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期檔劇集紛紛收官,2024 年劇集招商已經開啓。當我們還在争論國劇群雄混戰、誰主沉浮時,鄰國竟然傳出一個爆炸性消息——" 韓劇市場崩了,明年恐無劇可看 "。
多數人的印象恐怕還停留在:韓劇是在 Netflix 帶領下大步走向世界的東亞 " 尖子生 "。從《王國》到《鱿魚遊戲》,隻用了三四年時間,韓劇就改頭換面,似已成爲火遍全球的流行劇。韓劇行業明明該是蒸蒸日上,怎麽會突然傳出市場噩耗?
據韓媒 Newsis 報道,近期很多韓國頂級大咖出演的項目停擺,其中包括金喜善主演的《心理操縱》。韓劇迎來了最差的市場環境,拍攝完成後擱置的項目多達百部。韓國電視台深陷資金泥潭,甚至傳聞 KBS 将關閉 2 台,流媒體資本大佬 CJ、迪士尼等也大幅減少制作項目。
關于導緻現狀發生的原因,報道列舉了韓劇制作成本水漲船高的問題,以及很多平台大佬内部出現了貪污腐敗現象。這劇情,是不是聽着有點熟悉?
但硬糖君琢磨着,這些理由應該不是根本原因。衆所周知,韓劇火了,韓劇的制作成本水漲船高是市場自然現象。至于娛樂圈有腐敗貪污,那更是見怪不怪了。
Netflix 究竟是怎麽把韓劇帶向世界之巅的同時,又把韓劇帶進了墳墓呢?
從組隊拒絕到失去主控權
" 包着糖衣的毒藥 ",這個對 Netflix 進入本地市場的評價,出自兩年前的台媒。
當時,台劇創作者在談到 Netflix 等外資入局、複興台劇時,已在不斷強調 " 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 ",台劇可能付出的代價是失去完全的主控權。這番話旨在提醒圈内人,對巨頭的入侵應該保持一種審慎态度。
誰能料到,最先嘗到苦頭的還不是台劇,而是蓬勃發展的韓劇。而韓國創作者之所以沒有台灣創作者清醒,是因爲 Netflix 最初進入韓國市場的姿态很低,并不像在台灣市場那樣傲慢。
初入韓國市場,Netflix 其實是四處碰壁。當時,韓國傳統大資本 CJ E&M、SK 電訊等韓國運營商等都拒絕了 Netflix 的合作。Netflix 不僅吃了閉門羹,還被韓國當局 " 斷網 " ——給本國人築起了防火牆,阻止訪問 Netflix。
直到 2017 年,Netflix 才找到了突破口。當時最晚成立的有線電視台 JTBC,爲了跟傳統公共電視台抗衡,一直在扮演韓劇 " 叛逆者 " 的角色,播出劇集經常打出 "18 禁 " 的噱頭。Netflix 的出現,幫助 JTBC 走向更适合自己的、不受限制的網劇領土。
但此時 JTBC 與 Netflix 合作還是授權爲主。到了 2018 年,Netflix 與另一家有線電視台 tvN 的合作則又向前邁了一步,雙方合制了全球同步播出的《陽光先生》。在韓國步步爲營,Netflix 終于在 2019 年推出了完全自制的《王國》。
這個一鳴驚人的頭炮一打響,Netflix 在韓國的自制劇開始有序産出。
再到 2021 年《鱿魚遊戲》橫空出世,驗證了韓劇在全球範圍的播出效應。Netflix 不僅吃到了會員紅利,還吃到了《鱿魚遊戲》後續的 IP 紅利,實現了近 9 億美元的商業價值。至此,Netflix 建立起了韓劇流通全球的産業鏈。
