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曾經齊頭并進的蔚來、小鵬和理想逐漸走向完全不同的發展軌迹,也呈現出了截然不同的态勢。這種差異不僅僅體現在銷售業績上,更顯現在未來戰略和發展方向的選擇上。
對于理想汽車而言,他們選擇深耕國内新能源汽車市場,暫時忽略海外市場。理想通過自家産品持續不斷地擊中市場痛點,赢得了國内消費者的青睐,從而收獲了巨大的市場份額。換而言之,國内的消費者願意爲理想買單。
小鵬雖然短期銷量承受着一定的壓力,但在智能化領域的高速進展顯然得到了認可。他們引入了大衆合作夥伴進行強強聯合,不僅引入了新的資金,也得到了大衆品牌的加持。可見,海外車企巨頭願意爲小鵬買單。
相比之下,蔚來則采取了不同的策略。他們不斷推出新車型,通過增加車型數量來帶動銷量的提升。同時,他們積極開拓海内外市場,吸引了中東資本的青睐。顯然,中東土豪願意爲蔚來買單。
1、小鵬大衆強強聯合,突破盈利和銷量困境
蔚來、理想和小鵬的三種路徑選擇,其實也真正反映了三家新能源車企的目标:盡快解決短期困境或最大化發揚自身優勢,小鵬屬于兩者皆有之。
自去年四季度,小鵬的高價新款車型 G9 發行效果不及預期後,小鵬就進入長達半年左右的青黃不接的尴尬局勢中。
小鵬的銷量遲遲難于回歸至萬輛以上水平,不僅僅是小鵬新老車型交替不佳的原因,消費者對小鵬旗下産品本身也逐步産生了審美疲勞,主打車型 P7 和 P5 的銷量水平也在去年四季度降低至 3 千輛左右。
小鵬銷量的斷崖式下降,疊加今年因爲面臨特斯拉價格戰而不得已出的降價策略,使得小鵬的盈利能力被急劇壓縮。今年一季度,小鵬的汽車毛利率已經跌至負數 -2.5%,這是小鵬近三年以來首次出現負的汽車毛利率。
面對銷量和盈利的雙重困境,小鵬的選擇是引入大衆汽車品牌強強聯合,進行技術變現。大衆的加入不僅僅是爲小鵬減緩了資金壓力,其直接站台更是證明了小鵬在國内電動化和智能化領域的實力,得到了大衆的絕對認可。
首先,大衆作爲第一個入股國内造車新勢力的海外巨頭車企,其增資的 7 億美元(49 億人民币左右)首先緩解了市場對于小鵬越來越快的燒錢速度的擔憂。今年一季度,小鵬的現金與類現金資産儲備是 341.2 億人民币,燒錢速度從往常的 25 以元左右提升至 41.3 億元。
爲了保證自己在智能化領域的優勢,小鵬的研發投入短期内較難降低,而自身距離盈虧平衡尚有一段距離,所以此次增資給了小鵬更多喘息機會。
其次,大衆與小鵬簽署了長期技術合作框架協議,并共同開發電動車型,新車型将補充到 MEB 平台的産品組合中,大衆此舉無疑是全面認可了小鵬在電動化和智能化領域的實力。
考慮到目前大衆在歐洲銷量不錯的 ID 系列車型卻在國内銷量不佳,小鵬和大衆的更具本土特色的合力車型有望在在 MEB 這個大衆最爲重要的電動化平台中占據重要地位,從而帶動整體的銷量水平。
以前的合資車都是用國内市場換海外技術,如今卻變成了用國内技術換國内市場,小鵬此次技術反向輸出,充分發揮自己在智能化領域的優勢,讓市場看到了小鵬品牌的硬實力,以及重回第一梯隊的希望。
2、蔚來引入中東資本,海内外市場共發展
作爲小鵬的難兄難弟,蔚來也遭遇了同樣的銷量和盈利問題,隻是在程度上相較而言,略微好點。
作爲目前國内造車新勢力中車型最多的公司(上市車型包括 ES7,ES6,EC6,ET7,ES8 和 ET5),蔚來的車型增加并未能迅速轉爲銷量增長。
深陷舊車型改款換代陣痛期的蔚來在今年上半年激烈的新能源汽車價格戰中,雖然沒有表現出小鵬那般的持續低迷,但是也沒有如理想的銷量屢屢上升,整體處于在萬輛水平左右徘徊。
