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标之城
這或許是千萬 " 釣魚佬 " 夢寐以求的畫面——參加釣魚比賽,奪得冠軍,帶走高達 109 萬獎金。
2024 年 10 月 23 日夜裏 11 點,在湖南臨湘市,一場造夢般的垂釣比賽落下帷幕。由四川釣手羅軍帶領的快意江湖蒼龍隊,在加時賽率先上魚,擁有了在 " 魚樂圈 " 的高光時刻。鏡頭、歡呼瞬間湧向這支隊伍,隊友激動得将羅軍丢下河慶祝。夜裏隻有 12 ℃,但他說 " 心裏暖身上冷 "。
" 臨湘浮标杯 " 雙 11 金秋垂釣大賽現場。
當天夜裏,還有數萬人在賽事抖音直播間同步觀看比賽。釣魚人實時發表彈幕,比賽結束後還聚在評論區探讨戰術," 一條二兩鲫魚價值百萬 ",隻是圍觀都讓人沸騰不已。
" 臨湘浮标杯 " 雙 11 金秋垂釣大賽,由臨湘市政府和抖音電商合作舉辦,爲期五天,今年已是第二屆。
超千位釣手參賽,其中不乏大神,包括 5 位特級競釣大師、5 位 " 釣王 "、12 位抖音百萬粉絲網紅,以及 52 位三級以上釣魚大師。
" 臨湘浮标杯 " 雙 11 金秋垂釣大賽,超千位釣手參賽。
大師們從外地趕來,不爲河水豐饒,而是爲當地漁具發達的生态。在臨湘,有 3130 家注冊的浮釣商家,全産業鏈從業人員達 6 萬人。
二十世紀八九十年代,台釣逐漸傳入大陸。與傳統釣法不同,台釣主用立漂,浮标立在水中,通過鉛墜平衡浮力,使輕微的小動作都能及時反映。而傳統釣法采用七星漂,鈎餌要沉到水底,幾顆形似蠶豆的彩色浮标,穿成一串浮于水面。兩種釣法各有特色。
新釣法引入,相匹配的裝備——浮标,也逐漸被釣圈接受。
" 臨湘浮标杯 " 賽事抖音直播間,網友對臨湘浮标表示認可。(圖 / 抖音截圖)
臨湘與浮标的故事大約始于 1991 年。一個台商來當地釣魚,後來決定在此地建一座浮标代工廠。
那年一線工人工資不過幾百元,而一隻成本幾塊錢的浮标,經過手工制作,能賣出上百元,利潤驚人。一些頭腦活泛、掌握技術的工人決定跳出來自己創業。
機緣擺在眼前,能否抓住各憑本事。銷量前列的本土公司池海浮标,就在這樣的背景下創立。1995 年,在台商工廠做了一年技術的李建明,和新婚妻子揣着全部家當 500 塊,準備創業。
池海浮标 " 黃金眼 " 的起源地,二層小樓右側的兩個房間。(圖 / 何浏 攝)
當時台釣在臨湘普及度還不高,人們習慣于傳統釣法。一根竹竿,剪下鵝毛梗做漂,穿上蚯蚓就能釣魚。" 一個浮标那麽貴,誰去買?" 身邊人都不看好李建明的創業之路。那時還流行一句俗語:" 打魚撈蝦,誤了莊稼。" 而他鼓搗浮标,也被歸爲不務正業之流。
彼時,弟弟李立明也不理解。那時流行南下打工,他總覺得 " 外面的世界很精彩 ",想和同學一起去廣深一帶。
李建明堅持了下來。靠着原先廠裏同事給的渠道,挺過了最初兩年。後來,又聽廠裏業務員透露消息,哪裏有展銷會,就趕去參加。1997 年畢業後,李立明正在找工作,被哥哥拉着去參展。眼前見到的畫面仿佛新世界,讓他 " 真正對哥哥的創業改變了觀點 "。
李立明的工作台。(圖 / 何浏 攝)
當時他大學學費一年才一千多塊,但去一次展銷會,就賣出好幾萬,淨賺一半。早期展銷會遠沒有現在講排場,主辦方包下一家賓館就是場地,采購漁具的老闆們在房間裏進進出出、讨價還價,現場就數浮标拿貨,擺出一疊疊現金。浮标用紙盒一把裝,無任何包裝。
在外工作一年後,李立明放棄了世界五百強企業的工作和未來的發展空間,選擇回家輔助哥哥創業。" 打一輩子工确實不是長久之計 ",他反複斟酌,領導也留他,許諾讓他升職,但他最終下定決心回家。
