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 @視覺中國
文 | 互聯網指北,作者 | 小付,編輯 | 小郝
9 塊 9 或者 19 塊 9 包玩一晚上的成人 " 貓抓老鼠 " 遊戲正在年輕人間悄然火爆。
以成都 " 不太好玩 " 遊戲社群爲例,30 天内,從第一場僅 13 個人參與,發展到每晚基本可以開 4 場,每場都在 100 人(高德地圖群組上限 100 人),總遊戲社群接近人數 15000 人的規模。
這可能是飛盤、騎行、郊外徒步、city walk 之後快速火爆的年輕人的社交方式。
(據紅星新聞:9 月伊始 , 新型 " 躲貓貓 " 遊戲席卷全國,據不完全統計 , 北上廣深蓉渝蘇杭等超過 50 座城市)
貓抓老鼠誕生于青年人逐漸從互聯網群體社交轉向線下簡單社交的趨勢之中。過往幾年内,離開校園環境後,線下陌生人際交往模式迅速枯竭的新白領們渴望回歸接觸但又亟待内容形式承載。
在經曆了劇本殺這種相對高語言複雜度線下社交的火熱後,又誕生了飛盤、騎行、郊外徒步、city walk 等更注重身處環境,削弱語言交流的簡單社交,直到貓抓老鼠這類遊戲的誕生和火爆,這種低交流社交的追求終于進化到了一種極限,即 " 沉默社交 "。
貓抓老鼠:黑夜中的隻管奔跑
貓抓老鼠活動一般在晚上 7 點半活動的地點基本都在公園和工作日的晚上,如果按照 city walk 的取名方式,我們想稱呼它爲 "city run"。
(成都錦城湖公園 貓抓老鼠準備現場)
參與者來到現場領取一個熒光手環和一根絲帶用于參與認證。
默認所有參與者都是老鼠,打開高德地圖把頭像現場換成組織提供的 " 老鼠 " 頭像。
講解基本的安全注意事項和規則,規則基本隻有活動區域限定、不能待在廁所、不能上樹、大緻就是必須在地面可見的範圍活動。
規則講解完成以後,大家現場進入當晚活動的高德群主,活動期間必須共享位置。
通過抽簽或者搖撒子産生的 " 貓 "(地圖頭像設置成 " 貓 " 和拿熒光棒作爲道具)必須等老鼠從活動地點散開 10 分鍾以後才能出發去 " 抓老鼠 "。
貓到時間出動,活動正式開始,作爲老鼠通過地圖群組定位功能随時可以看到貓和你的距離,你可以選擇線路遠離或者繞開。
老鼠在被貓抓住(一般是用熒光棒輕觸一下老鼠的身體)以後,交出手上的綁帶成爲貓的戰利品,老鼠也變成貓地圖群組頭像設置成爲貓,也開始抓老鼠。
在活動結束時一般評選三個獎項:貓王:繳獲絲帶最多的人,鼠王:最晚被抓住,或者活動時間結束時仍未被抓住的人,運動王:當晚運動步數做多的人。獎品都非常簡單:玩偶、抱枕、手環、水壺、甚至還有比較幽默的一張刮刮樂。
我們發現大多數參與遊戲的人,在全程中都很沉默,他們隻是在黑夜中奔跑,在這個樸素的遊戲機制本身中尋找和完成社交的可能性。
" 沉默社交 " 的背面
" 我就是晚上下班再也不想再和人說話了 ",在成都環球中心(被網友戲稱 " 電銷大廈 ")上班的小曾喜歡上這個遊戲是用了這句話做開頭。
她的工作标準是每天 9 點上班到晚上 6 點打 200 個推銷電話,在不停的被拒絕主動解釋耐心指導下度過。
" 從環球中心走路過來 20 分鍾差不多,6 點下班吃完飯走路過來剛好開始,等活動結束差不多 1 個半小時,差不多 9 點,坐地鐵回去 10 點左右,一晚上也就這樣過了 "。
因爲下班之後不想說話,她都基本選擇 " 一個人 ",這個遊戲雖然是 100 多個人,但是對于她的神奇之處就在于,身處一個 100 多人的環境中," 沉默 " 卻不會帶來尴尬。" 面對過 100 多人,但是不需要主動說話,這種感覺太爽了 ",這比起其他她 " 妄圖融入 " 的社交活動,她沒有社交壓力,整場或者連續機場她都可以 " 沉默 " 的處在人群中。
