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薛昱婷
編輯 | 雪小頑
一篇在今年 3 月引發熱議的室溫超導論文,最近有了新的認定結果。
當地時間 11 月 7 日,權威期刊Nature 宣布撤回科學家蘭加 · 迪亞斯(Ranga Dias)在今年 3 月發布的室溫超導論文。該論文宣稱研發出一種由镥、氮、氫構成的新材料,可以在 1GPa 壓強條件和 294K(約 21 攝氏度)的常溫條件下實現超導。
論文成果引發了強烈關注。迪亞斯當時召開發布會,各路人馬湧進會議室,甯願站着也要親曆這一可能颠覆人類能源未來的重大研究發布。
成果發布後,多個科學家團隊快馬加鞭地開展驗證,但沒有人成功複現。今年 5 月,佛羅裏達大學的高壓實驗學家 James Hamlin 和康奈爾大學的超導專家 Brad Ramshaw 向 Nature 提交匿名信,表示迪亞斯的論文數據存在問題。
他們指出,盡管論文成果中的電阻約降至零,但該電阻數據是經過修改的,并且迪亞斯團隊的研究方法也存在争議,得到的零電阻可能是假象。更重要的是,他們即使按照迪亞斯的方法進行實驗,得到的電阻圖也與論文版本大相徑庭。也就是說,現有證據沒辦法解釋論文的零電阻數據是如何取得的。
面對質疑,今年 5 月 28 日,迪亞斯和論文高級作者 Ashkan Salamat 共同提供了關于論文研究方法的說明。但科學家們發現,通過該方法生成的數據還是與論文有出入。由于零電阻是判斷材料能否實現超導的關鍵,論文中的零電阻數據站不住腳,其研究的可靠性因此被全盤質疑。
參與說明的 Salamat,是迪亞斯的老搭檔,來自内華達大學。二位不僅在學術上深度合作,還一起創業開公司,進行超導體的商業化。
但二人合作撰寫的論文曾兩次被權威期刊撤稿:一次是在去年 9 月,他們發表于 2020 年的論文因可靠性問題時隔兩年被 Nature 撤稿,該論文宣稱将超導臨界溫度提升至 15 ℃;另一次是今年 8 月,他們的論文因僞造數據被 Physical Review 撤稿。對于上述撤稿,他們表示不接受。
随着對今年 3 月論文的批評越來越多,Nature 啓動了出版後審查程序。四位受邀審查的獨立專家全部對數據表示質疑,有人甚至強烈建議撤回該文章。據 Nature 報道,不少外部學者也認爲論文漏洞較爲明顯,能通過發表前的同行評議讓人疑惑。
今年 7 月 6 日,迪亞斯把出版後審查的結果發給了論文的其他十位共同作者。9 月 1 日,Nature 針對該論文添加了編輯筆記,提醒讀者數據可靠性目前存疑。一周後,有八位共同作者提交了聯名信,要求 Nature 撤回該研究。
信中直言關鍵數據存在測量誤差、方法選取等可靠性問題,還聲稱他們在論文發表前就提出了一些意見,但是迪亞斯不予理會,讓他們要麽閉嘴,要麽就将他們除名。在審查風波後,他們用原數據再次實驗,發現他們對論文所采用的方法并不知情,這些從來沒有在内部讨論或披露過。
八位作者在向 Nature 投稿聯名信前,迪亞斯曾寫信勒令其中六位停止,包括他的五名應屆畢業生和一名同校教職人員,但沒能阻攔成功。五位應屆畢業生表示,之前因爲被迪亞斯掌控個人、學術和财務狀況而無法發聲。
另外兩位沒有在聯名信上簽名的作者,也是迪亞斯的學生。令人意外的是,之前協助迪亞斯進行澄清說明的老搭檔 Salamat,也參與了這次聯名信。迪亞斯走上風口浪尖後,他過往發表的學術成果被科學家們嚴格審查,更被懷疑其 PhD 論文涉嫌抄襲,教學活動也被暫時停止。不少學者對迪亞斯多次虛晃一槍的操作表示擔憂,擔心超導領域的學術公信力和聲譽因此受到影響。
截至發稿,迪亞斯和其餘兩位沒有簽署聯名信的作者,均未對是否同意撤稿發表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