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迪爾說史 Author SOUL 迪爾
朝鮮戰争初期,曾有數萬名原解放軍朝鮮族官兵爲徹底解放祖國,加入人民軍南下作戰,這已經不是什麽秘聞。但鮮爲人知的是,其中有一小部分官兵在人民軍主力北撤後,作爲人民軍南部遊擊軍的成員繼續堅持在南韓地區打遊擊,其中的極少數人甚至還堅持到了戰争結束後,于 1954 年被韓軍俘虜的原解放軍女衛生員池春蘭就是其中之一。
1967 年池春蘭在漢城女子監獄(左)
池春蘭(지춘란),1931 年出生于中國東北,祖籍鹹鏡北道慶城郡,1947 年 3 月 25 日在吉林省加入東北野戰軍吉南軍分區第 72 團,該團由朝鮮義勇軍第 7 支隊改編,部隊裏共有 500 餘名朝鮮族官兵。據池春蘭的丈夫黃錦洙後來介紹,池春蘭受叔叔和哥哥的影響,從小就參加了地下革命工作,而且擅長演講。于是,在入伍時她曾自告奮勇要當一名宣傳員,但當時負責征兵的領導卻告訴她說,現在部隊作戰傷亡很大,又缺少傷員救護人員,于是最終安排她當了一名衛生員。
黃錦洙還介紹說,在解放軍野戰醫院工作時,池春蘭主要負責護理身患重病的解放軍戰士,包括因凍傷而導緻的治肺結核、肝炎等疾病的患者。多年的醫療護理工作,讓池春蘭掌握了非常娴熟的護理技能,即使是在黑夜中,也能完成對傷口的包紮和藥物的注射。因爲在工作中表現突出,池春蘭于 1948 年 9 月 4 日被吸收入黨。
1948 年 4 月,吉南軍分區第 72 團被編入東北野戰軍獨立第 11 師,後改稱解放軍第四野戰軍第 164 師。1949 年 8 月,根據中朝哈爾濱會議達成的有關協議,第 164 師全部朝鮮族官兵 1 萬餘人進入朝鮮,駐紮在鹹鏡北道清津市,并改稱人民軍第 5 步兵師團。池春蘭也随部隊返回朝鮮,并被授予醫療中尉軍銜,在第 5 步兵師團随軍野戰醫院工作。
樸宗根、南道富
朝鮮戰争爆發後,人民軍第 5 步兵師團奉命南下作戰,池春蘭雖然在後方醫院工作,但面臨的挑戰一點也不比前方戰士輕松。由于絕大部分公路和鐵路都被美軍轟炸機炸毀,爲了将傷員及時運往後方治療,池春蘭經常在夜間用牛車将傷員們從前線上拉下來,運往後方的野戰醫院治療。仁川登陸後,池春蘭曾一度撤退到中朝邊境的人民軍後方醫院工作,後随着戰局的變化,又被調往前線,在位于江原道橫城郡的人民軍前方醫院工作。
1951 年 1 月初,中朝聯軍在第三次戰役中一直打到北緯三七線附近,人民軍第二軍團的一支偵察部隊前出至榮州郡浮石面南大裏,找到了隐蔽在此、自仁川登陸後就一直處于失聯狀态的慶尚北道道委機關,并向他們傳達了上級要求他們就地開展遊擊戰争、開辟敵後第二戰線的命令。道委書記、南方遊擊第三戰區司令樸宗根(박종근)則趁機請求說,部隊裏現在缺乏有經驗的醫療護理人員,請上級調來若幹。
考慮到在南方敵後打遊擊條件将異常艱苦,上級最終挑選了素質過硬又立場堅定的池春蘭等人,而後者也表示将堅決服從領導的安排。被調到慶尚北道道委遊擊隊後,池春蘭随部隊轉戰敵後,到 1951 年 4 月 20 日,原本 356 人的遊擊隊僅剩 220 人,其中還有 121 人是新入伍的戰士。池春蘭也在一次戰鬥中中了槍傷,爲此樸宗根還特地去看望她,并勉勵她說:" 隻要有你在,我們就能活下去!" 因爲之前樸宗根一度舊傷複發發高燒,多虧了池春蘭的照顧才逐漸康複。
韓國《智異山公報》公布的池春蘭(左上)等人被俘消息
爲了摧毀在戰線後方山區活動的人民軍南部遊擊隊,美韓軍強制将山區居民遷出,又出動戰鬥轟炸機,一捕捉到遊擊隊的動向就扔下大量凝固汽油彈,把很多山林燒成光秃秃的山頭。池春蘭在向黃錦洙談到這段歲月時,介紹說,爲了不被美軍飛機發現,遊擊隊平時隻能分散開,以 5 人爲一組的小單位活動,這樣大大削弱了遊擊隊的戰鬥力。
