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 @視覺中國
文 | 顯微故事,作者 | 常甯甯,編輯 | 卓然
今年 2 月,Tik Tok 在菲律賓、泰國等東南亞國家全面上線商城功能,這意味着 Tik Tok 商業化的趨勢和野心越來越明顯。
随着國際航班和物流的恢複,國内許多賣家也盯上了 Tik Tok 這池流量窪地,準備進入掘金;而 Tik Tok 和國内電商模式極其類似,也吸引了不少互聯網從業者的關注。
許多人将 Tik Tok 比作 2019 年的抖音,認定這裏面充滿機會和财富,藏着互聯網 " 最後一班 " 緻富列車。
但真實的 Tik Tok 戰場是怎麽樣?
帶着疑問,我們找到了在 Tik Tok 做電商的幾名從業者,向他們打聽 Tik Tok 搶占市場的真實情況。
以下是關于他們的真實故事:
當年輕人們湧入 Tik Tok" 再就業 "
自從去年底互聯網加碼裁員開始,任靜明顯感覺到前同事們對她熱情了不少。時不時有人向她打聽在 Tik Tok 做主播的收入,還誇她有遠見,希望任靜能帶他們入行。
任靜目前是一名 Tik Tok 英國區的英語主播。
2017 年任靜從海外名校碩士畢業後,進入了在線教育行業,沒做幾年," 雙減 " 政策就來了。
那段時間,恰逢 Tik Tok 上線全球直播公會并在英國和印尼試水直播。
在被國内直播動辄數億成交額、主播年入百萬的收入濾鏡打動後,任靜憑借英語優勢和開朗性格入行成了一名 Tik Tok 主播。
因中英兩地有時差,任靜的直播時間是早上 6 點到 10 點,做主播後和同事鮮有來往,隻維持了 " 點贊 " 之交。
偶爾,任靜會發一些自己 " 爆單 " 的朋友圈,留守國内互聯網的前同事們則經常在下面留言,除了表達羨慕,也會留下一些對自己前途未蔔的擔憂。
所以當大家年底找到自己時,任靜毫不意外," 一想就知道他們又被裁員了,畢竟現在國内外互聯網環境不好,都在相互打聽有沒有互聯網黃金時代那樣的機會。"
很難說國内第一批掘金人是什麽時候瞄準 Tik Tok 這片熱土的,但眼下的 Tik Tok 确實擁有巨大的想象空間。
2022 年,Tik Tok 發布公告稱其全球月活躍用戶已突破 10 億——這也意味着,TikTok 已經成功跻身 10 億月活用戶(MAU)俱樂部,日前全球用戶活躍度 Top5 的應用。
而完成這一壯舉,Tik Tok 隻花了 4 年時間。
"Tik Tok 目前創作者少,内容領域還處于藍海階段,大約處于國内抖音 2018-2019 年的水平 ",在國内一家跨境電商擔任 Tik Tok 運營的趙紫介紹。
對比國内抖音超 600 萬的優秀創作者數量,Tik Tok 面對更龐大的市場,卻隻有 20 多萬的創作者。這意味着,在 Tik Tok 做内容,競争更小,市場更大,所獲得的平台補貼也更高。
" 這就是一件有手能賺錢的事情 ",任靜如是說," 相比國内卷得要命的主播行業,做 TikTok 主播真的蠻輕松 "。
國内的卷,也是 TikTok 上的商機
任靜和同事們是經曆過互聯網末代輝煌的那批人。
彼時,在線教育行業規模擴張迅速,每天都有新人來報到,公司不得不出台規定每周固定時間集中辦理入職以提高效率。
任靜還記得某次路過走廊時,看 " 彎彎曲曲,看不到頭 " 的隊伍時帶來的震撼。
那些等待入職的年輕人也和她一樣,畢業于名校,對互聯網的高薪和挑戰充滿憧憬。
這也是互聯網高速時代的縮影。
得益于國内手機的普及,從 2010 年開始,國内互聯網開啓了轟轟烈烈的擴張時代,從業者數量也飛速增長。
根據國家統計局公布的信息統計,2010 年我國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城鎮單位就業人員爲 186 萬,到 2019 年達到了 455 萬。
加上中概股出海、本地化的政策,互聯網在當地大量招募留學生,一時之間成爲 " 走出去 " 的中堅力量。
但随着流量見頂,行業缺乏創新活力,互聯網高增長戛互聯網大廠開始長達 4 年的縮編裁員。
