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美團騎手發視頻稱自己三年收入 102 萬,是這個冬天難得的 " 亮色 "。
但是争議随之而來,甚至有人造謠他因爲 " 吹牛 " 而被同行毆打。
實際上,上海網信辟謠平台披露,他在兩個平台接單,一年收入二三十萬,在同行中屬于佼佼者,但并非不可能。
此前有媒體報道,順豐一位騎手,8 年掙了 200 萬。
而京東官方 " 京東黑闆報 " 也發布," 近百名快遞小哥三年收入超百萬 "。
一、重估藍領:高收入越來越多了
這些都是 " 單王 ",是行業的佼佼者,所謂行行出狀元,他們的高收入背後當然是高付出。
在接受媒體采訪時,這位騎手向記者展示了自己的雙手,傷痕累累、布滿凍瘡。
他說自己因餐飲創業失敗欠債 80 萬,努力跑單掙錢是爲了還債,經常一天工作 18 小時,美團平台限時 12 小時,他跑完美團還去餓了麽平台跑。
他也不希望大家像他一樣這麽拼。
媒體會聚焦這些 " 單王 ",就像過去宣傳勞模一樣。
這種聚焦也引來一定争議甚至質疑,常見的是不相信,或者去揣測那種 " 極限勞作 " 給人帶來的壓迫性。
更具說服力的,其實不是頭部選手,而是 " 沉默的多數 "。
《2023 年中國藍領群體就業研究報告》的數據顯示,2023 年藍領的平均月工資是 6043 元,是 10 年前的 2.26 倍。
2012 年,中國藍領平均收入 2684 元,白領 6439 元,到 2023 年,藍領平均收入達到 6043 元,白領的收入爲 8388 元,二者差距進一步縮小。
" 藍領 " 和白領的區别,更多是分工和勞動方式,而不是收入。
和大家的感受一緻,收入最高的三個 " 藍領 " 行業是月嫂、貨車司機和外賣員。
10 年前,最受關注的藍領是建築工人,他們非常辛苦,收入也最高,而在 2023 年,建築工人遭遇欠薪的情況最多,這和房地産的整體情況相符合。
實際上,就 " 藍領 " 這個群體而言,過去 10 年也發生了根本變化。
月嫂、貨車司機和外賣員,其實都是 " 傳統工種 ",但是在平台經濟時代,這些行業都轉型了。
因爲互聯網平台的出現,社會整體信任度增加,個體勞動從業者獲得了更多機會。
在省會城市外賣小哥月收入六七千,在四五線城市收入四五千,都是日常體驗,不會有媒體關注,但是這些 " 日常性 " 才意味着社會真正的改變:我們通常所說的 " 藍領 ",已經今非昔比。
二、所謂 " 新藍領 " 到底新在何處?
那位三年掙 102 萬的美團騎手,其實同時也送餓了麽。
他兩個平台都開着,這樣可以把 " 利潤 " 最大化。
不管是順豐還是京東,高收入的騎手,有可能還負責一定的站點管理工作。
這樣一解釋,一年二三十萬收入,似乎就不難理解了,因爲這打破了一種刻闆印象:騎手或者小哥,隻是每天重複,而一個人的時間總是有限的。
可以使用兩個平台接單,這本身就是 " 平台經濟 " 的一個特色。
傳統經濟,比如新聞單位,同時給兩家媒體工作,違背行業道德。
但是,外賣、網約車,一個人可以使用好幾個應用,在幾個平台賺錢。
平台經濟提供的 " 自由 ",不僅是具體做與不做的自由,也是 " 挑選平台 " 的自由。
在順豐、京東、美團這樣的平台,一個成熟的騎手或者快遞員,可以成長爲站點管理者,甚至城市區域經理,這是一個 " 成長 " 通道。
實際上,外賣、快遞工作雖然進入門檻很低,但是能夠幹很長時間的人越來越多,除了收入穩定外," 成長性 " 也是一個原因。
自由和 " 成長性 " 是新藍領的核心。
人們會發現,在保持更大自由度的前提下,個人的 " 經驗 " 是有價值的,這不僅能夠轉化成收入,也可以獲得尊重。
社會對 " 藍領 " 的根本偏見就體現在這裏。
很多人認爲藍領或者體力勞動 " 沒有前途 ",就是因爲其隻是重複、容易被替代,而沒有認識到這是可以通過積累獲得的技能。
再清楚不過,外賣員收入的高低,并不簡單取決于你在路上多少時間。
如何在短時間内搶到并完成更多單才是技能所在,這是數字時代的技能。
同樣道理也适用于那些自媒體創業者或者視頻帶貨的人,什麽樣的内容大家才愛看?
很多人認爲這些都靠運氣,這就是對 " 新勞動 " 的不了解、不尊重。
三、" 流動性 " 和 " 穩定性 "
四五年前,外賣員剛開始流行的時候,我在城市街頭看到他們在騎着電瓶車在樹蔭下乘涼,突然有點羨慕他們:90 年代後期,我拼命學習參加高考,是因爲知道高考失敗自己沒有任何出路,這不是抒情,而是現實,把你送到城市,你如何才能找到自己的第一份工作?
現在已經解決了這個問題,這就是進步。
一個勤勞的年輕人,可以先從外賣員幹起,一個失業的人,也可以先送外賣或者快遞——這是大家對 " 平台經濟 " 的理解。
它很片面,但是也抓住了本質,所謂 " 平台經濟 ",就是把社會上的各種需求彙集起來。
除此之外,還有一個根本性的變化:各種平台興起,極大地增加了人的流動性。
月嫂、外賣員和美發師,是新藍領中對自己職業認可度最高的三個職業,他們都辛苦,面臨各種困難,但是他們也都有共同的自豪:工作自由度比較高,且收入相對還不錯。
人的流動性增加,就會讓人的選擇面增大,也會讓社會的總機會變多,這是過去 20 年城市化深入的表現。
月嫂、外賣員這樣的新藍領,已經是都市不可或缺的潤滑劑,在社會 " 靜止 " 的時候,人們會發現已經離不開他們。
《2023 年中國藍領群體就業研究報告》也談到了這一點," 新藍領 " 的一個趨勢就是工作開始呈現出穩定性,對很多人來說 " 送外賣 " 不再是臨時性的工作,而是可以長期堅持的 " 事業 ",它有成長性,也有穩定的預期。
這也能夠理解,不管是貨車司機、外賣員還是月嫂,都渴望更多 " 社會理解與尊重 "。
曾經有外賣員憤怒地對着同行抱怨:" 就算月薪過萬,還是被當底層人。"
這是一種精神需求,也是社會未來努力的方向。
當送外賣、做月嫂等藍領工作在公衆視野裏,被當成一個可以長期持續的、正常的工作,而非戴着有色眼鏡的俯視或悲天憫人的同情,新藍領才能有更長足的發展。
有一次在小區的電梯裏碰到一個外賣小哥,女朋友在幫他整理衣帽。
聊了幾句才發現,他不是進來送餐的,而是就住在小區,在小區買了房。
這一瞬間竟然有點感動:不是因爲他們 " 終于買房 " 了,而是因爲他們心中有一種叫長久的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