1951 年夏,形成于去年年底的人民軍總司令部要求南方各遊擊隊重組的第 10 号文件終于被傳遞到樸宗根手中,文件明确劃分了南方六區各遊擊隊的活動範圍,并要求将組織混亂的慶尚南道遊擊隊重組爲第五區,由原京畿道遊擊隊指揮官金應彬擔任道委負責人。但由于金應彬已在第四次戰役中被韓軍中校蔡命新指揮的特務隊捕殺,故慶尚北道副委員長、金應彬的大學同學南道富決定親自去第五區赴任,而池春蘭也于這個時候轉入第五區遊擊隊服役。
南道富曾是抗戰末期一支國内小抵抗組織的頭目,朝鮮戰争爆發前曾在南方打過遊擊,也在北方培訓過遊擊隊員,他對于遊擊戰的理解也僅限于把大部隊分散開打靈活的 " 麻雀戰 ",而不重視根據地和政權建設,所以盡管遊擊隊員們作戰英勇,隊伍規模還是越打越小,南道富的戰友樸宗根也在 1952 年初的一次讨伐中犧牲。1951 年 8 月,人民軍總部又發出第 94 号決議,其中要求将第 3、5 區遊擊隊合并爲第 4 區,但這份決議直到一年後才被送到南道富手中。
被俘後受審的南道富、池春蘭(右二)等五人
由于第 94 号決議的内容依舊是要求南方遊擊隊以武裝鬥争爲活動中心,所以一向遵守上級命令的南道富部隊又進行了一年多的遊擊活動,到 1953 年 10 月 1 日,南道富手下所能聯系到的第四區黨政軍幹部,隻剩 37 人,其中就包括依舊擔任醫護人員的池春蘭。按照遲遲到來的人民軍總司令部第 111 号決議文件的指示,南道富命令幸存的各分區遊擊隊員分批下山,混入城市建立地下黨組織,将工作重心從武裝鬥争轉向潛伏工作。
出發前,南道富指示池春蘭先潛伏在八公山的遊擊隊據點,等條件成熟後再來接她,因爲池春蘭是中國朝鮮族,在風俗習慣和語言文化不同的韓國南方很容易暴露身份,池春蘭隻能服從命令,結果這一等又是三個月。南道富下山後,在慶尚南道昌甯郡大地石洞一座破房子裏寫下了帶有回憶錄性質、名爲《寶物文書》的總結文字,并在其中記下了 17 位 " 現在的幸存者、那些熱心參加遊擊鬥争的人,在我眼裏就像是革命和黨的瑰寶 " 的戰友的名字,其中就包括池春蘭。
南道富随後将《寶物文書》裝在一個玻璃瓶裏埋在老房子地下,這個玻璃瓶直到 48 年後才被韓國曆史學家發現,成爲後世研究南道富部隊活動的重要文獻資料。再說之後,南道富與參謀長車鎮哲投奔了在昌甯的車鎮哲叔叔與妹妹,結果反被他們告發,并于 1954 年 1 月 21 日被陸續逮捕。根據所掌握的情報,韓軍突擊隊随後襲擊了遊擊隊在八公山上的據點,并将已經在此等待了三個月的池春蘭擒獲,另繳獲步槍 4 支、卡賓槍 2 支,及其他子彈、手榴彈和望遠鏡等物品。
南道富、池春蘭被判處死刑的報道
1954 年 3 月 12 日的韓國《東亞日報》報道了南道富、池春蘭等人被捕的消息,其中稱池春蘭爲 " 傀儡軍少尉 ",大概是媒體獲得情報有誤吧。1954 年 10 月 12 日至 16 日,韓國漢城中央高等軍事法庭對南道富、池春蘭等五名被捕人員進行了接連四次的審訊,據韓國教授林京錫(임경석)在《難忘的革命者記錄》一書中描述道,池春蘭在法庭上強調自己是一名醫護人員,而非戰鬥員,根據國際紅十字協會有關條例,她應該被立即遣返回朝鮮。
池春蘭在發言中還引用了越法戰争停戰談判期間,北越釋放被俘法國護士的例子,雖然不知道她在押期間是如何獲得這一情報的,但黃錦洙後來介紹說,是南道富在監獄裏指導池春蘭這樣做的。南道富曾對池春蘭說:" 你是一名護士,甚至還不是朝鮮半島人,是來自中國的解放軍,所以那些人不會随便殺你的,因此你一定要活下去!并争取通過法律鬥争被遣返回朝鮮,然後向人民彙報我們這段時間的鬥争情況,你是第三區遊擊隊鬥争曆史的見證者!"
