嗓子沒好過,話也沒停過。從不内耗的秦岚,變身 " 電音朵拉 " 火遍互聯網的同時,《花兒與少年》(以下簡稱《花少》)迎來了十周年。
十年前可以說是旅行類真人秀的革新節點。
2014 年,市場上出現了《花少》《花樣爺爺》《花樣姐姐》《出發吧愛情》《一路上有你》《西遊奇遇記》等衆多旅行真人秀,國綜旅行綜藝也從單一的景點介紹轉變爲與真人秀深度結合的泛旅行綜藝。
好景不長。随後《花少》《爸爸去哪兒》雙雙停播,偶像選秀勢如破竹,流量時代來臨,旅行綜藝漸漸淡出了觀衆的視線。
旅行綜藝也嘗試着做出轉變,也出現過幾部口碑熱度在線的 " 遺珠 ",可最後,要麽沒有續作,要麽回歸垂類,落得個 " 長尾式微 "。真正的全民爆款 IP 仍舊在路上。
今年,愛優騰芒紛紛發力,綜藝開始了 " 旅遊熱 "。其中,《花少 5》和《現在就出發》更是多次登上各個榜單前位。
短綜也以此爲切口迅速生長出來。輕體量的短綜降低了品牌方的投資壓力,用直播、電商持續提供曝光度,成爲不少品牌的新歡。在内容上,偏向個人 vlog 的形式,也與長綜做出區别,開始培養自己的受衆。
借此機會,娛樂資本論和幾位從業者聊了聊,旅行綜藝在當下的困境、轉型與機遇。
" 内娛照妖鏡 "
不知何時,旅行綜藝被叫作了 " 内娛照妖鏡 "。
旅行好像擁有激發人類情緒的能力。社交平台上無數人分享着 " 不要和朋友旅遊 " 的經曆,旅行綜藝裏出現了各式各樣的尴尬對話、沖突矛盾、憤怒發瘋。
觀衆們一邊警惕着劇本,一邊感歎旅行撕破了明星們的人設,一邊逐幀解析微表情背後的人際關系,将明星們的行爲處事對标到現實中尋找共鳴和樂子。
制作端的擔憂随之而來。撕得太熱鬧,很難不對節目造成負面口碑。但改走溫情路線,就能保證節目的熱度嗎?連頭部 IP《花少》,在從 " 撕 " 轉向溫情的路上,都遇到過收視驟降、被成本和數據影響到被迫停播的困境。
這進一步加深了旅行綜藝頭上兩大難題。怎麽選角?怎麽平衡戲劇性和情感價值?
《來活了兄弟》的導演史鑒認爲藝人最重要的是開放性。簡單來說就是藝人能不能、願不願意放下包袱。
"旅行綜藝想做的往往是放大藝人的缺點,有的是無關痛癢的小毛病,有的是在表達個性,這和他們的人設可能是沖突的。有些人是允許你放大的,有些人是做不到的,我們都理解。作爲制作方,要維持真實感和戲劇性,我覺得還是要盡可能地去協調。"
當然,如果藝人的流量足夠大,就算開放性不夠,選題也可以成立。
譬如《奔跑吧》的一期節目,主題是 " 去除偶像包袱 ",觀察對象是蔡徐坤。節目組爲他設置了女團舞、做鬼臉、泥潭一系列放飛自我的環節,最後得出了的結論是,蔡徐坤沒有偶像包袱。
普通觀衆們興許不會認同這個結論,但最終社交平台的讨論度證實了這期粉絲特供的存在價值。
圖源:知乎
其次就是藝人的适應性和互補性。從這個角度來看,近期走紅的 " 熟人局 " 或許是有些偷懶的做法。
這類節目大多是先确定主卡司,再從藝人的朋友圈中挑選出合适的同行者,實現了操作上的便利,加快了綜藝的節奏。它省去了破冰磨合的過程,保證了嘉賓的抛接梗能力,不用擔心嘉賓之間的隔閡和碰撞。
" 但誰說磨合和破冰就沒有看點了?性格不對付的人就不能産生好的化學反應?" 史鑒無奈道。
風吹起來的原因也很簡單。
除了操作便利,這樣一個被市場驗證過了成功案例,自然成爲制作團隊、平台、贊助商的定心丸。" 有些是不願意承擔風險,擔心破冰期拍得尴尬會影響到後期的口碑和數據。有些是沒有能力。" 畢竟在當下,綜藝的短期策略,還是求穩。
熟人局相關話題
制片人李文妤提到了旅行綜藝的體驗感。
" 在之前,所謂的旅行綜藝其實是借旅行的殼,以其中人物的關系和情感作爲真正看點。大家看中的是真人秀,而非旅行。但是現在,做旅行節目則看重生活方式的塑造,展現的是旅行中的體驗感。我們現在老說的慢綜藝,注重也是體驗,并沒有劇情可言。"
她今年也參與了一檔旅行綜藝的制作。" 我是一個不喜歡偷懶的人。" 節目後期,留給李文妤的時間很緊,但她堅定地認爲,旅行中出現的任務和遊戲一定要既符合邏輯,還能讓藝人玩得開心,也爲此花費了很多心血。
" 最後我發現,觀衆并不在乎這些。無論何時,觀衆對綜藝的期待,還是能緩解疲乏的娛樂作品。大家想看得輕松看得開心。"
" 短 ",會是突破口嗎?
