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 者:十一
來 源:正和島(ID:zhenghedao)
打個響指吧,他說
我們打個共鳴的響指
遙遠的事物将被震碎
面前的人們此時尚不知情……
2023 年,《漫長的季節》在許多人心裏打了一個共鳴的響指。這一年,我們親眼看着很多遙遠的事物被震碎,舊秩序不再,新秩序未來。
圖源:網劇漫長的季節
正如埃利亞斯 · 卡内蒂所說:舊的答案分崩離析,新的答案還沒有着落。迷茫、混亂、不确定,不僅屬于個體命運,也融進了時代主題。
ChatGPT 大火、淄博燒烤刷屏、房地産大變局……未來與過去交織,痛苦與希望并存。
在這個特殊的節點,我們站在新年的開端、舊年的末尾,特此回顧 2023 年的那些人和那些事,回顧與我們息息相關的個體和時代,願此化作我們繼續前行的勇氣。
ChatGPT 元年
2017 年,北京的全球移動互聯網大會現場,大洋彼岸的霍金通過大屏幕發表演講:
"人工智能的成功,有可能是人類文明史上最大的事件。但人工智能也有可能是人類文明史的終結,除非我們學會如何避免危險"。
在此之前,霍金不止一次對人工智能的發展表示過擔憂。
人工智能可能是一個 " 真正的危險 "。機器人可能會找到改進自己的辦法,而這些改進并不總是會造福人類。
馬斯克在 2015 年更是直接發出警告:AI 是人類文明面臨的最大風險。
然而就在同年,他卻和幾位科技巨頭投資 10 億美元創辦了 OpenAI。2023 年,這家公司發布的 ChatGPT 引發了一場全球風暴。
如果說,以往人們對于 AI 的強大停留在想象階段,那麽 ChatGPT 則爲大家提供了一個具體的參考對象。
圖源:B 站 UP 主 " 杜恩澤和我一起擁抱 AI"
已經退出 OpenAI 董事會的馬斯克,《人類簡史》作者赫拉利,圖靈獎得主約書亞 · 本吉奧等上千位科技界人士下場呼籲——" 請暫停 GPT 的研究 "!
大佬們的擔憂是有迹可循的。
我們人類因爲受到生物限制,所以智商世世代代都是 100 來分。但 AI 卻沒有這種限制,當它的智商達到 500 分、1000 分,我們還能理解它嗎?AI 會産生意識嗎?它會消滅人類嗎?
很多科幻電影給出過一些類似的猜想。《2001 太空漫遊》中著名的人工智能反派——哈爾,就在帶領人類探索地外文明時出現 " 精神錯亂 ",試圖殺死飛船上的所有人類;
《複聯 2》中的人工智能機器人奧創,在不斷的自我進化後,最終脫離了創造者的本意,開始實施消滅人類的計劃。
而在現實中,尼克 · 伯斯特隆姆等專家認爲,一旦人工智能超越人類智能,很有可能就會直接消滅人類。它這麽做的理由,一是可能擔心人類反撲、拔掉它的插頭,二是要追求某種我們現在還難以想象的目标。
但事實的另一面是,人類迄今爲止都沒有造出過一個雞蛋。我們可以造光刻機,可以造宇宙飛船,但卻造不出一隻貓,因爲貓遠比宇宙飛船要更複雜。
人類到底能不能造出高于自己的智慧生命,比如超越人類自身的 AI。這其實還是一個未知數。
但正如《三體》暢銷多年、盛久不衰的原因所在,人類的生存和未來,是一個永恒的話題。
未來當人類文明和 AI 文明相遇,矽基生命和碳基生命共存,這個世界将會是何種模樣?
