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 @視覺中國
文 | 汽車像素,作者 | 任柏然,編輯 | 冒詩陽
智己 LS6 上市後,來自品牌方的捷報頻傳,但負責這款車制造的工廠,似乎比承擔銷量任務的智己品牌方要保守得多。
此外,汽車像素獲悉,LS6 還面臨一些制造工藝的問題,目前集中出現在車身 B 柱、C 柱,以及車頂面蓋等處,還需要在生産線外安排返修來處理,這些都影響了新車的生産效率。
僅就産品力而言,LS6 的确是一款具備爆款潛質的車型,但能否在更加複雜的智能電動車戰局中打好這張牌,考驗着智己的産銷體系。
" 亢奮 " 的智己
長期困在銷量上的智己,近期終于在輿論中呈現出難得的亢奮。一切都因爲新車 LS6。
10 月 12 日智己 LS6 上市,當晚官方宣布新車預售訂單超過 3.8 萬。爲顯示出品牌方對新車的信心,智己高層還稱,負責 LS6 生産的工廠已經開啓雙班生産。
與智己官方的激進描述不同,負責智己生産的上汽集團臨港智能工廠的排産似乎保守的多。
"10 月 26 日會開始測試雙班生産,但正式開始要到 11 月初。" 臨港工廠制造部門的一位負責人告訴汽車像素,臨港工廠并非如智己高層 10 月 12 日所描述的 " 已經開始雙班 ",目前計劃的雙班時長爲 3 個月,随後根據市場需求調整,看是否需要延續。
此外,臨港工廠的産能并不是全部釋放給了智己 LS6。AutoPix 了解到,上周該工廠總裝産線上的生産節奏是 " 一隔一 ",即一輛智己 LS6、一輛榮威 RX5 等車型,交替生産。該工廠的日産量在 350 輛至 400 輛之間,其中智己 LS6 約占到 200 輛左右。
如今的新能源車市中,在新車上市前後公布吸睛的盲訂、大定數據,幾乎是品牌方爲産品造勢的慣常手段。今年 2 月智己 LS7 上市時,官方曾表示已收獲 1.5 萬訂單,但目前來看,今年前 9 個月該車型的累計銷量僅爲 1.26 萬輛,9 月單月銷量 556 輛。
10 月 20 日,智己官方再次發布銷量信息,稱 LS6 鎖單用戶破萬。新發布的數據已趨于保守。新車的交付壓力,沒有想象中那麽大。
臨港工廠緩開雙班的另一個原因在于,智己 LS6 的生産實際很早便已開始。
"9 月 LS6 的日産量已經過百了,10 月上旬還沒有上市的時候,日産量已經達到 150 到 200 之間。" 臨港工廠的一位内部人士向 AutoPix 透露,提前近一個月的量産,爲智己 LS6 積累下了較多的庫存。
工廠提前量産,是爲了渠道端的鋪貨,這來自于智己官方的要求。智己曾在首款車型 L7 發布後,因不可抗力而交付延期,這一定程度影響了智己的口碑。因此在 LS6 正式上市前,智己計劃在上市前完成展車和試駕車的到店。
目标一定程度上實現了。9 月 28 日中秋及國慶假期到來前,智己汽車聯席 CEO 劉濤在微博上稱智己門店已實現每店至少一輛試乘試駕車,比正式上市的時間點提前了半個月。
雖然智己趕在了國慶假期前完成展車的鋪貨,但從終端的反饋來看,新到店的 LS6 并沒有帶動意向客戶在短期内大量增長。
" 現在每天到店的客戶平均不到 10 批。" 智己杭州某門店的一位銷售人員告訴 AutoPix,其中不少客戶是在看完小鵬 G6、特斯拉 model Y 等競品後,出于對比參考的目的而來看 LS6 的,也有一些客戶持币觀望," 想等第一批用戶體驗完,評價出來了再決定買不買。"
LS6 的工藝難題
" 有更多班可以上了。" 一位臨港工廠職工的在社交媒體上轉發了 LS6 訂單破 3.8 萬的消息給出了這樣的評論。
即便智己官方公布的 3.8 萬訂單,并不意味着最終的成交量,但捷報經由輿論傳回智己内部後,還是爲新車的産銷雙方增加了不少士氣。
上汽集團龐大的制造體系内,臨港智能工廠地位十分特殊。
上汽的智能電動化轉型圖譜中,有兩個品牌承擔特殊使命,一個是被稱作集團 " 一号工程 " 的智己,由上汽、阿裏巴巴和張江高科聯合打造,品牌對标更偏蔚來、小鵬等新勢力;另一個是飛凡,隸屬在上汽嫡系的上汽乘用車下,對标更偏向比亞迪等大衆定位的中高端新能源車。
臨港智能工廠同時負責智己、飛凡兩品牌産品的生産,但這并沒有給臨港工廠的業績以足夠的支撐。過去幾個月中,智己、飛凡兩個品牌的月銷量均爲 2000 左右,兩品牌的月銷量加在一起,僅能滿足臨港工廠單班約 7 天的産量。