旅行綜藝或許是受短視頻影響最大的綜藝類型。
曾經它擁有令人豔羨的 " 種草屬性 "。
《爸爸去哪兒》播出後,萌娃同款的普者黑成爲知名旅行線路,《花少》《花樣青春》等節目的錄制,讓納米比亞成爲非洲網紅打卡地。
這個優勢正在被快速蠶食。僅在今年,短視頻就捧紅了淄博、新疆、洛陽等數個旅行地點。小紅書、抖音、快手也逐漸成爲時下最熱門和完備的攻略儲存庫,占據着大衆的集中力。
" 綜藝可能無法提供很完整的攻略,所以就需要去挖掘更多的互動、故事、信息,找到更新的切口,這也是觀衆想從長綜藝看到的。" 史鑒說道。
要求制作團隊尋找甚至成爲真正的 " 遺珠 ",難度必然是不小的。
今年韓綜嘗試将遊戲融入旅行,前後推出《大富翁世界旅行》《兄弟大富翁》兩檔綜藝。前者以 " 大富翁 " 棋盤遊戲爲概念,邀請三位旅行博主用遊戲決定旅行目的地,開啓一場 " 說走就走 " 的冒險。後者直接将迪拜景點融入棋盤,讓嘉賓進行頭腦鬥争戰的同時享受旅行。
但此類嘗鮮在國内似乎很難實現。
在當今的綜藝市場,藝人是招商的絕對關鍵。《心動的 offer》此類大熱 IP 素人職場綜藝,都需要設置觀察室環節。集 " 招商難、選人難、題材難 " 爲一體的素人綜藝,再加上随機出國遊,幾乎是天方夜譚。
"創新的代價很高。無論是平台還是贊助商,要用這麽多資金扶持一個新綜藝,确實是很難的決定。" 史鑒無奈道。
另一種比較讨巧的做法是舊酒裝新瓶。比如韓綜《用雙腳搶票》,内核仍是 " 窮遊 ",但加入了爲群衆提供旅行基金這一目的後,自然而然就實現了差異化。
在國内,一部分内容團隊開始向短綜轉型。
" 我一直在思考一個問題,在做旅行内容的時候,怎麽能夠讓觀衆就是一起能夠有體驗感,怎麽能夠做延續。" 制作了《我獨自旅行》的李文妤告訴娛樂資本論," 我覺得今年是到時候了。"
在她看來,依靠短視頻平台的興趣推薦制,綜藝能夠快速精準地觸達受衆,打破了傳統綜藝的漏鬥邏輯,減輕了藝人 " 依賴症 "。
最難的一步是扭轉團隊的思維模式。
" 所有人都覺得上千萬上億的項目我們都做過了,幾百萬的還做不了嗎。事實就是,很難做。"
最直觀的是剪輯邏輯的轉變。" 對短視頻觀衆來說,開頭放的鈎子需要在幾秒之内給到結果。在平台的 ' 推流邏輯 ' 下,受衆是沖着短平快來的,如果像傳統剪輯邏輯,在開頭放本期預告,再用長段叙述講故事,是很難吸引受衆的。"
李文妤現在的做法是,在開頭就 " 自問自答 " 本次旅行的亮點和 " 疑點 ",引起受衆的興趣後再做細緻的内容。
她還需要考慮平台和節目的調性。
據了解,前幾期《我獨自旅行》的受衆集中在一線城市,這樣的數據和風格一度讓它成爲了 " 異類 "。随着節目的播出節奏,李文妤在一點一點 " 向下沉 ",吸引更多準二線的城市,想要在保證現有用戶的基礎上,尋找節目的 " 底線 "。
" 我們團隊很能适應,我不能适應。一開始我還會說,你們這幫小孩不知道剪短視頻也可以用蒙太奇語言嗎?你不知道長視頻就是在營造情緒,視頻長度就該這樣嗎?結果我被現實啪啪打臉,他們剪出來的視頻數據很好哈哈哈。"
李文妤仍然認爲堅持調性是可行的。" 不過你先要找到觀衆想要的節奏,你再根據節奏去調整鏡頭。我願意放棄一段時間的數據,去營造用戶的心智。我們始終相信,隻要把内容做到别人無法比拟,就不用擔心任何的人‘抛棄’你,這個很難,但我堅持要做。"
旅行綜藝這十年
2018 年《花少》《爸爸去哪兒》停播,旅行綜藝失去了頂梁柱。近兩年的沉寂後,它被寄托了 " 代觀衆出遊 " 的希望,開始了新一輪的生長。但僅從市場表現來看,不能旅行的人們沒能催熱旅行綜藝。
在《花少》因矛盾和沖突被诟病 " 劇本明顯 "、《向往的生活》走紅之際,慢綜藝成了炙手可熱的新概念。
2019 年 Q4 播出的《慢遊全世界》,主打 " 電影式慢綜 " 和 " 全明星陣容 " 的新奇定位,播出數據卻平平無奇。同期的《漫遊記》提出了 " 散文體綜藝 ",也沒能靠 " 無劇本、無人設、無引導 " 的 " 三無旅行 " 抓住觀衆。
