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 @視覺中國
文|顯微故事,作者 | 楊佳,編輯 | 卓然
" 摳門經濟 " 帶動了許多 " 窮鬼天堂 "。
主打性價比的零食集合店就是被帶火的 " 天堂 " 之一,憑借着價格低廉、貨品豐富、産品更新速度快的優勢,零食集合店成爲縣城新的寵兒。
" 随便走幾步,就能看到一家零食店 " 是如今小縣城裏的盛景。
《2022 年中國休閑零食行業研究報告》顯示,近 7 年來中國休閑零食市場每年的複合增長率維持在 11% 以上,預計 2022 年将突破 1.5 萬億元。報告認爲,目前我國休閑零食賽道仍有較大的增長空間。
一方面,縣城旺盛的零食購買力和更加廣闊的品牌市場,讓加盟零食集合店炙手可熱,年輕人争相蜂擁。
另一方面,各項隐形成本與激烈的市場競争,又讓縣城零食店陷入 " 生意好卻不賺錢 " 的困境之中,受訪者中有人 " 日入 5000 都虧錢 "。
忙碌的縣城街道人來人往,零食集合店開了又倒、倒了又開。
而在街道無法籠罩的地方,零食店品牌也經曆着優勝劣汰的 " 大逃殺 ",數以億計的融資是他們搏殺的動力與獎賞。
這場遊戲裏誰是最終赢家,小小的縣城,又能容下多少 " 财富自由 " 的夢想?
帶着這些疑問,顯微故事走進了正 " 狂飙 " 在縣城街道的零食集合店:
開店潮來了:800 米内 4 家零食店
"800 米的街道上,有 4 家不同品牌的零食店,密度直逼奶茶店。"
這些零食店大多裝修時尚,窗明幾淨,面積在 100 平米以上,知名藝人的代言懸挂在門邊。
門口位置擺放着特價引流的産品,店裏花花綠綠的小零食塞滿了貨架,有成品也有散稱,價格比超市裏便宜不少。比如超市裏賣 3 元的罐裝可樂,這裏隻要 2.4 元。
蘇晴發現,這座西南小城,第一次如此迅速地接上了網絡潮流。
" 零食集合店 " 的名字才剛聽說沒多久,同事們的手拎袋裏,就多了 " 趙一鳴 "、" 零食很忙 " 購物袋的身影,聊起天來,話題也多了 " 附近又新開了一家零食店,正在做活動 " 的信息。
這些店鋪憑借價格優勢及靠近居民區的選址,深受附近居民喜歡," 經常會看見附近的年輕人一大袋一大袋購物,一問才花了幾十塊。"
有同事在零食店的長龍隊伍裏看到商機,細數了 " 零食是小孩子的剛需、小城市消費有限、一條龍拿貨、孩子愛吃零食 " 等優勢後,打算加盟個零食店做副業,并笃定稱 " 這是新模式,可以趁鄉鎮還是空白時入局 "。
也正是在嗅到風潮的年輕人的加持下,連鎖零食店以一種超乎想象的速度席卷各個縣城。
盧慧生活在湖北恩施。這座湖北邊陲小城,是典型的 " 下沉城市 ",直到去年才迎來了第一家瑞幸。但今年,走在街頭的盧慧發現,小城每隔一段距離就有一個零食店。
店員會在掃碼之餘,擡起頭斬釘截鐵地說," 不用比價了,我們比超市便宜;而且不要拿網上的産品跟我們比,我們是大品牌,網上那些誰知道真假?"
