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 月 13 日晚,廣州白雲山醫藥集團(600332.SH)公布 2024 年全年财報,交出了一份令人失望的 " 成績單 ":公司全年營收 749.93 億元,同比微降 0.69%;歸母淨利潤 28.35 億元,同比大幅下滑 30.09%。 這是自 2018 年資産重組以來,白雲山淨利潤最差的一年。更嚴重的是,第四季度淨利潤首次錄得虧損,單季虧損 3.23 億元,扣非淨利潤虧損更是高達 4.99 億元,同比下降 354%。市場人士驚呼,白雲山正在從 " 七年之痛 " 滑向更漫長的低谷。
核心業務全線承壓," 金戈 " 折戟、王老吉失速
白雲山過去依靠 " 大南藥(醫藥制造)、大健康(快消品)、大商業(醫藥流通)、大醫療 " 四大闆塊驅動增長,但 2024 年,核心業務全線失速,昔日明星産品紛紛折戟。
曾被視爲白雲山最賺錢的 " 明星藥 " 金戈(枸橼酸西地那非片),2024 年營收僅 10.34 億元,同比暴跌 19.81%。銷售量下滑 13.17%,但庫存卻激增 49.78%,意味着市場需求下降,公司面臨嚴重的渠道庫存積壓風險。
這背後的核心原因是:競争對手紛紛入局,市場被快速瓜分。 目前,已有 20 餘家藥企獲得西地那非仿制藥批文,包括齊魯制藥、常山藥業、仁和藥業等龍頭企業。随着競品價格戰加劇,金戈的毛利率下降 0.44%,銷量承壓,品牌優勢逐漸喪失。
涼茶業務曾是白雲山 " 現金奶牛 ",但王老吉 2024 年營收 87.64 億元,淨利潤僅 11.04 億元,不及 2018 年水平。 相比 2023 年的 100.13 億元,王老吉涼茶的收入同比下降 12.70%,毛利率下降 1.29 個百分點,顯示出市場萎縮的趨勢。
王老吉的困境并非偶然。近年來,無糖茶、奶茶、咖啡等品類快速崛起,傳統涼茶飲料的市場份額被蠶食。尼爾森 IQ 數據顯示,2023 年無糖茶市場增長 110%,遠超飲料行業 6% 的整體增速。面對競争,白雲山推出 " 荔小吉 "、" 刺檸吉 " 等新品,但市場反饋冷淡,未能形成新的增長曲線。
白雲山的中成藥與化學藥闆塊 2024 年營收 97.56 億元,同比下降 10.4%,毛利率下降 1.89 個百分點至 46.85%。其中:消渴丸營收 4.01 億元,同比下滑 23.45%,庫存增長 27.42%。阿莫西林系列營收 1.79 億元,同比暴跌 36.65%。注射用頭孢呋辛鈉庫存量增長 11208.53%,市場需求急劇下降。
這些數據表明,白雲山面臨 " 銷量下滑 + 庫存積壓 " 的雙重壓力,渠道去庫存将進一步影響短期業績。
反腐風暴沖擊管理層,企業治理失序
白雲山的業績惡化,除了市場競争加劇,反腐風暴的持續影響同樣不可忽視。2024 年 7 月,公司原董事長李楚源被調查,随後副總經理黃海文等十餘名高管相繼落馬。據知情人士透露,廣藥集團的整肅行動仍在繼續,這一管理層地震導緻企業決策鏈條受阻,内部治理動蕩。
業内人士分析,2024 年第四季度的巨額虧損或與反腐風暴密切相關。尤其在投資管理上,白雲山對一心堂的股權投資計提 3.86 億元資産減值,進一步拉低淨利潤。這也反映出,此前的資本運作可能存在高估或管理失當的問題。
财務狀況惡化,盈利能力顯著下滑
白雲山不僅在業績上創下新低,财務健康狀況也出現惡化迹象:
1. 毛利率下滑:2024 年公司綜合毛利率僅 16.57%,相比 2023 年 18.61% 大幅下降。2. 淨資産收益率(ROE)下降:從 2023 年的 12.07% 降至 7.99%,顯示盈利能力明顯減弱。3. 存貨周轉變慢:存貨周轉天數升至 70.07 天,反映庫存積壓問題嚴重。
此外,白雲山在 2024 年賬面現金流雖然高達 182.73 億元,但同時短期借款激增至 91.23 億元,長期借款 28.06 億元,财務費用同比飙升 295.44%。這種 " 大存大貸 " 的現象,表明公司可能在應對資金流壓力。
研發投入嚴重不足,創新力缺失
白雲山業績走低,另一個關鍵問題是研發投入不足,創新力匮乏。2024 年,公司研發費用僅 7.64 億元,占營收比例僅 1.02%,遠低于同行華潤三九(3%)、片仔癀(4.5%)等企業。更令人擔憂的是,2024 年公司無重大創新藥突破,僅有克感利咽口服液補充兒童臨床試驗。
相比之下,同仁堂依靠品牌溢價,片仔癀依靠獨家配方,華潤三九加碼消費醫療,而白雲山卻在固守傳統仿制藥市場,毫無創新亮點。在集采、醫保控費和新藥競争的多重壓力下,白雲山正逐步喪失市場優勢。
資本市場反應冷淡,市值持續縮水
面對慘淡的年報數據,白雲山股價表現低迷。截至 3 月 17 日收盤,白雲山 A 股股價報 26.82 元,總市值僅 436.04 億元。自 2023 年以來,公司股價已累計下跌超 20%,市值遠低于雲南白藥(670 億元)、華潤三九(540 億元)等競争對手。
市場分析人士指出,白雲山的核心問題在于增長乏力、創新不足,而短期内公司仍未能找到清晰的增長路徑。如果 2025 年無法在生物制藥、創新中藥、海外市場等領域實現突破,股價仍有進一步下行風險。
2024 年,白雲山遭遇 " 業績滑鐵盧 ",四大核心業務失速,反腐風暴沖擊管理層,研發短闆顯露無遺。盡管公司仍有 182 億元現金儲備,但如果不能找到新增長點,改善産品結構,提高盈利能力,未來仍可能繼續下滑。
2025 年,白雲山提出 " 聚焦主業、加強國際化、加速科研轉型 " 等戰略目标,但如果不能從根本上解決 " 存量依賴、增量無力 " 的問題,白雲山或将從 " 七年之痛 " 陷入更漫長的寒冬。
(内容來源 | 商業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