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的 3 月就要研究養老金上漲方案了,一般在 2023 年 5 月中旬公布具體漲幅和機制。其實,廣大退休人員更希望優化上漲結構——控高補低(控制養老金高的,多補低收入群體),讓低收入老人盡快提高生活質量,增強獲得感和幸福感,邁向共同富裕。
一、2023 年養老金繼續上漲的預期是比較紮實的。
首先說,2023 年養老金繼續上調這個基本面是 " 穩 " 的,大概率是要上漲的。主要理由是:
一是 2022 年已經連續上漲了 18 年,已經形成了規律,增強了大家的預期。民心所向,希望不會落空。
二是物價繼續上漲,實際 " 通脹率 " 比公開數字要大,民間傳說達到了 11%。物價上漲,錢在貶值,老人的民生要保障,養老金不上漲說不過去。
三是養老基金(養老金庫存的大池子)分紅了!社保基金權益投資收益跑赢了銀行存款利率很多。按照 4.88% 計算,理論上能支撐 4% 的上漲幅度。
四是國家 " 為愛加油 " 了。為了貫徹 " 老有所養 " 原則,國家調撥了很多錢馳援困難省份養老金發放,2023 年繼續上調養老金的底氣是足的。
二、現有的養老金結構也是不平衡的。
全國企業退休人員的月人均養老金為 2987 元。關鍵問題是,養老金分布的結構不平衡。有的地區很高,5000 元起步;有的地區很低,3000 元算高的;有的人發一萬多,有的人隻能領到一千多。
問題是:廣大退休老人呼籲:平均不足 3000 元的退休金,能否維持退休後的生活水平不下降,才是大家關注、關心和期盼的問題。
有人建議:既然大家都退休了,不再創造價值了,能不能按照工齡(曆史貢獻)上調,高于 6000 元的暫時不漲,省出錢來補貼 3000 元以下的,每年工齡上漲 50 元,40 年工齡的可以補漲 2000 元,追到 5000 元,獲得感和幸福感就滿滿了!
三、社保專家和退休老人的意見出現分歧。
【1】社保專家的意見。
一是如何按照這種上漲模式,打破了以往的運行節奏,導緻收支會失衡的。按照每年工齡漲 50 元的标準,社保基金的總盤子根本是 " 兜 " 不住的。
二是按照每年工齡漲 50 元的模式,造成了新的不公平。現行的養老金機制是多繳多得、長繳多得,不管過去繳得多少,退休後吃大鍋飯,沖擊在職人員參保繳費的積極性,大池子的水就會枯竭。
三是地區之間的生活成本差異太大了,養老金高的地區,生活成本也高,控制他們的上漲,他們怎麼提高生活質量啊?
【2】退休工人的意見。
一是,五六千元的養老金水平在各地區都能生活的不錯。大家都退休了,不再創造價值了,按照曆史貢獻(工齡)統一标準也是合理的。否則,原來高的漲得多,原來低的漲得少,差距隻能越拉越大。
二是,養老金高的人,一方面說明他們在經濟發達地區,享受了紅利,一方面說他們的年薪高,在職時已經體現了回報。
三是,按照工齡上調也好積極因素,可以引導在職人員幹得時間更長一些,甚至鼓勵他們延遲退休,為社會做出更大的貢獻。
可以肯定地說,未來的政策會越來越好,現在的共同富裕還不是平均上漲、更不是控富濟貧。隻要所有人共同努力,做大蛋糕,未來的共同富裕,一定能夠實現。
PS:多多轉發,共同呼籲政策更 we 暖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