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城多水但不該成爲新能源的窪地。
武漢光谷廣場,亞洲最大的地下綜合體,同時也擁有着亞洲最美的燈光雕塑 " 星河 ",既是武漢光谷的門戶,同時也是武漢的重要交通樞紐,承擔着緩解交通壓力的重任。
但是,BC 近日走訪武漢市卻發現光谷廣場不僅地标性建築 " 星河 " 不再亮燈,而且也沒有昔日人流如織的繁華,和印象中第一次到光谷廣場的震撼完全的不同,甚至懷疑是自己運氣不好遇上了設備檢修,但一連幾日都沒有見到亮燈。
而在咨詢了本地朋友後才得知,光谷廣場的燈光因爲節能的需要從 2021 年 10 月就關停了,當地爲實現節能減排的目标如此有魄力,這讓我對武漢的新能源汽車發展充滿了期待,但在實地走訪後卻颠覆了我的想法。
" 愛不上 " 的東風
當地朋友李然告訴我,東風已經不是同事換車的首選了,李然的公司是光谷内一家中字頭國企,之前和東風汽車經常有活動聯誼,購買東風旗下的車型能享受到不少的優惠,所以單位同事有不少都買了東風旗下的産品。
例如他的部門領導就開着一輛舊款的雪鐵龍,辦公室主任開的是英菲尼迪,至于像東風本田和東風日産則是大多數普通員工的選擇,他本人就開的是東本的 CR-V。
但是,他告訴我最近幾年卻很少有同事再選東風汽車了,有一位同事換購了特斯拉,之前那位辦公室主任則是換購了問界 M7。至于東風旗下的新能源汽車則根本沒有同事談起。
他說你要想體驗東風的新能源就打網約車吧,大概率能體驗到,至于出租車隻有一部分是東風的新能源,還有不少燃油車在跑,而且品牌有許多種,不像西安這種城市早已經全部換成比亞迪的新能源了。
這些消息讓我感到詫異,東風汽車算是國内車型覆蓋最廣的車企之一,竟然在武漢都不能占有大部分公共交通的市場,讓肥水流向了外人田。
李然還講到他已經後悔買車了,自己的車現在基本上就是閑置的狀态,武漢車多,還不限行,加上長江的影響,讓堵車在武漢已經成爲一件日常,開車還不如公共交通省心。
爲了确認朋友說的真實性,我來到了車谷的 4S 店,開始了實地的走訪。
首先我們前往到 3 月車市降價風暴的中心,位于龍陽大道上的标緻雪鐵龍 4S 店,這家門店歸東風全資的銷售公司所有,連土地都是東風的。根據銷售人員講,正因爲如此在 3 月促銷活動時,這家店迎來了曆史最高的客流,買車的客戶早早就在店門外排起了長隊,隻爲提到一輛活動車。
但是當活動結束後,門店就又恢複了往日的平靜,就像我們到店是看到的一樣,并沒有什麽顧客,問起促銷活動,店員講到目前店裏隻有 22 款的凡爾賽享受優惠,額度在兩萬元左右,除此之外其他的車型都隻有官方的優惠政策,包括現在并網銷售的标緻也是一樣。
在店内的一角還發現了東風納米,這款車算是我見到的第一輛展車,據店員所講這款車是最近剛運到店内開始銷售的,目前還在布置的狀态。
在要離開店時,看到有一位顧客來提車,所提的正是 22 款的凡爾賽,據銷售人員講目前店内也就隻剩 3 輛 22 款的新車了,如果考慮太久可能就享受不到優惠了。
緊接着我們來到附近的岚圖 4S 店,岚圖是東風集團的 " 造車新實力 ",岚圖整合了東風公司超 53 年的造車技術和優勢資源,勵志成爲 " 中國高端新能源乘用車領導者 ",從 2021 年首款新車上市以來就備受關注。
并且在今年的新能源汽車銷量排行中一直是同比增速最快的品牌之一,但月銷量卻一直沒有太多變化,像東湖一樣平靜無波。
當還在停車的時候就已經有銷售人員主動的出門迎接,可以說岚圖還是學到了一些新勢力銷售的方式,一進店門就看到岚圖追光布置在最顯眼的位置,FREE 擺在另一側,夢想家則需要進入店内才能看到。
根據銷售人員講,目前追光有 2 萬元的優惠額度,而這款車是在 4 月份車展才公布的價格,僅僅過去不到三個月就已經開始降價銷售了,并且降價也是官方的優惠政策,而在發布會上提到的租賃電池的方案目前已經被取消了,至于原因銷售人員也不清楚。
當問起店内是否還有其他優惠時,銷售人員猶豫了片刻後講到,如果月底前能提車的話可以享受 1 萬元的返點優惠,條件是必須在月底前開票,至于原因則不方便透露。
後續根據向其他品牌的銷售人員咨詢,可能是爲完成銷售目标獲取車企返點獎勵的一種操作,但是根據岚圖官方公布的銷量,6 月份交付 3007 輛,同比增長 150% 勢頭正好完全不需要這樣的操作,或許這背後另有隐情。
或許是因爲時間關系,在我們進店咨詢的時候并沒有其他的顧客,畢竟周内下午還是少有人會來傳統的 4S 店看車。
而根據本地人調侃,追光大家都知道,但沒人敢買,那是給大領導準備的座駕,一般的老百姓怎麽開,特别是體制内的人更不敢了,雖然是調侃但也确實說明了追光在武漢尴尬的定位和宣傳方式。
在離開岚圖的門店後,恰好發現旁邊開着一家問界的門店,我就順便進店咨詢了下,根據銷售人員所講,這家門店是問界在武漢的一處交付中心,所以選擇在了傳統 4S 店的區域内開設,方便用戶交車。
