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來源:時代周報 作者:楊玲玲
乘着共享經濟之風,共享電單車快速 " 俘獲人心 ",以随騎随走的便捷性成為市民 3-5 公裡出行的重要交通工具。
數據顯示,截至 2021 年年底,共享電單車已在全國 1000 多個城鎮、區縣投放運營,總投放量約 1000 萬輛,用戶規模超過 2 億人。
共享電單車進入加速發展期,五顔六色的共享電單車 " 忽如一夜春風來 ",在廣袤的下沉市場遍地開花。
圖源:圖蟲創意
行業突飛猛進的另一面是,缺乏資金支持的中小企業運維管理參差不齊,用戶反映,不少企業在押金、車況、運維等方面問題頻發。" 用的時候找不着,不用的時候到處都是,需要交押金,而且壞車多,體驗感很不好。"12 月 23 日,家住湖北荊州的許女士告訴時代周報記者。
" 進入 2022 年下半年,共享單車 / 共享電單車行業競争進入地獄級模式,中小品牌更多問題被暴露出來,生存愈發艱難。" 互聯網分析師丁道師表示,一方面,随着疫情影響以及融資難加劇,大部分中小品牌财務狀況持續惡化;另一方面,政策風險增長,多地通過公開拍賣、招投标或簽署排他性協議等方式限制共享單車、助力車市場競争。
加之中小品牌自身研發實力不強,産品競争力弱,投放較為粗放等原因,生存狀況更是雪上加霜,諸多品牌事實上已經在生死線上掙紮。
亂象頻生擾亂市場
近日,時代周報記者走訪廣州番禺、天河、黃埔等多個區域了解到,街邊的共享電單車品牌多樣,但均未上牌。部分共享電單車的随意停在人行道上,頭盔缺失,座椅破損,運維欠佳。
從番禺區市橋地鐵站 D 口出來,往光明北路方向前行 200 米左右,人行道上零星停着幾輛共享電單車,這些共享電單車使用痕迹明顯,部分車輛前框頭盔的連接線被剪斷,頭盔不見蹤影。
圖源:時代周報記者攝
同時,記者在雲星廣場前的空地上看到,雷風行、騎福共享、星雲智行、喵走出行、騎兵電單車、蜻蜓出行等多個品牌的共享電單車随意停在路邊,部分車身積滿灰塵,座椅破損,前框未見頭盔。
" 有些中小品牌進入到共享電單車市場,因缺乏持久的資金和技術支撐,運營維護能力難以跟上,用戶的感受就是車的品牌換了一輪又一輪,騎行的體驗感并沒有太多改進。" 某共享電單車運營人員告訴時代周報記者。
據媒體報道,江蘇南京的共享電單車平台 " 筋鬥雲出行 " 還出現了因退押金問題被消費者多次投訴的現象。在黑貓投訴平台,關于 " 筋鬥雲出行 " 因退押問題的投訴更是高達 8000 餘次。
用戶反映,2021 年辦理了 " 筋鬥雲出行 " 的押金,後發現電單車越來越少,遂申請退款,小程序顯示退款失敗,讓聯系客服,結果電話一直沒人接。" 現在大街上已經找不到筋鬥雲的電單車了。" 該用戶稱。
共享電動車發展最快的土壤還是三、四線及以下城市,這些地方的共享電單車品牌更多,市場亂象也更為普遍。
今年 6 月,在安徽泗縣已運營 3 年的 " 小布出行 " 宣布退出當地共享電動自行車運營,原因為多家業務品牌競争導緻運營成本增加。
兩個月後,湖北棗陽相關主管部門針對 " 松果 " 共享電單車出現的超審批數量投放、無牌無證上路、無序停放等問題,約談了松果公司駐棗陽市負責人,并責令其限期整改。
廣東清遠更是 " 以案釋法 ",2020 年 12 月 30 日清遠市清城區城市管理和綜合執法局在日常巡查過程中發現在清遠市清城區飛來南路歐氏食府、萬達廣場附近人行道等附近路段發現未經批準擅自占用城市道路投放 " 小蜜共享電動車 " 進行經營的行為。