2021 年到來的雙減政策更放出了超 1000 萬就業勞動力、疫情歸國數量攀升的留學生……國内就業市場一時競争激烈。
國外互聯網環境也不見得多明朗。2022 年,互聯網行業泡沫破裂的火燒到了矽谷本土企業,許多互聯網公司紛紛裁員。
一邊是互聯網裁員縮編,一邊是市場勞動力過剩,許多人轉戰去搜尋一些新的工作機會。
抱着 " 搶位 " 心态,不少嗅覺靈敏的年輕人決定做跨境電商去 Tik Tok 淘金。
" 更何況,Tik Tok 在歐美市場對創作者有着可觀的流量補貼 ",任靜表示。
不少早期入局 Tik Tok 的用戶靠搬運視頻賺到了第一桶金,此後月入 2 萬、做副業月入 4000 等 " 經驗貼 " 比比皆是,也加劇了 "Tik Tok" 的創業濾鏡,讓許多年輕人看到了緻富道路。
今年 2 月,當 Tik Tok 宣布菲律賓、泰國等東南亞國家全面上線商城功能、跨境商家也能入駐 Tik Tok Shop 後,國内許多公司嗅到機會,開始組建 Tik Tok 直播團隊。
如今,在國内衆多招聘軟件上中,輸入 "Tik Tok" 就會發現兩個月内出現了許多和 "Tik Tok" 相關的崗位。
Tik Tok 看面對的地區大多爲非中文地區,對年齡限制少,就連做主播,也不如國内那麽 " 卷 "。
任靜在決定做 Tik Tok 主播時已 29 歲,沒有任何直播經驗,這在國内直播行業已是 " 高齡從業者 "。
" 但 Tik Tok 更在乎英語英語水平、性格,對留學背景,對外表、年齡限制遠不如國内多 ",任靜說道。
規則重重
但在 Tik Tok 這片藍海裏,現實遠比想象骨感。
首先是在不同國家運營遇到的風險問題。
從 Tik Tok 創立之初,監管風險就未曾斷過,甚至時常有 " 封禁傳聞 ",這也給國内觀望的人蒙上了一絲陰霾。
另一方面,Tik Tok 的主要變現方式是内容獲取流量補貼和電商,電商無論是直播還是視頻 + 小店,或兜售給他人進行變現,但都涉及到開店問題。
開店也是 Tik Tok 的最大門檻。
Tik Tok 之前的定位和 Facebook 類似,是引流的平台,用戶可以在上面發布内容後引導粉絲們進入獨立站成交,也就是 "Tik Tok+ 獨立站 " 模式。
随着 Tik Tok 開始啓動商業化,不少地區上線 Tik Shop 功能之後,目前變爲半封閉小店、封閉小店,即下單需在 Tik Tok 平台内完成。
Tik Tok 站點不同,開店的限制也不一樣,總體比國内嚴格很多。
像目前英國小店中國人能用中國身份證開,但提現需要當地人實名提取或者官方 Mcn 機構;東南亞等國隻支持當地人開通;美國則采用邀請制度。
這涉及到 Tik Tok 的 " 傷心往事 "。
在 Tik Tok 上線國際店時,涉及英國、泰國、越南、馬來西亞、菲律賓、新加坡等幾個站點,并不能同時開啓,隻能在滿足 100 美金後開通另外的站點。所以不少人會将英鎊結算的英國作爲第一站。
結果當時英國跨境小店入駐門檻過低,甚至一度隻要能提供國内營業執照和法人身份證照片即可申請入駐。
低的門檻吸引了大量賣家的湧入,導緻平台商品質量參差不齊,客訴量增多之後,2022 年 4 月 Tik Tok 還封了一大批英國站的店鋪、收縮了自注冊的渠道、暫停了審核。
雖然同年 6 月重新開啓了通道,但之後 Tik Tok Shop 的審核比之前嚴格許多。
所以許多小店依舊采用 "Tik Tok+ 獨立站 " 的方式運營,即采用三方插件或者自己搭建一個購物網站,引導客戶進入成交。
但随着 Tik Tok 自身的商業野心,也在有意封殺引流行爲。
任靜說從 2022 年 9 月以後,Tik Tok 就對直播間裏主播說出 "link"、"website" 等引流詞時,會被強制下播會封号,所以任靜隻能将獨立站的鏈接挂在首頁。
" 但當地的粉絲們并不知道去哪兒下單 ",爲此任靜公司還在直播間裏安排了幾個托," 其中一個問怎麽購買,另一個則回答去首頁點擊 "。
而且獨立站需要另外授權登錄,轉化并不十分理想。再加上獨立站服務方将按交易費用和交易傭金收取費用,許多小商家對此望而卻步,停留在引流養号的環節,觀望變化。
