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飙》爆火之後,張頌文播出的第一部主演劇作《獵冰》,毀譽參半很熱鬧。
撲面而來一股奇怪的小鋪子小作坊質感,又難看又好看。
總導演高群書自然有 " 一早挖到升值潛力股 " 的職業眼光(他說找張頌文是因爲《風雨雲》和《革命者》),而劇組卻并未能構建起與之相匹配的方方面面硬條件軟實力。
姚安娜争議滿天飛," 華爲二公主追擊小米代言人 " 的戲外梗,熱度也似乎一度遠遠蓋過對劇作内容本身的讨論。
來,我們展開說說《獵冰》劇作本身。
一,局部高光
盡管完成度有些囫囵,《獵冰》中毒品故事線依舊有挺強的沖擊力。
在日常溫情和瑣碎生活外衣掩蓋之下的黑惡故事,人間煙火式假象越自然越普世,這種強烈反差造就的沖擊力就越強。
毒販械鬥,血火滿天飛也好、殺人不眨眼也罷,都不稀奇,都是常規例牌菜;但劇中廣甯這位雄霸一方的大毒枭上線時,乍看完全是樸素的送報員身份。
蹬着自行車行街串巷,在特定的幾戶店面門口扔下所謂報紙。
毒販交易一點也不避人耳目,反而是光天化日之下明目張膽的送報紙行爲(當然也做了僞裝);
大毒枭工作一點也不紙醉金迷,反而很像普通勞動(當然這一點也依舊是僞裝手法,後續劇作迅速揭穿假象假外衣)。
這條線有沖擊力,是因爲 " 惡 " 穿着極其家常的衣服,混迹尋常人海中。
緝毒片中的大毒枭也好黑幫也罷,都有典型模式化範本,劇中東南亞那位毒枭就很符合這個範本,這位廣甯毒枭的非典型化也僅僅是一層僞裝,但縱使如此,這層僞裝依舊是戲劇層面的一筆亮點。
更爲重要的當然是張頌文飾演的阿偉,毒品集團一号技術核心,超級大反派,但角色塑造不是一味的 " 純黑純手辣純惡 " 模式,每個維度都清晰立體。
一方面是 " 溫情普通人外衣和制毒者 " 之間的鮮明反差,另一方面是 " 體面型優雅型惡人 " 的節奏質感。
普普通通出門工作、看似是疼老婆孩子的普通人,實際上生産着讓人萬劫不複的毒品。
倉促逃亡、鎮定藏身棺木中,身在佛門重地、行事沉穩狡詐如修羅。
揮别嬌妻幼子,依規矩 " 離家時不能回頭 ",老父滿臉淚縱橫、卻依舊不敢看諸子哭啼,是惡人罪有應得、也是親情骨肉離分的大悲。
一村人熱熱鬧鬧歡歡喜喜團聚,實際上深深勾連毒品事業裏;鄉土宗族的禮法溫情,萬惡事業的血腥惡毒," 樸素鄉親 " 和 " 罪大惡極 " 之間,交織一體晦暗難言。鄉土宗族廣義上的共犯屬性,《破冰行動》等劇作中就有過濃墨重彩的表達,《獵冰》并不勝在新奇,隻是更換視角重新說起。
劇中張頌文的标志性動作之一,是背對鏡頭打響指。
在車底幫忙修車、躲過過路警車注意,成功藏起自己的被通緝身份,事了之後愉快嚣張打響指。
在船上工廠制毒成功後,也三三兩兩随意往水裏扔東西,與之相對應的,則是因爲他們在船上制毒在河裏排污、諸多村莊河流中的魚群死亡。
悠悠碧水上,泛着慘白白的死魚,山河土地裏罪與罰的因果割裂、善惡無言,一将功成萬骨枯、一毒功成萬魚死。
魚死滿河川、漁民空悲恸,畫面一轉、回到阿偉心滿意足閑适随意剔着牙;因他遭遇的漁民、河有毒死骨,而他建起的 " 黑門酒肉臭 ",對比鮮明。不着力、不走狠勁的剔牙,情緒褒貶色彩很強烈。
如果說《狂飙》中高啓強一步步黑化是小人物被逼上梁山的不得已,重點在從白到黑的漸變、在從被欺辱被霸淩到反抗到越界的情緒,那麽《獵冰》中則更傾向于人性暗面的萬劫不複,草草交代一句 " 三胞胎需要錢 ",此後重點都傾注于反派本身的交織複雜性。
一點斯文體面的外衣,一點籌謀狡詐的手段,一點寒酸不得已的往事,一點驕矜得志的猖狂。
沒有任何說 " 制毒做法對 " 的意思,但張頌文角色線,無論是表演還是劇情都值得看。
然而這部劇的短闆也很難忽略,處處有 " 囫囵倉促半成品 / 趕工品 " 漏風既視感。
二," 有限 " 的兩面性
