騎着掃帚棍兒的 " 真正的比賽 "。
《霍格沃茲之遺》無疑是 2023 開年的首個爆款遊戲,憑借對 " 哈利波特 " 這個世界級 IP 的高度還原,收獲了一衆粉絲和玩家們的好評。
不過美中不足的是,雖然遊戲中幾乎做到了 1:1 還原電影小說中的建築和場景,但唯獨缺了一個非常重要的元素——魁地奇。
這項小說和電影都着重刻畫的魔法運動,在遊戲中卻因為時任霍格沃茲校長菲尼亞斯(也被譽為學校史上最不受歡迎的校長)的一句話而慘遭取締。
很難說取消魁地奇的原因除了事故頻發外,是否也跟制作組還沒想好如何在遊戲裡呈現這個擁有複雜規則的運動有關。
不過有句話是這麼說的:" 現實永遠比小說更精彩。" 如果你因為無法在遊戲裡打魁地奇而耿耿于懷,那不妨在現實裡試試這個刺激的運動。
沒錯,現實裡也是可以打魁地奇的,而且這還是一個創立了 18 年之久,有着成熟規則、賽制、隊伍、官方協會的正經比賽。
1
如果你本來就是 HP 系列的粉絲,那麼應該很快就能理解這個魁地奇的 " 三次元低配版 ",因為它的賽制和規則大體都與劇情描述的類似,唯獨有一個區别——飛天掃帚。
顯然,現實裡買不到可以原地起飛的掃帚,因此在真人魁地奇中,隊員騎掃帚的場面是這樣的:
追球手的得分方式是這樣的:
擊球手打出遊走球的場景是這樣的:
以及最關鍵的,抓到能獲得大量分數并終結比賽的金色飛賊,現實裡長這個樣子:
出于同樣的原因,現實裡買不到能原地起飛還帶翅膀的金屬球
總之,這完全可以理解為小說裡魁地奇的 " 低空版本 ",而為了能讓比賽同樣兼顧競技與觀賞性,這個 " 真人魁地奇 " 自誕生以來,在規則和比賽道具上,也經曆了多次的更叠和調整。
2
在小說中,魁地奇比賽每隊需要出場 7 名隊員,分别由追球手、擊球手、找球手、守門員組成,主要目标是追球手負責将鬼飛球扔進對方守門員把守的三個圓環中,次要目标則是找球手需要抓住全場最靈活、分數也最高的金色飛賊,一旦金色飛賊被抓,比賽即宣告結束。
而魁地奇在一定程度上也允許暴力行為的出現,比如每支隊伍的擊球手就負責将勢大力沉的遊走球打向對方球員,以破壞對方的攻勢。
在現實中,真人魁地奇同樣複刻了這一基本玩法,并且同樣使用了三種類型不同的球類來完成比賽,這其實在目前的運動體系中是非常少見的。
比如負責得分的鬼飛球,在現實中就使用了放掉一部分氣的排球來代替,将球抛入對方三個圓環中的任意一個,都可以獲得 10 分,由于現實裡無法飛行,所以圓環的離地高度基本都在 2 米以下。
一名隊員将 " 鬼飛球 " 擲入對方球門
而用來發動攻擊的遊走球,它的玩法更類似于現實中的 " 躲避球 " ——由擊球手抛出,目标是場内的對方球員,一旦被遊走球擊中,球員就不能再攜帶任何球,這相當于小說中的 " 擊倒 ",需要觸碰己方球門才能解除。
原著中被遊走球擊中導緻受傷甚至險些喪命的情況非常多,由于現實裡不存在能夠快速治療的魔法,所以僅使用特定的 " 擊倒 "Buff 來代替。
真人魁地奇使用的鬼飛球(白色)和三個遊走球(紅色)
此外,現實比賽中使用了體積更小的網球來代替金色飛賊,為了還原它速度快,難以被捕捉的特點,人類也想到了自己的 " 特殊魔法 " ——由一位中立的球員攜帶在身後,并且整個賽場隻有找球手能與他發生肢體接觸。
不過和原著中有所區别的是,現實裡抓到金色飛賊僅僅隻能獲得 30 分,而且在部分版本的規則下,并不會立即終止比賽,而是需要等某一方的分數超過預先設定的上限後才會結束。
在這樣的基本規則下,又演變出了一條最核心的規定——每一名參賽隊員,都必須在兩腿之間夾一根 " 掃帚 "。
許多第一次觀賞這項運動的觀衆,都會對球員胯下那根意義不明的棍子産生疑惑,但這根棍子恰恰是這群不會飛的麻瓜最後的倔強。
