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正在進行一場史無前例的産業大 " 西進 "。
當下,絕大多數重要産業,尤其是高科技産業,都高度集中在東南沿海。一旦核心樞紐城市有點風吹草動,就對中國在整體的供應鏈版圖造成風險隐患。因此,未來打造 " 戰略腹地 ",進行産業 " 備份 " 尤爲關鍵。
今年,國務院批複了《四川省國土空間規劃(2021 — 2035 年)》。
這份規劃明确指出," 四川省地處長江上遊、西南内陸,是我國發展的戰略腹地,是支撐新時代西部大開發、長江經濟帶發展等國家戰略實施的重要地區。" 在三十幾個省市區中,唯一獲得 " 戰略腹地 " 定位的,隻有四川。
四川是中國地形最爲複雜的省份,在過去 " 高鐵改變命運 " 的時代,由于建設難度大,四川的高鐵進度較爲遲緩。
然而,當第四次工業革命來襲,數據、系統、基因、納米、人工智能等等技術不再過分依賴有形的軌道交通,而是更依賴于光纖、網絡、5G 等無形 " 軌道 "。而這些無形 " 軌道 " 的最大特點是可移動性,這使得内陸地區也有機會參與新一輪的工業革命。
在這種颠覆性、革命性的産業時代,四川這個内陸省份一直在押注布局未來産業,希望通過搶占高科技的制高點,試圖扭轉地理局限和地域劣勢,打造諸多未來城市,進一步放大 " 戰略腹地 " 的價值。
低空經濟大爆發
可能很多人沒有注意到一個新聞,成都的淮州通航機場,獲批設立國内首個階梯式低空空域,機場原有低空空域飛行高度将提升至三倍。這意味着什麽?
四川離西部低空經濟中心又近了一步。要知道,對于一架飛機來說,隻有在通過無數次的試飛,驗證在各種環境下飛機有足夠的性能和安全性,才能正在投入使用。四川真是卯足了勁兒,要給企業提供更完善的基礎設施和更優質的政策,以實際行動來支持低空經濟的發展。
長久以來,中國在航空産業上都缺乏話語權。C919 的啓航,填補了中國國産大飛機的空缺。而如今低空經濟,成爲了一個 " 新道超車 " 的機會。四川這座未來之城,勢必要抓緊這波流量。
在低空經濟的發展規劃上,四川早已做好了謀篇布局。到 2027 年在全省建成 20 個通用機場和 100 個以上垂直起降點,實現支線機場通航全覆蓋,培育形成 3 — 5 家行業領軍企業。到 2030 年,全面建成低空飛行起降基礎設施網絡,形成一批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品牌産品。
在政策紅利的大力推動下,成都率先發力,打造起了頗具規模的産業集群,集聚了沃飛長空、中航無人機、騰盾科技等 220 餘家具有全國影響力的上下遊企業。
就在 6 月中旬,成都沃飛長空全自研的 AE200 驗證機,完成了全傾轉飛行試驗,成爲中國首個完成該類試驗科目的傾轉旋翼構型 eVTOL 企業。
| 沃飛長空 AE200
這家四川本土企業來頭可不小。你看看 2024 年美國權威期刊《航空周刊》發布的 Mark Moore 對于全球從事 eVTOL 研發的公司排名中,沃飛長空可是其中唯一進入全球前十的中國企業。
你可别覺得未來低空經濟是富人的專屬,人家沃飛長空 CEO 兼首席科學家郭亮在接受記者采訪的時候說了," 要讓‘打飛的’,成爲國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一旦産業規模化後,飛行價格可下探至網約車專車的 2-3 倍。恐怕現在爆滿的網約車司機,都得趕緊排隊去報考飛行執照了。
