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節,是我國爲數不多被肅然以待的節日。當天,活着的人守在墓碑前獻花燒紙、清理雜草,開啓一年一度的祭祀活動。
也在這時,人們會不自覺地聊起死亡。
01
死後變成 " 一抔土 "" 一棵樹 ",你願意嗎?
人固有一死,假如你要離開這個世界,會以怎樣的方式告别?用怎樣的方式下葬?
在美國,有一家特殊的喪葬公司叫 Rocompose,能在 40 天内将去世的人變成一堆泥土。
這是全球首家将遺體分解成土壤的殡儀館,具體分解步驟爲:遺體在容器中保留 4-7 周;待土壤分解出來後将土壤轉移;最後進行爲期 3-5 周的固化及幹燥處理。
◎ 遺體分解步驟。/ 圖:39 深呼吸制圖
一具遺體最終能變成 0.8m2 泥土,pH 值處于 6.5-7 之間,是一種良好的植物養分。目前,該公司已将兩百多具遺體轉化成土壤,有人将親人的泥土帶回家,種了 25 棵樹;有人捐給了森林,讓逝者長眠于大自然中,傾聽鳥叫、細嗅花香……
◎ 人們将逝者轉變的泥土用于種樹。/ 圖:全景視覺
這種新型的安葬方式吸引了不少人的關注,有網友說:" 希望自己死後也能化作一抔土,與樹同生,樹就是我,我就是樹。"
實際上,這種 " 塵歸塵,土歸土 " 的新型安葬方式,在國内推行已久。2016 年,我國發布了《關于推行節地生态安葬的指導意見》,鼓勵人們采用樹葬、海葬、草坪葬、花壇葬、壁葬等安葬方式,促進人與自然和諧發展。
所謂生态葬,其實很好理解,就是将骨灰放在樹底、草坪、花壇等地方,讓生命與自然融爲一體。
◎ 節能生态葬一般包括的類型。/ 圖:39 深呼吸制圖
海葬也是生态葬的一種,不設墓碑、墓穴,直接将逝者的骨灰撒入大海中,讓靈魂回歸大海。電視劇《俗女養成記》中的陳嘉玲,在奶奶下葬當天搶走了骨灰盒,并将其帶到海邊,她記得奶奶生前曾說:" 去世之後隻想奔向大海,做自由自在的自己。"
除了托身山海外,葬禮還可以更加另類。
有人選擇煙花葬,讓生命綻放最後一次。2005 年,美國演員約翰尼 · 德普曾爲好友圓了煙花葬的遺願,将他的骨灰做成煙花炸上天。
◎ 圖:39 深呼吸攝
還有人将骨灰制成鑽石、唱片,甚至顔料,以此祭奠逝去的生命。漫威編輯馬克 · 格倫瓦爾德的骨灰就曾被融到墨水裏,用于印刷其創作的漫畫合集。
更酷炫的是太空葬。《星際迷航》創作者吉恩 · 羅登伯裏的骨灰曾率先搭載火箭進入太空。目前我國已有公司推出太空葬服務,讓逝者 " 看看外面的世界 "。
◎ 2016 年,我國發布《關于推行節地生态安葬的指導意見》。/ 圖:民政部網站截圖
而身邊不少普通人則希望自己的葬禮一切從簡。一位經常 996 的互聯網人告訴 39 深呼吸,假如她英年早逝了,希望自己的骨灰能撒在連接父親和母親老家的大橋下,父母經過時就會感到女兒仍在身邊……
也有人坦言,待自己死後,就讓家人帶着骨灰出門遊玩,天南海北,每個地方留一點,這樣祖國的大好山河就留下了自己的足迹。
02
中國墓地稀缺,越來越多人選擇生态葬
死亡是一件悲傷的事,通過生态葬,讓生命化成一棵樹、一朵花,看着它茁壯成長,活着的人多少能感受到安慰。
