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科技新知,作者丨茯神,編輯丨蕨影
地方國資,正在撐起國内大模型商業化的半邊天。
OpenAI 在 2022 年末甩出 ChatGPT 這個王炸,爲全球人工智能領域立下一座燈塔。然而在 2023 年,國内針對大型語言模型發展的政策支持還相對不足,更多是從人工智能産業的整體發展或算力支撐方面進行引導。
直到網信辦聯合多部委發布了《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務管理暫行辦法》,全國各地的針對性政策開始湧現,集中在今年爆發。各地政府的熱情高漲,帶動了地方國企支持下的央企國企,快速上馬大模型相關項目并開放市場招标。
中标供應商的名單裏,百度、科大訊飛、華爲等熟悉的身影赫然在列,國内大模型六小龍之一的智譜 AI 在中标數量上也不遑多讓。
AI 大模型的技術突破和應用能力令人驚豔,但實際落地的商業化場景變現遲遲不如人意。百度、科大訊飛、智譜等大模型企業搭上 ToG 快車,能夠直達終點還是曲線救國,仍需打上一個問号。
搶奪戰分化
大模型 ToG 市場端出來的這塊蛋糕,不可謂不大。
自 2023 年起,大模型采購需求激增,招投标市場熱潮湧動。據公開的招投标市場數據顯示,2023 年全年共發起了 190 次大模型采購需求,采購規模達 5.95 億元;而今年上半年已經産生了 498 次大模型相關招标項目,金額達到 13.4 億元,超過去年的兩倍。最近的 8 月份,大模型相關項目中标數量又創下新高達到 127 個,其中 84 個披露金額的項目規模達到 3.9 億元。
今年 7 月,國新辦舉行了 " 推動高質量發展 " 系列主題新聞發布會,提出未來五年内中央企業預計安排大規模設備更新改造總投資超 3 萬億元,更新部署一批高技術、高效率、高可靠性的先進設備,加快推動數字化轉型,推進人工智能等新技術與制造全過程全要素深度融合。
噴薄而出的項目需求,正好撞上國内大模型市場上的商業化困境。3 萬億的盤子并不是針對大模型單一領域,但前瞻産業研究院院長徐文強曾公開表示,AI 大模型應用場景會逐漸從當前的業務類場景向決策管理場景深入,預計到 2028 年國内 AI 大模型行業的市場規模将突破千億元,五年行業複合增速将超過 50%。
中央企業們雖然也在市場化的原則下經營,但在國資的托底下更有培育産業創造需求的積極性。已公開的招标項目中,不乏大量傳統産業如能源、通信、金融、教育的數字化升級改造,中國移動、中國鐵塔、南方電網、國家能源集團等央企都是登上采購方名單的常客。
不過在中标方一側,大模型企業們的搶單态度出現分化。據自媒體 " 矽星人 Pro" 的不完全統計,上半年裏智譜 AI 的中标量領跑,跟随其後的則是百度和科大訊飛。除了三甲之外,後續的華爲、商湯、阿裏、騰訊,中标量上都斷崖式落後,與智譜 AI 齊名的其他大模型六小龍則不見身影。
從其他公開渠道的信息梳理來看,科大訊飛、智譜 AI、百度同樣是大模型 ToG 市場上當之無愧的 " 三國殺 " 主角。其中,科大訊飛在最近的 7 月和 8 月又分别中标項目 112 個和 127 個,且 8 月份單月中标金額突破了 1.5 個億。
有行業分析人士對「科技新知」表示:" 大廠做 ToG 有天然的優勢,政務部門或者中央企業非常看重投标方的資質和履曆,很多中小企業哪怕具備實施執行能力,最多也就是成爲中标大廠的下一級分包供應商。"
百度和科大訊飛在其過往的主營業務領域,都積累下豐富且成熟的 ToG 經驗,客戶資源可以直接複用到大模型産品上。智譜 AI 則是創立之初就堅持 ToB 路線,投标項目覆蓋類型更廣,金額規模也從數萬到數百萬不等。
這場少數派的 " 三國殺 " 遊戲中,最終的赢家又能有幾位?
