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廠?E 廠?上汽大衆汽車一廠 " 關停 " 的背後
面對洶湧而至的新能源浪潮,身處 " 百年未有之大變局 ",轉型,成爲上汽大衆的關鍵詞。
對于一個超大體量的汽車企業," 轉型 " 絕非易事,也非一日之功。2016 年,上汽大衆便提出了 " 共創 2025 戰略 ",由此拉開電動化轉型的帷幕,到 2019 年,投資 170 億的安亭新能源汽車工廠落成,其首款 ID. 系列純電車型下線,标志其全面開啓新能源轉型,全新的營銷體系構建與營銷模式的創變同步進行……
" 新 " 的誕生,必然基于 " 舊 " 的嬗變,這本應是企業發展的規律與常态。但在新能源汽車市場一日千裏、燃油車銷量普遍下滑的當下,作爲傳統燃油車時代裏的 " 王者 ",上汽大衆的一舉一動總是牽動人們的視線,尤其是産能調整,更是引發無數猜想,上汽大衆安亭一廠的 " 關停 " 便是如此。
事實梳理
多角度還原上汽大衆安亭一廠 " 關停 "
就在不久前,上汽大衆位于安亭的汽車一廠 " 關停 " 的消息傳遍互聯網。與上汽大衆的成立同步,這座工廠建成于 1984 年,産出了第一輛國産桑塔納,成爲一個時代的标志。或許是因爲此,結合當下的行業背景," 關停 " 二字,顯得尤爲敏感。
但據好車君了解,說上汽大衆汽車一廠 " 關停 " 并不準确。或許可以從四個維度,來梳理事實本身。
一則,是産能遷移,而非關停。在 2022 年 7 月結束生産後,上汽大衆安亭一廠 Polo 和 T-Cross 兩款車型的産線已搬遷至江蘇儀征,遷移後生産正常。
二則,這是一次土地置換。前面提到的安亭新能源汽車工廠,最早于 2018 年開工建設,當時,安亭基地的土地資源已經稀缺,上汽大衆便借用了原安吉物流的用地。2022 年,上汽大衆将汽車一廠的部分用地還給了安吉物流,作爲此前新能源汽車工廠的用地置換。
三則,是功能調整。上汽大衆安亭一廠雖然不再承擔生産功能,但将拓展其研發中心的功能,位于安亭一廠的上汽大衆研發中心二期已經全面投入使用。
四則,是員工的培訓并崗,不是裁員。在此次 " 關停 " 傳聞中,原安亭一廠員工的去向備受關注。據了解,這些員工在經過培訓後,已經分流到 MEB 工廠和上汽大衆在安亭的其他工廠,雖然不乏有不适應新工廠生産節奏的員工,但總體過渡平穩。
陣痛引發思考:
需要轉型的,不僅有企業,還有員工
安亭一廠,見證了上汽大衆從無到有的創業曆程,如今,它的 " 關停并轉 ",以及由此而生的 " 員工何去何從 " 的困惑,折射出的,是車企迎接轉型必須面對的思考,或許這一點更值得關注。
一方面,從産品線角度出發,伴随國内新能源 A0 和 A00 級的市場火熱,傳統燃油 A0 和 A00 級市場在加速萎縮。因此,承擔 A0 級燃油車生産的安亭一廠将産能遷移,是上汽大衆優化 SUV 和新能源車布局、積極應對市場需求變化的明智之舉。
另一方面,從市場競争的角度出發,轉型的背後,是效率之争。在智能化新能源時代,不論是企業還是員工,資曆不再重要,效率才是唯一。
首先,便是要提升生産效率。上汽大衆安亭新能源汽車工廠,不僅是上汽大衆首個純電動汽車工廠,也是大衆汽車集團全球首個專爲 MEB 純電動車型生産而全新設計建造的汽車工廠,生産效率要遠高于安亭一廠,轉型新能源,MEB 工廠是首選。
同時,基于市場需求變化,調整排産計劃、合班生産,能帶來更高的生産節拍和效率,但也對生産人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再者,是要提升研發效率。中國已經成爲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車市場,産品和技術都在加速叠代,這對于車企的研發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對此,上汽大衆 " 革研發團隊的命 ",立足本土需求,快速響應、快速産出,方能适應國内新能源汽車市場的高速發展。如果繼續延續拿來主義,隻滿足于引進德國本土的産品和技術,或者 " 受制 " 于傳統合作模式和原有工作節拍,上汽大衆将很快被淘汰出局。
行業和企業的轉型大勢所趨,身處時代的洪流,不進則退,企業員工同樣如此,唯有走出 " 舒适區 ",不再沉湎于過去市場和企業給的紅利當中,才能成功轉型,适應行業和企業發展的需要。
這是企業轉型面臨的陣痛,也是員工需要适應企業轉型面臨的陣痛,畢竟隻有經曆陣痛,完成轉型,才有未來。
結語
面對挑戰,企業轉型的力度與決心,也決定了一個企業在新時期成功的可能性有多大。在這個過程中,不論是企業銷量的回調,還是員工的迷茫與困惑,都是轉型中無可避免的陣痛。在好車君看來,上汽大衆已經找準了努力的方向。
王者轉型,有陣痛,才有未來,而上汽大衆,也正是走在這條道路上。
版權聲明:本文部分圖片源自網絡
法律顧問:上海漢盛律師事務所姜磊律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