身在廣西玉林的徐麗芳也發現自己生活的城市,出現了許多零食集合店。
僅她所在的街道,兩個月新開了 2 家不同的零食店,爲慶祝新店開業,兩家店 " 打起了擂台 ",各自在喇叭裏播放 " 最劃算、來 xx" 的口号。在不遠處,還有一家零食店正在裝修。
江西贛州的章沫、河南新鄉的魏來、安徽蚌埠的許聞,不同的受訪者表達相似的驚訝情緒," 好像一夜之間,到處都開滿了零食店,擴張得實在是太快了。"
零食集合店品牌 " 零食很忙 " 官網顯示,其正在以" 平均每天新開 6 家門店 "的速度快速擴張。
2022 年 3 月,其門店數才突破 1000 家,到 2023 年 6 月底,門店數就已增至 3000 家,并明确提出要 " 深度下沉縣鎮 "。
從江西小城宜春起家的 " 趙一鳴 ",2021 年剛開放加盟時全國僅 84 家門店,目前門店總數超 2200 家,多集中在縣域。
創辦于四川的 " 零食有鳴 ",2021 年開設首店,在 2022 年以每月超 100 家門店的數量擴張,門店總數超過 1100 家,計劃在 2026 年在全國開 1.6 萬家門店。
那麽,布滿大街小巷的零食集合店,誰在開,誰在買?
零食店 " 肆虐 " 小縣城
其中,有很大一部分是學生黨、剛工作的年輕人。
" 開零食店開店門檻不高,模式簡單,比餐飲投入少;隻要地段選的好,價格便宜,就能賺錢 ",在廣州開零食店的陳海生介紹說。
他的店鋪開在廣州市天河區的城中村裏,面積約 40 平,每月房租和水電費在 7500 元左右,員工都是附近大學的學生,每小時薪水 20 元。零食店的主要顧客,是住在比鄰而建的 " 握手樓 " 裏的年輕人。
" 這些年輕人大多收入一般,沒有什麽特别的愛好,除了房租和吃飯的固定開銷,就是買買小零食。" 陳海生介紹,店裏的客單在 30 元左右,爲了刺激消費,他特地推出了滿 38 元的促銷活動。
靠着這樣一間小店,陳海生一個月利潤約在 2 萬元,但他仍覺得不滿意,打算把生意做回老家韶關去," 在小城市做零食店更有賺頭。"
除了房租和工人更加便宜,小城市的 " 購物不便 " 也爲零食店擴張提供了肥沃的土壤。
陳海生解釋,不同于大城市的超市随處可見,縣城裏的商店數量有限。比如在他的老家韶關仁化縣,前幾年就隻有一個稍微大一點的購物中心," 裏面零食價格比網購昂貴,可選擇的範圍卻更少。"
如果選擇網購,大城市最多 2-3 天的郵寄時間,到了偏遠的縣城、鄉鎮起碼得多加一兩天,有些村子沒有快遞站點,還得騎車到鎮上取快遞。" 何況有些家庭是長輩在帶孩子,不懂怎麽網購。"
相比之下,可供精心挑選、裝修明亮簡潔的零食店就成了當地最受歡迎的地标之一。
同樣看到縣城潛力的還有在江西萍鄉開店的李偉。
2022 年從廣州回到江西老家後,李偉加盟了一家 " 網紅零食店 ",鋪面約 150 平大小,除了零食還賣一些廚房用品和生活用品,盡管客單多集中在百元内," 但進店購買的人多 ",生意紅紅火火。
剛開業那陣,李偉每天店裏都要補貨好幾次,以至于開業前聘請的 4 名理貨員有 3 名承受不了壓力而離職了。他感慨," 别以爲縣城就一定沒錢,這裏居民的購買力不容小觑。"
李偉還發現,相比大城市,這裏的人們并不那麽在乎品牌," 而且越下沉越不在乎 "。
他的店鋪裏除了 " 旺旺 "、" 樂事 " 這樣耳熟能詳的品牌之外,還有一大部分是二三線乃至白牌零食,這些非知名品牌拿貨價低、提點高、出貨快,提供了主要的利潤空間。
" 對于當地人來說,品牌和食物健康或許不是首要的考慮,他們會對實體店有天然的信任感,認爲這就是好的。"
李偉曾興緻勃勃地計算過自己的收益:
他的小店日常的營業額約在 4000 元左右,遇上做活動時能突破 7000 元," 按照零食行業 20% 的利潤 ",一個月下來收益約在 2.4 萬元左右。
" 在高處滾雪球 "
看上去,這是一門穩賺不賠的買賣。