想象一下以後的旅遊,都不能叫特種兵,而應該升級爲空降兵。坐飛機到成都天府國際機場之後,你就可以 " 打飛的 " 直奔市中心,将隻需 15 分鍾,縮短近 80% 的通勤時間。
市場經濟是以交換爲特征的,交換頻次的增加能夠大大提升社會财富的增長。但在交換過程中,地理條件、信息交流、交易風險、産權關系等交易成本,都有可能成爲增加交易難度的因素。
從馬車、船運,到汽車、高鐵、飛機,再到如今的 " 打飛的 ",技術的不斷發展,就是爲了消除距離對于交易過程的影響。你想想,原本一個小時隻能跟一個客戶交談,如今通勤時間大大縮短,同樣時間可以談兩個客戶。這樣一來,促成貿易交換的概率會大大增加,社會财富也會跟着成倍增加。
本土低空經濟産業鏈的蓬勃發展,宏觀層面的政策助推,使得四川的低空經濟呈現爆發型增長。今年 11 月,成都入選全國首批 eVTOL 六大試點城市。而賽迪智庫發布的《中國低空經濟發展研究報告(2024)》中,在 2019 — 2023 年中國低空經濟專利有效量集聚 TOP50 城市排行榜中,四川成都更是居第 5 位。
實際上,中國乃至世界的很多城市都在渴求着新一代的交通革命。
城鎮化與工業化,一直是推動中國經濟飛速發展的兩大支柱。不過,礙于當前交通體系的極限,中國城市的邊界一直被鎖定在半徑三四十公裏左右,并不能無限擴大。
打開北京、上海的地圖,你會發現這兩個超級城市建設了密密麻麻的地鐵線,一番操作愣是把最遠的站點延伸到了 35 公裏以外。然而就在這個節點上,北京上海卻開始停止了攤大餅模式,有意識地控制人口增長。
| 上海灘 - 奉賢,直線距離 34 公裏。
| 北京天安門 - 順義,直線距離 34 公裏。
中國兩個最大城市的步驟如此整齊劃一,絕非巧合,而是有着更深層次的考量——從地鐵終點出發,到市中心單程通勤時間約一個半小時,一天來回就要耗費三個多小時,換你每天上班這麽折騰,你受得了嗎 ?
即便政府願意掏錢把地鐵建到七十公裏以外的荒地,規劃一個睡城,估計也不會有開發商想過去拿地。哪個正常人能夠忍受上下班六個鍾頭,那還不如找一份錢沒那麽多、事兒也差不多、但離家近的工作啊。
換句話說,交通體系的現有效率,限制了城市的規模。向天發展,就是一個絕佳的突破口。
假以時日,四川的諸多城市,将成爲科幻片的現實版,城市交通軌道上天入地,地鐵在地下轟然而過,車輛在地面飛馳,飛機、雲軌、雲巴在低空穿梭。你可以搭乘門口的飛機,穿樓而過,直達 CBD、醫院、學校等。這就是未來城市的理想雛形。
機器人時代來襲
摩爾定律有可能走向終結,人工智能、量子等新興技術将成爲第四次工業革命的下一個裏程碑。
不管你承認與否,《西部世界》的場景已經走進現實,機器人已經開始 " 入侵 " 我們的生活。
在特斯拉 We Robots 的發布會上,Optimus 人形機器人排隊走進現場,馬斯克直呼這将是史上最偉大的産品。在這個狂人的設想裏,未來 20 年,人形機器人的數量将超過人類。未來你走在路上,都要先思考下跟你說話的到底是人還是機器人。
美國卡内基梅隆大學機器人研究所所長馬修 · 梅森曾說:" 機器人市場的快速升溫,是一個國家工業化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産物 ……毫無疑問,機器人是推動新工業革命的關鍵。"
