外來的和尚确實摸不着頭腦。360 搜索的 AI 智腦則能正确捕捉到 " 淄博燒烤 " 爆紅的原因。
這正是大模型與搜索引擎相結合的優勢所在,畢竟單單依靠大模型,暫時無法解決時效性滞後、準确性待考證的弊病。
而且我們還發現,360GPT 版搜索所有的回複都會顯示援引來源,供用戶溯源确認。
在此後的評測中,面對非時效性問題,ChatGPT 還出現了數據錯誤等問題,可見在中文語料的豐富度上,國内搜索引擎廠商的确存在優勢。
繼續圍繞淄博燒烤這個熱點來 " 搞事情 "。我們嘗試讓它用《定位》書中的經典理論給淄博燒烤出一個營銷策劃,沒想到答案看上去還挺靠譜:
一通體驗下來大概能感知到," 智腦 " 加持的 360GPT 版搜索不僅是傳統搜索的加強版,能夠在搜索體驗上提升,包括 Query 的意圖更清楚,給出的結果更精準等,它還能進行摘要概述、語法修正、潤色語句、生成營銷策劃。
360 爲什麽能搞 GPT 加持的 " 新搜索 "
事實上,360 能打造自己的大模型在外界看來可謂 " 水到渠成 "。
綜合而言,360 具備發展大語言模型的諸多優勢條件,如搜索基因、技術積澱、數據積累、工程化等。
OpenAI 在大模型這條路上率先實現了 0 到 1 的突破,作爲參數暴力美學的成功踐行者,已經幫全世界的科技公司指明了技術方向。
中國公司不存在不可逾越的技術障礙,剩下的隻是長期主義指導下的時間問題。
當然,誰能率先起跑,也要看 " 禀賦 "。
大模型想要成功,除了技術路線要對,數據非常重要。用什麽樣的數據訓練,直接決定了這個模型的知識能力。高質量的圖書、期刊、論文語料不可或缺。
而搜索引擎公司恰巧有這個先天優勢。360以自家搜索引擎爲依托,每天可抓取數億網頁,在其中篩選出優質和垃圾内容。
與此同時,長期的問答闆塊能提供約 6 億問答對,360 從中篩取了三百萬左右的訓練語料,經過标注後供以訓練。
再來看主觀條件,這也是 360 能不能搞好自家 GPT 的重要取決因素——掌舵者的決心。
面對大模型今後發展的未知性,在 AI 大佬普遍分裂成的 "GPT 太危險,要暫停研究 " 和 " 雖然危險但腳步不能停 " 的呼籲聲中,周鴻祎提出了第三種看法:不發展才是最大的不安全。
有了創始人和帶隊者的如此認知和決心,其後才有 360 版 GPT 的快速見面。
同時周鴻祎也對外傳達了 360 做 GPT 的幾點優勢和機會:
第一, 360 具有搜索引擎基因,有相關的技術積累,數據清洗、加工等工程化優勢明顯,公司團隊擁有既往經驗;
第二,360 常年在 C 端積累的優質的标注語料積累,如前文提到的 6 億問答對;
第三,場景優勢,也就是 360 搜索、浏覽器、安全衛士等國民級互聯網産品所形成的流量優勢,以及用戶反饋優勢。
不要隻把 GPT 看作聊天機器人
3 月 29 日大大方方抱着 " 剛出生的孩子 " 現場演示,到 4 月 16 日發布内測版新一代智能搜索産品,戰略快速落地的背後是掌舵者對新技術、新浪潮的認知和判斷。
在談論 GPT" 是否擁有真正的智能 " 這個議題時,周鴻祎自稱是堅定的 " 智能派 ",他眼中的 GPT,遠不隻是一個用巨量人類語言訓練出來 " 填空機 "。
體驗 GPT-3.5 時,周鴻祎就認爲 GPT 已經和人類一樣擁有真正的智能。
認識智能體,不能局限在聊天機器人的淺層表現,真正強大的是聊天窗口背後的超級大腦,這 " 代表了一個超級人工智能時代的來臨 "。
與此同時,周鴻祎也深知,超級大腦加持下的 AI一旦脫離應用場景,很容易曲高和寡,無法真正提升生産力。長遠來講,在産業化、工程化、場景化、産品化體驗方面,GPT 還有值得拓展探索的廣袤空間。
東西做出來,還需尋求真實場景的落地應用。
試想,在未來一個産品不具備 AI 能力,基本上意味着要被淘汰。
在 360 給出的 GPT" 場景創新 " 藍圖上,最不言而喻的答案就是和搜索引擎的結合,如今我們已經看到了進入内測的落地産品;
其次,就是結合 360 浏覽器、安全衛士等産品,爲月活超 5 億的用戶提供個人助理能力,塑造 360 版的 " 賈維斯 ";
再者,面向中小企業垂直 SaaS 化的應用,360 計劃推出智能辦公産品,即 "360 智腦 " 賦能于企業的辦公協作、營銷、溝通等場景,以大模型能力爲企業的生産力、創造力提效升級。
當然,360 版 GPT,不隻是在 To B 和 To C 上尋求價值。
周鴻祎還表示,在 360 構建安全體系的幾年間,積累了許多 To G 客戶,根據政府部門和企業需要訓練私有 AI 服務,即企業級 GPT,是周本人同樣看好的方向。
除此之外,在 360 優勢的安全業務方面,360 将效仿微軟 Copilot,推出 360 Security Copilot,并與 360GPT、智能應用組件結合,形成 360GPT 安全應用框架。
具體場景錨定,新的問題又出現,那就是商業閉環。
畢竟對于一家大公司來說,大談理想和遠見,不講實處,終究像吸引目光的噱頭,浮如空中樓閣。
周鴻祎在言談間表示,可以大緻描摹出一條與微軟和 OpenAI 合作相同的道路,即一邊在核心算法的技術層面投入資源,持續創新;另一方面讓 AI 快速覆蓋既有産品,快速産品化和商業化。
緊接着,在占據場景的優勢下,同步發力核心算法技術。
"GPT 商業成本很高。" 基于這個公認事實,周鴻祎表示,沒有商業閉環的 GPT 服務是做不下去的,哪怕是單純往生成結果中塞廣告的模式也未必能走得長遠。
最後,他總結道:GPT 未來的服務,很多都可能是收費的。
相比許多同台競技者,360 提出特色 " 兩翼齊飛 " 戰略,周鴻祎本人也坦然承認,360 版 GPT 與 GPT-4 有 2-3 年差距。
不過,正如周鴻祎本人再三強調那樣,面對這場剛剛開始的新工業革命,360 版 GPT 還是嬰兒,未來的路還很長。
面對大模型這一次曆史性機遇,360 自己也在拭目以待,自己能否迎來新一輪爆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