" 但真做了才知道,越是簡單的商業模式,壁壘就越低,也就意味着越難賺錢。"李偉很快就發現,"2.4 萬元利潤 " 是 " 紙面财富 "。
最主要的原因是,想要開一家零食店," 必須加盟才有出路 "。
李偉解釋,零食集合店的核新經營思路是 " 薄利多銷 ",這也意味着要經營一家零食店鋪需要貨品種類多、拿貨價低,并且能感知到 " 爆品 " 及時上新。
普通小店體量不大,出貨量和訂貨量有限,無法與多品牌達成合作,隻能去價格更高的批發商手裏拿貨,還不能保證能随時補上貨,市場競争力自然不足。
在這座情況下," 加盟成了最好的出路 ",加盟商能提供更全面、更低價的貨源,尤其是在短視頻平台上擁有高知名度的加盟商," 這種店自帶流量,消費者相信它們,不用到處去解釋貨物是否爲正品。"
零食集合店品牌加盟費依據品牌的名氣和提供服務的種類而不同,一般在 5 萬元左右。
" 雖然看上去不高,但後續有許多其他的費用。"李偉說,不少加盟品牌對加盟店的首次拿貨量有規定,比如 " 趙一鳴 " 就規定了,首次進貨價格至少爲 18 萬元。
圖 | 趙一鳴官網上的加盟政策
除此之外,開店還需要準備保證金、管理費、設備、店鋪的租金轉讓費用以及人工費用,粗略算下來,要在縣城開一家品牌零食店的費用約在 60 萬元。
按照李偉每月 2.4 萬元的利潤計算,回本大約要 25 個月,大約 2 年時間。可實際上,兩年回本隻是理想情況,用李偉的話來說," 從加盟開始,這家店運營的主動權就不在店主手上了。"
爲盡早回本,零食集合店的老闆們時常陷入無止境的 " 内卷 "。
" 消費人群一定的情況下,用優惠換取消費者是最好的選擇。" 李偉指着門口擺放的 " 引流 " 飲料解釋,這些低于市面價 1 塊錢的飲料就是李偉拿來吸客人的," 某些飲料算上運輸成本,有時候比進價還貴 ",差價需由李偉承擔。
而周邊店鋪通常不甘示弱,在公司規定的活動之外,搭配不同的活動及引流産品來促進消費。會員價、滿減、抽獎、贈送……
當活動過于密集,消費者心态也發生了轉變," 原本下沉市場的消費者對價格就敏感,現在他們會貨比三家進行消費 ",原本就薄的利潤進一步被壓縮。
圖 | 某家連鎖零食店,價格近乎于 " 骨折 "
另一方面,壓貨也是懸在老闆頭上的達摩克利斯之劍。
零食量販集店中貨物種類繁多," 平均一家店得有幾百個 SKU",李偉介紹。
但同一時間中熱銷、周轉高的商品并不多,而且消費者口味多變,往往兩三個月就會換一批口味。爲了維持店鋪對大家的吸引力,店鋪需要大而全的鋪貨,以至壓貨問題嚴重。
下沉市場的零食市場和 " 網絡風潮 " 聯系緊密," 說不準什麽産品就火了 ",這時候能否迅速上貨成了考驗店主能力的标準,一般來說拿貨量大的店主補貨容易,這也成了不少店主主動提高拿貨量的原因。
除此之外,所以不少店主爲了能拿到 " 爆款 " 商品,會接受配貨等 " 潛規則 ",即必須搭配部分滞銷商品捆綁進貨,庫存壓力層層加大。
" 不少老闆爲了減少庫存,會開好幾家加盟店,"許海生解釋," 這家賣不掉的貨拿到另一家去賣,這樣貨就能流動起來。"
壞處是開店的成本進一步增大,對現金流的要求極高," 許多沒有經驗的新手,隻守着單店,不管賬面收入多高,最後結果都是幾個月後被庫存‘拖’死。"
再者,集合零食店的商品質量把控也是個大問題。
不少集合店爲了增加産品類目和降低進貨成本,會選擇進一些不太出名的散裝産品," 這些産品價格低,有些自身包裝存在缺陷,不易保存,還有一些出自小廠,本身質量就不穩定。"
對此,李偉有些無奈,選擇加盟後,小店主不能在外部渠道拿貨,隻能接受總部的報價和在産品庫裏選擇," 這時候我們就是砧闆上的魚肉,沒太多選擇權。"
" 生意不好,貨砸在手裏;生意好了,進的貨更多了,出問題的概率也随之增大。"李偉形容,開店就像高處滾雪球,停下來 " 死 " 路一條," 滾 " 下去誰也不知道未來會怎麽樣。
下一個 " 互聯網 "or" 房地産 "?
