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月 21 日,梅賽德斯 - 奔馳 EQS SUV 車型正式上市,新車共推出 3 款車型,包括 EQS 450+ 純電 SUV、EQS 450 4MATIC 先鋒版純電 SUV 及 EQS 450 4MATIC 豪華版純電 SUV,廠商建議零售價格區間爲人民币 91.05-110.05 萬元。據了解,新車基于 EVA 純電平台打造,定位大型純電動 SUV。值得一提的是,梅賽德斯 - 奔馳官方表示 EQE SUV 很快将會在中國生産,邁巴赫 EQS SUV 将會在 4 月舉辦的 2023 上海車展全球首發。
外觀方面,EQS SUV 保持了奔馳 EQ 家族的經典設計風格,前臉采用名爲 " 暗夜星輝 " 的大尺寸封閉式前格栅設計,全系标配發光星輝,車頭中央搭配碩大的奔馳 LOGO,兩側大燈組與前格栅相融合,并由一個名爲 " 時空之環 " 的貫穿式 LED 日間行車燈相連接,在點亮後具有一定的辨識度,同時還提升了車頭的視覺寬度。另外,新車的前包圍采用較爲運動化的設計,兩側的通風開口呈現出戰鬥氣息,整體搭配讓新車看上去具有不錯的視覺沖擊力。
車身側面,EQS SUV 的車身線條從弧度圓潤的車頭順勢向上延伸,經由大幅傾斜的 A 柱和車頂,直至尾部的後擾流闆,整體結構呈現較爲修長的姿态。同時,車身上邊梁采用黑色裝飾,從而達到降低車身高度的視覺效果,車窗邊框以三維立體鍍鉻飾條點綴。尺寸方面,EQS SUV 的長寬高分别爲 5125/1959/1718mm,軸距爲 3210mm。
車尾部分,新車設計亮點在于貫穿式尾燈組,燈組内部爲彎曲的 3D 螺旋形狀,在點亮後具有不錯的辨識度。尾門與後包圍流暢銜接,輪拱罩襯裏與後保險杠底部均采用黑色,下方的擴散器則使用了鍍鉻點綴,更加凸顯精緻感。
進入車内,EQS SUV 的内飾布局基本延續 EQS 的設計風格,Hyperscreen 超聯屏采用曲面屏 OLED 技術,三塊觸摸式的屏幕完全取代了實體按鍵功能,其中中控屏尺寸爲 17.7 英寸,全液晶儀表和副駕駛屏尺寸均爲 12.3 英寸。配色方面,EQS SUV 将提供星雲灰、太空灰以及巴勞木棕色等 7 種不同的配色組合,在中央通道面闆等細節位置,車輛也均使用了星徽圖案進行裝飾點綴。空間方面,EQS SUV 提供 5 座和 7 座兩種座椅布局形式,除第一排外,其它座椅均可放倒,提供靈活的空間布局。
動力方面,新車将提供 450+ 以及 450 4MATIC 兩種動力系統可選。其中,450+ 爲後置單電機後輪驅動,最大功率 265 千瓦(360 馬力),最大扭矩 568 牛 · 米;450 4MATIC 采用雙電機四輪驅動,最大功率 265 千瓦(360 馬力),最大扭矩 800 牛 · 米。兩種動力系統均采用容量爲 111.8kWh 的三元锂電池組,CLTC 工況下最大續航裏程爲 742 公裏。
從目前國内的市場環境來看,與 EQS SUV 定位相同的豪華品牌純電 SUV 十分稀少,但從尺寸和産品定位來看,EQS SUV 可能會和寶馬 iX、特斯拉 Model X 形成一些競争關系。相比之下,奔馳 EQS SUV 的豪華感和綜合性能比競争對手更出色,但作爲一款百萬級别的電動車,其市場表現預計不會很好,特别是豪華品牌在新能源汽車表現并不太好的背景下,突破愈加困難。
作爲資曆最老的車企,奔馳品牌長期堅守着全球豪華市場的主流陣地。數據顯示,2022 年奔馳全球交付 204.39 萬輛乘用車,同比下滑 1.0%。在中國市場,奔馳全年累計交付新車 75.17 萬輛,同比下滑 0.9%。
過去兩年間,包括奔馳在内的傳統豪華車企提到最多的關鍵詞就是 " 電動化 ",這是所有車企未來發展的必然趨勢,也是汽車工業史上的 " 百年變局 "。在通往電動汽車的道路上,2022 年奔馳在全球的電動汽車(包括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純電動汽車和 smart 品牌純電動汽車)交付量達 31.92 萬輛,同比增長 19%,占其零售總銷量的 15%。
2023 年,奔馳将向國内市場投放 6 款全新純電車型及插電式混合動力車型,形成全面覆蓋各大細分市場的 17 款新能源産品矩陣。按照現有規劃,2025 年起,奔馳所有新發布的車型架構将均爲純電平台,并且每款車型都将向客戶提供純電版本可選。在 2030 年前,奔馳将在條件允許的市場做好全面純電動的準備;至 2039 年實現新車産品陣容的碳中和,構建零排放的豪華出行生态。
不過,與衆多豪華品牌相同,奔馳電動車在國内市場的表現并不好。2021 年至今,奔馳在國内投放包括 EQA、EQB、EQC、EQE、EQS、EQS SUV 等純電動車,但銷量卻十分慘淡,EQA、EQB、EQC 均爲油改電車型,分别基于 A 級、B 級、C 級打造而來,而 EQE、EQS 雖然基于全新純電平台打造而來,但其售價十分昂貴,再加上國産電動車表現并不算差,使得海外品牌在純電動車市場集體遇冷。
總體而言,BBA 在積極向電車轉型,雖然擁有沉澱的技術及品牌溢價效應,但如今到了電氣時代,技術優勢可能已經不再了,消費者購買 BBA 電動車,社交炫耀心理與品牌考量占據了很大一部分原因。當然,對于老牌汽車巨頭來說,在汽車産業的積累毋庸置疑,要轉型電動車繼續維持他們的品牌優勢,其實難度并不是很大,雖然在前期的陣痛難免,但一旦跟上節奏,也不至于會在電動車大潮中掉隊。
汽車行業關注 人氣汽車新傳媒
每天分享有價值的汽車新聞
汽車人的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