最終,韓國法庭判處南道富、池春蘭及另一位遊擊隊指揮官柳應載死刑,其中池春蘭被判處死刑的理由是:因爲她是人民軍的在編人員,職務是 " 僞遊擊隊第三區護士長 ",所以雖說她又是護士又是遊擊隊員還又是戰俘,但根據美國軍政府頒布的《國防安全法》第 32 條,仍可以被判處死刑。該條法令規定:如平民以武器、彈藥、食物、金錢或其他物資,直接或間接幫助或試圖幫助敵人,或故意隐匿或保護敵人,可以處以最高爲死刑的刑罰。
1969 年剛出獄的池春蘭
最終,南道富于 1955 年 8 月被執行死刑,池春蘭則如南道富預料的一樣,被改判 20 年有期徒刑,并被關押在漢城女子監獄。1960 年 4 月 19 日,漢城市民和學生發起聲勢浩大的 " 四一九 " 革命,推翻了李承晚的統治,新上任的韓國總理張勉,對仍被關押的人民軍及遊擊隊戰俘都進行了減刑,判無期的被改判 20 年有期,20 年有期的被減刑爲 15 年有期,就這樣,池春蘭在 1968 年終于重獲自由,此時她已經在監獄裏整整待了 13 年。
出獄後,池春蘭在漢城乙支路一家私營醫院當護士,并經在獄中結識的四月革命社會黨婦女委員會委員長崔萬裏介紹,結識了左翼教師黃錦洙(황금수),此人曾在 1948、1950 和 1961 年三次因違反《國防安全法》第 32 條而被捕。由于在多年的遊擊鬥争和牢獄生活在喪失了生育能力,所以池春蘭夫婦後來收養了一個兒子。1979 年,黃錦洙因爲涉嫌參與南民田事件而再度被捕,池春蘭單獨撫養着養子,卻在 1984 年神秘去世,死因不明,終年 53 歲。
雖然池春蘭沒有完成南道富 " 向人民彙報第三區遊擊隊鬥争曆史 " 的遺願,但 2001 年 10 月 21 日,南道富掩埋在破房子地下的玻璃瓶終于被成均館大學曆史系的一個遊擊隊研究團隊找到,當然他們的這次成功也得到了南道富的參謀長成日基(原名車鎮哲)的指點。這個玻璃瓶中,除了寫有《寶物文書》的筆記本外,還裝有一根代表遊擊隊員身份證明的勺子、一張醫院證明及三期遊擊隊的宣傳刊物《紅星》(分别是第 44、46 和 47 期)。
林京錫教授與其著作《難忘的革命者記錄》
參與發掘的林京錫教授在出版于 2008 年的《難忘的革命者記錄》(잊을 수 없는 혁명가들에 대한 기록)一書中介紹道,《寶物文書》一共隻有 20 頁,還被标注爲是 " 保密文件 ",想必是南道富因暫時無法傳遞給上級,隻能暫時掩埋在此吧,想等着以後有機會再挖出來傳遞出去。如前所述,《寶物文書》表揚了 17 位 " 即使遇到任何困難,也能忠實地爲黨獻出生命,沒有絲毫動搖的同志 ",其中就包括池春蘭。這樣的評語,正是池春蘭鬥争的一生的最好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