該局依據《城市道路管理條例》第四十二條及《廣東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關于住房和城鄉建設系統行政處罰自由裁量權的基準(城鄉規劃建設類)》C215.42.7 的規定,責令當事人北京某物流有限公司改正違法行為,并處罰款人民币貳萬元整(¥20000.00 元)的行政處罰決定。
業内分析人士表示,在過去幾年的擴張中,行業整體相對混亂,部分品牌為了追求資本的快速回報以及部分灰色收入,忽略産品安全和技術研發、後期維護,以犧牲用戶體驗和利益的方式壓低競标價格。
行業洗牌加速升級
作為低碳出行的一種重要交通工具,共享電單車服務可滿足 3-10 公裡中短途出行需求,正成為城市公共交通的重要組成部分。
艾媒咨詢數據顯示,2021 年中國共享電單車的數量接近 400 萬輛,其收入規模為 93.6 億元,預計 2022 年突破一百億元。随着共享電單車投放規模持續擴大,以及大衆共享出行意識的提升,共享電單車的日常使用率不斷提高,預計 2025 年共享電單車收入規模,将超過兩百億元。
東興證券在研報中指出,從收入端來看,共享電單車單次收費高于共享單車,同時由于共享電單車騎行省力,日均騎行次數遠高于共享單車,創收能力約是共享單車的 5 倍。
風口之下,不少中小品牌盲目跟風,不僅無技術研發能力,且運營管理混亂,系統與車輛兼容性差、車輛質量問題頻出,甚至出現押金難退的情況。
圖源:時代周報記者攝
對于不少城市來說,市民對共享電動車剛需顯著,但在監管部門與中小品牌的 " 遊擊戰 " 中,不僅民衆需求得不到滿足,管理問題也變得愈加突出。如何加強對投放企業及數量的管理,營造良好的市場環境成為擺在監管部門眼前的一道難題。
在這方面,廣東佛山的做法值得借鑒。今年年初,佛山禅城區對共享車輛企業重新招标,其中,共享電動車中标三家企業:哈啰配額 10000 輛、騎電配額 8000 輛、美團配額 6000 輛。
随後,當地全面清退區内舊共享電動車,并投放新标準、新功能的共享電動車。根據禅城區城管相關負責人介紹,新款電動車安全性的提升是最大亮點。
例如,用戶使用車輛時須取下頭盔并佩戴,車輛才能啟動;座椅下方的載重傳感器具有人員超載識别和超載後限制啟動的功能,當識别到用戶為多人騎行時,車輛将進行語音警告并于 3-5 秒後自動斷電;新投放的共享電單車還具有高精準傳感陀螺儀、高精度定位停車、臨時鎖車、遠程關鎖等功能。
愈發嚴格的監管政策之下,是産業整體升級的迫切要求。從清退到控制總量,再到現在合理發展,共享電單車行業的格局日漸清晰,運營企業也從資本驅動向精細化運營轉變,共享電單車回歸綠色交通出行的本質。
易觀分析《中國大縣域共享電單車市場洞察 2021》報告顯示,随着大縣域市場競争加劇及運營環境向規範化發展,參與企業在資金吸納能力、資源調配能力、運營管控能力等層面經受更大考驗,未來區域性中小企業将面臨加速淘汰,注重精細化運營、資源能力強、監管配合到位的企業方能在競争中脫穎而出。
新的洗牌正在進行,經曆過量投放、低價競争的經營誤區後,共享電單車企業逐步向品質化、智能化的消費市場發展。随着主管部門不斷明确共享電單車的準入、考核、監管、激勵等管控機制,引導企業開展有序競争,引導公衆擇優消費,行業逐漸走向良性的可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