北京清華長庚醫院疼痛科醫生路桂軍曾聊過一位患者,他去世後骨灰撒入了大海,患者的妻子說:" 世間的每一滴水,都有我丈夫的影子,我覺得我更愛這個世界了。"
◎ 圖:全景視覺
逝者已矣,卻能給予生者力量。除此之外,生态葬的好處還在于環保。
目前,我國殡葬行業正面臨着一個大問題——缺地。
有人曾粗略算過,我國每年墓穴需求量在 600 套以上,但全國一年新增墓穴僅有 240 萬個左右,供需嚴重不平衡。随着我國城市化進程加快,以及人口老齡化加劇,殡葬用地不足問題将會日益凸顯。
而采取生态葬,占地非常少,比如一片花壇就能安葬 2000 — 3000 位逝者,草坪葬的占地面積僅有 0.1-0.2 平米,而海葬則真正徹底解決了骨灰入土占地的問題。
◎ 圖:全景視覺
除了環保,價格便宜也是生态葬的優勢之一。
購買一塊墓地,通常需繳納租賃費、管理費、工料費、安葬費等費用。有數據顯示,廣州和北京的墓地均價在 6.6 萬 -6.7 萬元之間,上海可達 11.2 萬元,而深圳最高可達 14.9 萬元。
去年,一則關于" 上海天價墓地 76 萬一平米 "的話題沖上熱搜,話題的焦點是上海松鶴陵園,其高昂的墓地價格比上海浦東區的房價(13 萬元 /m2)貴了近 6 倍!
◎ 上海天價墓地引熱議。/ 圖:微博截圖
由于價格實在太貴,有人感慨:" 偌大的國土,死後竟找不到一塊安身之處。"
相比之下,生态葬的價格就便宜多了。有人估算過,生态葬的價格僅爲傳統殡葬價格的 30% — 40%,且政府還會通過補貼的方式鼓勵市民選擇生态葬,讓人不再 " 死不起 "。
據了解,目前北京、廣東、浙江、山東、江蘇、河南等地方均出台了激勵政策,凡是實行生态葬的,國家都會給予獎補,補貼費用從 2000-8000 元不等,部分殡葬服務甚至免費提供。
◎ 針對生态葬,廣州市出台的激勵政策。/ 圖:微信截圖
在政府的推動下,如今我國選擇生态葬的人逐漸增加,僅北京一市就有 2.5 萬餘份骨灰撒向大海,而廣州的生态安葬率則位列前茅,高達 85%。
03
是 " 隆喪厚葬 " 還是 " 厚養薄葬 "?
生态葬讓生命回歸自然,恰如泰戈爾那句詩歌所述:生如夏花之絢爛,死如秋葉之靜美。但這樣的浪漫主義,很多人無法接受。
有人認爲,生态葬儀式簡單,是一種 " 薄葬 ",且容易造成骨灰混淆,無法準确祭奠,這是對逝者的不尊重。
中國人信奉入土爲安、隆喪厚葬。特别是在農村,這種觀念更爲濃厚,傳統的土葬依然是主流的安葬方式。
在農村完成一場葬禮需要經曆開喪、待席、吊唁、行堂奠禮、行路奠禮、送行、發喪、封墳、圓墳等程序,繁文缛節,複雜瑣碎……
◎ 圖:123rf
然而,逝去的生命,不會由于葬禮的隆重與熱鬧而 " 死而無憾 "。真正的尊重,往往體現在生前的珍惜,以及對逝者的真摯哀思上。
北宋名相歐陽修曾提出:" 養不必豐,要于孝。祭而豐,不如養之薄也。" 意思是說,等到死後豐厚的祭奠,不如在生前菲薄的供養。
◎ 圖:銳景視覺
生死是自然規律,對于人來說,生不受控制,死亡卻可以,我們可以安排好一切,坦然面對生命的終點。你比較推崇哪種安葬方式?歡迎在評論區留言。
作者|楊美雲
排版|深深
封面|123rf
首圖|全景視覺
往期回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