家裏的創業正處于爬坡階段。跟随氣候變化,漁具行業也有淡旺季。上半年生意好,能賺回一筆,到下半年又把利潤都壓進去備貨,如此循環往複。
創業前幾年,一到冬季資金鏈緊張,李建明還需要借錢維持周轉。直到 2003 年,攢下足夠富餘的錢,李建明第一時間建了自己的工廠,一口氣在村裏修了 5000 平方米、四層樓的廠房。
在李立明眼裏,哥哥是個奇怪的人," 不知道享受,不知道花錢 "。一件襯衣、一雙鞋能穿兩三年,平時在公司也吃食堂剩下的飯菜。但他在研發上毫不吝啬,一台設備成本好幾萬,他願意折騰試錯,花了至少幾十萬,才研發出自己滿意的設備。
有了半自動設備,浮标制作精度進一步提升,一時間引來業内人的豔羨。有人願意出一台桑塔納交換設備,被李建明拒絕了。他找到一家偏遠的加工廠,給師傅封口費,一心撲在研發上,忙到深夜是常态,家族裏的人情來往也顧不上參與。這些努力換來了數十個注冊商标和發明專利。
" 你不釣魚,怎麽賣浮标 "
2000 年伊始,市場急速更新,傳統渠道方式逐漸失靈。入局者越來越多,池子裏泡的浮标變得擁擠,市場日漸由買方主導,經銷商挑挑揀揀,不斷壓價。
有一回,一個經銷商問李立明," 你會釣魚嗎?" 他被問住了,隻好答道不會。接着,對方輕飄飄幾句話,把他的心拖到水底—— " 你不會釣魚,你怎麽向我推銷?"
他不服輸,很快拜了師傅,學習釣魚。2005 年,他又報名釣魚學校,花費 500 塊在北戴河苦練一星期。
練習釣魚的人。(圖 / 圖蟲創意)
學釣魚的過程中,還有一個小插曲,讓李立明決意生産更高品質的浮标。當時,教他們釣魚的大師,在一衆同行面前,公開評價臨湘浮标質量不夠好," 别人能做高端品牌,我當時感到無地自容,又覺得我們也能做到 "。
回來之後,李立明立即和哥哥商量,着手注冊品牌,熱門商标 " 黃金眼 " 就這樣誕生了。這個名字取自《007》系列電影。空有品牌名還不夠,李立明把廠裏所有工人召集起來,開動員大會—— " 把你們的産量降低,工資待遇提高,我們要幹大事。"
這些話落到了實處。李立明給每位工人發了工資意向表,讓他們填寫意向工資。工人們大都隻在 500 塊工資基礎上加一兩百塊,李立明徑直将工資提升到 1500 元。同時,他還要求每個人一天隻能做十隻浮标,質量做到合格就算完成工作。
調整期持續了約莫一個月,工人們勁頭十足,新的質量水準順利更叠了舊有模式。在那年展銷會上,黃金眼 " 一炮而紅 ",賣出 150 多萬。
池海浮标 " 黃金眼 "。(圖 / 何浏攝)
自此,李建明負責研發技術,李立明負責内部管理。2005 年開始,公司迎來高速發展。
整個行業都經曆了一段光輝燦爛的日子。釣魚的人越來越多,市場也越做越大。
擇地、打窩、抛竿、等待魚上鈎 ...... 在外行人看來,釣魚大部分時間是靜态的等待;但對釣魚人來說,水裏的浮标時刻警惕着一切信号。裝備成了 " 釣魚佬 " 的競賽。誰要是買到了上檔次的漁具," 當天小圈子裏就傳遍了 ",李立明笑着說。
他有一個釣友聚集地,就在臨湘長安河邊一個漁具店裏。晚飯時間後,這裏準時圍攏一幫釣友。小的十幾歲,大的六七十歲," 這個交流場所幾乎沒受到年齡的限制 "。
釣魚,最讓人欲罷不能的是不确定性," 你永遠不知道下一竿是什麽情況 "。李立明也愛上了釣魚," 釣魚跟喝酒一樣,也是有瘾的 "。
甚至公司的主播們,每周都可以帶薪釣魚一天。李立明繼續沿用過去的經驗," 隻有自己會釣魚,知道什麽産品好用,亮點在哪裏,才能更準确地介紹産品 "。
池海浮标 " 黃金眼官方旗艦店 " 直播間。(圖 / 受訪者提供)
臨湘當地的漁具從業者,不少都是釣魚愛好者。