中國的機器人市場需求也呈現爆發性增長。2013 年,我們的工業機器人密度每萬名工人隻有 30 台,不足全球平均水平的一半,遠遠落後于韓國、日本和德國。然而,十年後,我們已經穩居全球第一大工業機器人市場,工業機器人密度達到了每萬名工人 392 台。
過去,沿海很多企業采用機器人代替産業工人,在珠三角地區,使用工業機器人的年均增長速度已達到 30%。如今,這股浪潮也開始蔓延到中西部。
四川通威金堂基地,是全國乃至全球産能規模最大、工藝技術最先進的電池片生産基地。這裏被稱爲 " 超級工廠 ",不光是因爲規模有 11 個足球場大,關鍵這裏是全球首個光伏行業 5G 智慧園區。
| 通威金堂智能生産基地
走進基地,一座井然有序的科幻工廠就呈現在你的眼前。生産車間内,智能制造設備整齊排列,機械臂有序揮舞抓取,所有生産工序制造、傳輸和檢測均由機器人完成。
一台台 IGV 智能小車像一支訓練有素的軍隊,得到指令後,快速前往發料間外搬運 " 花籃 "(盛放物料的設備),再移動到發料間内,裝載矽片後,又快速奔向各條産線。原料被運到生産線的機台後,機器會自動抓取矽片,再進行加工 ……
機械臂、智能小車與信息化系統等,這一個個科技感十足的産品,取代了以往傳統的人工操作方式。與傳統的通威電池片生産線相比,金堂基地用工減少約 62%,能源消耗降低約 30%,生産效率卻提升了約 161%。
有些人對于機器人的來臨噤若寒蟬,因爲他們擔心這會搶走他們的飯碗。但實際上,随着老齡化時代的來臨,以及生活水平的提高,有越來越多繁重又危險的工作,已經很少人願意去做,這些工作難道不能交給機器人嗎?
就拿四川來說,在看到它是一個人口大省的同時,更不能忽視它是一個人口流出大省。根據七普數據,四川人口流出體量位居全國第三。作爲一個勞務輸出大省,四川向全國輸送了 1035 萬的勞動力人口。人口流失,加上本土的人口結構深度老齡化,四川的發展要想再上一個梯隊,勢必需要借力機器人。
風口将至,成都和綿陽都在加快布局機器人産業。成都的卡諾普機器人技術有限公司,是國内少數擁有工業機器人全産業鏈的企業之一。他們擁有 " 焊接工 "、" 擰螺絲工 "、" 汽車輪毂打磨工 "、" 搬運機器人 "、" 碼垛機器人 " 等 25 款機器人,應用在焊接、搬運、上下料、點膠、裝配等工序。
在這裏的生産車間,工人不再是流水線上的螺絲釘,而變成機器人的 " 訓練師 ",手持黑色遙控器,向機器人發出指令,通過不斷調整其精準度而讓它變成更智能。這實際上也是未來對藍領工人技能提升的一大考驗,是工業整體邁向智能化生産的關鍵所在。
四川的第二大城市綿陽,作爲官方批準建設的 " 中國唯一的科技城 ",過去曾是重要的國防軍工和科研生産基地。如今也在大力發展未來産業,機器人産業正在加速成爲城市新名片。綿陽造的四足仿生機器人 " 機器狗 ",其多樣化的場景應用,使我們看到了機器人走進生活的更多可能性。
比如它可以在化工廠搬運易燃易爆原料,在地震發生時協助救援、探測,還能在日常生活陪伴老人和兒童 …… 而在實戰中," 機器狗 " 可以充當戰士的小助手,執行在建築物、叢林、洞穴等複雜戰場環境中協同作戰的任務,這能夠最大程度的減少人員傷亡。