雖然不能把人送上天,但規則裡對這根 " 掃帚 " 有着嚴格的說明,比如它必須始終被置于球員的兩腿間,在球員移動時,需要有一隻手抓住掃帚;争搶時如果掃帚脫手,那麼也算 " 擊倒 "。
通俗點講,這根看似無用的掃帚,就像籃球裡的 " 雙手運球 " 規則一樣,本質上是一種對球員的限制,這讓他們多數情況下隻能用一隻手來控制球,但也正是因為這根掃帚,讓這個運動除了球員不能飛以外,基本保留了小說中的形式和精髓。
在 " 哈利波特 " 系列小說中,霍格沃茲的解說員曾提到這麼一句話:
" 弗林特差點兒使格蘭芬多的找球手喪命,我相信這種事情誰都會遇到…… "
在擁有大量直接對抗的魁地奇運動中,球員受傷乃至喪命聽上去聽上去都像一件司空見慣的事,而在現實裡,同時繼承了橄榄球、躲避球、排球屬性的 " 魁地奇 ",同樣存在非常激烈的身體對抗。
球員不僅可以用身體和手臂放倒對方的追球手,甚至連場上的由第三方扮演的金色飛賊,也能靠推倒找球手來避免被捕捉。
而在這樣對體能和力量要求十分高的比賽中,卻演變出了一條更特殊的規則——真人魁地奇要求男女隊員同時上場。
3
在真人魁地奇關于參賽者性别的規定中,明确提到了:" 在參賽的 7 名球員中,同種性别的球員不能超過四位。"
這條規則讓每個隊伍最多隻能同時上場 4 名男隊員,而這項運動中關于男女的界定,也并非以普通的生理标準,而是取決于每個隊員自身的性别認知。同時,賽會官方也宣稱會接納更多對自身性别有其他認知的球員。
此前,這樣的規定和争議難免會被旁人打上 " 政治正确 " 的标簽,由此引發進一步的争論。不過對于享受這項運動的當事人來說,可能就是另一種态度。
在 2016 年時,國外媒體 VICE 就曾采訪了效力于牛津大學的魁地奇球手傑克 · 倫納德,作為一名改變了性别認知的球手,他就認為正是因為有了 " 平等 ",才使得真人魁地奇變成了一項獨一無二的體育運動。
同樣效力牛津大學的另一名隊員佐伊 · 福特也曾表示:" 在比賽中,即使是身體嬌小的女孩,也有機會應對一個強壯的橄榄球運動員,這讓比賽更有趣。"
但可以想象到的是,持有這樣理念的賽事主辦方,自然也會和小說作者 J · K · 羅琳的一些觀點産生分歧。
J · K · 羅琳因為部分針對跨性别群體的言論而遭到了大量支持 LGBT 群體的抵制,在這樣的輿論環境下,去年 7 月美國魁地奇、英國魁地奇等多個國家的主辦方對外聲明,将這項運動由原本的 " 魁地奇 "(Quidditch)更名為了 " 魁地球 "(Quadball)。
更名後的美國魁地球聯盟 LOGO
但不得不說,更名也從其他方面給這項運動帶來了更高的傳播度。過去由于 " 魁地奇 " 這個名字已經被版權方華納兄弟注冊,因此相關賽事的轉播和贊助都曾受到限制,跟原 IP 切割後,獨立的魁地球運動反而能舉辦規模更大的比賽,也得到了更多人的認可。
4
魁地球起源自 2005 年美國的米德爾伯裡學院,當時兩名還是哈迷的大學生在閑暇之餘創造了這項缺失了飛行元素的魁地奇遊戲,在經過 10 版以上的規則更新後,最終才形成了現在這個擁有完整賽制和職業隊伍的世界性運動。
如今,這項有了新名字的 " 魁地球 " 運動,已經在北美和歐洲的多所高校内有了自己的聯賽和隊伍,甚至還有了專屬的魁地球世界杯(IQA world Cup):
2018 年在意大利舉辦的魁地球世界杯
所以很顯然,人類的想象力和執行力才是能讓掃帚起飛的,真正的魔法。
點擊下方卡片關注遊研社
公衆号近期改版,文章容易在時間線消失
推薦把遊研社設為星标,不錯過每一篇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