比如抖音優質内容博主 " 老麻雀釣魚(勤能補拙)"。他是 80 後,20 歲出頭那年,偶然跟朋友釣魚,自此一發不可收拾。他的賬号簡介寫着 " 喜歡到全國各地釣魚 ",隻要聽說哪裏有大魚,他就收拾魚竿,趕去釣魚,最遠到過黑龍江漠河。
守着漁業,也逐漸發展成他的事業。他曾在廣州開了多年魚塘,因爲喜歡釣大魚,就經常物色大魚引進自家魚塘,這些過程被他拍成視頻。
一次,他花接近六萬塊,想買一條 100 多斤的大魚,結果錢花了,買回來一稱,隻有七八十斤。在視頻中," 老麻雀 " 表情鮮活、表達接地氣,一下爆火,許多粉絲從那時起追随他。
抖音達人 " 老麻雀釣魚(勤能補拙)" 正在收大魚。(圖 / 受訪者提供)
2022 年," 老麻雀 " 從快手轉陣地到抖音,不到一年時間就積累了 300 萬粉絲。現在," 老麻雀釣魚(勤能補拙)" 這個抖音賬号的粉絲量已超過 800 萬。
很多粉絲給他發私信,還建起幾個粉絲群。從釣魚到生活,群友們無所不談。他還樂于在直播間與粉絲分享好釣具。帶貨讓他很有成就感,他曾給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品牌帶貨,被更多釣友嘗試後,該品牌一躍跻身一線。
" 我是靠浮标養大的 "
最早,李立明兄弟倆帶着村裏的親戚們做浮标,資金周轉不過來時,借錢也要先把工資發下去。
如今,公司已經有員工 120 多人,包括一線生産員工 90 多人,其中有三分之一是同村的鄉親們。靠浮标賺到錢後,李建明給村裏修了村牌,花幾十萬修了橋,修繕了村裏的綠化,還請了一個清潔工,打掃村裏街道。
像 " 黃金眼 " 這樣闖出品牌,帶動一方鄉親緻富的家族企業,在臨湘還有不少。
塗小鳳是一位 80 後創業者。23 歲時,她從父母手中接過家裏的小生意,創立了 " 小鳳仙 " 浮标品牌。她來自臨湘山區,小時候的記憶裏,父母總是在制作浮标。
" 小鳳仙 " 浮标品牌。(圖 / 受訪者提供)
整個小學階段,她和哥哥屬于留守兒童,父母忙于生計,常常不在身邊。她稱自己是 " 被浮标養大的 ",等自己成人了,在浮标事業上投入心血,又免不了疏忽了對孩子的陪伴。" 創業這些年,最虧欠的還是孩子。" 她的小女兒今年剛 6 歲,她還沒有陪孩子睡過一晚整覺。
與父母别離的傷痛和母職困境,她都感同身受。
她的公司裏,九成是女性,累計有上千位寶媽。她們不需要打卡,可以在公司車間制作,也可以在家制作,按件計工資。" 小鳳仙 " 還在臨湘周邊鄉鎮設置站點,由專人将綁制線組原材料送到寶媽家裏,等完成手工制作,再交到各個站點驗收。
工人們時間自由,就能一邊照顧孩子,一邊賺錢補貼家用。沒有經驗也沒關系,她靠 " 幫帶扶 " 來培訓新人。
一個年輕女孩曾來到 " 小鳳仙 ",但剛結束培訓,就回家生孩子了,男方也不能提供足夠的經濟支持。出月子後,女孩想繼續補貼家用,找了很多公司都被拒絕,她隻好再找到 " 小鳳仙 "。塗小鳳理解女性的不容易,沒有計較她的不辭而别。後來,這個女孩專門給她留言表達感謝。話語有分量,塗小鳳至今記得," 她說隻要‘小鳳仙’需要,她一輩子都不會離開‘小鳳仙’ "。
塗小鳳團隊裏,至今仍有許多山裏的同鄉。家鄉人原先靠竹子讨生活。伐竹、編竹椅,日複一日,直到幾場泥石流沖毀了竹林,大多數村民隻能遷走。
借助網絡,抖音垂釣達人與粉絲建立起情誼。就像老闆不忘家鄉一樣,他也保持着與粉絲的連接。前年," 老麻雀 " 得知一位粉絲患白血病,立刻牽頭組織捐款。眼下他定期資助三個貴州山區孩子,也是一位資助能力有限的粉絲找到他幫忙。
臨湘當地的浮标企業,就這樣靠着互相幫扶,深深紮根在漁具上下遊,從小作坊一步步走到年銷售數千萬。
" 小鳳仙 " 浮标。(圖 / 受訪者提供)
