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rook Pifer/Gallery Stock
利維坦按:
2011 年,馬瑞斯特輿論研究所(Marist)一項民意調查提出問題:" 你相信有靈魂伴侶嗎,也就是兩個人命中注定要在一起?" 對此,74% 的男性和 71% 的女性回答 " 相信 "。
(maristpoll.marist.edu/wp-content/misc/usapolls/US110106/Soul%20Mates/Americans_Who_Believe_in_Soul_Mates.htm)
對于許多回答 " 相信 " 的人來說,這些廣爲流傳、近乎神奇的浪漫觀念可能就是真愛的精髓。而其他人可能更傾向于一種更加現實的愛情觀,即從長遠來看,真愛是好運、自由意志和努力的結合。有證據顯示,後者的觀點是正确的。而且,沉浸在浪漫幻想中更加難以找到和維持愛情。
這倒不是說追求靈魂伴侶本身是錯誤的,畢竟任何人都渴望美好的愛情。隻不過,我們也需要時刻體察反省自己,對于出現的每一個問題做到充分有效的溝通,并将其作爲感情升溫的錨點。可問題在于,這些溝通究竟是換位的共情,還是帶着固有偏見的二次确認?
在網易雲音樂搜索【利維坦歌單】,跟上不迷路
我們有一個新号【利維坦行星】,可以關注
在關系的最初,隻有小鹿亂撞和心花怒放。你和某人開始約幾次會——此時問題不大,你也沒多上心。然後你們越發投入,與對方頻頻待月西廂。無論如何,這是段美好時光。也許你和媽媽提了一嘴,她便開始瘋狂八卦。
接下來的事你也知道,在外過夜時像被對方戴上了緊箍咒,每次看到可愛小狗時也總忍不住和對方分享。這時的你,到底算不算處于一段親密關系呢?
每對伴侶都在某個時間節點上,跨越了那座嘎吱作響、顫顫巍巍、從 " 非正式 " 到 " 伴侶 " 的關系之橋。但身處橋上時,有時候我們并不清楚如何安全抵達對岸。你可能因爲剛好踩上一千塊壞木闆中的一塊,這段關系就葬身橋底。你的腦子裏可能疑窦叢生:TA 有多愛我,TA 想要什麽,這時候問 TA 是不是太快了。
好消息是研究者正着眼于此,調查約會者如何知道何時該" 确認關系 "(define the relationship,DTR),以及爲何确認關系的對話難以發起。他們發現,在關系的早期階段,熟悉和不确定交織的奇怪感受正是孕育誤解的溫床、破壞關系的風暴。但人們一開始并不主動尋求對方的言語說明,而是化身業餘偵探,沉溺于捕風捉影、自說自話。
© Getty
你也許在想,對于關系中的不确定性,一個很直接的解決辦法就是溝通。你隻需要清晰明了、坦坦蕩蕩地說出你想要的。這有什麽難的。
實際上,真的很難。
專家告訴我,從泛泛之交到親密戀人的這段過渡期,高質量溝通是最爲關鍵的,但諷刺的是,這時我們很可能會變成極差的溝通者。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傳媒科學家丹尼斯 · 所羅門(Denise Solomon)說:" 我們在非親密關系中更爲直接,因爲我們不得不這樣做。" 普通朋友可能不夠了解自己而無法解讀暗示;而在我們很熟悉的人面前,我們也可以直截了當,因爲已經足夠了解。
《婚姻生活》(Scenes from a Marriage,2021)劇照。© 豆瓣電影
但是,處于過渡階段的人通常含糊其辭、顧左右而言他——尤其是當他們覺得會被拒絕時。談論感情本身就更難了。" 有力證據顯示,對自己所處關系的性質越不确定的人,越不願意談起這段關系," 伊利諾伊大學香槟分校的傳媒學教授利安娜 · 諾布洛赫(Leanne Knobloch)說道," 風險太多了。"
更糟糕的是,處于這一階段的人更爲敏感,容易陷入負面情緒,傾向于将誤會歸咎于對方。所羅門說:" 我們如果不确定爲什麽會發生某事,就會幻想最壞的情況,這是我們的一種保護機制。"
如果我們的祖先不确定遠處的細長黑影是蛇還是棍子,更安全的做法是把它當作蛇。同樣,你如果不确定某人是否是故意傷害你,可能就會通過假想他确實是故意的來保護自己。
© Gfycat
對于感情尚淺的情侶來說,這片水域似乎太過洶湧,很難讓他們平穩駛向長久之愛。對于每個人來說,在充滿疑慮和不安全感的境況下吐露心聲是件好事。但事實是,很多人不會這樣做。他們如果不确定對方是否想要進入一段親密關系,通常不會直接問。他們太過小心翼翼,或者說可能太過講究策略,通常會通過各種迂回手段進行判斷,比如觀察非言語行爲(他在公開場合碰了我的手臂嗎?),或是分析各種變量:約會約了多久了,一起度過的時間多久了,是否已經見了家長。