雖然馬斯克悲觀地認爲,人類隻是矽基生命的引導程序,但一切還有待未來的回答。
2023 年,橫空出世的 ChatGPT,僅僅隻是漫長 AI 時代的一個起點。
淄博燒烤霸屏
今年 3 月份,和 ChatGPT 一起引爆互聯網的,還有淄博燒烤。
" 小餅烤爐加蘸料,靈魂燒烤三件套…… " 淄博最火的時候,幾乎所有燒烤店都在排長隊。店裏的燒炭小哥,有很多被熏黑了好幾度。
數據更直觀,今年 3 月 " 淄博燒烤 " 的關鍵詞在全平台搜索量同比增長超 770%。各大社交平台上,随處可見組團到淄博撸串的特種兵。
圖源:齊點淄博
" 淄博上次這麽熱鬧的時候,還是在齊國 "。
這次讓淄博翻紅的,除了燒烤,還有當地政府。爲了方便前來打卡的遊客,淄博特意定制了 " 燒烤地圖 ",成立燒烤協會,新增了 21 條燒烤公交線路,還有被廣大網友點贊的濟南到淄博的 " 燒烤專列 "。
有很多遊客還沒到淄博,就在高鐵上收到了淄博文旅局的暖心投喂,特産、禮包拿到手軟。
爲了讓大家吃得安心,當地領導堅決地放出狠話:誰敢砸了我們淄博燒烤這口鍋,我們就砸了誰的飯碗。
随後商家們收到文件,凡是坑人的騙人的,隻要抓到立馬關門;出租車嚴禁不打表、拒載等行爲,一旦被投訴直接停運;網紅燒烤大院門口,都至少配齊警察、工商、服務三類人員……
商家們也很争氣,有的店實在坐不下了,就賣力給遊客們推薦别家店:" 去别的家吃吧,淄博的燒烤都很好吃 "!他們開店已經不隻是爲自己賺錢,而是要爲淄博這座城市赢口碑。
圖源:新華社
淄博市民也紛紛出力,在住宿行業被擠爆的時候,有不少市民把自家空置的房間出租招待外地遊客;
爲了城市的市容幹淨,有人下班回家沿路撿垃圾;
甚至有當地人在外地遊客爆滿的燒烤店,免費當了 3 小時服務員。
就連街頭,都布置了充電插排,供路人、遊客随時充電。
不管是硬核保障還是人文溫情,能想到的,能做到的,淄博都做了。最終的結果就是全城一心,淄博爆火。
人間煙火氣,最撫凡人心。煙火氣的背後,是一座城市在疫情結束後全力拼經濟的決心和實力。
政府搭台,百姓唱戲,淄博燒烤走紅,也是淄博數十年優化營商環境的厚積薄發。
早在 2019 年,一張淄博市企業家大會上的合影就在當地很出圈,在合影中,企業家們站在前排,市領導們則站在後排," 企業家要站前排,領導站後台、當後盾 "。
營商環境的構建需要服務型政府,以這次淄博燒烤熱爲例,如開通燒烤專列、打擊宰客行爲等等一系列服務性的支持政策,再加上市場的努力,才營造出一片肥沃的 " 營商土壤 "。
2023 年,淄博燒烤火的其實不是美食,不是城市,本質上火的是 " 淄博服務 "。
名人去世
2023 年,很多我們熟悉的人一一遠去。
10 月 27 日,國務院原總理李克強在上海逝世,享年 68 歲。
11 月 29 日,美國前國務卿基辛格去世,享年 100 歲。
7 月 12 日,歐洲知名作家米蘭 · 昆德拉去世,終年 94 歲。
11 月 28 日,投資界傳奇查理 · 芒格去世,終年 99 歲。
6 月 13 日,著名畫家黃永玉因病逝世,享年 99 歲。
在商界," 中國第一商販 "" 傻子瓜子 " 創始人年廣久逝世;著名民營企業家、信譽樓創始人張洪瑞因病醫治無效逝世;杉杉股份創始人、傳奇浙商鄭永剛去世;中國 AI 領軍人物、商湯科技創始人湯曉鷗因病去世,年僅 55 歲。
演藝界中,歌手李玟輕生去世,年僅 48 歲;《大宅門》導演郭寶昌在北京離世;《老友記》中 " 錢德勒 " 扮演者馬修 · 派瑞在家中溺亡。
從此,天上又多了一些閃耀的星。
美國著名曆史學家史景遷研究中國曆史多年,他總能把錯綜複雜的史事,用說故事的方法娓娓道來,寫人是他的曆史著作最突出的特征,也是他永恒的主題。
在他眼裏,曆史是人的曆史,人占據了曆史的 " 中心 "。而他的著作想告訴人們的是:曆史中的人們是如何以自身的禀賦在不同時代和不同環境中去生活、去思考,去實現其生命的旅程和存在的價值。
遠去的這些人們,有着各自不同的生命意義,也都在這個世界留下過濃墨重彩的一筆。
" 死亡是一座永恒的燈塔,不管你駛向何方,最終都會朝它轉向 "。
這些名人的去世或許可以讓我們思考一個問題,既然注定要走向終點,那選擇怎樣過一生就顯得尤爲重要:我們是如何生活的?又爲身邊的人帶來了什麽?
