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快速發展,頭部城商行的體量其實也不小。
圖片來源 @視覺中國
文 | 向善财經
最近有一部電視劇《繁花》特别火,這部片子講的故事裏也有不少的金融行業的元素。故事之外,這部片背後也有城商行的影子,這些年,城商行也在積極探索新的業務增長。
銀行闆塊一直都是 A 股市場權重占比很高的行業,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這個行業中,有這麽四類玩家:國有大型銀行、股份制銀行、城市商業銀行和農村商業銀行。最近的十年中,成長最快,最具活力的,當屬城商行。
在銀行業發布的 2023 年 " 陀螺 " 評價榜單中,城商行的前十分别爲江蘇銀行、北京銀行、甯波銀行、上海銀行、南京銀行、成都銀行、杭州銀行、徽商銀行、長沙銀行、蘇州銀行。
雖然體量不及四大行,以及大型股份制銀行,但經過快速發展,頭部城商行的體量其實也不小。
目前的銀行業中,已經有十家萬億以上的城商行,十三家 5000 億以上的城商行。跻身 " 萬億俱樂部 " 的有江蘇銀行、上海銀行、甯波銀行、南京銀行、杭州銀行等。
去年三季報顯示,這些萬億城商行中,僅北京銀行、上海銀行、南京銀行實現個位數增長,其餘 5 家城商行均實現兩位數增長。
走過 2023,迎來 2024,接下來城商行們該如何尋找新的增量,值得探讨一番。
2023 年的城商行:在分化中尋找突破
總體來看,城商行的發展分化趨勢明顯,頭部城商行與中尾部城商的差距進一步拉大。
資産規模排名第一的北京銀行地位仍未被撼動,不過,江蘇銀行在營收利潤等業績上的表現已經有所超越。
從業績來看,江蘇銀行營收 586.78 億,歸母淨利潤 256.54,而北京銀行營收 497.39 億,歸母淨利潤 202.33 億,稍稍落後。
從前三季度的歸母利潤表現來看,江蘇銀行、北京銀行、甯波銀行位居前三。上海銀行、南京銀行、杭州銀行分别位居其後。
評判銀行經營的标準很多,但核心其實就是資産質量和盈利能力。
從這兩點上來看,頭部城商行的資産質量和盈利能力遠超過行業整體。
從撥備覆蓋率上來看,北京銀行是頭部銀行中撥備覆蓋率相對來說比較低的,在 215.23%,但仍然超過行業平均水平(182.49%)。
另外,除了頭部城商行表現優異之外,城商行整體呈現出不良貸款率高(1.96%)、撥備覆蓋率低、創利能力弱的特點(ROA 與淨息差分别低至 0.64% 和 1.73%)。
這種分化不僅體現在經營上,也體現在地區分布上。
頭部的城商行往往位于經濟水平比較發達的地區,比如北京、上海、江蘇、浙江等地。這可能是因爲城商行的發展與地域經濟産業的發展密不可分。
舉個例子,2013 年到 2016 年,晉商銀行營收增加至 39 億,淨利潤卻下滑至 10 億。同期,南京銀行營收從 105 億增長至 262 億,淨利潤從 45 億增長至 83 億。
經營層面的因素之外,造成如此差異的原因也可能在于,2013 到 2015 年是煤炭行業衰落期。
不過近幾年,行業發展的趨勢也在變。産業之外,零售業務貢獻比較好的銀行增長情況都不錯。
拿甯波銀行來說。甯波銀行 2023 年前三季度的營收利潤表現都不錯,營收增長 5.45%,歸母淨利潤增長超過 12%,不良率僅 0.76%,而且,撥備覆蓋率高達 480.57%。
這個業績背後,離不開零售業務的貢獻。
一方面是在前幾年,甯波銀行零售業務結構性調整已經完成,而且零售業務中大部分是消費貸,個人按揭貸款占不高。另一方面,甯波銀行的零售業務的不良率很低。
低風險、高成長的零售業務,是拉動城商銀行增長的重要動力。
從行業環境來看,城商行的經營環境也在變。對公信貸面臨壓降利息的要求,使得淨息差收窄,城商行也需要尋找新的增長突破。
所以,淨息差較高且抗周期能力較強的零售業務,是一個不錯的方向。
對于城商行來說,零售業務的占比越高,淨息收入也就越穩定,資産質量也就越高。
不過,城商行轉型零售業務也有挑戰。
一來,大部分的零售業務其實是四大行在做。零售業務很大一部分其實是個人貸款,這裏面主要是房貸,而主要承接這部分業務的其實是四大行。