節奏慢下來之後,從卡司切入的節目也不在少數。
彼時 " 熟人局 " 這個詞還沒出現,《我們是真正的朋友》和《恰好是少年》都打着 " 朋友 + 自駕遊 " 的名号入局。前者嘉賓爲擁有二十年友情的大 S、小 S、阿雅、範曉萱四姐妹,後者則是劉昊然、王俊凱、董子健三位 " 國民弟弟 "。
迎面而來的治愈感讓節目獲得了不錯的口碑,諸如 " 集體泡澡 " 的多個名場面也爲熱度添磚加瓦,可惜的是,二者都遲遲沒有續作爲 IP 影響力續航。
發力的還有粉絲向團綜。
近三年,市場上出現了大批旅行團綜。包括但不限于火箭少女團綜《橫沖直撞 20 歲 2》、浪姐團綜《星星的約定》、0713 團綜《快樂再出發》、南波萬團綜《跳進地理書的旅行》。此類内容大多受衆十分垂直,走 " 輕體量 " 路線,容易呈現出 " 叫好不叫賣 " 的市場表現。截至目前,隻有《快樂再出發》受到了較廣泛的關注,實現了以小博大的奇迹。
2022 年,捕捉到 " 露營 " 這一社交熱點後,旅行綜藝又開始自我細分。
《一起露營吧》《追星星的人》等以露營爲主題的綜藝接連出現,《花少》也在第四季開啓露營季。但好不容易回歸的《花少》并沒能産生新 " 花學 ",含 " 撕 " 量驟減也讓關注度驟減。
在社交平台,無數人心中的旅行綜藝巅峰,還是那個問出 " 這一季好玩還是上一季好玩的 "《花少 2》。
在這期間,其他類型的綜藝飛速成長,在視頻平台有了各自的 " 廠牌 " 雛型。
姐姐哥哥、密室偵探成爲芒果新的标簽,騰訊是戀綜、職場、社交綜藝的首選平台,愛奇藝深耕說唱賽道、塑造《種地吧》的影響力,優酷則實現了 " 街舞 "IP 的出海。
AI 作圖 by 娛樂資本論
在談論旅行綜藝的爆款缺失現象之前,一個更爲基礎的問題擺在眼前:什麽是旅行綜藝?
今年,在棚裏 " 憋 " 了三年的綜藝,把鏡頭越來越多地對準戶外。5 月,小娛在各家綜藝片單中梳理出了 54 檔戶外綜藝,其中露營題材相關的綜藝有六部,定位旅行綜藝的有近十部。
這樣的占比并不算小,但仔細觀察,醉翁之意不在酒的大有人在。它們将旅遊作爲背景,意在實現競技、社交、戀愛、美食題材的差異化。
旅行似乎變成了戶外真人秀的小标簽。這種标簽更多是吸引客戶和觀衆的手段,而非真正的内容細分賽道。
" 說服客戶時,需要獨樹一幟的概念和定位。在宣發層面,新奇的詞藻也能提起觀衆的興趣。" 綜藝導演史鑒向娛樂資本論解釋了需要這種标簽的兩方面原因。
典型如近期興起的 " 旅行 +"。在 "+ 美食 ""+ 文化 ""+ 親子 ""+ 經營 " 等标簽的背後,有着明顯的邏輯漏洞。
一方面,旅行中本就包含美食、文化、曆史、美景等元素," 旅行 + 美食 " 本就是套圈式僞命題。在史鑒看來,真正的 " 旅遊 +",至少應該做到像旅遊 + 貨币、旅遊 + 二次元、旅遊 + 劇本殺此類 " 八杆子打不到一起的結合 "。
另一方面,"+" 變成了單純的内容堆疊,而非切口和形式的創新。在标榜 " 旅行 + 美食 " 的定位時,旅行大多隻是飯局的背景闆。在 " 旅行 + 經營 " 的節目中,隻有在非經營期間才能展現出當地美景,刻畫得更是十分敷衍,很難讓觀衆産生旅行的代入。
" 觀衆看了類似的節目,可能就會出現挂羊頭賣狗肉的感覺。" 史鑒說道。
當内容标簽轉變爲營銷标簽," 僞創新 " 占據受衆注意力,内容失去了和觀衆的強鏈接,維持 IP 的個人風格和影響力自然越發困難。和平台形成組合印象一事,自然無從說起。
不過對于制作方和平台來說,旅行綜藝的掉隊,既是困境,也是機遇。
誰能率先推出具有影響力的新 IP,就可以快速地搶占市場,成爲賽道的新王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