房地産變局
房地産,是 2023 年繞不過的一個話題。
變化,是 2023 年房地産繞不過的一個關鍵詞。
7 月 24 日,中央政治局會議首次提出 " 我國房地産市場供求關系發生重大變化 "。
9 月底,作爲房地産時代最具代表性的人物——許家印,被依法采取強制措施。自此,一個狂飙時代緩緩落幕,一個新的時代徐徐展開。
在過去 20 多年裏,高速發展的房地産市場不僅改變了中國經濟,也改變了許多普通人的命運。
故事要從 80 年代開始說起,那時我國開始探索住房商品化的道路。直到 1998 年,福利分房制度被正式終止,成爲中國房地産發展史上的一個重要節點。
2003 年,我國發布《關于促進房地産市場持續健康發展的通知》,正式将房地産确認爲中國經濟的支柱産業。
以此爲起點,機器日夜轟鳴,鋼筋水泥不停息,一棟棟高樓迅速拔地而起。房地産帶動着上下遊的建材、家具、批發、金融、服務業等 60 多個行業,幾千萬就業人口,創造了一個經濟奇迹。
截至 2022 年,我國房地産業占 GDP 的比例爲 6.1%,是國民經濟第一大支柱行業;
圖源:澤平宏觀
2000-2022 的二十年間,房地産開發投資從 4902 億元暴漲到 13.3 萬億元。
推動着這些數字增長的,是我國快速推進的城鎮化。在多年轟轟烈烈的城鎮化後,一座座城市日新月異,到如今,全國的城鎮化率從不到 30% 驟增至 65%。
每一個人、每一個家庭也都和 " 房子 " 深度綁定,按照央行的統計數據,現如今我國居民住房資産占家庭總資産的比重接近 6 成。
房子的話題也在影視劇中拍了又拍。《蝸居》播出的 2009 年,上海商品房平均售價接近 1.3 萬元 / 平方米。出自同一編劇之手的《安家》于 2020 年首播,那年上海的房價來到了 5 萬元。
市場沸騰了整整 20 年。今天,巨輪轉向,時代已變。房地産行業進入存量時代,房地産政策也迎來曆史性拐點。
2022 年,我國的商品房銷售面積比上年下降 24.3%,商品房銷售額下降 26.7%。年底,一系列刺激政策接踵而至。
到了今年,政策支持力度持續加大。在 7.24 中央政治局會議爲樓市定調後,更多房地産寬松政策陸續出台。
多個城市全面取消限購,一線城市松綁樓市,北上廣深全部落地 " 認房不認貸 " 政策。新的發展模式也在實踐中摸索,促進房地産市場平穩健康發展成爲了主基調。
2023,世界真的變了。
年輕人反内耗
上香和算命,成爲當代年輕人流行的生活方式之一。2023 年開年的寺廟類景區訂單增長超過三倍,其中,90 後和 00 後貢獻了超過半數的香火。
或許在慢慢失去對個人命運掌控感的同時,很多人選擇了另一種尋求人生出口的路徑。
餘華說:算命也是一種上進,他就想自己的命運裏邊是不是還有一種美好的東西在前邊等着。如果一個人連算命都不想了,那可能真的是消極了。
但餘華也建議年輕人,算出好的東西要相信,算出不好的東西就别信了。
出生于上世紀六十年代的餘華,很能理解這一代年輕人:" 時代已經變了,在我年輕的時候,說實話隻要努力工作,隻要始終保持上進心,基本上大部分人是能得到回報的,現在不是那麽回事了。"
《被嫌棄的松子的一生》劇照
面對人生這道題,父輩們當年的解題思路已經不适用于現在了。但當代年輕人們,卻創造出了屬于自己的解題公式。
于是有人選擇當特種兵,主打一個 " 極限旅遊 ",日行三萬步,48 小時不睡覺,5 天逛完 6 個省,隻需花費幾百元。上一秒人還在上海灘,下一秒就閃現在長沙橘子洲頭。
這股浪潮的實質是年輕人們爲自己創造條件,在生活的夾縫中追求快樂和自由。
《明朝那些事兒》講盡了王朝興衰、帝王将相,最動人的卻是書的結尾,那是寫徐霞客的篇章。
在全書的最後一句,當年明月寫到:" 我之所以寫徐霞客,是想告訴你:所謂百年功名、千秋霸業、萬古流芳,與一件事情相比,其實算不了什麽。這件事情就是——用你喜歡的方式度過一生。"
2023 年,搭子文化也受到年輕人的喜歡和追捧。
我們身處從 " 熟人社會 " 向陌生人社會轉型的時代,當生活和周圍的環境時刻處在變化中,我們的人際關系也處在一種不穩定的狀态。
每一個人在網絡上的聯系越來越緊密,但卻與 " 附近 " 的關系越來越冷漠和脆弱,孤獨随之而來。
" 搭子 " 這種短暫的、保留邊界的、停留在表面的社交關系,對于孤獨的都市人來說剛剛好。
年輕人找搭子的過程,實際上,也是在用另一種方式在感受生活的美好,這又何嘗不是一種進步呢?
就算是再沉悶的年代,也總有人唱着歌、跳着舞,找到自己的生命之路。
結語
羅翔說,人生唯一确定的,就是我們不确定性的人生。
當 " 不确定 " 成爲一種常态,當我們心中那些已知的、明确的、舒适的預設已不再成立,當我們再無任何固定的、可參考、可預測的框架時,在命運的無常面前,我們該如何重建心中的秩序和意義?
問題不在于不确定性的本身,而在于我們要拿它怎麽辦?
《漫長的季節》給出了一個樂觀者的答案:
往前看,别回頭。
圖源:微博 @網劇漫長的季節
好文推薦:
排版 | 十一
編輯 | 十五 主編 | 孫允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