《獵冰》局部内容,肉眼可見很潦草。
演員陣容中有姚安娜,但這未必能和 " 這部戲特别特别有錢 " 劃等号,姚安娜的問題我們下一 part 再論,這裏先簡單說說劇作部分橋段捉襟見肘的近乎" 僞記錄片式 " 畫面質感。
制作經費不足,不完全等于劣質。
某些真實、單調、缺少設計和修飾感的畫面,反而有一種更渾然天成的 " 去戲劇化 " 真實生長質感。
比如劇裏中叔帶警方前往黃宗偉老宅,一點敷衍一點含混一點裝糊塗,橋段完全不像演的。
" 缺錢 " 而導緻的某種原生态質感,在戲劇橋段、演員表現加持之下,共同構建出了某種強真實的 " 少比多更有效 " 的 " 不演之演 "" 無戲之戲 " 既視感。
但更多時候,在諸多高度模式化的常規橋段中,這種 " 落地真實感 " 都相對缺位、讓位于更表層的 " 窮酸草台班子 " 既視感。
比如東南亞戲份、制毒阿偉和廣甯販毒頭子初接觸的戲份等等,都是尋常戲劇橋段中透着 " 制作潦草 " 既視感(反倒襯托出演員表演紮實)。
趕客效果,遠遠高過于 " 小錢辦大事 " 的奇效奇招。
可以設想,如果資金充裕《獵冰》某些部分質感會更好,但也不至于是全部。
節奏的含混,并不是用錢就一定能解決。
總導演高群書說張頌文片酬不高,可以想象當初買下這個 " 隻有毒販子線 " 的劇本時花費也不高,這部劇核心内容、核心亮點都是 " 标價不貴的無形貴 " 模式。
但他們的 " 無形貴 " 依舊隻能覆蓋局部,無法照亮全局。
花大價錢炮制一部昂貴但沒有靈魂的流水線垃圾,很糟糕。
花小成本打造一部 " 亮點和垃圾交替出現 " 的 " 精品 + 半成品 + 次品 " 内容,優點多過缺點,但也有些難評。
如果硬要二選一、那隻好選後者,但咱們不是隻能二選一啊!《漫長的季節》《繁花》是真精品沒毛病,而那些半吊子假精品、未來能否打得過幾分鍾的短劇都難講。
三,身份标簽遠大于實質
說說姚安娜,高群書導演談及喜歡用非科班演員,說知道姚安娜是 " 哈佛畢業、任正非女兒、唱歌的 ",沒演過戲,所以就 " 很高興決定用她 "。
長文一一細數劇組如何如何缺錢,很高明的 " 轉移話題、答非所問 "。
回應一出,網上傳言 " 姚安娜老爹投錢 " 謠言自然不攻而破,導演制片平台任何一方,分分鍾都能證明 " 投資很有限 ",能證明 " 我們不是資本的傀儡 "。
但他不能解釋的是,新人素人、非科班的路人那麽多,爲什麽選姚安娜?
他選的可不是什麽路人甲新人乙,而是很有來頭、自帶争議的 " 二公主 "。
換句話說,女主角固然沒有帶資進組,但她被選究竟是因爲家世身份還是因爲 " 她是沒表演經驗的素人 "?
當然,導演如果硬要說 " 純粹就是因爲她很适合角色 ",咱也沒法證明他并非如此想。
問題的本質,是現階段的姚安娜," 某某之女 " 的标簽,遠遠大過 " 她是演員她在表演 " 的能力覆蓋範圍。
此前《去有風的地方》中姚安娜飾演小賣部小姑娘,戲份形同客串,而其中的角色也屬于 " 戲保人 " 類型,整部劇舒适溫情的氛圍感中她并不突兀。
而《獵冰》中她飾演女主,是破案核心關鍵之一,也是整個鏈條的重要推動力,加難度加密度就沒那麽容易讨巧了。
這條後加的 " 貓鼠遊戲 " 貓線寫法是否流暢另說,單論諸多規定動作下姚安娜的表現,屬實有點難評。
對比和她時常一同出現的隊長,明顯這位的戲、觀感舒适很多。
戲裏一言難盡的問題,要靠戲外反複找補反複解釋,這很詭異。
我們想看的僅僅是作品,不是作品外加諸多補充說明書。
無論如何,《獵冰》這般小成本劇作能引發諸多讨論,對主創團隊而言應該都是正向加持,期待總導演下次 " 有充裕資金和正常檔期 "、帶來不需要 " 做特别特别多額外解釋 " 的作品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