數據顯示,2007 年至 2022 年,四大行的個人房貸占比已經從 15% 左右增加至 30%。零售業務也是四大行的重要利潤來源。
接下來,增量減少,城商行要從中分一塊蛋糕,并不容易。
二來,零售業務能不能做好,很考驗風險管理能力。
零售業務方面,上海銀行業這幾年一直在尋找新的機會。
2018 年,個人消費貸款市場井噴,同年,上海銀行的零售貸款餘額達 2768.21 億元其中消費貸款達 1574.76 億元,互聯網消費貸款餘額 1095.19 億元,同比增長 267.55%。
此後,上海銀行消費貸不良率一度上漲到 1.87%。
2023 年上半年,上海銀行消費貸不良仍高達 1.81%。到 2023 年三季度末,上海銀行計提的信用減值損失有 100.20 億元,同比減少了 30%。
可見,在零售業務 " 尋突破 " 的前提是能夠 " 控風險 "。
消費貸之外,上海銀行也在尋找新的突破。2023 年上半年,上海銀行普惠型貸款客戶數比 2022 年末增長 33.91%,普惠金融貸款餘額較 2022 年末增長 15.94%. 接下來。普惠業務能不能成爲一個新的增長突破點,可能是上海銀行未來業績增長的關鍵之一。
展望 2024:産業與消費中的新機會
如果說,2023 年的城商行是在不斷地尋求新的突破,尋找新的價值增長,那麽 2024 年的城商行,則需要進一步紮根産業。
銀行的核心競争力是什麽?是産業的競争力,是消費的競争力。
城商行的增長,往往離不開當地經濟的增長。
上海銀行轉型消費的深層邏輯在于,地區經濟發達社會消費能力強,江蘇銀行發力小微企業,從普惠金融上找增長點也是因爲江蘇的中小企業活力很強。
對于出身中原的鄭州銀行來說,新的增長點源于紮根産業建設。
2023 年上半年,鄭州銀行總資産規模較年初增長 4.28%,貸款總額較年初增長 6.11%。同期,鄭州銀行不良貸款率比年末有所下降,不良貸款餘額下降 5.37%。
一增一降背後,抗風險能力有所增強,而且帶來總額的增長也表明,支持産業發展的力度并沒有降。
一直以來,鄭州銀行的特點就是穩,這源自金融賦能地區産業經濟的内生使命,也同樣源自管理層穩健經營的風格。天眼查 AAPP 信息顯示,鄭州銀行的對外投資分布中,主要集中在河南地區。
在産業經濟複蘇的進程中,這種穩定可能會發揮更重要的價值。
穩定之外,城商行的增長的機會,還是在于消費端。
一個判斷是,行業淨息差承壓的情況大概率會延續下去。
整體來看,2024 年零售業務淨息差仍然要強于對公業務,銀行要增長,零售業務仍然是一個重要的方向。
客觀上,拉動消費需求仍然是促進經濟複蘇增長的第一要務。
因此,2024 年城商行的第一個機會仍然是零售業務。
哈爾濱冰雪旅遊的火熱也表明,市場上還有大量的未被挖掘的消費需求。而城商行們如何找到零售端的新增長,可能是一個新的機會。
市場不是沒有消費需求,而是要把消費需求更多地釋放出來。
舉個例子,汽車行業正在經曆新能源替換燃油車的新曆史機遇,能不能進一步做大這部分業務,挖掘新的增長?
進一步來看,挖掘增長的關鍵在于進一步提高風控能力,在有效控制不良率的前提下,盡可能地去挖零售業務的增量空間。
挖掘個人零售業務,一方面是挖掘優質消費貸款的增長潛力。另一方面也要提升個人财管業務的能力。
消費之外,提高财管能力和水平,是釋放新的增長動能的關鍵。
2024 年一個确定的行業的趨勢是,更多居民從财富管理轉爲存款,銀行财務管理營收縮水,以及風險意識導緻居民的儲蓄意識會比以往更強。
但是,權益市場不會一直是熊市,一旦權益市場轉暖,便會有新的增長機會。
雖然,過去财管上有優勢的銀行(比如招行)仍然會有很強的競争力,但城商行如果能夠把握住這個機會,也可能會獲得不錯的增量。
結語
2023 年是銀行業調整的一年,也是尋找突破的一年。如今的 2024 年,則是紮實經營,賦能實體産業深入落地的一年。
過去的發展表明,對于城商行來說,真正的核心競争力既不是資産規模,也不是利潤規模,而是實實在在産業 + 消費。
接下來,如何在這兩個方向上取得實打實的成果,是城商銀行價值成長的關鍵所在。