随着機器人應用的成熟,未來也會逐漸從制造業向生活服務領域轉移。四川最近就發布了首台商業化人形機器人 " 天行者 1 号 ",他能雙手搬運、靈巧操作工具,也能自主行走。最關鍵的是,其核心零部件的本地化率超過了 90%,這意味着成都在機器人産業鏈整合和生産方面已經形成了完整的體系。這位 " 成都造 " 的機器人目前已經 " 入職 " 多家制造企業,未來開發者希望他的适用性能用進一步拓展到養老、家政、服務陪伴等領域," 保姆機器人 "、" 警衛機器人 "、" 秘書機器人 " 等将不再是幻想。
李銀河曾說,人能夠真正擁有的隻有時間,這是人唯一能夠把握和享用的,世界上悠閑才是真正的奢侈品。有了機器人,我們才能從繁雜的家務、耗時的整理等工作中跳脫出來,從而獲得更多的時間,擁有更多的悠閑,才能去發呆,去創作,去看書,去思考 …… 這才是人類文明向更高層級推進的表現。
打造綠電之城
要打造一座未來之城,最不能缺的還是電力。
中國是一個傳統的能源大國,蘊藏着豐富的煤炭和天然氣資源,這使得我們過去傾向于依賴日漸式微的傳統能源。但實際上,中國在可再生能源的地位,就如同沙特在石油産業中的地位一樣,每平方米的可再生能源潛力要遠超過世界上大多數國家。
後碳時代已然到來,我們将逐漸告别煤炭、石油、天然氣爲主的傳統化石能源,擁抱水電、光伏、風電等爲主的非化石能源。
地處中西部的四川,是有可能率先打造綠電之城的。這裏擁有豐富的可再生資源,依靠水電、天然氣、風電、光伏等能源,這裏生産了全國約五分之一的清潔能源,非化石能源消費量占能源消費量的比重達到了 39.5%,超全國 20 個百分點以上。
太陽能作爲僅次于水能的第二大可再生資源,在四川這片日照小時數達 1600 小時至 2200 小時的土地上,市場發展潛力巨大。都說" 全球晶矽看中國,中國晶矽看四川 ",作爲中國多晶矽研發的起源地,經過多年的沉澱,四川已經形成了光伏産業全鏈條布局,妥妥的中國光伏制造産業重地。
通威、晶科、協鑫、天合光能等位居《财富》中國上市公司 500 強前十的光伏企業,有 6 家在四川落戶,多晶矽産量占全國 20%,全國六分之一的太陽能電池片 " 四川造 "。
宜賓,四川的第三大城市,擁有占全省 53% 的煤炭保有儲量,又是中國知名酒企五糧液的誕生地,是一座典型的資源型城市和工業舊都。但這座 " 黑白 " 印記的城市,如今華麗轉身,朝着 " 綠色 " 城市轉型,這其中的關鍵就在于新能源。
近年來,宜賓快速嵌入全國綠色新能源産業鏈,動力電池銷量占全國 15%,N 型太陽能電池産能占全國 7%,産業結構成功實現轉型升級。
宜賓的目标,就是要成爲綠電之城。手握動力電池和光伏兩大産業,宜賓的下一步,是要打造以新能源爲核心的綠色電網,将水能、太陽能、核能等産生的電能儲存在電網之中,再傳輸出去。
工業化的快速發展,造就了密集的城市、高聳入雲的摩天大樓、整齊劃一的工廠,也催生了大量工業區的繁榮。而在綠電時代,建築将不再隻是生産或者居住的場所,它還可能是一座微型發電廠。
| 川建院參與打造的西南地區首個新能源智慧微網項目
設想一下,在四川這片可再生資源充沛的土地上,将湧現一座又一座綠色之城。在這裏,光伏将與建築材料實現一體化,用于屋頂、外牆和窗戶,讓建築能夠有效利用起太陽能,給自己供電,多餘的電能還能儲存在綠色電網傳輸出去,給其他寫字樓、工廠、住宅供電。
除了建築,汽車、船舶等交通工具,也可以用來發電。成都作爲全國汽車保有量第一的城市,未來新能源汽車将會逐步取代燃油車,而如果在這些車的頂部或者表面裝上光伏組件,就可以用來吸收太陽能,用于給交通工具的電池充電。運用光伏材料,甚至公路都有可能發電,屆時新能源汽車都能夠實現一邊開車一邊充電,再也不需要擔心續航問題。
