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 @視覺中國
文 | 創業最前線,作者 | 段楠楠,編輯 | 馮羽
作爲年産粗鋼超過 10 億噸的鋼鐵大國,中國線上鋼鐵交易一直頗爲活躍。根據灼識咨詢披露的數據,2022 年中國鋼鐵線上交易市場規模爲 9958 億元。
在如此龐大的市場規模下,國内誕生了一批優質的鋼鐵電商,其中便包括找鋼産業互聯集團(以下簡稱 " 找鋼集團 ")。
2023 年 8 月 31 日,鋼鐵電商找鋼集團向港交所遞交了招股說明書,計劃在港交所主闆上市。公開資料顯示,找鋼集團成立于 2012 年,是一家 B2B 鋼鐵電商企業。
找鋼集團電商業務主要依托旗下互聯網平台 " 找鋼網 "。在 B2B 電商爆火初期,國内有數百家鋼鐵電商,但随着時間推移,不少鋼鐵電商紛紛倒閉,找鋼集團憑借雄厚的資金實力存活了下來。
根據灼識咨詢披露的數據,2022 年找鋼集團線上交易數字平台鋼鐵交易噸數達 3530 萬噸,約占中國鋼鐵線上交易總量的 38%。
雖然公司已經成爲鋼鐵電商龍頭,但依然未能擺脫虧損的尴尬境地。成立至今,找鋼集團累計融資金額超過數十億元,目前可能所剩無幾,在估值百億港元的情況下,找鋼集團能否順利募資上市?在市場規模持續擴大的情況下,公司是否能順利扭虧爲盈?
01 持續虧損,公司估值達百億港元
與其它港股 IPO 企業不同,找鋼集團拟通過 De-SPAC(特殊目的收購公司并購上市)模式提請上市申請。如果成功上市,找鋼集團将成爲國内第一個通過 SPAC 交易實現上市的企業。
早在 2018 年找鋼集團便謀求在港股上市,甚至通過港交所聆訊,但由于資本市場的變化,找鋼集團主動放棄了上市申請。
随着 SPAC 上市 2021 年在美股的興起,找鋼集團看到上市希望。2022 年港股引入 SPAC,引入初期就有超過 10 家企業申請。此次找鋼集團合并的對象 Aquila 由招銀國際資産管理有限公司及 AAC Management Holding Ltd 發起,是港交所首個上市的 SPAC 公司。招股書顯示,此次 Aquila 與找鋼集團合并,其估值爲 100 億港元。
找鋼集團背後的明星資本也引發外界關注。2012 年 7 月,成立不滿半年的找鋼集團便獲得由真格基金領投的 1000 萬元人民币融資,投後估值爲 3000 萬元。
天眼查數據顯示,2013 年 1 月公司獲得 500 萬美元 B 輪融資。随後又在 2013 年 12 月、2015 年 1 月、2016 年 1 月分别獲得了 3480 萬美元 C 輪融資、1 億美元 D 輪融資、11 億元 E 輪融資。D 輪融資過後,找鋼集團以 61 億元估值成爲獨角獸企業。随後公司又分别在 2016 年 2 月和 2017 年 6 月獲得戰略融資和 F 輪融資。
(圖 / 天眼查)
作爲鋼鐵電商龍頭企業,找鋼集團投資方陣容十分華麗,既有 IDG 資本、紅杉中國、真格基金等知名創投企業,也有首鋼基金等産業資本。
即便如此也未能阻擋找鋼集團持續虧損。2020 年至 2022 年,找鋼集團分别虧損 4.28 億元、2.85 億元、3.04 億元,三年累計虧損超過 10 億元。
在連年巨額虧損下,報告期内公司現金流整體呈淨流出狀态,分别爲 -3.28 億元、-4.84 億元、3.91 億元。2022 年公司經營性現金流回正,但 2023 年一季度公司經營性現金流又流出 8303.3 萬元。
除此之外,2015 年至 2017 年找鋼集團分别虧損 10.01 億元、8.22 億元、1.24 億元。
由于過去幾年公司持續虧損,找鋼集團從成立至今接近 30 億元融資所剩無幾。截至 2023 年 7 月 15 日,公司現金及現金等價物僅爲 2.85 億元,按照公司前幾年經營業績來看,2.85 億元僅能滿足公司一年左右虧損。
(圖 / 找鋼集團招股書)
但對于公司現金流情況,找鋼集團表現得頗爲自信。招股書中,找鋼集團表示,通過未來經營産生的現金流和此次并購 Aquila 所得款項資金以及現有資金,能滿足公司未來日常營運需求。
值得注意的是,Aquila 上市時已經募集了 10 億港元的資金,本次合并交易還将進行 6 億港元的 PIPE 融資,此次找鋼集團如果能通過 SPAC 模式順利上市,公司将獲得 16 億港元融資,這對于現金流緊張的找鋼集團而言頗爲重要。
02 剝離自營業務,公司毛利率提升
至于公司能否持續實現經營性現金流回正,依然存在很大不确定性。從收入來看,找鋼集團業務主要分爲物流、倉儲及加工服務和金融科技解決方案兩部分。