韓劇創作者這邊,其實也吃到了紅利。《鱿魚遊戲》女主從路人甲到 ins 漲粉 2000 萬,火速拿下奢牌商務。示範效應下,韓劇創作者對 Netflix 自制劇趨之若鹜。同時,從演員、編劇、導演到後期等全産業鏈工作人員的費用,爲了比肩 Netflix 的制作費,都漲了一輪價格。面對被 Netflix 擡高的行業薪酬,傳統電視台即使像往日一樣制作劇集,也要付出比以前更高的制作成本。
這就是爲什麽現在韓劇會出現大規模停機。傳統電視台本來日子就不好過,收視率一直在下跌,商務收益一直在下降,制作成本卻反而在升高。别說傳統電視台扛不住,就連其他外資流媒體巨頭,比如迪士尼,都不太能适應 Netflix 帶高的韓劇制作成本,傳出了減少制作項目的消息。
國内有觀衆吐槽,現在韓劇都是披着美劇外衣的 " 四不像 ",很想看回以前的韓劇。但韓劇再也回不到過去傳統電視台的時代了。
一來流媒體是時代的大趨勢,電視台的收益下滑也是不可逆的,怪隻怪韓國沒産生自己的流媒體巨頭。二來創作者與觀衆的胃口都被 Netflix 喂大了,不可能再回到從前。
日韓市場,不同的版權籌碼
爲什麽是韓劇被 Netflix" 荼毒 " 了?在亞洲市場,Netflix 最早布局的明明還是日本,日本怎麽就沒掉入這樣的 " 糖衣 " 陷阱?
核心問題在于版權。衆所周知,日本影視産業在全球範圍的 " 硬通貨 " 并非真人劇,而是動畫。Netflix 自然也不傻,投注在日本真人劇的資金很有限。即便是風靡網絡的 AV 題材日劇《全裸監督》,成本還不及韓劇頭部劇《王國》的一半。
加之日本傳統電視台在流媒體這塊布局還是比較早。因爲日本有極佳的付費環境與極嚴的版權保護,所以日本電視 2014 年收購日本區的 hulu,實現了 " 芒果 tv" 式商業模式。此例一開,引來很多日本電視台效仿,衍生出了多家盈利的 " 小芒果 " 流媒體平台。因此,日本流媒體市場處于軍閥割據、自給自足的狀态,并沒給 Netflix 留下太多插足空間。
Netflix 原本将大筆花費投注在日本動畫上,希望其實現韓劇一樣的全球效應,但卻铩羽而歸。因爲再高的價錢,也撬動不了日本動畫的核心版權利益鏈。
Netflix 進入日本動畫市場,繞開了長期統治日本動畫産業的制作委員會模式,直接去合作動畫公司與創作者,扮演了願意出價支持原創的 " 接盤俠 " 角色。把日本動畫行業那些爛尾、高風險、實驗項目,統統攬入懷中。
但這些項目的商業成功率自然也不高。除了打頭炮的《惡魔人》有一點聲量,其他 Netflix 接盤劇都撲得悄無聲息。
Netflix 在日本的自制動畫進入惡性循環。那 Netflix 爲什麽不合作暢銷的、商業價值大的 IP 動畫?因爲日本人不會讓其分走一杯羹。
日本動畫不需要像韓劇一樣,等到《鱿魚遊戲》來打開局面、驗證 IP 的後續價值。因爲 IP 版權後續收益一直是日本動畫的命脈收入,多少傳統财閥公司就因爲一個經久不衰的 IP" 永享清福 "。
據維基百科的 " 媒體特許經營産品暢銷榜 " 顯示,日本動畫 IP 盈利能力壓過了迪士尼的米老鼠,拿下了冠亞軍。任天堂與精靈寶可夢的公司從精靈寶可夢這一 IP 裏,獲得的總收入超過 1000 億美元。三麗鷗憑借 Hello Kitty 收入超過 800 億美元。僅 2021 年,三麗鷗的角色授權事業的銷售額就達 103.21 億日元,同比大幅增長 17.1%。
早就嘗過 IP 的甜頭,日本動畫就不可能像韓劇一樣,因爲高價制作費而放棄後續的 IP 版權收入,也就不會淪爲 Netflix 的純内容加工廠。