可以預見,在四川這片土地上,借助建築、交通工具等等各種介質,川爺們、辣妹子的家裏、辦公室和工廠裏,就可以生産可再生能源,而這些綠色電力還能通過 " 能源互聯網 ",進行相互的傳輸和共享,就像我們現在通過光纖實現信息共享一樣,巴适得很。
一座城市,可以是污染之城,也可以是綠色之城。未來,在科技的物理和化學雙重作用下,有越來越多的城市,與陽光、水源、微風等自然能源共舞,讓綠色電能成爲支撐城市運轉的能量來源。
從内陸城市到 " 戰略腹地 "
從青銅時代、鐵器時代,到碳時代,再到信息科技時代,如今人類科技文明又進入了一個新的層級。互聯網技術與可再生能源的融合,這将成爲第四次工業革命的基礎。
過去,資源資金都向沿海走,使得内陸缺乏機會。但在第四次工業革命時代,互聯網技術具備可移動性,這使得技術不再成爲東部經濟發達城市的 " 特權 ",四川同樣具有超越的可能性。
四川是一塊寶藏之地,14 種礦産資源全國第一,水電、天然氣産量全國第一,供應了全國三分之一左右的水電和四分之一左右的天然氣,是西電東送、西氣東輸、東數西算的重要基地。未來,這裏還将成爲光伏産業的新藍海。
這裏還有着良好的營商環境。要知道,招商引資的過程中,企業最看重的就是營商環境。綿陽很多鏈主企業的高管曾多次提及:" 綿陽就不像一座西部地區的城市 ",服務意識和效率完全可以和沿海城市比肩。
而宜賓從無到有發展起新能源産業,也是當年政府專門成立光伏專班,一個個去惡補光伏産業鏈知識,挨家挨戶上門去說服各個環節的龍頭企業。這也是綿陽和宜賓這兩座 GDP 不及 5000 億的城市,能夠吸引諸多未來産業企業落戶的關鍵。
深居西南腹地的四川,山高、山多,川西的山地更是陡峭,這使得過去四川難以在 " 高鐵時代 " 追趕其他城市交通體系的步伐。但是,近年來四川高鐵規劃建設腳步正在逐漸加快。2023 年全國新增高鐵裏程 2697 公裏,其中四川新增 466 公裏,居全國之首。四川在建鐵路裏程近 2000 公裏,同樣站上全國第一。可以預見,未來數年,四川高鐵運營裏程将占據全國第一梯隊。
此外,四川還擁有兩座 4F 級的機場,進一步奠定了航空樞紐的地位。根據媒體的統計,去年成都航空年旅客吞吐量 7492.4 萬人次,排在全國前三,僅在上海、北京之後。一列列滿載貨物的中歐班列,也從四川出發,遠赴歐洲和東南亞,将工業成品一件又一件地運載出去,這進一步拓展了四川的經濟腹地版圖。
而四川的戰略地位正在發生悄然的變化,在 " 一帶一路 " 的建設之下,陸海内外聯動、東西雙向發展,四川由内陸腹地成爲了開放前沿。而且,它現在還有了多一重重要身份," 戰略腹地 "。
這意味着四川已經拿到了新一輪高速發展期的入場券。過去一些布局在沿海地區的 " 重大生産力 ",比如集成電路、工業母機、醫療裝備、儀器儀表、航空航天、先進材料等重點産業鏈,以及 " 新質生産力 " 的未來産業,都會向四川傾斜或者轉移。
我們可以看到,各國科技高地的争奪戰已經延伸至新能源、量子科技、人工智能、數字資源等領域。因此,發展未來産業,打造一座座未來之城,勢必會成爲四川這塊 " 戰略腹地 " 的關鍵一環,我們拭目以待。
本文來自微信公衆号 " 金角财經 ",作者:巫珩,36 氪經授權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