" 滾雪球?對,一旦開放加盟,品牌本身也在滾雪球。"在某快消連鎖品牌做招商的張琪說道。
零食店品牌和房地産一樣,也是一個高周轉的行業,即零食賣的越快,回籠資金越快,規模能越大,而規模越大越能快速将零食售出、談下知名品牌,爲加盟打造基礎。
因此,加盟擴張的速度,很大程度上決定了零食店品牌能否在激烈的市場競争中存活下去。
正如 " 趙一鳴 " 創始人提出了 " 萬店基因 " 理論,聲稱要将店鋪開到鄉鎮去,品牌們不約而同地選擇了薄利多銷,以量取勝的加盟方式。
瘋狂擴張的代價也已逐步顯現。
一方面加盟商太多,品牌需要保持極高的上新速度才能保證 " 新鮮供應 "。
以趙一鳴爲例,官網顯示,目前趙一鳴擁有超 2000+ 款産品,每月上新超 100+ 産品。消費者出于對品牌的信任進入門店選購,品牌是否有足夠的精力保證産品的安全、美味?
另一方面,因湧入的加盟商太多,營造了行業 " 繁榮 " 景象,許多投資入場,新的連鎖品牌崛起,頗有當年互聯網燒錢流血搶占市場的影子,形成了 " 誰賬目上有錢,誰就有機會突圍 " 的局面。
零食品牌店一邊咬着牙硬撐燒錢,一邊紅着眼擴張加盟,給這個越滾越快的雪球,狠狠地踩死了油門。
品牌如此,行業亂象自然無可避免。
爲統一品牌管理,或是出于對小商家手把手開店無憂的幫扶,許多零食品牌都推出了 " 一條龍服務 ",包括制定裝修公司統一裝修、贈送廣告牌等設備,并将指定裝修以合約的形式寫在合同裏。
這些合作的指定裝修公司大多爲當地企業,總部缺乏對裝修公司的有效管理," 導緻一些裝修公司報價比外面高 ",至于贈送的設備,因沒有約定具體型号品牌,難以保證質量,甚至出現三無産品。
此外,許多零食品牌對加盟有要求,提出了店面大小、地段、擇址的要求,包括同一範圍内不能有相同品牌開業防止惡意競争。
可由于零食行業太過火爆,以至不符合條件的加盟商高價收購 " 開店指标 ",其中不乏沒有經驗、腦袋一熱的創業者。
這些 " 負面 " 的存在,也進一步加劇了零食行業的競争,不少業内人擔心零食品牌店會在加盟熱之後迎來閉店潮。
李偉對品牌們的動向尤爲關注,他不知道零食行業誰會笑到最後,唯一笃定的是," 肯定不會是看着零食店鋪生意好,現在才沖進去的加盟商。"
眼下他擔心的是即将到來的年底。年底是許多店鋪軋賬、清算、和房東溝通次年租金的時節,也是許多小店扛不住 " 閉店潮 " 的節點。
李偉隻希望,年底的關門潮裏不要有自己。
(爲保護隐私,本文均采用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