據日媒東洋經濟報道,多名動畫制作相關人士表示,Netflix 從 2022 年開始減少在日本的動畫制作數量;而且有人認爲,Netflix 動畫劇的播出效果不如後續上電視台,電視台播出期間的讨論度更高;IP 衍生鏈的收益也不如傳統制作委員會模式,因爲制作委員會通常有很多二次售賣産業鏈上的公司,所以 IP 後續一條龍的業務更熟練、效果更好。
Netflix 算是在日本徹底吃了閉門羹。拿不下大 IP 做自制動畫,隻能轉而購買日漫經典 IP 做 3D、真人的版權劇。但這條路已被日本影視行業驗證過了,成功率極低。Netflix 制作的《聖鬥士星矢》3D 版撲街了,剛開播的《海賊王》真人版口碑也很勉強。
Netflix 降本增效,直接摧毀本地産業
韓劇全員給 Netflix 打工,供世界欣賞韓劇,聽起來似乎也不是件壞事?但一個産業一旦過度依賴外資,沒有博弈的籌碼,就隻剩下 " 任人宰割 " 的份兒。
首先,單靠一個 Netflix 養不活所有的韓劇從業者。Netflix 不可能對所有的韓劇照單全收,每年的頭部項目就那幾個,大量腰部項目能被選上 Netflix 的也非常有限。所以,大量的韓劇腰部工作者可能面臨結構性淘汰。
Netflix 對本土産業的沖擊,也一樣發生在歐洲等國。但在那些版權保護嚴格的地方,會有政府出面與 Netflix 進行博弈,主要以反 Netflix 文化霸權與壟斷爲主。Netflix 在各國先後受到一些版權限制,接着又打起了稅務戰。
其次,即便扮演了影視圈的 " 邪惡資本 ",Netflix 的盈利狀況并不如我們想象中好。2023 财年第一季度财報顯示,Netflix Q1 營收爲 81.62 億美元,與上年同期的 78.68 億美元相比增長 3.7%;淨利潤爲 13.05 億美元,與上年同期的 15.97 億美元相比下降 18%。其營收未達到預期,一季度付費用戶增幅和二季度展望也遜于預期。
Netflix 在全球已經沒有可開發的地方。去年第一季度的會員數就出現負增長,股價跌回三年前。Netflix 似乎不可避免地走上了一條與國内長視頻平台殊途同歸的道路——降本增效。
Netflix 先後在各個國家漲了一輪會員費之後,又限制了很多國家的賬戶共享,甚至在很多地方推出了低價廣告業務。當然,最重要的是 Netflix 利用自己建立起的全球霸權,可以對不同地方的自制内容進行成本控制。這一點,對很多國家影視産業的影響是緻命的。
對比一下,我們的降本增效其實是有梯度的降。視頻平台都是國内企業,始終要考慮本國産業如何健康發展、如何與創作者共進退。但 Netflix 就不一定了。它隻需要從資本層面考慮如何利益最大化,利用各地區不同的标準爲自己謀利。
比如,現在這個節骨眼上,很多地方都不滿 Netflix 的突然 " 摳門 ",也不是沒有反彈抵抗。但 Netflix 仍處于強勢地位,可以一邊在韓國打骨折價收購版權劇,一邊不受美國本土罷工影響。
美國本土持續了大半年的編劇罷工,除了所謂抵制 AI 沖擊,主要還是因爲以 Netflix 爲代表的流媒體突然壓編劇價格——本來嘛,誰會爲擔心未來被 AI 代替而如此激烈抗議,大家無法忍受的是這個月就開始降薪。但 Netflix 沒了美劇内容,還有國外市場的内容供應。韓劇大量創作者不滿,但頭部還是樂意供應内容。
兜兜轉轉,聞道有先後,該踩的坑還是都要踩。好歹我們這邊還是自給自足,總比韓劇從巅峰處墜落的處境要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