她已經參加了 5 場活動了,5 場加起來被抓次數和抓次數差不多 200 個人了,她和人說話總次數不超過 10 次,這和每天基本必須和 200 人說話(她公司電銷接通率爲 200 次 / 日)的感覺讓她感受到了空前的 " 釋放 "," 在這裏,在 200 人中她也可以隻是她自己,她也可以是 1 個人。"
每天必須和 200 人說話的壓力,讓她選擇了 " 不想說話 " 的社交。但過往的社交模式下,不說話就基本不能社交,因爲即便是簡單社交的代表 city walk 的社交對于小曾來說都沒做到 " 不用說話 "。但貓抓老鼠這種 " 沉默社交 ",提供了不以 " 必須說話 " 爲前提去參與遊戲、完成社交的可能。
貓抓老鼠在不用語言的前提下也可以識别到 " 同類的 " 老鼠,也可以完成有人摔倒相互攙扶的 " 戰友情 ",或者也能上演 " 我拖住,你先跑 " 的純愛故事前傳,雖然小曾在參與的這麽多場裏面每場都選擇着沉默或者 " 隻說幾句 ",但是也有了自己的社交時刻," 一個戴眼鏡的住在武侯祠旁邊的男生在聽到我手機 20% 沒電量的聲音以後主動把他的充電寶借給我了 "。
或是因爲夜晚比較安靜,或是因爲 " 沒有那麽多說話聲音 "。那隻剩 20% 電量的聲音才顯得更清晰,從而完成了不用說話也可以的 " 社交時刻 "。
原始的刺激,不需要話語
沉默是如何帶來社交感的呢?就像我們小學時候看似毫無意義的追跑打鬧也是一種有效的社交一樣,人與人的關系感,乃至親密信任完全可能構築在緊張的心理體驗中的互動之上。貓鼠遊戲在這方面甚至提供了比飛盤等對抗遊戲更好的場景。
夜晚除了能帶來安靜,讓人放心 " 沉默 ",也可以讓一些事情更刺激,不再 " 沉默 "。" 心理上對抗一個半小時也太刺激了 "(指北 Focus)詢問一周連續參加三次的張力時,他給出的體會是 " 心理上的對抗一點也不小 ",能讓以張力覺得 " 心理刺激 " 的原因有兩個:
一是成人版貓抓老鼠通過在地圖群組裏面實時共享位置,這讓大部分參與者都有一種 " 獵殺 " 和 " 被獵殺 " 的心理刺激,以前貓抓老鼠又稱 " 躲貓貓 ",老鼠最大的優勢是可以躲藏," 一躲起來,就顯得刺激性少了很多嘛 ",張力抱怨以前的躲貓貓沒有現在這麽刺激,現在開啓實施位置共享以後 " 貓 " 可以看到 " 老鼠 " 的位置,讓老鼠 " 躲不了 "" 老鼠 " 看着 " 貓 " 一步一步逼近基本都有一種 " 被獵殺的 " 的感覺,同時 " 貓 " 的位置也是被共享的,這就有了一種在黑夜 " 相互對抗 " 的現象,老鼠既有被 " 追殺 " 的 " 小恐懼 " 感覺,也有突破 " 貓 " 圍獵的成就感。
另外除了實時 " 共享 " 讓這個有心理對抗的感覺,還有就是夜晚提供了 " 氛圍 ",雖然大家都共享着實時位置,但是黑夜中人來人往的公園,即使手機地圖群組裏顯示一隻貓或者老鼠間隔 3-4 米,然後因爲這個活動是不需要強制說話,身邊識别的手環也可能 " 背在身後 " 被隐藏, 這種明明就在身邊但是又不是第一時間能認出 " 敵人 " 的感覺帶來的刺激是很讓人上瘾的。
這種讓不少參加過其他競技類運動的參與者們在這裏也找到了競技的感覺,這種 " 心理競技 " 還能直接體現到心率上,看着貓群的頭像從 100 米到 50 米到 10 米靠近自己,心跳也會加速,也會增加,有時候當貓群靠近老鼠的時候又不能直接朝一個方向亂跑,要在 " 恐懼 " 中規劃出逃路線。
