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遲退休,牽動千家萬戶的心。2022 年已經在局部地區試點,試點的期限是 5 年,最晚也會在 2027 年啟動。12 月 16 日的經濟工作會議,再次重申:要實施延遲退休。一錘定音!
從網上的議論來看:對大多數參保人員來說,大家都是不太樂意接受的。尤其是在生産一線從事強體力勞動的工人,工資本來就不高,常年勞作導緻身體不太好,早就幹不動了,天天盼着早點退休。
還有那些個人繳社保的,假設延遲 5 年退休,那麼,就要多繳 5 年的社保,還要少拿五年養老金,一正一反,裡裡外外,要 " 虧損 " 十年。
但是,也有專家建議,延遲退休不要搞一刀切,而是要搞彈性機制,尊重個人意願。比如,有的專家提出,可以按照工齡退休,隻要繳納社保滿 15 年、工齡滿 30 年,辛辛苦苦工作了 30 年,也可以安然退休了。
其實,這種方案也是比較合理的。因為大多數人的黃金工作時間也就是 30 年左右,人超過 50 歲,體力、精力、記憶力都跟不上了,現在的職場壓力這麼大,中年焦慮、中年危機,已經壓得中年職場人透不過氣來了。
那麼,如果實行工齡退休機制,幾家歡喜幾家愁。對于大多數從事一線勞動的工人來說,他們一般 20 歲就業,在勞動崗位工作 30 年,50 多歲确實幹不動了,如果能辦理退休,那真是一種福利啊。但是,這 4 種人估計要哭暈在廁所裡了。
一是企事業單位裡的普通人員。
各級管理人員是歡迎延遲退休的,他們都是大學本科 22 歲畢業,工作 30 年正好 52 歲,正是職務、職稱、薪酬、福利最高的時候,也是家庭負擔最輕的時候,反正工作也不累,恨不能延遲到 70 歲退休才好呢,每年多掙幾十萬年薪。但是,那些低收入的普通人員工作壓力大、工資還低、管理還嚴,不如早點退休。
二是參加工作晚的崗位人員。
最高興的是那種十幾歲就參加工作的人,比如,一些體育運動員、演藝人員,他們可能在十幾歲參加專業學校時就算工齡了。工作 30 年,也就四十多歲,如果能退休,拿着養老金再去找工作。但是,對于那些參加工作比較晚的人,恐怕要哭了。有的人把孩子帶大才出來工作,有的人靈活就業多年後才上社保,要求工作 30 年,年齡就太大了。
三是專業技術人才。
職場上,有很多職業是越老越吃香的,前期需要長期的經驗積累才能厚積薄發。比如,醫生、教授、專家等人才,沒有前面幾十年的積累,就不會有中老年時期的輝煌。他們工作三十年,剛剛成為專家,就讓他們退休了,顯然是人才浪費。也有一些專家人才掌握了市場上的通用技術,很多民企老闆都高薪挖他們,他們都想提前退休,拿着養老金再去民企拿高薪,兩全其美。如果延遲退休,他們就不能去民企和私企賺大錢了。
四是公務員、事業編。
在編的公務員和事業編有一種特殊福利,是體制外人員享受不到的。公務員和事業編有一種特殊政策,滿 30 年工齡可以申請退休。他們的退休金替代率普遍高于 80%,在職時月薪 1 萬,退休金可達到 8500 元以上,比很多在職人員的工資還要高。這種優越感是獨有的,如果讓其他人也享受到,那麼,優越感就沒有了。
PS:你們說,他們會不會哭呢?多多轉發,呼籲政策更接地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