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 年 4 月,比亞迪驅逐艦 07 在上海車展隆重亮相,這款彙聚海洋美學和 DM-i 混動技術的 B 級轎車,卻未能成爲衆人的焦點,更受人關注的是旁邊的一輛 SUV —— 宋 L 概念車。
▲宋 L 概念車
還真不像比亞迪。
第一次看到宋 L 概念車的萬萬感歎道,「在我印象中,比亞迪的設計比較土。」
但眼前這輛宋 L 概念車,用利落的線條、恰到好處的點綴,和飽滿的後輪拱,通過現場的長槍短炮向世人傳遞了一個信息:
比亞迪也能造好看的車,造屬于年輕人的車。
概念終落地
上海車展結束半年後,宋 L 概念車在比亞迪坪山總部正式迎來它的量産版本,新車歸到了王朝網旗下,名字就叫宋 L。
共有以下幾個版本:
550KM 超越型,預售價爲 22 萬元
550KM 卓越型,預售價爲 24 萬元
662KM 超越型,預售價爲 24 萬元
662KM 卓越型,預售價爲 26 萬元
602KM 四驅卓越型,預售價爲 28 萬元
比亞迪說,宋 L 的「L」,并非代表着加長,但實際上宋 L 的車長也達到了 4840mm,比 Model Y 長了 10 厘米,基本等同于一輛長軸版寶馬 3 系。
不僅如此,宋 L 的軸距也很長,爲 2930mm,甚至比「老大哥」比亞迪唐 EV 還長了 11 厘米,這與宋 L 所用的 e 平台 3.0 不無關系,該平台是比亞迪旗下的純電平台,短前後懸,長軸距,正是該平台的特質之一。
懸架方面,宋 L 同樣搭載了比亞迪漢所擁有的雲辇 -C 智能阻尼車身控制系統,通過控制減振器電磁閥調節阻尼,可以實現懸架阻尼的無級自适應調節。
簡單來說,當車輛經過颠簸路面時,雲辇 -C 可以讓底盤變「軟」,緊急變線和加速、制動時,又能讓底盤變「硬」,提升操穩性。
宋 L 的另一項配置同樣體現了它的運動取向 —— 鴛鴦胎。宋 L 的前胎寬 245mm,後胎寬 265mm,如此搭配,能夠提升車輛的高速穩定性和轉向的響應速度。同時,爲了包住更寬的後輪,宋 L 的後輪拱外抛了不少。肩寬了,肌肉感也就來了。
在宋 L 之前,主打操控的寶馬也愛玩這一套。
而在最基本的動力上,宋 L 分爲後驅和四驅兩個版本,兩個後驅車型的最大功率爲 150kW 和 230kW,零百成績分别爲 8.6 秒和 6.9 秒;四驅車型最大功率爲 380kW,最大扭矩 670 N · m,零百成績 4.3 秒,最高時速可以達到 201km。
簡單交代完宋 L 的基本信息,接下來就該聊聊它的重頭戲,設計了。
比亞迪的新起點
在比亞迪設計的發展路程裏,一共有兩輛車可以視作設計思路上的「轉折點」,第一輛是前奧迪設計總監沃爾夫岡 · 艾格(Wolfgang Egger)來到比亞迪後的首個作品,宋 Max,第二輛,便是宋 L。
▲宋 Max
作爲王朝全新的 B 級純電 SUV,宋 L 采用王朝網新一代「先鋒龍顔美學」設計語言,内飾也更爲簡潔,用比亞迪的話來說,宋 L 就是「最美獵裝 SUV」。
爲了讓宋 L 的車身更爲動感,比亞迪用盡了各種招數,例如讓車身更加低趴俯沖,把車前的「龍須」做得更加立體,車側的起伏做得更爲誇張等,甚至還用上了少見于比亞迪的懸浮車頂。
另一項少見于比亞迪的配置是無框車門,實際上不能說「少見」,宋 L 是比亞迪有史以來第一輛采用無框車門的量産車型。
在宋 L 之前,比亞迪一直很排斥無框車門這項配置,原因在于無框車門會帶來難以控制的噪聲。通常來說,搭載這一配置的車型都會配有更爲粗大的膠條,隻不過,經過長時間的使用,車身産生的細微形變依舊會導緻隔音能力的下降。