"11 上個月已經暫停生産了。" 臨港工廠的一位内部人士告訴 AutoPix,更早之前,EP35 也處于極低的産量水平上。
公開信息顯示,P11 是智己 LS7 在工廠内的代号,EP35 則對應飛凡 F7;兩款車分别是兩大品牌此前的主銷車型。
▍臨港工廠中的智己 L7
今年年中,臨港工廠入選 " 上海市 10 家标杆性智能工廠 ",是上汽集團智能制造轉型的标杆工廠。
然而,由于同量級的高端産品銷量乏力,爲了支撐日常運營,很長時間裏,臨港工廠轉而生産一些中低端産品來填補空白。
" 最近比較多的是 AS22 和 ZP22,也有一些 ZP11。" 一位臨港工廠的内部人士告訴 AutoPix。工廠代号 ZP22 的車型,對應 MG 名爵的 A0 級小車,該車型目前已在國内停售,僅活躍在出口市場。此外,ZP11 對應名爵 ZS,ZS22 對應榮威 RX5,兩款車均爲 A 級 SUV,市場定價 8 萬起。
不隻是 LS6,工廠代号 P11 的智己新款車型預計将在今年年底推出,考慮到提前鋪貨的周期,該車型預計也将提前數月開始量産。正是在智己多款新産品的背書下,臨港工廠有了籌備雙班的信心。
然而,智己産品增加爲工廠帶來效益的同時,也在考驗着臨港工廠的工藝。
" 量産的時候暴露出很多問題,比如車身的尺寸問題。" 上述工廠制造業務的負責人告訴 AutoPix,智己對制造工藝的要求比較高,但臨港工廠的整體工藝仍然很難達到。
AutoPix 了解到,目前 LS6 的工藝問題集中在車身 B 柱、C 柱異響,以及車頂面蓋的尺寸問題等。
目前發生的很多工藝問題,都是在工廠質量保障部門的測試時暴露出,需要在生産線下安排返修。
" 一些問題需要在生産線下單獨返修,還有一些問題可能需要大修,需要考慮根據實際情況降低标準。" 知情人士透露,目前的一個案例是,在總裝線上的内飾一環節,LS6 後備箱統一加貼了一層銀色防水膠帶,來解決部分車型可能出現的隐患。
智己渴望轉機
智己汽車研發團隊的辦公室,位于上海嘉定區安拓路的汽車創新港,與蔚來同在一個園區内。将核心團隊放在這個園區的,還有智己同門的品牌飛凡。
今年 9 月底,由于銷量低迷,飛凡部分職能部門結束了獨立運營的狀态,被重新合并進了上汽乘用車公司,隻有業務部門暫時維持獨立。有接近飛凡的内部人士告訴 AutoPix,去年内部通訊錄上還有 800 名同事,今年 8 月 " 合并 " 前隻剩下 500 多人。
相比于飛凡,智己在上汽集團内的戰略地位更爲關鍵、獨立性更強,可即便如此,飛凡的命運走向,還是給智己敲響了警鍾。今年 4 月至 7 月,智己研發團隊中的外包人員陸續遭到清退。
銷量同樣低迷的智己,需要一款車來證明自己,如果錯過 LS6,智己的崛起将變得十分困難。
産品和渠道上,智己的這張牌顯得毫無保留。
▍智己聯席 CEO 劉濤
智己 LS6 改變了此前 LS7 最高超過 40 萬元的定價方式,将起售價格下壓到了 23 萬元以下,此外還給出 1.5 萬元的限時優惠。
價格下探的同時,智己 LS6 在硬件配置上 " 堆料 ",全系标配了激光雷達和一顆 Orin 芯片。
品牌方給的主要賣點中,LS6 在三電技術方面最大工作電壓 875V,零百加速 3.48 秒,标定最高時速 252km/h,CLTC 純電續航裏程最高 760km。很多三電指标都高于同級别的主要競品小鵬 G6 和特斯拉 model Y。
而借由新産品上市的契機,智己在渠道上押注,計劃在今年年底将經銷商門店數量由現在的 200 家拓展至 270 家,明年還将拓展至 450 家。
渠道拓展壓力下,智己開始接納外部資源,改變了以往直營的模式。AutoPix 了解到,在 9 月 26 日,智己召開了 2023 年度的招商大會,邀請 55 家汽車經銷商的投資方到場,會上劉濤稱對于智己而言," 授權模式可能更加适合 "。
雖然 LS6 不會是智己的最後一張牌,按計劃,智己還将推出一款對标 model 3 的産品。
但在眼下的新能源汽車市場中,品牌聲勢、銷量格局的改善,往往可以由一個爆款車型實現,也可由一款戰略車型的失敗而式微。智己在 LS6 上下重注的同時,無疑賭上了自己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