吃肉或喝湯
AI 大模型的 ToG 生意,變的是交付的産品和服務,不變的是 G 端客戶以及市場特色。
國内風投圈知名人士易飛凡曾撰文稱,國内 Top60 的企業服務公司中,ToG 占比接近 70%,半數企業的毛利率低于 50%,而美國同行的平均毛利率超過 70%。
ToG 市場上的需求方大多是政務部門或者大型央企,抛出的訂單規模往往很大,但複雜的落地場景和嚴格的風控标準也會大幅擡高執行成本,最終留給中标企業的利潤反而微薄。随着《政府采購法》《招标投标法》等法律規範的完善,采購價格體系日趨透明,多數訂單的利潤空間也逐漸穩定。
另外,G 端客戶出于對接交付的便利性,更青睐于能夠提供一站式解決方案的集成商,再由集成商自己消化需求或者尋找其他供應商承包需求。
作爲最底層的中小供應商,雖然不得不通過集成商才能簽單,但靈活的經營方式讓它們的收入質量更高;集成商不僅要對上承受 G 端客戶普遍較長的賬期,又要對下監督保障供應商的交付标準,隻能靠不斷接單來擴大規模。當然,行業内也不少見集成商把壓力傳導到供應商頭上的情況。
因此,像百度、華爲等互聯網大廠近年來經常成爲 ToG 市場上的領頭羊,主要原因就是大廠可以同時承擔集成商和供應商的雙重角色,能夠保證一定程度的利潤空間。同時,它們各自的業務布局多元,主營的 ToC 業務比較健康可持續,ToG 業務即使掙不到錢也能成爲打通 GR 關系的橋梁。
科大訊飛的路線則别具一格,多年堅持 ToG 與 ToC" 兩條腿走路 "。其聯合創始人之一的胡郁曾如此闡釋,他們是靠核心技術去爲國家解決計劃方面的問題,同時翻譯機等産品又面向大衆市場,這也是很多人看不懂科大訊飛的原因。
然而,百度與科大訊飛在大模型上的重金投入和 ToG 市場上的遙遙領先,在财報數據上的貢獻呈現不同的結果。
百度二季度營收 339 億元,核心經營利潤 56 億元,同比增長 23%,主要得益于雲業務的加速增長,也算是與大模型業務的推進有關。科大訊飛發布的半年度财報顯示,上半年實現營業收入 93.25 億元,同比增長 18.91%,但淨利潤出現 4.01 億元虧損,屬于自上市以來的首次半年度虧損,與大模型基礎設施的投入不無關系。
之所以出現這樣的結果,百度創始人李彥宏在最近的第三季度總監會 上給出了答案。 據 "36 氪 " 報道,李彥宏認爲,ToB 業務一定要标品化。 标品化對應的就是項目制,項目制有很多需求,需要派很多駐場人員,要有很多的後台研發改造。
像 Comate 這樣的标準化産品,雖然現在還賣不了多少錢,不夠有競争力,但李彥宏覺得沒關系,這種産品的起點比較低也是可以包容的,因爲隻要持續的投入,把它的門檻提高,拉大跟競品的差距,未來還是一個好的方向。
同時,要聚焦中腰部的客戶。李彥宏指出,很多時候從特大客戶身上賺不到什麽錢,而特别長尾的也不好做,因爲手上沒什麽錢。
大模型 ToG" 三國殺 " 中唯一的創業型選手智譜 AI,則仍處于持續的融資輸血階段,就在剛剛過去的 9 月完成了最新的第 11 輪融資。ToG 項目的頻頻出手,更像是其 ToB 路線的覆蓋,而非寄希望于央企客戶大單的回血。
當三位主角可能都不是抱着赢下比賽的目的而來,其他按兵不動的同行們的選擇,也就容易理解了。
捷徑與陷阱
國内 ToB 賽道的創業者們,對于 ToG 市場大多處于又愛又恨的糾結之中。有的公司能夠抓住政務改革的機遇一朝登天,有的老闆也困頓于充滿不确定性的商務關系抓耳撓腮。
阿裏前首席 AI 科學家賈揚清曾直言,目前大模型商業化落地過程中有兩個糾結點:一是營收的流向和以往不太一樣;二是大模型對比傳統軟件,可以創造營收的時間太短。
京東集團副總裁、京東城市總裁鄭宇曾表示,政府可以看作是一個 " 超級 B 端客戶 "。大模型的 ToG 市場,本質上還要遵循 ToB 路線的規律,比如産品使用者與購買決策者的分離。
一位在 ToG 行業深耕多年的産品經理告訴「科技新知」,他們在規劃設計産品思路時,首要關注的應該是政策文件的解讀,要從中找到支撐領導業績的内容,其次再考慮産品交付後實際要滿足的需求。
此外,AI 大模型等數字化方向的 ToG 項目采購,經常還會涉及傳統工作流程的改造,一旦影響到組織架構和崗位的再調整,内部立項就需要不同條線領導之間的角力。
這與傳統 SaaS 産品的盈利模式異曲同工。「科技新知」從一位 SaaS 創業者處了解到,他們曾經接到過的一個數字化項目可以大幅節省線下人力,已經順利通過了前期的需求打磨和 Demo 開發,付出了心血卻倒在了最後的立項審批上。
而與海外 SaaS 公司以中小型客戶爲主、産品标準化程度高不同,國内 SaaS 公司收入構成主要依賴大客戶貢獻,而大客戶往往對産品中定制化的要求程度較高,等于變相增加了成本投入,直接拉低了整體毛利率水平。
一個典型案例就是,字節跳動旗下協同辦公産品飛書的裁員認栽。面對阿裏的釘釘、騰訊的企業微信搶先占領了中小型客戶心智,飛書試圖通過大客模式打造标杆案例,産生榜樣效應,卻因一個個定制化要求更高的大客不斷擴充團隊規模,反而拖累人效收不回成本,最終較峰值減員三分之一,暫時甘于市場追随者的地位。
抛開 ToG 項目這些獨有的主觀因素不談,ToB 市場上老生常談的成本困境,也是大模型企業必須要面對的。除了政務和央企的項目制大單,AI 大模型産品的多數 B 端客戶采用 API 調用收費模式,需要客戶持續使用才能保證現金流的收入。
在針對中小客戶的市場上,大廠們已經毫不猶豫地發起了價格戰。智譜 AI 作爲創業公司陣營的代表,也在 6 月官宣下場,入門級産品 GLM-3 Turbo 模型的調用價格從 5 元/百萬 Tokens 降至 1 元/百萬 Tokens,降幅高達 80%。
相比 ToC 和 ToB 市場上的賠本賺吆喝,ToG 市場縱然亦有諸多弊端,卻也是大模型企業們最快見到回頭錢的捷徑。隻是一時的美酒醇香,貪杯過多尋不回長期方向上的大道,到手的利潤也要再吐回去補課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