低價車型 ET5 銷量占比的提升,疊加從不降價的蔚來也迫于壓力選擇了跟随特斯拉進行降價促銷,使得蔚來毛利率持續下滑,淨虧損也進一步拉大,現金及現金等價物、受限制現金、短期投資及長期定期存款也由去年四季度的 455 億元降至 378 億元。
考慮到蔚來接下來的多重發展策略依舊保持剛性,例如汽車出海策略的加速,産品網絡渠道的擴張、充電 / 換電系統的建設等等,都需要接連不斷的資金投入。
畢竟,蔚來是決定海内外市場并進,蔚來已經在挪威、德國、荷蘭、丹麥和瑞典這五個歐洲國家的主要城市建立了授權服務中心網絡。
如果作爲活水的盈利資金暫時難以挽回局勢,那麽通過定增等方式引入新的投資者就成爲蔚來的第一選擇。
今年 6 月,蔚來與阿布紮比投資機構 CYVN Holdings 簽訂股份認購協議,通過定向增發新股和老股轉讓的方式爲蔚來提供了 11 億美元(80 億元左右)的資金,蔚來也成爲繼高合汽車以後,第二家進入中東資本視野裏的造車新勢力,投資金額甚至比上一輪合肥市政府的 70 億元還要多,可見中東對于蔚來發展的信心。
值得注意的是,在最新的 7 月份銷量中,蔚來終于揚眉吐氣了一次,整體銷量好轉态勢明顯,銷量高達 2.05 萬輛,同比增長 103.6%,環比增長 91.1%。
今年下半年,蔚來在得到資金補給,産能順利爬坡,新老車型交替成功以後,交付節奏明顯加快,已經不再甘心于上半年那般成爲理想汽車的銷量背景闆,而是有望重回巅峰狀态。
2、理想全身心投入國内市場,暫不考慮海外
相較競争對手小鵬和蔚來引入合作者和尋求資金投入的策略,理想并沒有什麽大新聞,而是全身心投入在國内新能源汽車市場,甚至高調表示 2025 年之前,理想都不會開發海外市場。
主要原因其實也是在于兩點,一方面,國内市場真的香,今年上半年理想銷量屢創新高,從 1.5 萬輛一路增長至 3 萬輛以上,理想的車型從此前的單核理想 one 轉爲如今的三核理想 L9、L8 和 L7,理想做到了車型的增加帶動了銷量的提升,而不是車型内部的相互消耗。
截止今年 7 月份,理想的銷量還處于持續的增長狀态中,銷量高達 3.41 萬輛,同比增長 227.5%,環比增長 4.8%。可見國内的插電混動(包括增程式)市場尚未飽和,隻要真正發掘到市場需求,産品能偶擊中癢點,國内消費者是願意爲此買單的。
另一方面,無論是歐洲市場還是美國市場,由于主要補貼都集中在純電動車型,插電混動車型既不是新能源車企的發力方向,也不是消費者的第一選擇,整體的插電混動車型的銷量遠不如純電動車型,甚至一度出現負增長。
所以,在理想的兩大 800V 高壓純電平台 Whale 和 Shark 打造的純電動産品出台之前,出海策略意義不大,充電網絡等方面的布局也不如蔚來和小鵬那麽急,這也爲理想省下了大量資金。
此外,面對年初特斯拉的價格戰,理想扛住了壓力,連續兩個季度維持住了淨利潤的正數表現,賺錢能力并未受損。在理想 2025 年規劃的 5 款純電動車型上市以後,或許會因爲自家産品結構足夠豐富,做好了十足的準備,從而開啓海外進軍之旅,但是在此之前,理想還是會會将全部重心集中國内市場,專心打造基本盤。
綜上,蔚來、理想和小鵬這三家企業的發展方向各異,理想專注國内市場,小鵬在智能化領域與大衆合作,加強品牌影響力,而蔚來則在新車型推出和海外市場擴張方面做文章。
總的來看,目前理想在銷量上先下一城,占據優勢,但是未來是理想持續維持優勢,并将優勢轉爲勝勢,還是小鵬和蔚來逆風翻盤,重奪冠軍寶座,或将在下半場智能化的競争中得到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