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聯社 10 月 22 日訊(記者 林堅)2023 年,國際政治經濟關系的變化、海外通貨膨脹和流動性緊縮等多重挑戰對我國經濟産生了深遠的影響。挑戰與調整之下,今年第三季度經濟明顯改善,GDP 同比增長 4.9%,兩年平均增速 4.4%,比二季度加快 1.1 個百分點,GDP 環比增長 1.3%,比二季度加快 0.8 個百分點。今年三季度以來,多個層面的數據正呈現出積極因素增多的态勢。
如何看待三季度經濟情況?又該如何看待中國政策的持續性,以及展望未來發展?近日,外資機構摩根士丹利中國首席經濟學家邢自強接受了财聯社記者采訪,他認爲,三季度的各項指标顯示中國經濟出現了企穩回升的有利勢頭,主要由兩大亮點帶動:首先,出口在改善,尤其體現在中國高端制造業部門的競争力上;其次就是消費,特别是服務業的消費恢複得比較好。
" 根據我們測算,三季度居民消費支出比疫情之前的 2019 年複合增長達到了 6%,相比二季度的 5.4% 的增速有所回升。這跟大家感受到的暑期出行的熱潮也是比較吻合的。" 邢自強稱。
邢自強展望未來表示,近期政府推出了多項增強民企信心的政策措施,民企信心已經有企穩迹象,盡管中國面臨 " 脫鈎斷鏈 " 等風險挑戰,他依然看好中國的增長潛力。" 我們預計,未來三到五年能實現約爲 4% 的可觀增長,有了這樣的增長,中國能在 2027 年前跨進高收入國家門檻,跨越中等收入陷阱。"
針對 GDP 數據,邢自強預計今年實際 GDP 增速爲 5.1%。他強調,名義 GDP 增速(即實際 GDP 增長率加上通貨膨脹率)非常重要。如果中國能通過協調配合的财政貨币政策成功打破債務通縮風險,走出低物價 - 低增長循環,那麽到 2025 年中國的名義 GDP 增速将恢複到 5% 左右的健康區間,市場預期會逐漸轉好,這将對外資具有非常大的吸引力。
繼續适度加強政策的力度,将有助于改善市場預期
不難發現,監管部門采取的一系列舉措,旨在活躍資本市場、提振投資者信心,這些精準切中了融資方和二級市場投資方回報動态平衡的要點,意味着不僅關注了融資方的需求,也考慮了投資方的利益,這種平衡點的把握有助于實現市場的長期穩定和發展。
邢自強表示,從八月份以來,政策層也在發力,朝着化解存量債務、推動物價回升、改善居民預期、釋放民企活力推出了一攬子的政策,再疊加房地産和貨币政策的适度調整,逐漸傳導到了實體經濟,也幫助了經濟期望和改善的勢頭。" 這些勢頭當然是可喜的,下一步如果繼續适度加強政策的力度,将有助于三季度呈現的經濟複蘇的持續性,從而改善市場預期。"
早在三季度經濟數據公布前,邢自強就曾表示中國經濟已觸底回升,八月和九月均有所改善,反映了兩大亮點:一是出行類消費保持強勁恢複勢頭,二是在經曆了長達半年的去庫存之後,工業部門去庫存暫時結束,甚至有小幅的再庫存,支撐短期工業生産。由此他認爲,經濟有望持續增長,預計今年第四季度的增長将好于二三季度," 開始從谷底慢慢走出來 "。
邢自強補充道,中國經濟最具韌性的地方 " 絕對是制造業生産率的提升 "。在制造業領域能看到很多亮點,比如電動汽車、綠色轉型實現了價值鏈的升級發展、中國的汽車大量出口等。
多家外資機構對未來趨于樂觀
有機構人士認爲,從部分指标來看,市場可能已經觸底,未來的走勢将更加穩健和積極。财聯社記者多方采訪獲悉,部分中資、外資金融機構已在加倉 A 股。邢自強也提到,到 2025 年中國的名義 GDP 增速将恢複到 5% 左右的健康區間,市場預期會逐漸轉好,這将對外資具有非常大的吸引力。
近日,多家外資機構對中國股市的後市看法趨于樂觀。高盛宏觀研報預測,在庫存周期、政策支持、出口的穩步回升三個驅動因素之下,中國的經濟增長速度會從二季度的 3.2% 逐步回升至四季度的 5%,全年預計增長 5.4%。與此同時,摩根大通和澳新銀行雙雙将中國 GDP 增長預測上調 0.2 個百分點,最新增長預測分别爲 5% 和 5.1%。
上述樂觀的看法也轉爲實質動作。2023 年,證監會多次強調資本市場高水平開放,積極鼓勵境外投資者加大對境内資本市場的投資、在境内設立機構,不少境外金融機構看好中國市場發展,持續增加對證券基金公司的投資。根據今年渣打證券、施羅德基金、聯博基金的核準設立,目前我國的外資控股券商和外商獨資基金公司的數量已增至 9 家。
記者從摩根士丹利了解到,作爲最早進入中國的投資銀行之一,摩根士丹利深耕中國市場近三十年以來,目前已在國内實現了多元化的商業平台構架,其中包括證券、商業銀行、公募基金、期貨公司和人民币私募股權基金等。近兩年,摩根士丹利持續爲國内業務能力的增長和發展提供有力支持:
2022 年 2 月,摩根士丹利證券(中國)有限公司的注冊資本由人民币 10.2 億元增至 17.18 億元,摩根士丹利的持股比例進一步增至 94.06%。
今年 2 月獲得中國證監會批準後,摩根士丹利在 7 月完成股權變更手續,全資控股摩根士丹利基金(中國)有限公司,并緊接着将該公司的注冊資本從 2.5 億元提升至 6 億元,增幅高達 140%。
今年 5 月,摩根士丹利獲中國證監會核準設立摩根士丹利期貨(中國)有限公司,成爲首批在國内新設全資控股期貨公司的國際金融服務公司之一,目前也在積極籌備希望盡快展業,以更好地服務國内外客戶。
今年 7 月,摩根士丹利在國内的全資子行,摩根士丹利國際銀行(中國)有限公司,獲監管批準開辦普通類衍生産品交易業務。
摩根士丹利亞洲首席執行官高浩灃(Gokul Laroia)近期表示,将繼續專注發展我們在國内的業務平台和産品種類,從而能更全面地服務我們的客戶。
此外,證監會陸續核準摩根資産管理控股公司受讓上投摩根基金 100% 股權;核準美資機構華平亞太資産管理有限公司受讓意大利意聯銀行股份合作公司持有的中歐基金 23.3% 股權。
可以看到,由于境外金融機構對中國市場的長期看好,其在中國設立機構、增持股權、增加注冊資本以及積極展業的步伐也在不斷加快。市場人士分析稱,在公平、公開、開放的市場環境中,通過相互合作與競争,廣大投資者将獲得最終的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