就在交談時,我們發現這家門店的客流還是不錯的,不時有顧客進店咨詢,試駕體驗的顧客也有不少,和隔壁的岚圖相比完全是另一番場景,但幾乎也隻是咨詢,交付提車的用戶并沒有見到。
可以說在武漢還是燃油車更有市場,但東風的燃油車卻不在是武漢市民的首選,至于東風新能源,除了不像買的網約車型就隻剩不敢買的岚圖。
新能源需求亟待開放
武漢作爲中部最大的城市,汽車保有量和汽車銷量一直在全國排名靠前的位置,根據官方公布的數據,武漢市機動車保有量在今年初已突破 430 萬輛,是全國八個機動車保有量超過 400 萬輛的城市。
但是武漢的新能源市場卻不像其他城市增長迅猛,例如和杭州比武漢就差了不少,兩者的機動車保有量都在 400 萬輛左右,人口規模也都是 1300 萬人,杭州的新能源汽車數量卻有 58 萬輛是武漢的 2 倍還多。
這或許是因爲武漢是全國機動車保有量超過 400 萬輛的城市中唯一不限行的,像杭州、西安這樣的省會城市都通過限行來緩解交通擁堵和空氣質量問題。
正因爲不限行,武漢的乘用車銷售增速一直排在全國前列,2022 年同比增長 6.3%,增長率明顯高于全國 1.8%、全省 0.5% 水平。
但是武漢的新能源滲透率卻一直和全國水平持平,根據官方統計,截止 2023 年 6 月底我國的汽車保有量已經超過 3.28 億輛,新能源汽車 1620 萬輛,在不少沿海城市新能源的占比已經超過 10%,但是武漢市的占比僅有 5% 與全國平均水平相當。
另外有數據統計,武漢的電動汽車充電樁的車樁比已經超過 1:1,遠優于全國 2.5:1 的水平,并且武漢還在不斷的推動新建充電車位的比例。
雖然當地政策上是在推動新能源快速發展的,但從市場來看新能源汽車并沒有走進尋常人家,而新能源汽車還是集中在公共交通中,例如當地不少出租車和網約車都是新能源。
在新車市場對新能源收獲無果之後,我們決定前往二手車市場一探究竟,畢竟武漢除了有車谷外,還是全國主要的二手車交易市場,特别是在 2021 年開始二手車新政試點後,當地的二手車市場就更加生意興隆。
根據官方數據顯示,2021 年武漢市二手車交易量爲 30 萬輛,同比增長超 100%,2022 年雖然數據有所回落卻依然有 26 萬輛,而同年武漢市的新車銷量也隻有 38 萬輛。
在走訪了升官渡二手車市場和一号車市後,我們發現武漢的二手車市場依然是以燃油車爲主,新能源車型僅有極少數商家在銷售,不少商家在談到新能源汽車時都面露難色,更有直言不願再碰電車的。
在升官渡二手車市場,僅有兩家店鋪有新能源二手車銷售,一輛特斯拉和一輛五菱宏光 MINI,在和店主溝通時,對方很直接的就說不願意做電車的生意,電車新車的價格浮動太大,讓二手車經常收到手就賠錢,在經曆了幾次降價後就再也不做了。
但是來到一号車市,就和之前的市場完全不一樣,一進入市場就看到一家寬敞的門店内停有不少品牌的新能源二手車,除了熱銷的特斯拉外,包括極氪、高合等品牌的電池都有銷售,在和銷售人員交談中才知道,這家電動兔子是武漢最大的新能源二手車銷售商。
但是在進一步交談之後才得知,他們的客戶更多是外地車主,車也多數是從外地收來的,武漢市區的顧客反倒沒有那麽多,他們更多的是因爲武漢的交通方便而做成了二手新能源的生意。
這樣的結果算是讓我知道爲什麽武漢一年銷售 10 萬輛新能源汽車但是在路上卻見不到大量的新能源汽車了。
其實武漢也需要更多的新能源汽車來滿足發展和減碳的目标,按照武漢市制定的目标,力争到 2025 年全市新能源汽車保有量超過 60 萬輛,而目前武漢的新能源保有量隻有 23 萬輛,未來每年要新增 15 萬輛才能實現該目标。
對此比亞迪是第一個嗅到機遇的,在武漢會展旁的商業中心,比亞迪開了全國首家品牌體驗中心,并且是湖北省最全面、最高規格的比亞迪展示中心,展示并銷售比亞迪旗下全品牌汽車,根據工作人員講這家門店的開業就是比亞迪想要在武漢推廣新能源汽車的沖鋒号,就是看準武漢未來新能源發展的潛力而來的。
可以說武漢因爲燃油車而成爲全國汽車保有量最多的城市之一,但是卻也因爲燃油車的發展制約了新能源的發展速度,雖然政府極力想要推動新能源的滲透率,但奈何傳統燃油車的市場過于龐大,牽一發而動全身。
或許有人表示,限行将解決武漢目前的擁堵問題還能順便解決新能源滲透率低,但其實武漢目前的狀況很難支撐起城市限行,根據官方的報告,武漢市停車位缺口有 127 萬個,沒有能執行限行的基礎條件,特别是在老城區車位更是缺少,限行隻會讓停車問題更加突出。
武漢的新能源之困,困住的不隻是當地的車企,更困住了武漢的未來,就像光谷廣場的地标,本來是武漢新産業興起的象征,現在卻隻能爲節能減排讓路,失去了光也就失去了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