比亞迪如今的信心,則是來自宋 L 的 CTB 車身電池一體化技術,車身的扭轉剛度達到了每度 4 萬牛米,車身扭轉形變更小。
來到車輛後部,自動尾翼也是宋 L 的一大亮點,當車速達到 90km/h 時,尾翼會自動支棱起來,如果想要讓它保持升起狀态,進入「運動模式」即可。
關于這個尾翼是否有用,我想大家就不用去讨論了,它的存在,更多的還是出于設計上的考量。
比亞迪倒是說它有着「實際的用處」:
在以 201km/h 的時速行駛時,升起的尾翼能夠降低 0.88kWh 的百公裏電耗。
比起這樣的「實用」,還是好看更重要吧。
進入車内,宋 L 的内飾也比以往更加現代、美觀。比亞迪表示,宋 L 的内飾設計采用「動勢交錯美學」,以中國結爲靈感,構建出層疊、輕盈、環繞的空間秩序。
在宋 L 上,比亞迪去掉了很多以往玩的「小花樣」,搭配合理的材料應用,讓人有了截然不同的感官體驗,在「白色沙灘」這套内飾裏,尤爲如此。此外,比亞迪還爲四驅版本帶來專屬「曠野星空」,實際上就是黑色。比亞迪将部分面料換成了翻毛皮,強調了運動感。
宋 L 的配置也非常豐富,基本上達到該價位的天花闆,其配備的一體式運動座椅,兼具通風、加熱、按摩、腿托等多項舒适功能,頭頂還有一面 EC 可變光天幕,環繞四周的是一套 12 揚聲器的丹拿信心系列音響。
也許有很多人會擔心,定位獵裝 SUV 的宋 L,車尾是一大亮點,但後排空間會不會很局促?
簡單交代,得益于 CTB 技術,宋 L 的地台并不高,腿部空間表現不錯,但倘若你身高較高,頭部空間會略顯局促。至于後備廂,空間能夠保證,非常深。
而在比亞迪此前并不擅長的車機上,宋 L 也有了些許進步,滑動和分屏的流暢度都有提升,UI 也經過了重新設計。
誠然,宋 L 在設計層面确實有了不小的進步,但畢竟是新路線的第一款産品,難免有幾處不成熟的地方。
首先,宋 L 的後排控制屏無論是顔色還是形式上都顯得比較老氣,和整個車廂格格不入。
其次,宋 L 的杯架位置并不合理,放了水杯,就不好操作低矮的檔把了。對了,這次的檔把還是重新設計的,叫 BYD Heart(比亞迪之心)。
美就是美,醜就是醜
長期以來,比亞迪的外造型設計一直飽受诟病,網絡上時常都會出現「換個設計師」的聲音,但實際上,比亞迪的「醜」,可能是有意爲之。
羅永浩曾經在采訪中說過這樣一番話:
審美和文藝創作一樣是有标準的,比如說我喜歡極簡主義,你喜歡繁複的巴洛克風格,我們的喜好完全不一樣,但是如果你我都經過一定程度的學習,即便我不喜歡你的東西,我也知道你那東西在你的那個領域裏是處在什麽水平。
總結一下就是,喜歡的風格可以是見仁見智的,但美就是美,醜就是醜。
然而,審美這件事從來都是有門檻的,并非人人都能成爲設計師,多數人都缺乏充足的美學修養和熏陶,尤其是比亞迪品牌此前主要面向的下沉市場群體。
今年上半年,董車會就這一問題,與比亞迪的一位外造型設計師進行過交流。彼時,該設計師表示,抛去美與醜,車輛的「辨識度」也是極爲重要的一個方面。
如今,比亞迪已經成功統治入門級市場,接下來要做的,隻有進軍更高端的市場。但更高端的市場,光有辨識度是走不通的。
比亞迪深知這個道理。
比亞迪王朝網銷售事業部秦系産品銷售中心市場研究部經理雷寒雁在發布裏談到了宋 L 的目标人群,其中就有「高知精英」、「年輕家庭」,以及「精緻女性」。她用三個詞對這些人群進行了很好的概括:先鋒、科技、時尚。
具有較強的審美能力,是這些群體的一個共同特征。
有比亞迪内部人士對董車會表示,比亞迪高層已經開始向更有現代感、更高級的設計傾斜,未來,像宋 L 這樣的車型隻會越來越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