其中物流、倉儲及加工服務爲公司核心業務,2022 年該業務實現營收 4.14 億元,占公司收入比例爲 88.3%。
該業務主要依托旗下找鋼網開展,鋼鐵賣家在找鋼網上提供鋼鐵産品,買家在找鋼網上購買後,賣家向平台支付一定的傭金,公司提供數字化交易平台服務。
在 2019 年以前找鋼集團有部分鋼鐵自營業務。即公司直接向賣家購買鋼鐵産品,随後再轉賣給買家。
由于鋼材利潤率低、價格波動大,導緻公司毛利率一直較低,在鋼材價格下跌時,公司虧損金額大。因此,找鋼集團在 2019 年開始剝離鋼鐵自營業務,2022 年 3 月找鋼集團将直營業務剝離給與浙江冶金合資成立的公司,自此,找鋼集團将鋼鐵自營業務完全剝離。
随後,公司将業務重心放到數字化交易平台建設上,這也使得公司數字交易平台業務快速增長。數據顯示,2018 至 2022 年,找鋼網三方鋼鐵交易噸數從 810 萬噸增長至 3620 萬噸,年複合增長率高達 45.4%。
自營業務剝離後,找鋼集團毛利率快速增長。2020 年公司毛利率僅爲 15.4%,2023 年一季度公司毛利率增長至 32.3%。
放棄自營業務,主攻數字平台業務後,公司收入增長一方面看行業增長情況,另外一方面則要看公司在行業内是否具備競争優勢。
從産業角度而言,鋼鐵行業并非是朝陽行業,相反由于國内城鎮化、工業化接近尾聲,國内鋼鐵産量開始逐步下滑。
數據顯示,2022 年我國粗鋼産量爲 10.18 億噸同比下滑 1.7%。但由于鋼鐵線上交易規模較小,過去幾年國内線上鋼鐵交易規模快速增長。2017 年國内鋼鐵線上交易額從 2775 億元增長至 2022 年的 9958 億元。
另外,根據研究機構灼識咨詢預測,中國線上鋼鐵交易額将由 2022 年的 9958 億元增長至 2027 年的 24415 億元,年複合增長率爲 19.6%。
03 行業競争加劇,公司傭金持續下滑
雖然線上鋼鐵交易行業擁有不錯的增長前景,但激烈的市場競争是困擾公司持續發展的難題。
與其它領域的電商相似,鋼鐵電商也有衆多的市場參與者。據相關統計機構公布的數據,截至 2023 年 5 月底,國内鋼鐵 B2B 電商超過 300 家,其中不乏有上海鋼聯、歐冶雲商等著名鋼鐵電商。
由于市場競争激烈,爲了搶占更多的市場份額,找鋼集團隻能通過降低傭金率來吸引客戶。數據顯示,2017 年找鋼集團每噸鋼材抽取傭金 12.3 元,但到 2022 年找鋼集團每噸鋼材抽取傭金下降至 4.4 元,2023 年一季度小幅反彈至 5.2 元。
在價格戰的吸引下,公司注冊用戶也在上升。數據顯示,2020 年底找鋼網注冊買家爲 13.92 萬家,到 2023 年 3 月 31 日,找鋼網注冊買家上升至 16.72 萬家。同期,找鋼網賣家則由 8000 家增長至 1.11 萬家。
在買、賣商家均增長的背景下,找鋼網線上交易量和交易金額也快速上升。根據找鋼集團招股書披露的數據,2022 年找鋼網線上鋼鐵交易總噸數爲 3530 萬噸,占國内三方線上鋼鐵交易量的 38%。公司 GMV 也從 2020 年的 1226 億元增長至 2022 年的 1621 億元。
由于傭金費率的不斷降低,雖然公司線上平台交易數量以及交易金額在持續擴大,但公司卻一直處于虧損當中。
數據顯示,2020 年至 2022 年公司分别虧損 4.28 億元、2.85 億元、3.04 億元。扣除其它因素,公司經調整後依然分别虧損 2.55 億元、1.10 億元、2.31 億元。
除持續虧損外,找鋼集團還面臨估值過高的風險。以鋼鐵電商上海鋼聯爲例,2022 年上海鋼聯電商平台鋼鐵交易結算量爲 5300 萬噸,2022 年上海鋼聯營收爲 765.67 億元,公司歸母淨利潤爲 2.03 億元。
雖然上海鋼聯與找鋼集團業務不完全相同,但同樣爲鋼鐵電商龍頭企業。截至目前,已經盈利的上海鋼聯市值僅爲 100 億元左右。而營收規模較小,且持續虧損的找鋼集團估值已達 100 億港元(截止發稿,人民币兌港元彙率爲 1.076)。
從這點來看,找鋼集團估值無疑較高,考慮到港股流動性較差,成功上市以後,找鋼集團能否維持住 100 億港元以上的估值,存在很大疑問。
從行業來看,由于中國整體鋼鐵市場極爲龐大,線上鋼鐵交易仍有較大增長空間。
不過鋼鐵本身屬于低毛利率行業,加上鋼鐵電商領域競争十分激烈,持續維持低價競争,是鋼鐵電商維持市占率的重要手段之一,這也意味着以找鋼集團爲代表的鋼鐵電商扭虧爲盈依舊艱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