早期,沒有網絡,浮标要走出當地,除了向大公司業務員讨門路,靠自己跑生意主要有兩種方式:一種是參加各種展覽會;另一種則是親自到各個城市,找到當地的漁具店鋪,一家家上門推銷。
90 年代,沒有電話,更沒有導航。出了火車站,買一本地圖,包一輛三輪車,像尋寶一樣,每尋到一處漁具店,就在地圖标記符号。
最初的客源就是如此一家家跑出來," 全國主要城市都去過了,除了偏遠西部沒去,連東北都去過了 "。
那時不興物流,通常是一手交錢一手交貨。出門随身帶三個巨大的箱子,加起來足有一百多斤,裝滿浮标。綠皮火車經常沒有座位,上火車前還要跨幾步台階,一個人擡不動,要機靈觀察,找強壯路人幫忙。
火車上一份飯五元錢,爲了省點錢,又怕被旁人取笑飯量大,等過了飯點,李立明才跑到火車車廂連接處,買一份降價處理的盒飯囫囵吃完。
在大街小巷穿梭的時候,李立明有時會想象哥哥當時的處境,想象他吃什麽、拿着資料找商家的神态," 不知道他吃了多少苦才能做到這樣 "。
當地的浮标人,靠着傳統方式,一點點闖出生意。如今,要打開銷量,守好家族産業、家鄉産業,他們不約而同選擇了直播帶貨。
" 小鳳仙 " 直播間。(圖 / 受訪者提供)
直播釣魚帶貨,打開思路
在李立明看來,直播賣貨是未來的發展趨勢。他和哥哥商量決定,把原先出租的一棟辦公樓,收回來做直播樓,由他負責直播闆塊。
直播帶貨,流量爲王,積累粉絲是頭等大事。李立明在公司組建起直播團隊。起号那半年,團隊保持着一周進行兩三次直播、發布兩三個視頻的節奏,都由他親自上陣。
" 那時候好辛苦 ",拍釣魚視頻有時早上 4 點就要起床。一條 10 分鍾的視頻,背後凝結的是十幾個小時的漫長拍攝。早出晚歸的工作狀态,一度導緻兩個攝像出走。爲了更生動的視頻效果,李立明甚至學會了使用專業剪輯軟件,常常剪視頻到夜裏十一二點。
但效果明顯,一個熱門視頻吸引來 1000 多萬流量,直接漲了 5 萬粉絲。目前," 黃金眼 " 旗下共有三個直播間,粉絲量累計約 60 萬。
黃金眼官方旗艦店直播間。(圖 / 抖音截圖)
當地有名氣的浮标品牌,在探索直播帶貨這條路上,都經曆了一個摸索階段。
塗小鳳很快發現,抖音與傳統電商不太一樣。" 抖音是興趣電商,一些粉絲是通過我發布的短視頻來找到我買浮标。"
在她看來,抖音這樣的平台,能讓全國甚至世界各地愛好釣魚的人們,通過直播和短視頻,看到浮标的不同材質和外形,找到自己心儀的産品。
爲了獲得更多流量,塗小鳳每天晚上都自己直播,堅持了大半年,從個人号做到了抖音官方認證的品牌号。她還專程去杭州報班學習。不過折騰下來,她發現最重要的仍然是産品與服務。
眼看直播間流量兇猛,她果斷把主要精力投入直播帶貨,親自負責抖音項目。經過摸索,她把抖音平台的各種模式,包括直播間、短視頻、達人帶貨、商城等,合起來助推品牌效應。
" 小鳳仙 " 直播間正在帶貨。(圖 / 受訪者提供)
這種 " 四合一 " 打法效果明顯。今年年初,一款夜光浮标賣出七八十萬隻,比起以前銷量翻了兩三倍," 所有傳統電商加起來都沒有這一個抖音店賣得多。"
轉變在當地比比皆是。2020 年,當地頭部品牌川澤轉型做直播帶貨。此前他們主要做傳統電商,年銷售額在千萬級。
創始人張軍感歎," 公司當時将大量優勢資源投入到抖音直播, 從結果來看判斷是準确的 "。現在,川澤直播間日常在線超 500 人,大場直播在線人數能過萬,其中 98% 是男性用戶,年齡從 20 歲到 50 歲都有。
到了 2023 年,川澤的抖音直播銷售額過億,已占到公司整體銷售額的 60% 。在近一年抖音垂釣用具排行榜中,其訂單量位居第一。
垂釣達人李志剛在川澤官方旗艦店抖音直播間帶貨。(圖 / 抖音截圖)
