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首個不限購的區域,誕生了!
3 月 10 日,網傳數個項目發布消息稱,深汕住建局發布《關于積極支持剛性和改善型住房需求的通知》。
其中提到,深汕合作區的限購和限售政策迎來了調整,主要包括三個方面:
一是放開限購,暫停對自然人實施商品住房限購,即無需提供無房證明;
二是優化商品住房轉讓管理,即自取得不動産權證書之日起 2 年内禁止轉讓;
三是推行優先申購制度,小于 120 平方米商品住房仍舊優先面向深汕轄區戶籍居民銷售,第二批銷售放開對其他區域客戶購買;大戶型購買資格不限。
網傳截圖
3 月 10 日下午,《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從多方渠道獲悉,目前深汕合作區的購房政策已實際放松,但官方并未出台具體文件。
值得一提的是,深汕合作區并非深圳傳統意義上的行政區,該區域由深圳主導發展,屬于 " 飛地 ",距離深圳中心約 100 多公裏。在發展上,深圳給予全方位的政策和資源支持,目的是解決深圳發展需要的土地資源。在談及深圳的各片區情況時,習慣稱之爲 "10+1" 區(深圳 10 個區 + 深汕特别合作區)。
深圳首個不限購區域來了
針對上述網傳内容,3 月 10 日下午,《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電話咨詢了深汕合作區住建局,工作人員表示:" 目前沒有出台文件,如果你想買深汕合作區的房子,建議咨詢您要買的樓盤方,他們會給你答複。"
随後,記者咨詢了包括半山潤府、中國鐵建 · 觀山雲邸等在内的多個新盤。
其中,深汕合作區赤石片區一主打文旅度假項目的置業顧問劉雯(化名)向記者表示," 現在外地戶口都可以買,以前政策以家庭爲單位最多買兩套,現在不再限制了。"
該片區另一個主打住宅綜合體項目的置業顧問吳青青(化名)則告訴記者," 目前深汕合作區購房已不再需要購房名額,如果買過房、有貸款記錄,需要 5 成首付,否則 3 成就可以。"
也就是說,目前的深汕合作區,處于一種 " 沒有實際下發放開限購文件,但市場實際已經允許外地戶口買房 " 的狀态。
3 月 10 日下午,易居研究院研究總監嚴躍進通過微信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此次深汕合作區政策放松極具信号意義,說明城市購房政策是否放松,也得與市場走向相結合。政府可通過市場回暖的預期及實際情況,調整政策力度。
根據易居研究院提供的數據,2022 年深汕合作區新建商品住宅成交套數爲 1505 套,相比 2021 年 3030 套下跌了一半,市場壓力較大。" 這樣的銷售壓力,自然會使得購房政策進一步放寬。"
房價僅 " 深圳大本營 " 的 20%,
與惠州相當
深汕合作區作爲 2018 年深圳新成立的片區,過往較少出現在大衆視野,同時也因爲是 " 飛地 " 同時經濟體量并不大的緣故,很多深圳人對這個片區的關注度也不是太高。
來源:房天下
根據房天下數據,深汕合作區目前新盤價格整體與惠州基本相當,普遍在 1 萬元出頭。比如觀山雲邸項目,單價 1.47 萬元 / 平方米,面積在 89-280 平方米不等,總價約 130 萬 -410 萬元;半山潤府項目,單價 1.2 萬元 / 平方米,面積在 98-142 平方米不等,總價約 117 萬 -170 萬元。
以一套半山潤府 98 平方米三房計算,3 成首付,相當于僅需 35 萬元首付,就可在深汕合作區上車一套大三房。
吉屋網數據顯示,2023 年 3 月深圳的平均房價爲 6.09 萬元 / 平方米(未算進深汕合作區),而深汕特别合作區爲 1.17 萬元 / 平方米,僅約深圳的 20%,與惠州 1.08 萬元 / 平方米銷售均價基本相當。
深圳各片區新房均價情況(未包含深汕合作片區),來源:吉屋網
雖然深汕合作區單價較低,但是 " 飛地 " 屬性 + 距離深圳市中心較遠,也是不少購房者顧慮的問題。
劉雯表示:" 目前深汕合作區的産業還是挺多的,最先發展的是鵝埠區域,比亞迪、格林美等企業都已經投産了。整體上處于大修大建狀态。已經建成鲘門高鐵,可以到深圳北站,差不多 1 個小時。"
深汕合作區産業布局情況 受訪者供圖
3 月 10 日下午,廣東省住房政策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員李宇嘉通過微信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表示,深汕特别合作區是中國首個特别合作區,對深圳的外拓發展及形成深圳都市圈具備戰略意義。
李宇嘉提到,一旦發揮區域開發大規模融資的功能,地産的規模就不會小,但是深汕的市政基礎、産業基礎、人口基礎都比較薄弱,需要大規模投入。近年來深圳的地方開發性國企、開發企業紛紛進駐,承擔基礎設施、産業發展基礎的開發職能,因此土地出讓也較多,近年來每批次供地都有深汕。" 比如 2021 年,深圳宅地招拍挂,深汕出讓了 4 宗,合計 56 萬平方米建面;2022 年深汕供應 2 宗,合計 36 萬平方米建面,在深圳 11 個區均排第 6 位。可以說,深汕已經成爲深圳公開供地的重要區域之一。"
在李宇嘉看來,如果深汕合作區的商品房持續滞銷,會導緻深汕多項基建、道路、市政、招商等重大項目或平台受沖擊。
" 深圳的金字招牌在深汕能否見效,讓大家認可而掏腰包,取決于深汕的規劃能否落地,而這需要較長時間來兌現。"
記者 |陳榮浩
編輯 |陳夢妤 何小桃 易啓江
校對 |劉小英
封面圖源:每日經濟新聞資料圖
|每日經濟新聞 nbdnews 原創文章|
未經許可禁止轉載、摘編、複制及鏡像等使用
每日經濟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