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彭蘇平
編輯丨李勤
36 氪獲悉,北京清維如風科技有限公司(簡稱 " 清維如風 ")近期獲得了千萬級天使輪融資,由清控天誠領投,彙榮德運資本、成就資本、海南雲朵朵投資管理公司等跟投,盈達科創支持。本輪資金用于團隊擴張、産品研發及項目運營。
清維如風成立于 2022 年 9 月,是一家機場 L4 級别無人駕駛及數字化平台提供商,爲機場物流運輸無人化及數字化提供一站式解決方案。公司産品涵蓋自動駕駛軟 / 硬件技術、機場特種車輛等産品。
清維如風 CEO 楊海松告訴 36 氪,目前公司 L4 級别的無人駕駛車輛已經在多個機場展開試運營,預計年底将進駐超過 10 個機場。
機場運輸是無人駕駛應用的一個細分場景,在自動駕駛行業從業近十年的楊海松認爲,無人駕駛将會在封閉、低速的場景最早落地,而與已有不少公司鏖戰的港口、礦山等相比,機場的自動化率還偏低,目前機場内的各類特種車輛依然是傳統車輛,隻是進行了一些電動化的升級,機場物流在智能化方面依然處于傳統作業的階段。
但機場的智能化改造也正在到來。與港口碼頭類似,最早的升級動力也來自于政策指引,近兩年來,民航局等部委下發多份文件表态要建設智慧機場,鼓勵在機場應用物聯網、自動化等技術。
據介紹,國内共有 500 多座機場,其中超大型機場有 21 個,大型機場有 100 個。楊海松告訴 36 氪,市場需求主要來自兩塊,一是機場的擴建,客戶會傾向于考慮用電動化、智能化的車輛 " 一步到位 ",二是每年車輛的更新替換,在一些規模較大的機場,一年的采購量就有 1、200 輛。
港口、礦山等細分場景,吸引了相當數量的無人駕駛創業公司,布局者衆多、競争激烈,俨然已經成爲一片紅海。但在機場運營無人駕駛的玩家相對少很多,公開信息顯示,馭勢科技、倉擎智能等已在部分機場有不同的無人駕駛車輛在進行試運營。
機場場景看似簡單,但内有數十種特種車輛,且由于尚處于發展早期,無人駕駛車輛缺乏行業标準,而機場的采購審批程序也更爲複雜和嚴格,這些都是機場無人駕駛的門檻。
楊海松告訴 36 氪,目前他們已經開發了兩款機場内通勤的特種車輛,已經在幾個機場裏展開試運營。
清維如風無人電牽行駛中
相比于通行範圍更廣的乘用車,機場内無人駕駛跑通的效率要高很多。" 幾天的調試就可以跑起來,然後進行兩三個月的調試就可以實現不錯的表現。" 楊海松表示
據他介紹,清維如風的核心技術包括:無人駕駛的安全系統,可有效識别飛機、人員和其他障礙物,進行緊急制動;高精度定位系統,可保障特種車輛在機場環境下全區域覆蓋運行作業;基于大模型訓練的智能規劃系統,在基于規則的前提下學習駕駛員的作業及操作方法。
而調試的過程主要是識别一些路測設備及識别不明晰的車道信息。" 比如機場的一些停放區是不規則的,需要在運營期間将它規則化,人爲地劃出車道線或固定區域。"
車輛自動運行,也給交通運輸的效率優化提升了空間。清維如風除了運營在機場運營無人駕駛車輛之外,也可爲機場提供數字化機場平台服務,協同車、路、雲系統,增加物流運輸的調動。
楊海松表示,基于可視化機場智能物流平台檢測系統提升機場車輛作業效率仍有很大的優化空間,如何智能統計航班信息、所載貨物(數量和重量),智能化派發任務、智能線路規劃,從而實現集群化作業,這是團隊開發、運營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