很多人都在實踐所謂的 " 秘密測試 " ——不管他們是否意識到這一點,用無關緊要的小細節衡量某人。研究者舉了一些例子。也許你提到了 6 個月後會有一場音樂會,會看對方的反應是否基于 6 個月後雙方還在一起的假設。你不回對方的信息,看 TA 下次什麽時候再主動聯系你。這些小測試的美妙和危險之處在于,你的審判并非絕對正确。你可以告訴自己,對方可能隻是不喜歡那個表演者,或者 TA 想讓你發消息。也許這是符合事實的,也可能不符合。
人們通常會在掌握足夠多的間接信息并達到臨界點時,扯破這層紗,開啓确認關系的對話。貝勒大學傳播學研究者莎拉 · 瓦爾加(Sarah Varga)在博士論文項目中就這類對話采訪了正處于親密關系的人。她發現 [ 1 ] ,63% 的受試者在他們開啓對話之前就很确定伴侶對自己的感情。這些人隻是在二次确認自己的看法。羅格斯大學的傳播學教授詹妮弗 · 泰斯(Jennifer Theiss)表示,實際上,這種對話并不是 " 判決開始的地方,而是判決結束的地方 "。但它仍然是一個具有意義的标記點——一種最終認可和慶祝之前的轉折的方式。
這種對話還可以起到元功能的作用:它教人直接溝通,而不是在接下來的時間裏疑神疑鬼、畏縮不前。研究表明,開誠布公地談論感情現狀能增加伴侶對關系的滿意度,所以實踐這一點非常重要。泰斯指出,僅僅是确認關系的意願就表明你已經可以進行直截了當的溝通。
© IceGif
不過,從本質上來說,親密關系的狀态絕不隻關乎伴侶兩人,還會影響雙方各自的社交狀态。瓦爾加的受試者表示,在進行溝通之後,他們和伴侶待在一起的時間比其他人更長;最終會以 " 我們 " 的立場考慮事情而非 " 你和我 "。而這也會改變其他人和自己的交往方式,比如,可能你會作爲對方家屬參加别人的婚禮或假日聚會、家庭聚餐。也許你會一直遇到這種問題:你們兩個怎樣了?你們是一對一的關系嗎?确定關系不隻是給自己貼上标簽,還會給予答案。
毋庸置疑,如今那些标簽不再像以前顯得那麽重要。約會軟件 Hinge 的婚戀關系科學總監、《如何避免孤獨終老》(How to Not Die Alone)的作者洛根 · 尤裏(Logan Ury)告訴我,Z 世代通常更願意保持關系的流動性——例如探索開放性關系,打破傳統婚戀關系的步驟。但她的研究也顯示大部分 Z 世代的約會者仍然想要一段 " 确定的關系 ",他們對确定關系的談話感到十分緊張。現今的一段關系可以有多種走向,這是件好事,但也讓身處其中的人更難判斷雙方是否步調一緻。在 Hinge 所做的一項調查中,62% 的用戶反映對上一段 " 情境關系 "(即未定義的浪漫關系)感到失望。
《婚姻生活》(Scenes from a Marriage,2021)劇照。© 豆瓣電影
就算親密關系處于進展之中,明确的判定點仍然具有價值。不知不覺間 " 滑 " 進一段親密關系可能會在未來某個時刻制造麻煩 [ 2 ] 。研究顯示,直接談論關系轉折點的伴侶更可能迎來質量更高的親密關系,對對方更忠誠,更不容易劈腿 [ 3 ] [ 4 ] 。
當然,并不是每一對 " 确定過親密關系 " 的伴侶都是幸福的。有些人默默收集了好幾個月或幾年的情報,卻發現秘密測試、大庭廣衆下的牽手、和朋友的見面讓自己沖昏了頭腦。當他們終于要在明面上攤開說時,卻發現對方和自己的想要的東西并不一樣。
開啓确定關系的談話非常困難的原因通常在于你無法控制對方的回應。你所能做的隻有忠于自己,再多的調查也改變不了這一點。但放手去做、講出事實本身就是一種強大的力量——如果你和對方漸行漸遠,說出來也許更好。所羅門希望這能鼓勵 " 每個人都更勇敢一點 "。
參考文獻:
[ 1 ] repositories.lib.utexas.edu/bitstream/handle/2152/114769/VARGA-DISSERTATION-2022.pdf?sequence=1
[ 2 ] psycnet.apa.org/record/2006-11500-008
[ 3 ] nationalmarriageproject.org/wordpress/wp-content/uploads/2014/08/NMP-BeforeIDoReport-Final.pdf
[ 4 ] www.ncbi.nlm.nih.gov/pmc/articles/PMC3656416/
文 /Faith Hill
譯 /Yord
校對 / 藥師
原文 /https://www.theatlantic.com/family/archive/2023/04/couples-dating-defining-the-relationship-status-uncertainty/673650/
本文基于創作共享協議(BY-NC),由 Yord 在利維坦發布
文章僅爲作者觀點,未必代表利維坦立場
往期文章:
加星标,不迷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