最大的變化是什麽?張軍說:" 供應鏈反應速度,特别是上新速度必須快,才能适應直播帶貨強大的爆發力及節奏。"
在這個過程中,抖音也給予扶持。店鋪有專屬店小二跟進,指導參與各種平台活動,還會給予相應流量支持。平台還會定期走訪産業帶,給商家提供集中培訓,講解市場最新動向和平台政策,解決商家的實際問題,助力其生意發展。
據抖音電商相關負責人介紹,該平台運動戶外行業的所有二級類目中,垂釣用具的訂單量排名第一,GMV 排名第二,是把内容場和成交場完美融合的優勢類目之一。其中,浮标産品訂單有 63% 來自臨湘。近一年來,該産業帶在平台實現動銷的商家超過 1000 家。
在成爲浮标之城前,臨湘更廣爲人知的是主持人之鄉。何炅、李湘的名字家喻戶曉,這裏是他們的老家。現在,直播間成了放大器,助推臨湘拿穩浮标之城新名片。
" 臨湘浮标 "。
在浮标産業帶之外,其他行業也樂意捧出這張名片。在醬料 " 十三村 " 的老闆李國武看來,臨湘浮标在全國打出名氣,他們這些當地商家就能跟着沾光。
他做醬料十幾年,稱 " 當地稍微高檔一些的商超都有我的醬料 "。今年," 十三村 " 還被相關部門選爲老字号品牌。
他對自家産品有十足信心:醬料經由 7 個月古法發酵,又加入多種香料、新鮮黃牛肉慢火熬制而成。但他始終有個迷思——品牌很難走出臨湘,推廣到其他地方。
早在 2022 年,嶽陽市在當地組織了一場直播帶貨,李國武記得很清楚,短短三四分鍾,就帶貨三十多萬銷售額,抵得上他們所有渠道賣三四天的效果。
另一個臨湘本土茶葉品牌永巨黑茶,也在直播中嘗到了甜頭。去年,嶽陽市政府再次組織頭部直播帶貨,"3 秒鍾花椒青磚茶庫存就售罄了,而且沒有一單退貨 "。公司總經理潘建勳至今印象深刻,他很快就在抖音設立了官方店鋪賬号 " 大口喝青磚 ",今年初連續直播三場賣年貨,每場營收達到 10 萬元。直播三四個小時,銷售額相當于線下店鋪賣三天。
臨湘市政府也在用實際行動支持電商發展。這幾年,政府投資 1.76 億元,建成 7 萬平方米浮标電商物流園,可容納商戶 500 家以上,打造出電商、物流、倉儲、生産一體化專業園區;還建成了釣具電商創新創業孵化基地,設立了 5000 平方米的釣具展示中心、營銷實訓中心和電商直播中心,共孵化釣具電商企業 13 家,培訓釣具電商員工 3600 人。
目前,當地釣具(浮标)企業線上銷售年産值達 50 億元以上。釣具電商年發貨訂單在湖南省特色産業中排名前三,每天發貨量超過 20 萬單。
10 月 18 日晚," 臨湘浮标杯 " 開幕式無人機表演。
臨湘浮标産業發展中心主任羅星介紹,臨湘直播生态已形成完整産業鏈,尤其是頭部商家川澤、小鳳仙、民間藝人、福翼、黃金眼等釣具公司,直播帶貨達人越來越多,直播效果也越來越好。在抖音電商整個垂釣類目的排行榜上,訂單量前五的品牌中,臨湘占三個。
千萬隻浮标從臨湘走向全國,也源于當地良好的經營環境。這兩年,雖然浮标商家和直播間數量持續增加,但從業者仍然感到氛圍平和。川澤老闆張軍說," 沒有出現诋毀對手品牌,擡高自己品牌或售假等行爲 "。
在釣具(浮标)産業園内,入駐企業五年之内都能享有優惠政策。李立明暢想着公司的未來——整棟樓都做電商,直播間、倉庫、物流全部打通,每層樓都有電梯。
明年就是公司成立第三十年,也是他和哥哥投入青春的三十年。李立明很感慨," 三十年以來堅持不懈,始終如一。兄弟倆不離不棄,堅持做好浮标 "。
本文來自微信公衆号 " 新周刊 "(ID:new-weekly),作者:何浏,36 氪經授權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