可如今養号,在 Tik Tok 是一件費力不讨好的事情。
在 " 做号 " 團隊通過搬運血洗了 Tik Tok、瓜分了巨大自然流量之後。Tik Tok 也針對搬運進行了審核策略優化,目前幾乎通過搬運無法獲得流量。
于是新入 Tik Tok 的剪輯手們,必須通過混剪、原創等方式來吸引粉絲。
" 但是吸引了,然後呢?" 手持數個大号的趙紫反問。變現又回到了開店的難題上。
其次,本土化也是難以繞過的難題。
作爲面向全球的 App,在進入不同國家之後,Tik Tok 都會接受當地監管。
" 但你永遠也不知道監管會什麽時候來 ",趙紫說。
今年 2 月,Tik Tok 美國站點對稅金類目進行半閉環管理,而且 2 月 28 日之後直播間不允許出現轉盤等賭博興緻的小工具,也禁止了開蚌、盲盒(除非拿到盲盒公司授權)、晃桶(水晶類目 Lucky Scoop)、旋轉壽司、拍賣等玩法。
許多直播間被重創,開始尋求轉型,跨類目直播的也不在少數。
相較于管控,文化差異也是一道門檻。
去年 11 月時候,就有粉絲在直播間問主播 Sarah 有沒有聖誕節的産品。
沒在國外生活過的 Sara 以爲英國人和中國人一樣,在臨近節日之前才會準備相關産品,于是忽略了這條詢問,直到過兩天對手直播間開始大肆兜售聖誕節系列産品、賺得盆滿缽滿時,Sarah 才後知後覺意識到自己錯失良機。
盡管後面她也上新了聖誕節相關的産品," 但比對方晚了 2 周 ",銷量也不如對方。
另外,不同站點國家對電商、直播接受度不同,所以在選品、直播内容上也需要不斷探索。
這一點在 Sarah 公司的選品、直播内容上體現的淋漓盡緻。
Sarah 的公司在東南亞和英國都有布局,但英國用戶明顯反感國内那種喧鬧式的推銷方式,加英國直播購物習慣沒培養起來上,直播間商業氛圍不濃,總是不溫不火的,主播也更多以聊天形式展開;而東南亞則更喜歡低價、爆款,甚至價格夠便宜,無人直播都行。
爲此 Sarah 團隊在不斷 " 起新号 " 研究當地人的喜歡。" 起新号 " 也是國内直播團隊帶去 Tik Tok 的新玩法,指的是直播如果始終不能突破數據瓶頸引流成交,就意味着 " 失敗了 ",需要被放棄再開一個号重頭再來。
" 每一次重來,都需要做 1000 粉才能開直播 ",爲此 Sarah 公司在養号、購号上支處也巨大。
再者,目前在 Tik Tok 上的用戶年輕化趨勢明顯,消費能力有限,也導緻了許多商家在虧本運營。
這一點任靜和 Sarah 都深有體會。
" 許多地方還沒接受直播購物的習慣,我們隻能通過低價引流 ",Sarah 解釋目前公司在 Tik Tok 英國區賣的好産品定價都在 10 英鎊左右," 甚至運費都比商品貴 "。爲了能獲得盡量多的訂單,Sarah 公司經常推出滿贈活動——比如滿 10 鎊,再贈送個小禮物,這樣來吸引用戶,以便吸引更多流量。
但這樣付出的代價是,公司幾乎沒有賺錢。
" 如果價格沒優勢,别人爲什麽要來買你的東西?" 任靜反問,低價走量幾乎成了所有入主 Tik Tok 商家的共識。
但低價也不意味着高枕無憂,趙紫最怕的就是聽到退貨," 有時候買家一退貨,運費就要倒貼幾十塊 "。
趙紫自嘲," 有時候我們也覺得自己像是做慈善的,在把東西‘送’給外國買家。"
但也有穩賺不賠的 TIk Tok 生意,比如做 Tik Tok 培訓。
在 Tik Tok 湧入掘金者的同時,有許多号稱 " 成功 " 在 Tik Tok 賺到錢的前輩們開始傳授經驗。
他們一邊宣揚 Tik Tok 的流量紅利、變現容易,一邊兜售圈套 Tik Tok 課程,費用從 4890 元到上萬元不等。甚至有的導師,連 Tik Tok 小店都沒開過," 就号稱要收徒弟 "。
" 這樣看來,Tik Tok 還很有多機會 ",說着 Sarah 在自己的社交平台上更新了今天的工作情況。
她其實也不知道公司在 Tik Tok 上虧本經營能持續多久,但她覺得,有機會收徒弟就收吧。
更多精彩内容,關注钛媒體微信号(ID:taimeiti),或者下載钛媒體 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