在壓力下做出各種決策,在危險來臨的時候盡可能的生存久一點,能在黑夜的戶外享受這種心理對抗的感覺讓不少年輕迷上這種運動,有玩家稱這種可以定義 " 安全無痛心裏解壓 ",安靜、沉默的社交不代表就是平靜平淡,心理上的刺激讓張力這樣的玩家積極參與是因爲他們不用具體去社交到某一個人,他們要享受這種隻有群體和人才能帶來的 " 沉默下的刺激 "。
去 " 二場 ",還是做貓鼠般的自己
(貓抓老鼠的二場活動)
下班不想和人說話的小曾與享受 " 心理對抗 " 張力更多的在享受這個遊戲本身,但也有人喜歡參加 " 二場活動 "。粗略統計在成都貓抓老鼠參加完遊戲本身留下了 " 二場活動 " 社交的比例爲 30%,就是如果按照 130 人參加上線算基本每晚的活動以後有 40 人左右會留下,所謂的 " 二場活動 " 基本就是圍坐公園的草地上一起唱歌、脫口秀、玩王者、甚至可以戶外打麻将等。
" 我想我要的不會很多 隻不過幾個 溫柔時刻 " —《Fearless》演唱這首非著名樂隊的冷門歌曲的人是群名叫 " 芝麻 " 的一個在成都的浙江人,他是成都一家 MCN 機構的運營負責人," 幹 MCN 的不在浙江就可能會去成都,在這個行業換工作簡單,但是不好社交 "," 芝麻 " 經常來參加貓抓老鼠并且隻要時間允許都會留下來參加 " 二場活動 ",因爲作爲互聯網從業者他有個很深的感觸,這個活動除了給他帶來了目的簡單、氛圍良好、心裏零負擔的感覺以外,相對于他工作的内容來說,他想有隻屬于自己的内容,然後完成 " 自我 " 表達。
" 現在互聯網的内容都被推着走,其實即使不是以内容爲工作,隻以 " 自我 " 表達,隻有在網上都會不可避免的被贊評播放量收藏次數來衡量," 隻想安靜的唱首歌,也隻想想給一個人或者幾個人聽,還得在這種線下脫機的地方 ",不把 " 自我表達 " 放到流量裏面去,相對來說也是一種 " 沉默 "。不強求人人都聽得懂,但是偏愛小衆的人一定值得來往。
貓抓老鼠這種 " 沉默社交 " 新方式的誕生,自然也不可避免受到一些 " 入侵 "," 今天晚上錦城湖公園有很多女生 " 這樣對于某些人極具 " 誘惑 " 的煽動性話語,會讓一些滿腦子不在乎 " 貓抓老鼠 " 是什麽或者 city walk 是什麽的 " 社交達人 " 來參與。他們有自己獨特的社交思維,帶着社交目的去參與。
然而我們發現在 " 貓抓老鼠 " 這種場景下,他們以前的豪車、精修圖片、氪金參與、情緒對立等 " 社交貨币 " 沒辦法使用,在這樣的簡單和沉默的環境下,簡單的社交場景 " 社交貨币 " 是每個人本身和和他傳遞的情緒以及 " 觀感 " 或者 " 技能 "。
某些通用 " 社交貨币 " 的失效,是因爲年輕人在尋找自己獨特的社交,在獨有的新社交規則下,他們自己找到了自己本身就是基本的社交貨币之一。互聯網對于他們社交的屬性越來越少,随着沒辦法參與群體社話題,互聯網上的同類越來越少,這讓年輕人在互聯網上失去了社交的可能,這記 " 重拳 " 之後,他們在建立自己的社交模式,人是社會性動物,尋找 " 同類 " 是天生的追求,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在線下看到了同類,找到了同伴。
" 貓抓老鼠 " 裏老鼠被抓變成貓可以輕拍手臂或者一個簡單的擁抱就從老鼠變成了貓," 啥都不說了盡在酒裏 " 這是他們的父輩獨有的某種表達," 啥都不說了,一個擁抱 " 我們就相見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